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米价暴涨,将造成深远的影响
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失联,欢迎大家加我的个人微信好友,成为猫哥铁粉,与我一起成长。
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9982字15图,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正在广大吃瓜群众在看着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围绕黑海运粮协议的大戏而津津有味时,殊不知,一个“潘多拉魔盒”,可能要打开了。
7月20,印度宣布为了保障国内市场农产品的供应,印度将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即日生效。
7月28日,阿联酋宣布,暂停大米的出口和再出口。
7月29日,俄罗斯决定禁止本国大米以及碎米出口。
中国虽然没有限制出口,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淹没华北和东北的村庄、农田无数,其中“五常大米”的产地受灾最重。
这一切,都引发了国际市场对于粮食减产的担忧,全球大米价格暴涨,跃升至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暴涨的粮价导致美国、加拿大等地超市的恐慌性抢购,一些商店一袋20磅大米的价格从16美元飙升至近50美元,涨幅超过200%!
那么,真的会爆发国际粮食危机吗?中国会受影响吗?
1 米价为什么会涨?
大米是一种商品,那么随着供需变化的波动,价格自然有涨跌,这很正常。
但是,这次的大米价格暴涨,程度远远超过了正常的价格波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指数上涨了2.8%,同比涨幅则达到了近20%,并创下近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其中主食为大米的亚洲涨的最厉害,涨幅超过了25%!
相比往年顶多3%-4%的涨幅来说,这个25%的涨幅实在太离谱了。
那么这次米价为啥会涨得这么厉害呢?
简单来说,就是天灾+人祸。
虽然大家吃的大米很多,但知道怎么种大米的绝对不多,知道怎么种好大米的,就更少了。
说实话,大米还真的不是那么好伺候的。
大米的生长和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
一般来讲,大米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在15℃-35℃之间,当气温高于35℃或低于15℃时,大米的生长速度将减缓,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热了不行,冷了也不行。
大米生长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水分。
大米的生长适宜地区的降雨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之间,如果太少,大米就会减产。
但如果降雨太多,也会导致肥力流失,一样减产。
还有光照,大米的生长需要适量的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来说,大米一年约需要1000-1300个小时的光照。
此外,还有空气条件、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等等,也都能影响大米产量。
所以你看,大米的生长,非常依赖气候,气候好,大米就丰收,气候不好,大米就欠收。
最近几年的气候,大家也都清楚,全球变暖引发极端性气候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高温、台风、暴雨等极端气候强度也是越来越高。
根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202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相对于上一个二十年,21世纪的前二十年各种灾害频率大幅度增加。
其中高温事件增加232%,暴雨增加134%,各种风暴增加97%。
这样来看,去年巴基斯坦的洪水,今年越南、泰国、印度和中国的高温,以及东南亚的台风,也就不奇怪了。
极端气候不仅仅破坏了稻米赖以生存的温度和水分条件,而且打破了光照和降雨规律,必然会引发稻米减产。
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显示,2023年度印度大米产量预计为1.285亿吨,调低1.5%,同比减少1%。
越南大米出口商协会也表示,越南大米产量减少1%,下降至2700万吨。
泰国就更惨了,泰国开泰研究中心预测,今年泰国大米产量可能比去年下降6%。
有分析人士称,2023 年的稻米产量将是 20 年来的最低水平。
而且,大米主产区和出口区,集中在东南亚、南亚,主产区的可替代性不高,欠收了想调剂都没法调剂。
既然产量下降,那价格上涨,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除了天灾,剩下的就是人祸了。
人祸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人祸是黑海运粮协议破产带来的后续影响。
我们都知道,俄乌冲突爆发后,在联合国和土耳其的斡旋下,俄乌两国于2022年7月达成了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
但是俄罗斯很快发现,自己好像被忽悠了。
根据最初的协商内容,俄罗斯可以让乌克兰往外卖粮食,但西方国家也要让俄罗斯往外卖粮食卖化肥。
为了方便结账,还要把俄罗斯的银行接回SWIFT支付系统。
但是在西方国家把持粮食市场和国际化肥市场的情况下,就算同意俄罗斯卖粮卖化肥,他们还有一万个办法给俄罗斯的出口创汇使绊子。
结果就是,乌克兰靠着卖粮食拿到了外汇,买来武器继续和俄罗斯打,而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出口依然受阻。
所以今年7月份,俄罗斯掀桌子了,黑海运粮协议不续了!
