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终于再次引起众怒
8月15日,一通电话将中国最大的正版图库——视觉中国推至风口浪尖。
在微博拥有约250万粉丝的摄影师戴建峰发文,称自己收到视觉中国的索赔电话。他因涉及图片侵权,需要向对方赔偿8万多元。
但当他点开视觉中国的邮件一看,绝大部分“侵权图片”,都是他自己拍摄的作品。
戴建峰说,自己从未给视觉中国相关著作权授权。他在微博写道,第二天他与授权图片销售的平台Stocktrek进行核实。该外国图片库工作人员告诉他,视觉中国无权销售其作品,也没有其作品的任何版权。
摄影师戴建峰表示视觉中国没有其作品版权,无权销售其作品
如果以上现象存在,戴建峰质疑,“视觉中国是否存在用这些照片起诉他人,获得非法收益的情况?”
目前,相关图片已在视觉中国官网下架。但双方依然互不退让。8月16日晚,视觉中国坚称,这是一次主动下线的处理,获得授权版权的机构“并未直接通知我们下架图片”。
8月17日凌晨,Getty Images方回应媒体称,经确认,“视觉中国有权在中国授权使用该图片提供者的图片”。
复杂的版权争端,再度让众人对这个曾将黑洞图片视为己用的商业图库深感怀疑。
2019年,欧洲南方天文台所发布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被视觉中国标注版权,须付费使用
这个2000年成立,成长受益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的公司,长期以来,打着“积极推进全球化的创作者生态建设”的名号,声名鹊起。
2022年,视觉中国在全球签约了50万创作者。他们在财报中称,“公司累计向全球内容供稿方支付版权许可和服务费超18亿元,激励了创作者创造优秀作品的积极性。”
只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公司都因为这个“中国最大”感到被挤压,齐齐提出质疑。
独大的视觉中国与Getty Images
拥有优质版权的视觉中国,一大特点是善于维权。
裁判文书网显示,视觉中国相关子公司汉化易美的文书,搜索可达8000余条信息,著作权作为关键词出现2800余次。绝大多数情况下,视觉中国为原告。
只是这次,它维权到了作者本人头上。
8月15日下午,摄影师戴建峰在微博发文称,他接到了视觉中国的电话,对方称戴建峰的公众号里侵权使用了其173张照片,需要赔偿8万多元。
戴建峰表示视觉中国向其索要8万元侵权赔偿
公开资料显示,戴建峰是无国界天文学家组织(AWB)中国区协调人,也是全球不到30位的全职星空摄影师之一。
8月15日晚,视觉中国官方微博回应,表示这是一个误会。涉事图片系摄影师授权图片库Stocktrek Images进行销售,Stocktrek Images又将相关图片授权给Getty Images销售,而Getty Images是视觉中国的独家合作伙伴,拥有对包括涉事相关图片在内的完整的销售权利。
16日上午,戴建峰再次发文回应“视觉中国”,明确表示“这里没有误会”。
8月16日晚,面对摄影师戴建峰在社交媒体的曝光,视觉中国再度解释多者的关系。它称,自己与Stocktrek没有直接业务联系,而是通过Getty Images建立了销售关系。三方的合作从2006年开始,“Stocktrek lmages目前在视觉中国网站上的图片数量共计33000余张,其中摄影师@Jeff(也即戴建峰)的星空之旅的作品170余张。”
视觉中国向媒体提供Getty Images与Stocktrek品牌协议内容解释多方的关系
简单地说,视觉中国与Getty Images主张,对摄影师戴建峰的作品拥有销售权。
事实上,这是近年来与视觉中国有关的司法案件都涉及的焦点。南风窗查询发现,视觉中国旗下公司华盖视觉、汉华易美涉及多起案件,最终焦点都在其是否享有全球最大图库Getty Image上图片的著作权。
视觉中国在中国的崛起与庞大,一大部分也要归功于美国图片经销商巨头Getty Images。2005年,视觉中国宣布与Getty Images合作设立华盖创意(Getty Images China),获得后者的独家授权。2016年,据报道,视觉中国投资约1亿美元,与Getty Images达成股权投资合作。
有媒体曾统计, 2010年至2013年,华夏视觉和汉华易美的第一大供应商均为Getty Images。2013年,Getty占上述两家公司采购比例分别为51.98%和26.92%。
这些合作让视觉中国的体量愈加庞大。一位有7年经验的摄影从业者告诉南风窗,相比于IC photo等图库,其机构用图一般都会优先选择视觉中国。这是因为视觉中国图库种类多,且“代理的国外图库也多”。
只是,庞大的图库并不一定代表版权问题的规范,也没有给到创作者尊重。
