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将亡?历史2023-08-20 09:0811894年,大清遭遇了洋务运动以来的第一场大败,在甲午战争中败于刚刚因明治维新崛起的日本。如果是败给英法等西方老牌列强都算了,但是败给亚洲的邻国、一直向大国学习的日本却让大清上下难以接受。日本跟大国战争的导火索是朝鲜。朝鲜当时是大国的藩属国,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强盛,而日本列岛上人满为患,超过4000万,放在欧洲都算一大国了,常说小日本小日本,其实日本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不小,只不过跟满清这种老大帝国相比小罢了。日本要向外扩张,第一站自然选在邻近的朝鲜半岛。自明以来,朝鲜君王对外一直采用事大主义,明强事明,清强事清,眼看日本强大了,朝鲜内部也有一帮人准备弃清事日本,发动甲申政变(1884年),但被时任日本军务帮办的袁世凯率领驻朝清军平定,打退日军的进攻,时年26岁的袁世凯被任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并最终颠覆了大清,这是后话。没有袁世凯清日战争本来是要在十年前爆发的,日俄战争之时,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刚刚修通,远东人员物资部署尚未完成,俄罗斯上下认为,每拖一天俄罗斯胜算大一分,所以日本步步紧逼,慢不得;但对于大清而言,可能在1884年开战还有利些,老大帝国由于内部守旧派的阻碍,10年时间原地踏步,而日本在十年时间里国力大增,最终再次跟大清爆发战争,争夺朝鲜宗主权。面对日本挑衅,淮军首领李鸿章是不想打的,作为大清的裱糊匠,虽然被誉为“东方俾斯麦”,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大清这所老房子,根基未动,只是搞洋务运动外表裱糊了下,如何是日本的对手?日本明治维新,是脱亚入欧,全盘学习西方,制度照搬英国议会内阁制度,军队按照西方模式编练新军,以海军为例:日本海军学院照搬英国海学院,江田岛海军兵学校不说教材,就连建筑都全盘西化,准确说是英国化,连砖块都是从英国运回来的,这批学员后来大杀四方,甲午战争击败了北洋舰队、日俄战争中对马海战全歼俄罗斯万里迢迢来援的舰队,甚至在太平洋战争让美国人吃了大亏,后来战败也是日本国力跟美国有巨大的差距,非战之罪。日本军官待遇好,举国上下踊跃报考,对于施行武士道上千年的日本人来说,从军成为军官是一条理所当然的出路;而大清的海军军官,秀才等知识分子愿意报考的寥寥无几,大家都向往着科举做官的文士路线,除非走投无路,没有多少人愿意投军。当时大清的海军管带军官多是福建、广东人,沿海地区下南洋人多,思想稍微开放些,再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船政学院,本地人报考多些。总体而言,海军军官素质跟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院毕业生有差距。李鸿章不想打,但外部日本想打,咄咄逼人;内部,小皇帝光绪也想打,主战。李鸿章跟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有宿怨,翁同龢的弟弟翁同书任安徽巡抚时被苗沛霖摆了一道弃城而逃,本来朝廷上下看他家老爷子翁心存是咸丰帝师,打马虎眼无人追究,结果曾国藩让李鸿章作文上书弹劾,“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这篇雄文写得义正词严,咸丰不得已将翁同书拿下之罪,发配边疆。从此李鸿章跟翁家结下梁子,翁同龢后来主管户部,在日本扩军备战大肆购买新船之时,北洋感到危机要求购入新船,翁同龢总是推脱没钱,从咸丰14年(1888年)之后,北洋舰队没有购置一条新船,导致日本海军实力迅速赶上北洋舰队,有了一战之力。到了开战之时,翁同龢又唆使小皇帝,力主开战,未必没有借战争削弱李鸿章北洋的心思在内。就像岳飞在朱仙镇时,时人评价: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立功于外者。