要知道,俄乌均为全球产粮大国,合计产量占全球小麦、玉米比例的14%和4.7%,如果粮食外运受阻,意味着国际粮食市场迎来大量短缺。
小麦、玉米和大米、大麦、燕麦、黑麦等在国际市场上统称为谷物,由于谷物品种的可替代性,一旦小麦和玉米供应不足,那么其他谷物的需求量就要增加,同样推高了大米价格。
这就引起了一些大米生产国的警惕,比如印度。
印度这个国家比较奇葩。
一方面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之一,另一方面,印度仍然面临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导致2亿印度人陷入饥荒。
在此情况下,印度政府就必须在大米出口换取外汇,和国内粮食供应之间做出平衡。
既能让国内老百姓买得起粮食,饿不死,又能继续出口创汇。
但国际米价上涨之后,印度的粮食经销商纷纷发现,卖给国内的价格,远远没有卖给国外赚得多,于是开始纷纷找各种渠道,把大米往外国卖。
这样一来,让本来就欠收的印度大米市场雪上加霜,印度大米零售价格去年上涨了11.5%,而在今年6月更是一个月内就上涨了3%,总体通胀率超4.8%。
为了在大选之前平抑国内粮食价格,防止因为米价暴涨而导致印人党竞选失利,莫迪干脆连外汇也不要了,宣布限制大米出口,优先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
这下子可不得了!
2022年,印度大米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2200万吨,占全球供应量的40%!这么大一个量的缺口,米价必然会飙升。
第二个人祸是国际粮商的炒作。
但是,你真以为米价暴涨,是单纯因为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引发供需变化,而形成的市场波动吗?
没这么简单。
因为藏在粮食价格运行背后,还要一个“隐形之手”,那就是国际粮商。
几十年来,四家公司主导着全球粮食贸易,并占据了至少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他们就是被大众熟知的ABCD四大粮商,即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其中前三家均为美国公司。
这些粮商通过垄断种子、化肥、农药、仓储、加工、运输和分销等环节,形成了巨大的垄断力量。
掌握着世界农产品70%的交易量,合起来年销售额有3000亿美元,加工贸易粮食3.4亿吨以上。
再加上控制种子供应,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分销,以及掌握全球粮食的物流网络,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市场中施加影响。
调节供求关系,控制价格波动,轻松左右国际农产品价格,比欧佩克对油价的管控能力还强。
其实,在正常的市场发展中,供需短时的不平衡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以及供需错配等也时有发生,但这都是常态。
而国际粮商往往会抓住这样的机遇进行大肆炒作,抬升粮价,从中谋取巨额利润。
更关键的是,国际粮商已经发展到不仅仅靠卖粮食赚钱了,粮食在他们手中,已经不是一个商品,而是金融工具了。
假设有一段时间粮商觉得粮食可能减产,那么就提前开始炒作,造成期货市场波动,然后再把手中的期货高价卖掉。
比如,俄乌战争爆发后,国际粮商反复炒作粮食危机,引发粮食进口国的恐慌,开始纷纷屯粮。
国际期货价格暴涨,而国际粮商则从期货市场中赚取了创纪录的利润。
仅仅是ADM一家,在2022年第二季度的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4%,实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利润。其它三家巨头的利润也有着类似的趋势。
至于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有没有粮食吃,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挣钱。
毕竟,把牛奶倒掉也不要给穷人喝,高中课本中这一经典的例子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其实永远都不会过时。
2 粮食危机有多大影响?
基辛格有句名言: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粮食,是一个不能用市场规律来衡量的东西,它的涨价幅度,也不是和供应量呈线性关系的。
毕竟民以食为天,买不起房,可以去租;买不起衣服,可以不出门,但是一旦没有饭吃,就要死人。
简单来说,在纯刚需的粮食面前,想要用价格调控供需关系,就必须涨价到一个非常离谱的程度。
假如现在粮食产量下降了10%,你把粮价上调10%,供需关系就稳定了吗?
绝对不是。
而是要让粮价上涨到最后那10%的人买不起粮食、饿死为止。
如果不想被饿死怎么办?
那么自然要想办法不被饿死,结果就是深层次的矛盾爆发,带来战争或者动乱。
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有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粮荒,那基本上接下来就是天下大乱,甚至改朝换代。
在国外也是如此,2011年为啥会爆发阿拉伯之春?