上述摄影人士说,对于非独家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给的是25%的分成。但是,如何给图片定价,具体收益如何计算,规则仍不明晰。“(在视觉中国)收入非常非常低,我都懒得打理”。
他提供的一张截图显示,2023年6月,他在视觉中国分成后的收入,只有35元。
摄影师在视觉中国分成后的收入仅35元
在微博拥有170万粉丝,曾获得2019年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的摄影师Thomas也告诉南风窗,视觉中国与国际的图库相比,“给摄影师的比例非常低,只有25%”。
而同时,曾与视觉中国签约的Thomas发现,“它定价非常不透明,摄影师很难知道最后销售的真实价格”。Thomas曾遭遇过作品被其他品牌拿去使用,但未在视觉中国上显示销售记录一事。直到他发现后,委托律师起诉有关品牌。
“当时视觉中国通过一些高层人员和各种关系联系到我,希望赔几千块钱了事。但之后我就再也不信任视觉中国了。”Thomas说。
著作权之争
视觉中国的争议,不只是因为在中国的一家独大。
北京雷腾律所律师王军义曾在2020年对视觉中国提起刑事举报。他认为,视觉中国存在盗用他人图片以著作权人名义诈骗和敲诈之嫌。
他曾在举报函指出,汉华易美公司会使用一份《授权确认书》证明自己获得Getty Images的授权,作为呈堂证据。这份授权确认书在附件列举了许多品牌的集合,“让人下意识地认为这些品牌都是授权人——也就是Getty公司的”。
而实际上,“这些品牌是第三方公司或图片机构,根本不是Getty 公司品牌”。
王军义曾代理不止一起视觉中国作为原告发起的有关纠纷案,他作为被告律师代表。几起案件最终的焦点,都变成了视觉中国是否有权主张涉案图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2021年,王军义代理的一起安徽某公司与视觉中国的纠纷案中,北京市高级法院推翻了一审、二审的结果,认定视觉中国败诉。
原因是,北京市高级法院再审认为,Getty images和视觉中国虽然给涉案图片加了水印,但并不代表其拥有版权。并且,法院审理认为,“汉华易美公司虽提交了相应大小的涉案图片电子文件,但缺乏拍摄器材信息、照片存储设备等佐证的情况下,难以确定该电子文件系涉案图片的原始数码底片”。
“因此,汉华易美提交的权利归属证据证明力是较弱的。”北京市高级法院审理认为。
陕西华格律师事务所专注知识产权的律师葛伟超对南风窗解释,著作权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多纠纷,是因为著作权登记采取自愿原则,无须实质审查。
也就是说,拿着版权登记证书,向他人进行索赔的,很可能实际上并未获得作者的授权。“在全球范围内,除非该作品的作者已经达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否则认定某作品的作者较为困难。”
并未与视觉中国合作也没有进行图片上传,戴建峰的作品却在视觉中国图库出现
葛伟超在司法实践中发现,存在很多原告“认为只要有版权登记机关的登记证书即可高枕无忧”。
因此,在如今的司法举证中,葛伟超介绍,除了一方面需要出示作品登记作为初步证据,法院还会要求当事人进一步举证,例如创作底稿,创作背景,公开发表时间等。
接着,“双方围绕‘如何证明我才是实际创作作品的创作者’进行举证,最终由法院利用优势证据的原则综合认定。” 葛伟超介绍。
上述王军义代理最终胜诉一案,便是在再审时,被告方(王军义代理)提交了“获得的图片摄影师的版权申明文件,内容否定了美国盖帝公司(Getty Images)有权代表进行索赔”这一关键证据。
“所以,一刀切地说某一平台对其平台内的图片都有著作权的说法,就值得怀疑了。”王军义告诉南风窗。
争议根源
除了无主作者难找以外,王军义告诉南风窗,作品的著作权还有一个复杂之处,在于这是个权利的集合。著作权人可以对其中的财产权的全部或部分、一项或多项进行行权和处分。
而他了解到,很多图片网站大多是图片的分销平台,摄影师在其网站上注册、并上传图片进行兜售。许多摄影师为了增加收入,会在不同平台兜售图片,“但不一定是将图片的著作权给了图片分销网站”。
葛伟超也同意,著作权涉及到的权利内容十分丰富,共计20多个分权利。一般情况下, “只有(视觉中国等平台)获得了作者独占许可才能对他人发起侵权索赔”。
“独占许可”,是一项权利范围最大的许可类型,这意味着作者不能再将同一内容许可给第三方,具有排他性。
至于其他许可类型,“只有作者明确授权给其自行维权的权利,才可以对他人发起索赔”。
回到此次戴建峰与视觉中国的争端中,葛伟超认为,具体要看摄影师和图片库Stocktrek Images许可协议之中的条款。“若作者将其所有的著作权利通过独占许可的方式授权给了图片库Stocktrek Images,摄影师便可能无法通过自身的名义进行维权。”
第二个“知网”?