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后方有人掣肘,不败才是怪事。在外交方面,日本也领先一步。当时的霸主英国防范俄罗斯和美国挑战其霸权(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跟英国关系良好),于是在远东扶持大清对抗俄罗斯南下和抗衡美国占据太平洋霸权,这也是大清北洋舰队为何短短期间就能够成为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原因。海军军官都是英国培训的,铁甲大船都是英国和德国制造的,不要以为有钱就能买到这些先进的军舰,不是盟友人家不会卖,要是你拿这些军舰打英国怎么办?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大清由于制度性原因朝廷上下对英国和西方国家充满敌视,只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办洋务的地方督抚跟英国和西方国家关系较好,而日本举国上下学习西方,外交上也不例外。最终使得英国在甲午战争中保持中立,哪怕日本率先攻击英国船只高升号运兵船也没吭声。战后英国选择日本作为抗衡俄罗斯和美国的盟友,两国关系迅速升温,甚至签订了英日盟约,这也是日本能够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俄罗斯的外部因素,仅此一战,大清事实上失去了亚洲地区的龙头位置,日本后来居上。2输给日本这样一个昔日小弟,让大清朝廷内外都难以接受。为何日本能够后来居上?自然是制度改革不到位,光绪虽然于十五年(1899年)开始亲政,但上朝中大臣均为慈禧一手提拔,事实上重大事情均由慈禧幕后操纵,慈禧太后又立她弟弟桂祥的女儿为皇后,(即隆裕皇后),使光绪帝在亲政与大婚后仍然形同傀儡。为了夺回权力,光绪在1898年6月11日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是为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大方向是对的,大清这艘大破船不进行根本性改革,沉没是早晚的事;但失之参与者过于操切、私心过重。隋炀帝杨广修大运河、分裂突厥、征高句丽,从大方向上来说都是正确的,也奠定了唐朝兴盛的根基,但低估了民众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大好头颅为人所砍。光绪的戊戌变法也有些类似,行事过于激进,没有考虑社会承受力。变法103天,居然发了上百道上谕,下面不要说执行了,就是通读一遍都难;一日之间,裁撤京师数万官员,导致舆论大哗,上一次在京师这么做的,还是李自成。导致政变的直接导火索,就是9月14日光绪将礼部尚书怀塔布为首的六位堂官全部革职,并同时将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四人行走“军机章京”,四个维新派一下子连升三级成为正三品,想要彻底掌控总理衙门。怀塔布的妻子跟慈禧有亲戚关系,遂到颐和园向太后哭诉,要求其回来“训政”,主持大局。而变法参与者,特别是康有为,私心过重,考虑的是自身的权力,而非变法大局。像李鸿章等老臣,本是洋务运动首领,维新派斥之为“后党”而不用,这纯粹是从争权夺利的角度出发而非考虑理念,也使得维新派孤立无援。康有为本是纵横家一类的角色,考虑的是如何上位而非变革。最初他是鼓吹革命推翻清廷,后来看到光绪搞变法,有机会青云直上于是鼓吹变法,在变法中一心一意想的就是把清廷旧官僚赶下台推倒重来,自己一步登天做首相,最终引发反弹。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光绪皇帝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志大才疏,失败很正常。变法是利益再分配,触动利益被触动灵魂更难,他一个光杆皇帝,不掌握兵权,不得朝廷大臣支持,靠几个没有经历过地方历练的嘴炮党和吹鼓手就能成事?如此儿戏岂不令人笑掉大牙?