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相关话题冲上多个热搜,九成以上营收靠给客户提供图片、视频
鞭牛士 8月16日消息,在视觉中国「离谱」事件中,随着当事摄影师今日再次回应视觉中国后,整个事件进一步发酵,最为明显的就是话题引起了多方关注。
该事件目前已经冲上微博多个热搜排名,甚至中国国家天文也对视觉中国进行了吐槽,看来,2019年流传的「苦视觉中国久已」的声音,时隔4年再次响起。
目前话题#多家公司吐槽logo变成视觉中国版权图#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共青团中央、南孚、凤凰网科技、新浪游戏曾纷纷表态,自己家的logo图变成了视觉中国的版权图片。
今日早些时候,央视曾称视觉中国为知识产权市场的毒瘤也登上热搜。
央视网主持人点评表示,视觉中国以能耐我合的嘴脸,把法务做成销售,一头侵犯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一头又对使用者进行维权敲诈,既苦了原创者也苦了使用者。这种恶劣的勾当屡屡得逞,更向公众展现了版权交易中,一颗吸血的毒瘤。
此外,中国国家天文也发文吐槽视觉中国。中国国家天文在当时摄影师微博留言称,也收到类似电话,诸如美国航天局NASA发布的公版图片都算视觉中国的版权。
「苦视觉中国久已」源自2019年4月,当时全世界首张黑洞照片被全网刷屏,时隔一日后视觉中国声明,其拥有黑洞照片的在华版权,引起网友和一众企业的不满。甚至还有网友发现,视觉中国竟然连国旗、国徽、警徽等公共标识都声明了版权。「狩猎」范围可想而知。
事发东窗后,大批企业纷纷站出来倒苦水,正因如此,彼时网上才流传出「苦视觉中国久已」的声调,也因于此,彼时的视觉中国被公众、企业、国家等各方吊打和痛批。
时至今日,待视觉中国再被围而攻之,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版权问题上,仍有许多个人、企业、机构一直以来受到过视觉中国的困扰。尽管现在「苦视觉中国久已」的字眼没有普遍出现,但从网络上的舆论走向来看,「苦」已是共识。
截止目前,视觉中国跌4.86%,市值115.1亿,单日总市值「蒸发」超5亿。
九成以上营收来自给客户提供图片、视频
公开信息显示,视觉中国成立于2000年6月,是国内较早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版权视觉内容服务的平台型文化科技企业。凭借着整合海量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数字版权内容,2014年4月在深圳A股主板上市。
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视觉中国合并层面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6.1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99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亿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664.97万元,同比增长85.73%。
其中营收的大头来自于视觉内容与服务,去年该业务营收6.96亿元,占总收入的99.74%,主要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图片、视频、设计、音乐、字体等素材及相关增值服务。
而为了稳住这项业务,视觉中国也做出了不少投入。
比如早在2018年7月,经纬中国的张颖就发微博谴责,视觉中国从前年开始,开发了一个系统,开始有组织地大规模搜索未授权疏忽使用它们图片的企业,然后漫天开价要求巨额赔偿。
而该系统正是由视觉中国自行研发的「鹰眼」图像网络追踪系统,于2017年完成研发。系统主要利用自动全网爬虫、自动图像比对、授权比对自动生成报告等方式,自动处理约200万/天以上的数据,追踪并提供授权管理分析、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一站式的版权保护服务。
即便拥有精准的追踪系统,但此前视觉中国也不乏被告的案例。
比如此前有媒体报道,2019年在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公布之后不久,视觉中国便将这张图片列为「版权所有」的编辑图片。
欧洲南方天文台对此回应称视觉中国的这种版权主张不合法,其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且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ESO,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自称是视觉中国代表的人联系过ESO。
有数据显示,仅去年视觉中国期内共有89项诉讼、仲裁事项。其中,公司及子公司被诉/被申请仲裁有17起,涉案金额1497.45万元;公司及子公司起诉/申请仲裁有72起,涉案金额2301.03万元。89起诉讼合计涉案金额近3800万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视觉中国主体公司及旗下两家公司涉法律诉讼案件达1.2万余起。
视觉中国一直将保护版权挂在嘴边。在2022年年报中其表示,目前图片、视频市场侵权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公司将继续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调解机构、司法机关紧密配合,持续提高公司版权变现以及保护的能力。
保护版权的第一步,是否要从自身做起呢?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