杀尽中国之麝,也不能填满人类对麝香的欲壑
“话说有没有兴趣找找与林麝有关的盗猎信息,林麝仍然是盗猎的重灾区(叹气)。”
“OK,我找找看。”
这会儿电脑上正放着一段影像:一只有着一对儿大耳,獠牙外露的动物,弓身驼背,小心翼翼地从镜头前经过,丝毫没有注意到旁边的摄像头。
这便是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一种小型鹿类,最近整理红外数据总能看到它的身影,林麝是中国麝科动物中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个种类,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华中、华南地区。
六盘山的林麝,拍摄于2019年 ©猫盟
六盘山的林麝拍摄率还比较高,让我形成了一种感觉——林麝似乎在这里生活得很不错。然而当看到“林麝盗猎”的搜索结果后,我才明白“生活得很不错”只是一种错觉,它们正因人类的贪婪而被疯狂盗猎……
麝之殇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扩大了搜索范围,看到的是一组组更为触目惊心的数据,所有的麝类似乎都处于盗猎者的围捕之中:
2010年10月,陕北宜川县10只林麝遭到猎杀;
2017年至2019年,嫌疑人杨某以布设电网的方法猎捕杀害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马麝39只;
2020年8月,德格警方在协庆村嘎多山上发现被猎杀疑似马麝尸体17只;
2021年9-10月间,4名盗猎分子先后在德格县吉绒山布下了超过1000个钢丝套,民警在破案过程中在山上共发现了17具马麝尸体;
……
图片来源:网络
我国是麝类的主要分布区,曾几何时,除过一些干旱、高寒或沿海低地的生境,麝类几乎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早在秦汉时,对麝就已有记载,如《尔雅》中有言:“麝如小麋,脐有香”。
除了分布最广的林麝外,还有分布于我国东北部的原麝、仅分布于大别山地区的安徽麝、分布于高寒山地的马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注:对于安徽麝、黑麝、喜马拉雅麝的分类学术界一直有比较大的分歧,许多学者认为安徽麝应该归为林麝的一个亚种,黑麝、喜马拉雅麝则归为高山麝的亚种)。
马麝,2018年拍摄于青海白扎 ©猫盟
自明清以来,因为人口增长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局部地区麝的栖息环境开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区域内的麝种群在这一时期内被逐渐隔离,如甘肃兴隆山周围的森林在300多年前就已被全部砍光,农田已发展到海拔2500米处。
但总体而言,全国麝的资源仍然相当丰富,直到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它们的栖息地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加上猖獗的盗猎活动,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内麝资源受到毁灭性的损失。
盛和林老先生在《中国麝科动物》一书中记录了这种毁灭性的数量锐减:
上世纪60年代,全国麝类数量大概在250万头左右;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的“杀鸡取卵”期,据估计当时全国麝类数量已经下降到了40~60万头;
上世纪90年代初,麝类数量仅存10万余头,不足60年代的5%;
中国麝类历史分布变化,黄色为历史分布,红色为现在分布 ©文榕生
盛老在文中写道:70年代麝资源大概每10年减少一半,80年代每5年就减少一半,本世纪初全国麝资源乐观的估计恐怕只有几万头了。
“几万头”的这一乐观评估距今已经有20年了,之后麝类数量的评估数据似乎再也没有更新过,尽管在2002年所有麝类保护级别均被调整为国家Ⅰ级,但是“杀鸡取卵”式的盗猎却一直没有停过……
麝香——麝身上的“原罪”
如此猖獗的盗猎活动似乎都围绕着一种麝所独有的东西——麝香。麝香有香中之王的美誉,是雄麝香腺分泌物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也是一种贵重的定香剂和名贵中药材,每克价格可达到500~600元。
回溯历史,可以看到麝香的开发利用自汉代已经开始。《神农本草经》将麝香列为上品,有言:“其上品为君药,无毒,主要是养命,多服不伤人,并能延年益寿。”唐代盛行用香,麝香成为各地方向朝廷进贡的主要物品。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各地府州常年向朝廷进贡麝或麝香者就有40多个州。
六盘山的林麝,拍摄于2020年 ©猫盟
麝香作为极名贵的中药被中医推崇备至,众所众知的如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六神丸、片仔癀、人参再造丸、牛黄清心丸等著名中成药的配料中都有麝香的影子。
此外,麝香香气浓郁,散发远而持久,古人称之为“射香”,轻松跻身“四大名香”之列。早在唐宋时代,麝香就广泛用作香料。当时“熏衣香”、“牙香”、“印香”中的主要香料成分就是麝香。《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宁王骄贵,极于奢侈。每与宾客议论,先含嚼沉麝,方启口,发淡香气,啧于席上”,其中的“香”即为“牙香”,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口香糖”。