一家独大的视觉中国,让人不免联想起“知网”。两者都为“知识产权保护”下的行业独大型企业。
早在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控诉知网,控诉理由均为“续订价格高”。据武汉理工大学统计,数据库续订费的年平均涨幅18.98%。在2022年,中国科学院也发布了与知网停止续约的公告,其原因在于知网高昂的“千万续订费”。
2022年,中国科学院因高昂续订费停止与知网续约
2022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视觉中国与知网相似,因为版权收费问题,屡次卷入舆论的争端。
实际上,这是一家发家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完善的21世纪的公司。一定程度上,视觉中国的存在理应推动大众尊重版权和创作者经济。
但多位律师和创作者都告诉南风窗,视觉中国有着一套畸形的发展模式。
2019年,视觉中国就因标注欧洲南方天文台所发布的“黑洞”照片版权,引发舆论危机。接着,共青团中央官微发布两张“视觉中国”网站上的国旗和国徽图案截屏,质问:“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
共青团中央质问视觉中国
葛伟超认为,视觉中国对于其本身不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加上照片水印并主张权利的行为,过度利用了法律的规则,甚至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视觉中国在国内发展已经二十余年,其庞大的体量已经涉嫌构成实质垄断。”
更让视觉中国被人诟病的,是“以诉带销”的商业模式。
视觉中国曾披露,早在2017年,平台就已经自行研发完成了一套基于图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鹰眼”系统,全网自动爬虫,追踪公司拥有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提供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版权保护服务。
它在财报提到,有了鹰眼系统精准营销,“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实现客户数量大幅增长”。
2018年,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曾披露视觉中国的“维权式营销”。旗下公号用了一张芯片照片,事先不知道属于视觉中国的版权。视觉中国找上门后,向张颖团队给出了解决方案:要么赔偿一万,要么签署年度合作合同。
张颖披露视觉中国“维权式营销”
而张颖发现,原网站上,相关照片只需要50美元,远远低于视觉中国开出的赔偿金额。“侵权确实不应该,但这种漫天要价的商业模式更不应该。”他说。
摄影师Thomas告诉南风窗,视觉中国的发展模式很独特。“和国外图库维权不同,国外图库和代理商维权,就是让侵权方赔钱,图库、律师、摄影师按比例分钱。而视觉中国创造了通过诉讼发展客户的模式,侵权方可以通过成为视觉中国会员来‘买平安’。”
Thomas说,如果作品被侵权,由摄影师独立维权的话,“一般来说起诉获得的款项扣除起诉相关成本后,摄影师和律师以5:5分成”。
但视觉中国通过诉讼获取客户,“侵权客户交的会员费,被侵权的摄影师能否收到一点点分成,就不可知了”。
2019年,因为黑洞图片引发众怒后,视觉中国断断续续地整改。
整改约一年,“视觉中国”再度回到公众视线中,平安无事。2022年,视觉中国财报显示,该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依然为视觉内容与服务,营收近7亿元,毛利润率为53.84%。
视觉中国2022年财报截图
直到2023年,“视觉中国”多次被人诟病的盈利模式,再度引发众怒。
越来越多公司、机构加入了质疑视觉中国的行列。
8月16日,微博五百万粉丝大V“营养师顾中一”在微博表示,在今年,他也曾被“视觉中国”索赔,后来拿出了从别家图库购买版权的授权书,“视觉中国才承认他们也是分销的,不是独家版权”。
“我们也收到过类似电话,诸如美国航天局NASA发布的公版图片,都算作他们的版权。”8月16日,《中国国家天文》杂志也表示了不满。
编辑 | 向由
排版 | 茜雯
更多资讯
年轻态演讲节目
《后日谈》
生活不ending,人生后日谈。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Fengyx778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