也是因为粮食。
虽然阿拉伯之春的导火索是突尼斯小贩自焚事件,但从本质上来说,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骚乱,还是因为民众对粮价不满。
爆发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及,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
人口增长快,而粮食产量偏低。
在2010年之前,突尼斯和埃及虽然内部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因为国家层面通过出口石油所获取的财政收入来补贴国内的食品价格,所以社会基本稳定。
但是,在国际粮商的操纵下,全球小麦价格从2010年6月到2011年2月翻了一倍!
这直接让这些国家的低收入人群陷入了饥饿境地。
以突尼斯为例,2011年突尼斯国内食品价格平均上涨23.5%,其中粮价和面包价格上涨48.1%,食用油价格上涨45.2%,远远超过了15.8%的通货膨胀率。
粮价上涨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居民尤其是贫困阶层的生活水平。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一名26岁的街头小贩遭到城市警察的粗暴对待。
该青年研究生毕业,但因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经济负担的重压下,无奈做起小贩。
在遭到粗暴对待后,该小贩自焚抗议,因伤势太重,不治身亡。
这名小贩的过世,在激起突尼斯人同情心的同时,也激起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潜藏的对失业率高涨、物价上涨以及政府腐败的怒火。
开始大规模游行,并演变成骚乱,数万名示威者放火焚烧学校,哄抢商店,袭击警察。
最终,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倒台。
次日,突尼斯动乱蔓延至埃及。
埃及民众也爆发了一系列街头示威、游行、集会、骚乱、罢工等活动。潜伏在埃及的各非政府组织开始兴风作浪,策划、组织埃及民众参与抗议活动。
这些非政府组织,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安插在埃及社会中的一个个棋子,等到社会动荡发生时便通过其影响力搅乱时局制造混乱,帮助美国实现推翻敌对政权,获得更大战略利益的目的。
最终,2月9日,副总统苏莱曼宣布执政30年的总统穆巴拉克辞职,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接管权力。
所以你看,粮食,可以让一个理性的人变得疯狂,为了粮食,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那么为了避免粮食危机避免政权覆灭,很多国家就只能另想办法,将矛盾向外转移,这也就很容易引发地缘政治变动。
最典型的就是菲律宾。
我们都知道,菲律宾从杜特尔特卸任以来,和中国关系有所疏远,不过总体来说还行。
关于仁爱礁上那个破船的矛盾,其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双方也有一定的共识和默契。
但是最近,菲律宾却开始在仁爱礁搞事,还向美国开放了新的军事基地。
很多人都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菲律宾发什么疯。
但是如果看看菲律宾暴涨的大米价格,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大米是菲律宾人的主食,而菲律宾这个国家地小人多,人口密度很大,人口不断增加使大米消费量呈上升趋势。
可是菲律宾地处热带,人家旁边的越南种稻米都能自给自足还能出口,为啥菲律宾不行?
这主要和菲律宾的骚操作有关。
菲律宾是东南亚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但菲律宾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椰子油、鲜香蕉、菠萝及其产品、椰子粉、干椰子饼粕、鲜芒果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菲律宾算了一笔账,国际米价便宜,而水果贵。
菲律宾土地有限,种水果可以获取更多利益,至于粮食嘛,用卖水果换回来的外汇买就是了,还能剩不少呢。
于是菲律宾守着热带一年三熟的土地,硬生生成了一个大米进口国,目前20%以上的大米需求依赖进口。
可是现在国际大米价格一涨,一直持廉价进口大米的菲律宾就笑不出来了。
前面说了,大米短缺20%,可不意味着涨价20%,而是涨价到20%的人买不起为止。
这个时候菲律宾就只有两条路,一是被吃不上饭的民众推翻,二是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自然是不想被推翻的,那就必须想办法进口更多大米。
可是进口大米需要外汇,外汇从哪来?
要知道,菲律宾的外汇,可是一直紧绷绷的。
菲律宾的外汇有四大来源,一是旅游,二是菲佣汇款,三是水果等农产品出口,四是“全球英文呼叫中心之都”服务。
我们会发现,前两样,近几年受疫情影响非常大,第三样又面临越南、台湾省的竞争,第四样也被印度抢走了很多生意。
所以现在菲律宾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有800多亿美元。
虽然外汇储备少,但人家花钱的地方多啊!