明治维新,好歹也有地方强藩数万武士支持,就这都胜了几场关键之战才成功,如果他能够争取李鸿章的淮军鼎力支持,让李鸿章“东方俾斯麦名副其实”还有几分可能,但由于他的老师与李鸿章的恩怨,加之满清权贵对汉人官僚的猜忌使得二者不可能推心置腹进行合作。3新政变法失败没什么,很多皇帝亲政之初都有类似的经历,如汉武帝刘彻亲政后就因为对朝堂老臣下手过狠而被祖母窦太后收回了权力,再又乖乖当了几年孙子,直到窦太后去世才真正掌握大权。光绪不但是慈禧的侄儿,也是慈禧的外甥,亲上加亲,是皇室成员里跟慈禧关系最亲密的后辈,不然慈禧也不会选择过继光绪承嗣咸丰了,从封建礼法上来说,慈禧是光绪的嫡母,有这种关系在,即使慈禧再度夺权,光绪服过软认个错,慈禧也不过认为“小儿辈胡闹”,过上几年慈禧去世后,依然是光绪掌权,经过这次折腾之后,如果光绪能够吃一堑长一智,未免没有施行君主立宪、挽救大清这艘巨轮的可能。但这种可能被康有为毁掉了。作为一个热衷权力者,康有为不甘心失败失去权力,变法失败光绪可以等待,但他们这些人必将被踢出权力中心。9月18日,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称大同学会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康有为不甘心失败冒险一搏,以衣带诏的名义,蛊惑热血青年谭嗣同夜访华法寺,劝说袁世凯出兵围颐和园,杀荣禄,劫持太后。袁世凯并未立即答复,两日后回到天津,21日听到北京发生政变的消息,唯恐自己受到牵连,于是将谭嗣同计划上报荣禄。在袁世凯的报告中提到,他曾经问围园之后拿太后如何?谭嗣同说没有明确说保护太后安全而是说:“不必问”,暗示他下杀手。围园劫后的计划上报,将慈禧气得要死,9月19日,慈禧已经从颐和园赶回大内,事实上夺取了光绪的权力,但并未严厉处置戊戌变法人士。接到这份密报后,慈禧9月21日凌晨直入光绪寝宫,将光绪大骂一顿:“哀家将你自小养大,给你至高无上的权力,你居然勾结外人,要取哀家的性命,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云云,并下令追捕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逮捕谭嗣同、杨锐、康广仁等人,严加处置,谭嗣同、杨锐、杨深秀、林旭、刘光地、康广仁六人被杀,是为戊戌六君子。谭嗣同自知闯下大祸,于是留下来解释,想要挽救光绪ZZ生命,事实上,这种事情没法解释,越描越黑。从袁世凯上报谭嗣同围园劫后计划起,光绪就被慈禧判了死刑,没有转圜的余地。最终光绪在慈禧去世之前被毒杀于瀛台,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尽管在宫廷档案中,光绪是病死的,记载得有模有样,但2003年通过对光绪毛发检验,发现了大量的剧毒物高浓度的砷元素,说明光绪是被慈禧用砒霜毒死的。4康有为逃窜在外,宣称自己是奉光绪衣带诏行事,为此光绪发文驳斥大骂康有为,时人都觉得光绪是出于无奈,被迫所为。事实上,光绪从未给康有为衣带诏,他只是给新任军机章京杨锐下过密诏。9月15日,在皇帝与慈禧爆发冲突的第二天,光绪接见杨锐,要求他去劝说太后,缓和下二者的对立局势。为何光绪去找杨锐呢?因为杨锐在戊戌变法人士中老成持重,而且是洋务派张之洞的亲信,被张之洞视为接班人,张之洞与太后关系良好。但皇帝把想法说出来后,遭到了杨锐的断然拒绝,杨锐说:“此陛下家事,当与大臣谋之。臣人微言轻,徒取罪戾,无益也。”根据清廷惯例,严禁官员议论、介入皇族内部纠纷,特别是汉臣更是不能干预皇族事务。疏不间亲,人微言轻,杨锐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为了让杨锐去劝说太后,光绪特意下了一道密旨,这道密旨后来经杨锐之子送给光绪异母弟摄政王载沣,以驳斥康有为衣带诏之说。原文如下:“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累次降旨整饬,而且有随时进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之实在为难情形也。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渐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 尔等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审处,再行办理。