近代,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从中国直接或间接进口麝香,作为定香剂,用作高级香水、香粉、香油等化妆品中的贵重原料。我国曾一度是麝香原料的最大出口国,麝香产量曾达世界的90%以上。为了保护资源,早已严禁出口和私自贸易。
六盘山的林麝,拍摄于2022年 ©猫盟
在被冠以“名贵中药”和“四大名香”的“美誉”后,麝香似乎就成为了麝身上的原罪。千百年来,麝香的传统取法都是杀麝取香,无数的麝香囊被从雄麝的身上割下,转而变为达官显贵手中延年益寿的“神药”、富家千金身上的“芳香”,富家贵族得到了物质上的享受,盗猎者获得了金钱上的满足,唯有不计其数的麝倒在血泊之中。
由于市场的庞大需求,上世纪50年代后,麝香价格基本就等同黄金价格,到70~80年代,随着大规模的开发导致麝栖息地遭受严重的破坏,以及疯狂的盗猎,麝类数量急剧下降,麝香价格几度数倍于黄金。
尽管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陆续规模化养麝,在活体取香技术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却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截止2019年,全国养殖麝数量约为3万头,麝香年产量不足200千克,而据估算仅中药市场我国每年的天然麝香需求超过1000千克[注1],而每头雄麝每年仅可产香10~16克。
麝香制的香水广告 图片来源:rawpixel
极度的供需不平衡也就不断地驱使着不法分子将屠刀伸向山林中的野生麝。对那些偷猎者来说,偷猎工具可以轻轻松松获得,套索陷阱、捕兽夹在网络平台购买和人工制作,成本都很低。在那些利欲熏心的偷猎分子看来,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只要不被警察抓住,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关于盗猎分子购买兽夹的途径,以及如何举报这种非法商品,可以看这篇文章《反盗猎阶段性小胜:淘宝贩售盗猎工具能举报了!》)。
通常这些不法偷猎者都比较了解动物的习性,他们会在动物常走的道路上安放一个又一个的锁套,随后只需要下山静等猎物“上钩”。这些猎套、兽夹会无差别地伤害所有路过的动物,无论大小、雌雄,即使有幸挣脱多数情况也会因伤口感染或因无法猎食而死亡。甚至大熊猫也曾成为陷阱的受害者。著名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George Beals Schaller)的《最后的熊猫》,记录了1983年一个设绳套陷阱捕捉野猪和麝的农夫,意外套住并杀死了一只正在哺乳期的熊猫。
麝科动物中只有成年雄麝才会分泌麝香,中套的雄麝会被割掉麝香囊,惨遭误杀的雌麝和幼麝则会被随意弃尸荒野。
人类贪婪加剧麝的危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就已着手研究天然麝香的替代物。人工麝香在1993年完成临床研究,药政局组织评审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药效等同,经过近30年的推广应用已确认人工麝香可以完全替代天然麝香。国内的人工麝香早在2004年已经实现量产,相比天然麝香每千克动辄近百万的天价,目前人工麝香每千克仅6万左右。
节约成本是任何一家企业都竭力在做的,既然人工麝香价格不到天然麝香的十分之一,而且药效完全等同,为了降低成本相关药企理应在配方中完全采用人工麝香,那为什么目前每年对天然麝香的需求量还高达1000千克?深扒个中原因,都逃脱不开一个词——欲望。
六盘山的林麝,拍摄于2020年 ©猫盟
人们受传统中医观念的影响,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药材肯定是纯天然的好,当你在浏览器搜索框中键入“人工麝香”,就会蹦出一大堆诸如“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的区别”的词条,你随便点进去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词条都在讲“天然麝香比人工麝香好”,无形中加大了市场对天然麝香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一些药企利用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大肆宣扬天然麝香的药效。以片仔癀为例,几乎所有炒作“神药”片仔癀的网文都以“生物活性不够”、“药效不足”等词来贬低人工麝香,以凸显出所谓的“遵从古方、品质优良”,每年仅片仔癀一家公司对麝香的需求就超过300千克。
中药广告宣传“天然” 图片来源:网络
正如那句话所讲“资本是逐利的,更是血腥的”,一旦被逐利的资本盯上,受伤害的只能是那些无言的生灵。
注1:郑程莉,赵润怀,孟智斌,等.我国人工养麝现状分析及展望[J].中国现代中药, 2022, 24(9):9.
-End-
成为猫盟月捐人,共守中国荒野
.........关于麝,你还可以读.........
更多:
云猫 | 云豹 | 老虎 | 华南虎 | 华北豹 | 豹猫 | 宠物豹猫 | 荒漠猫 | 猞猁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四川金钱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 黄鼠狼 | 野猪 | 豹吃牛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 猫盟周边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