比如,菲律宾是个贫油国,目前进口原油量超过1000亿桶。
菲律宾的电力来源,主要来自火电,燃煤发电量均占其电力结构的40%以上,但是菲律宾同样缺煤,每年要进口煤炭4000万吨以上。
这两年的能源价格暴涨,已经让菲律宾的外汇紧紧巴巴了,你现在让菲律宾再拿出更多外汇去买粮食?
目前菲律宾的稻谷储量只有196万吨,只能保证满足52天的粮食需求。
如果继续购买粮食,本来就不多的外汇可能被抽空,很可能会重蹈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外汇危机覆辙。
既然没有外汇,那就只能想办法增加外汇了。
于是,菲律宾盯上了礼乐滩。
礼乐滩是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暗滩,在仁爱礁附近,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65公里,总面积超过2.25万平方公里。
礼乐滩不但面积大,而且油气资源丰富。
美国能源信息治理局公布的报告称,礼乐滩附近石油储量可约60亿桶,也就是8亿余吨,天然气储量更是达到556亿立方米。
这只是最保守的估量,礼乐滩可采石油储量可能是以上数据的数倍。
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只要把项目拍卖出去,就有钱!
如果说过去菲律宾还慑于中国的武力不敢造次的话,那么现在,陷入饥饿的菲律宾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必须要把礼乐滩拿到手!
这时候,美国人也介入了,显然是想借菲律宾之手,在南海打入一颗钉子。
于是,一个想把势力伸进南海,另一个想借美军之手对抗中国,二者一拍即合。
所以今年菲律宾新增了四个美军基地,其中一个就位于礼乐滩附近的巴拉望岛。
与此同时,菲律宾还开始故意把南海问题升温,在仁爱礁、仙宾礁、美济岛附近海域制造事端,“钓鱼”中国执法,然后污名化中国,就是想把南海问题国际化。
然后让美国介入,帮助菲律宾实现对礼乐滩的实控,到时候菲律宾就可以把礼乐滩的开发拍卖给美国公司,借此获得收益。
这不就是无本买卖么?
除了付出得罪中国的代价,收获的可是绿绿的美元啊!
菲律宾这么做,一方面可以转移矛盾。
毕竟对菲律宾这种国家来说,政客碰到了重大的问题特别是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政坛稳定的事,最喜欢的就是制造一个对外的矛盾吸引民众和媒体的注意力,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那边去,这样就能减轻自己面对粮食危机的压力。
另一方面,菲律宾可能也是为了讹诈中国。
毕竟中国希望的是菲律宾不闹事,哪怕在经济利益上做出点让步也是可以的。这些年中国没少对菲律宾进行援助,除了军火还有大米。
2021年12月22日,中国援助菲律宾1万吨大米,今年6月份,中国又向菲律宾援助了约50万元人民币的大米物资,以及2万吨化肥。
连宋江都知道,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也许菲律宾也觉得,自己闹一闹,中国就会再次援助一些大米来安抚自己?
当然,也不排除菲律宾抱紧美国大腿,是希望美国帮忙解决粮食危机。
要知道美国虽然不是大米主产区,但美国政府还是有希望说服美国粮商,以平价或者补贴的方式,向菲律宾低价供应大米的。
3 中国受粮食危机影响有多大?
看完上面的介绍,很多人可能都有点慌了,世界要粮食危机了?大米价格要暴涨了?那我是不是要赶紧去超市囤点米啊!
其实吧,完全没必要。
因为这次大米涨价,如果单从粮食角度来说,对中国影响非常小。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6月期间,我国稻米进口总量为17万吨,环比减少11万吨。
1-6月期间,我国稻米累计进口量181万吨,累计进口量同比下降74.6%。
从下降幅度来看有点恐怖,但从绝对值来看,一年300多万吨的粮食进口量,根本不算啥。
要知道,2021/2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5.07亿吨,其中中国占据三成达到1.49亿吨,全球第一!
那点进口额,也就总产量的3%,非常少。
而且,中国不仅进口300多万吨大米,而且还出口大米呢,每年也要出口200万吨的样子。
这样折算下来,中国每年实际大米进口量大概在100万吨多点。
那么中国明明有大米,为啥还要进口呢?