朕实不胜紧急翘盼之至。特谕。”从这封密诏中根本没有要求康有为去劝说袁世凯围园劫后,而是康有为自作主张,害了光绪性命。5康有为此人,纯粹一投机分子,有才无德。其实才能也堪忧,只是善于宣传蛊惑人心嘴炮党,真要去干啥实事,也是错漏百出。例如其蛊惑谭嗣同去劝说袁世凯围园劫后的方案,其实错漏百出,没有一丝一毫成功的可能。不说袁世凯本来就出身淮军,跟李鸿章和后党有渊源,也可以说是太后一手提拔,就算袁世凯想要为光绪拼命一搏,也无法成功。袁世凯的新军远在天津,而京畿一带不止袁世凯一支部队,荣禄的部队保卫着颐和园,袁世凯的新军如何能够杀荣禄围太后?打起来荣禄带太后入京控制皇帝,袁世凯作为“乱臣贼子”,只有死路一条。而且连个皇帝的衣带诏、信物都没有,空口白牙说话,老袁除非脑子进水了才会跟着康有为、谭嗣同行事。光绪其实对康有为也只是听其言并未重用其人,他的心腹是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四位“军机章京”,密旨都是对杨锐下的,没康有为什么事。在政变前夕把康有为打发到上海去办报纸,也算是让其发挥宣传特长。杨锐接到密旨之后,找三人商量,三人也觉得毫无办法,于是杨锐只好给光绪写了个折子说,皇上要变法维新,还是要注意搞好和太后的关系,能搞的就搞,暂时不能搞的就先放一放,人事变动别太激进。最后,还提了个建议:把太后最讨厌的康有为弄出北京,以缓和和太后的关系。于是光绪让康有为火速出京,去上海督办报纸,不得延误。杨锐于是把康有为叫到家里,宣读了光绪的旨意。但人心难测,杨锐不该为了让康有为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把光绪之前给自己的那道密诏也给康有为看了。意识到自己将要被踢出权力中心,康有为冒险一搏,蛊惑自己的学生去劝说袁世凯,酿成大错。而康有为在海外,把这封他只看过一眼的密诏加以篡改,说成是奉光绪帝密诏行勤王讨贼之举。靠着这份篡改的密诏,康有为在海外华侨中成了“奉旨讨贼”的首领,成立了“保救大清皇帝会”,十余年就募集了超过八百万两的经费。这笔巨款让康有为晚年过上了妻妾成群、豪宅美食的生活,年逾六旬还纳了数个不到二十的小姑娘做妾;并在民国时期得到一个欺世盗名的“康圣人”称号。6康有为为人,可谓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忠,伪造密旨,坑了君主光绪;不孝,鼓动围园劫后,离间母子;不仁,作为幕后主使,自己一个人逃亡,让学生谭嗣同留下来送死;不义,仓皇逃亡之时,连一墙之隔的兄弟康广仁都不通知,导致其被逮捕被杀。而且贪财好色,甚至盗窃经书。1923年10月,康有为受到陕西督军的邀请,到西安演讲,在西安卧龙寺发现一部珍稀经书,索要不成居然依仗是督军贵客,要军士强行抢夺,引发“康圣人盗经”的风波,最后在陕西舆论的压力下才还回来,狼狈不堪离开西安。当然,康有为的人品虽然不堪,但他宣扬的道理是没错的,也有一些出类拔萃的学生和弟子,如谭嗣同、梁启超都是人杰,使得他这个祖师爷一时名头无二,得了个“康圣人”的称号。这说明前人强不如后人强,祖师强不如弟子强,没有圣彼得,耶稣也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教创始人而已。康有为善于蛊惑人心,嘴炮无双,他跟光绪见面抓住光绪想要拿回权力的心理,劝说光绪采取一系列激进行为,并最终为了自己的野心,伪造密旨害了光绪。但终究还是光绪行事过于操切,不知人心没有历练之过。就像一个笑话讲的:一个人拿一块布料去做衣服,所有的裁缝都说做不了,只有一个裁缝可以做,还有剩余。不料过了几天,这个裁缝说做不了,只能做上衣,此人无奈答应,又过几天,裁缝又说,上衣也做不了,只能做帽子,其人大怒,骂裁缝:“你瞎了眼吗?”裁缝回骂:“你才瞎了眼,你要不是瞎了眼,为何会请我来给你做衣服?”光绪识人不明,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把大清这艘巨轮带入了飓风之中,即将迎来一场最大的狂风暴雨。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