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核广州!1+1+1≥3?
三核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老城区聚焦“品质提升”,着重加快新旧动能活化、强化、转化;东部中心注重“功能提升”,瞄准产业升级,提升枢纽整体能级和服务水平,扩展广州腹地范围和影响力;南沙新区则着眼“能级提升”,即强化开放门户功能,深度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时间 | 城市空间 |
2000年 | 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 |
2012年11月 | 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 |
2023年1月 | 一廊一带、双核五极 |
2023年2月 | 南建新城、北筑核极、东立门户、西联广佛、中兴老城 |
2023年8月 | 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 形成“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空间结构 |
广州的新三核,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城市对标?
派队查了一下,很多城市基本都是“单核”,再围绕“单核”来做文章。
广州就不一样,直接来一个前所未有的三核。不难看出,它真的要在东进、南拓上下足功夫了,力度将比以往更大。
南沙属于国家战略,东部中心属于广州战略。
珠江-东江”拓展高质量发展带,有“拓展”两字,更多是为进一步东进服务的,或者说是为东部中心服务的,推动其城市功能提升。把黄埔增城这两大制造业的主战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连接起来,通过东部中心将东进延伸到增城,协同莞穗、联动广深,更好地辐射珠江口东岸。
活力创新轴,这个概念有三次变更了,起先叫广州科技创新轴,然后又叫东部发展轴、现在又变成了活力创新轴。
广州中轴概念及珠江高质量发展带概念演化
1953年 | 广州传统中轴成型 |
1999年 | 广州新城市中轴提出 |
2021年 | 广州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建设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轴”,要全力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沿江经济带。 |
2022年 | 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广州将构建一条科技创新轴。 |
2022年5月 | 《广州市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划(草案)》提及,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工作主要聚焦中心城区段75公里。 |
2023年1月 |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东部发展轴”全新概念。 |
2023年1月 |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一廊一带、双核五极。一廊:科技创新走廊,一带:珠江高质量发展带。 |
2023年7月 | 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推动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提出打造“珠江-东江”拓展高质量发展带 |
其实都是同一条轴线,北起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抵南沙科学城,中间串联起广州科学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关键节点,覆盖了黄埔、天河、海珠、番禺、南沙等区。
7月25日,广州一把手前往番禺的浩洋电子、海珠的唯品会和天河的中望软件调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似乎给出了答案。
这一次,广州一把手考察的都是先进制造业、科技行业的民营企业,都位于活力创新轴上,既表明广州新领导班子对民营经济大力支持的态度,也是看好相关领域、行业。
先进制造业、科技行业无疑是广州发展的重点。
派队查了一下,它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足足768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8个天河,近22个越秀区那么大),其中增城488平方公里,黄埔280平方公里,着力打造联动穗莞深、连接粤东、华东的广州东部综合门户。
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都市消费工业三大支柱产业。
既然是门户,就离不开连接!靠什么连接,无疑是交通枢纽。
东部中心有新塘、黄埔、增城、增城西站等枢纽。新塘站属于综合交通枢纽;增城西站主打铁路物流基地;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是中欧、东盟国际班列集结中心;黄埔站,广州东部重要枢纽。
最近几年,东部的交通倾斜力度很大。
除了13号线、21号线外,地铁16、20、23、27号线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开展中,有望纳入广州第四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广中珠澳高铁及新塘站联络线、新白广城际和佛穗莞城际、穗莞深城际等也在加快建设。
还有2025年底建成通车的广深第二高铁,串联广州、东莞、深圳三市;推进中的28号线串联广州、东莞、佛山;建设中的广汕铁路直达汕尾,与沿海铁路相连,通达东南及华东沿海地区。
等到打通对内对外的交通网络,东部中心大有空间可操作。
例如最近调任阳江市委委员、常委、书记的卢一先,此前任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
在其任期间,南沙取得了靓丽的成绩,至此,才官升一级。
比如,2021年,南沙GDP首次突破2000亿,增速9.6%,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规模,同比增长22.3%,增速位列全市之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代仓储业营业收入这三项指标也领跑全市。
2022年,GDP增速达到4.2%,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产值3805.49亿元,居全市第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