这和大米的比较优势有关。
翻翻中国进口大米名录,就会发现主要进口的是精米、糙米和碎米。
所谓精米,也就是我们在超市见到的泰国、柬埔寨香米等等,这在中国是高端米,可以满足一些高收入阶层对大米质量的需求。
所谓糙米和碎米,主要是中国拿来做米粉饲料、酿酒和食品等商品用的。
毕竟国际上糙米和碎米便宜,拿中国的普通精米做太浪费了,不如把中国的普通精米出口,换回来更便宜的糙米和碎米,这样就可以实现最优配置。
当然,进口碎米还可以供湖南江西两地物理降镉,这也用不了多少。
所以,中国进口大米,并不是因为中国大米不够吃,只是一种市场和品质调节手段罢了。
而我们也完全不用屯粮,大米完全够吃!
而且,我们所担忧的事情,国家早就替我们安排好了。
粮食危机对中国,有着惨痛的教训,而中国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忘粮食安全。
毕竟对中国这样以农业为生产主要模式的国家来说,古代基本上处于一种“靠天收成”的状态。
随便一个旱灾、水灾、蝗灾、瘟疫等等灾害都可能造成颗粒无收,导致天下大乱。
所以中国自古建立了名目众多的仓储体系。
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抬高粮价做大量的收购,到了粮价较高的时候,朝廷会把粮仓中的粮食放出来对外销售,进而降低粮价,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稳定市场。
简单来说防止了“谷贱伤农”,又防止“谷贵伤民”。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十年时间,建立起了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初步形成了中央、省级、地县三级储备体系。
这个体系里面,一方面推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哪怕进口粮食比国内粮食还便宜,还是要坚持从国内农民手中买粮食。
另一方面建设大量仓储设备。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保持粮食的营养、新鲜,每个粮仓内都安装有高清摄像头,粮堆内布置了几百个温度传感器,还用上了氮气气调、内环流控温等先进储粮科技,保证粮食安全。
目前,没人知道中国到底储备了多少粮食,毕竟这个问题涉及机密,不过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透露了一些信息:
2018年,我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食用油罐总罐容2800万吨,比1996年增长7倍。
要知道,全国人民一年下来消耗的粮食也不过6.8亿吨,这么多的储备粮,哪怕中国外部被完全封锁,内部又完全颗粒无收的情况下,还够全国人民吃一年还多。
中国这个储备量,在全球那也是独一份。
国外机构曾经对中国粮食做过调研,中国2022年全球库存占比,玉米占比达到69%,大米占比达到60%!
也就是说,哪怕全球都陷入饥荒,中国也不会!
所以,国际大米价格贵就贵一些呗,对中国普通人没啥影响。
但问题是,很多事情,并不是只能从粮食角度来看,还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
虽然国际米价大涨不影响中国人吃饭,但其他方面却会造成不小影响。
第一是国际压力。
我们都知道,自从疫情以来,中国为了应对不测,就从国际市场上买了一部分粮食。
作为储备,这就是为什么2022年的粮食储备比2019年增加了20%的原因。
但是这种举动在西方人手中,就变成了“中国大肆买粮造成粮食危机”的“证据”。
根据欧洲媒体的说法,“中国提前预知俄乌冲突的发生,所以扩充粮食储备”,这才导致全球粮价上涨,并呼吁中国投放20%的战略粮食储备来解救欧洲粮食市场。
日本媒体也推波助澜,大肆炒作世界大部分储备粮在中国,要求中国放粮平抑世界粮价。
这其实非常没道理,欧洲人如果没有饭吃,是谁造成的?还不是欧洲制裁了俄罗斯导致的吗?
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受限,全球粮食价格可不要涨价么?
所以,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甚至导致欧洲缺粮,欧洲国家是罪魁祸首。
谁惹的祸谁去解决,中国屯粮是屯自己粮,没有屯欧洲的粮,现在缺粮让中国人开仓放粮,是是谁给欧洲人的勇气?
再说了,中国14亿人口,每天眼睛一睁就要吃饭,哪有多余的粮食去救济欧洲?
虽然欧洲人这个论调没道理,但是说实话,在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很有市场的。
因为粮食危机顶多导致欧洲人买粮贵一些,但在第三世界国家,是真的会饿死人的!
当人快饿死的时候,他们是不会管“中国买粮导致粮价上涨”是否符合逻辑的,只会希望中国顺应欧洲人的呼吁,开仓放粮。
这样一来,欧洲人成了好人,而中国人放了粮,还要挨骂。
而且,中国一带一路的国家大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有不少都受粮价上涨影响。
欧洲国家的这一论调,也容易让他们以此为借口,联合起来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给予粮食救济。
这样一来,中国就陷入了两难。
救吧,救不过来,救了A就要救B,然后C也出来了,大家都是一带一路国家,凭啥厚此薄彼?
不救吧?中国费劲开拓的第三世界国家可能会关系生变。
就算政府层面能够客观看待,但民众也会心怀怨恨,不利于中国开拓非洲市场。
第二是大米价格暴涨,必然带动其它粮食价格上涨。
大米作为谷物的一种,其涨跌,对其他谷物的价格具有很大关联性。
过去的市场价格波动已经证明,只要一种主要谷物价格暴涨,那么一定会带动其他谷物上涨。
比如前年是玉米,去年是小麦,今年轮到大米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查斯认为,受米价影响,今年全球粮食价格可能上涨15%。
那么,粮价上涨,就不仅仅是给大米消费区带来影响了,对所有粮食消费区和进口国,都会带来影响和冲击。
如果说欧美等发达国家还能靠着厚实的底子保证民众不挨饿的话,那么这次粮价暴涨,很可能让很多第三世界国家迎来灭顶之灾。
比如索马里710万人口中,近一半已经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
粮食和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商品价格飞涨,可能会增加叛乱活动和社会暴动的可能性。
非洲的粮食缺乏,可能会让恐怖组织趁机招兵买马,扩大势力。
根据记者调查,索马里青年党一半成员,都是因为要吃饱肚子,才加入索马里青年党的。
最小只有14岁,70%的人年龄在24岁以下,这些年轻人往往被洗脑后变成“人弹”,用于恐怖袭击。
而在西非和中非地区,因为国际粮价暴涨,导致在撒哈拉以南地区,有2600万人遭受极度饥饿,数十万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当大家都没饭吃的时候,只要反对势力稍微挑唆一下,可能政权就会垮台。
这就给中国的一带一路带来了巨大麻烦。
因为一带一路大都是长期合同,要想履行,就要保持政权稳定。
一旦签约的政权因为粮食危机而垮台,那么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就会面临血本无归的危险。
第三是中国的粮食结构还存在短板。
前面说了,中国虽然粮食储备充足,但这都是主粮,只能保证人饿不死,但现在中国人生活好了。
只吃主粮已经不能满足中国人需要了,中国人要吃的是肉!是蛋!是奶!是油!
但是关系肉蛋奶油的粮食,可就没那么充足了。
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为了得到美国同意,两国签下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协议要求,中国对美国开放粮食市场。
但是中国人知道,美国小麦价格远低于中国,如果中国放开美国小麦进口,恐怕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农民都要破产。
经过艰难谈判,中国答应了放开大豆进口,保住了小麦。
于是国际四大粮商的廉价大豆,铺天盖地地涌入中国市场,我国原有的大豆种植企业和农户遭受巨大损失。
粮油企业用脚投票,大量收购国际廉价大豆,全面放弃了国产大豆,导致本土大豆产量急剧下降。
到了2003年,国产大豆产量只剩下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的零头。
一直到现在,中国大豆80%依赖进口,每年都要进口几千万吨,玉米好一点,但也有10%依赖进口。
要知道,大豆和玉米虽然不是中国人的主粮,但却是生产饲料的主要原料。
你以为你吃的鸡鸭鱼鹅,牛肉猪肉羊肉都是哪来的?都是用大豆和玉米做成的饲料喂出来的!
还有我们的食用油,玉米油和大豆油也都占了相当大比例。
所以,一旦国际粮价大涨,带动大豆和玉米价格的话,那么就会推高饲料价格,国内肉蛋奶油生产成本提升,最终反映在末端就是副食类大涨价。
一旦涨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像前些年的猪肉危机一样,影响社会稳定。
所以,粮食危机就像一个蝴蝶翅膀,我们不知道它会扇出来什么风暴。
我们当下不仅面临百年未见的大变局,而且当下国际形势也是多事之秋,现在又遇到全球米价暴涨这个突发利空,那么未来会因此产生一些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也毫不奇怪。
所以,我们也不能因为中国有粮食储备就盲目自信,对于国际粮食暴涨可能产生的变局,中国必须以底线思维甚至极限思维提前推演可能的变化,做出应对的预案。
PS:拜登最近又签署了一份对华投资限令,看似一顿操作猛如虎,但实质上的影响基本为0,那么这份禁令背后的考量到底是什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