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14岁女儿做一桌好菜,反被妈妈发视频奚落:这样的父母太令人窒息了

14岁女儿做一桌好菜,反被妈妈发视频奚落:这样的父母太令人窒息了

教育

       

最近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视频,江西南昌,一个14岁的小女孩做好了一桌子菜,满心欢喜等家长来吃,结果却被母亲发视频奚落:


“我是要表扬你吗?你给我整这么多菜,大中午啊,现在我们俩怎么吃啊”?

                   

         

从视频可以看出,这孩子很用心了,准备的一桌子菜,包括玉米排骨汤、西红柿炒鸡蛋、午餐肉炒辣椒,并特意为妈妈准备了蛋炒饭。

         

按理说,孩子如此懂事,别说几句嘴上的夸奖,做妈妈的掉几滴眼泪,回馈点小礼物,都不算过分吧。

         

可离谱的,是这位妈妈似乎觉得苛责、奚落没什么问题,拍了视频,还发到网上。不出意外,自然遭到了网友的猛烈炮轰,她的账号也快被网友冲垮了。

         

隔天,可能是气不过网友骂她,这位妈妈再次发视频,镜头对准孩子质问,“我昨天说中午的菜做多了,有意见吗?”


女生回答:“没意见。”


然后这位妈妈接着问道:“网上都说我骂了你打了你,说我不好,不配做你妈妈,你觉得我配不配做你妈?”


而女儿则略显尴尬地转身离去,同时丢下一句:“这不是我说了算”。

         


中国的父母,似乎都特别擅长苛责、指责和奚落孩子,相反,做孩子的想要从他们嘴里得到一句肯定,比登天还难。

         

其实类似的案例,不要太多。

         

有篇五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流传很广,题目叫《妈妈,表扬我一次》。

         

这篇作文中,这娃娃记录,有一次,他作文得了满分,很高兴地给妈妈看,结果不仅没被表扬,反而被质问:“我看,那改卷老师不会评分吧?这么一般的作文竟然会得满分?”

         

听完妈妈平价,孩子说,“我的心仿佛被人刺了一刀”。平时生活中,妈妈也是经常挑他毛病,极少说他的好话。

         

北京电视台有一档综艺节目叫《老师请回答》,有期节目中,有个7岁的娃,因为学习不好,经常被妈妈训斥。


一旦做错题或写作业时间长,就会被妈妈咆哮、怒吼,甚至扔铅笔。

         

主持人采访这娃,他流着眼泪向妈妈保证说:“我会努力的。”


同时他也说出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妈妈不要再叫我‘二百五’”。

         

         

原来这孩子的妈妈是个学霸。她认为,自己孩子也应该是学霸。


辅导孩子作业时,孩子稍微跟不上思路,她就发脾气,急了以后,什么二百五、猪脑子、笨蛋这些词,全蹦出来了。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里也有这么一幕,周秉昆有一次跟父亲吵架,父亲拿周秉昆跟他哥他姐比较:


“同样是我们这个家庭出身的子女,你哥你姐考上了北大,你这辈子恐怕进不了大学的门。”

         

周秉昆再也受不了了,流着泪哭丧着脸说道:“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爹我妈满意我。”


他接着说道:“是我没出息,可你知道我有多难受吗?”


         

可没想到,父亲不仅没安慰,反而暴怒地指着他骂:“这不是事实吗?”


周秉昆反驳道:“事实就该说吗?”

         

         

其实电视剧中,父亲是特别心疼小儿子周秉昆的,甚至可以说更偏爱这个孩子。


但奇怪的是,他就跟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越是偏爱,反倒越喜欢苛责、打击。

         

所以这部剧该片段播出后,很多网友都表示,“太真实了”。


这部剧演的是60后的故事,但其实现在的80、90后,基本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父母的苛责、打击、扫兴、泼冷水,基本算是大多数中国人“正式出厂”前内置的一款精神创伤了。


成人后,需要花很长时间乃至一辈子去“杀毒”,大多数时候还治不好,然后就代代相传。

         

为什么中国父母,都喜欢给孩子泼冷水、苛责、打击乃至辱骂孩子?而不愿意输出一两句表扬、赞美的话?以及,怎么理解和化解这种亲人的伤害?

         

         

#01
偏心的父母

电视剧《都挺好》中的女主角苏明玉,是苏家的小女儿,


她降生后,母亲赵美兰离婚去上海发展的计划成了泡影,因为属于超生,赵美兰和丈夫苏大强也因此被双双降职,弄得家里经济条件一落千丈。

         

所以苏明玉出生以后,就一直被生母赵美兰仇视,打小就对她极其苛责。

         

苏明玉经常考第一,可苏母经常出言打击,以至于高考受到影响,本来能上清华的,不得不去了一个不要钱的师范学校:


“一个女孩子,上这么好的学校有什么用,你说把你生下来养这么大,我们容易吗?”

         

            

不止如此,平时生活中,苏母明目张胆重男轻女,理直气壮从家里扣钱,赞助两千给弟弟苏明成去旅游,可苏明玉要一千元补课费就不给。


大哥苏明哲接到美国学校录取通知书,苏母毫无顾忌、连商量都没商量,就把苏明玉的房间给卖了筹钱。

         

         

这部剧播出后,有一家官媒写了一篇文章批评这部剧,说它夸大了家庭中的矛盾、放大了人性中的阴暗面。

         

但其实这部剧,相比小说,已经够美化了,苏明玉最终还是选择了原谅。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受到如此巨大伤害的子女,可没有苏明玉这么善良。所以很多人看完这部剧后,觉得“苏明玉最不该就是原谅她的家庭”。

         

         

原著小说中,作者曾经这样描写苏明玉的内心世界:


“她这时非常理解哪吒,她也恨不得剔肉剔骨把这身血肉还给父母,从此与苏家一刀两断。”

         

中国人,经常被灌输一个传统理念,叫“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但实际的情况是,这世上犯错的、偏心的乃至残忍的父母,不要太多。

         

苏明玉这个人物,最令人佩服的一点,是她很早就知道父母针对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是需要勇气去反抗的。


所以她后来离开了原生家庭,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不过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得不到父母关爱、长期被冷漠忽略、打击的孩子,可没有苏明玉这么有本事,相反,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就无法得到更好的教育,生存能力只会更差。


更大的影响,是有可能丧失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变得孤僻、不合群,甚至彻底黑化,心灵扭曲,与父母疏离、关系冷淡,甚至恶劣报复,甚至举刀砍双亲。

         

我有个发小,小时候他父亲对他特别严厉,经常拿皮带抽那种,有一次甚至把他倒挂在房梁上抽打。


后来他初中没念完就去外地打工,多年没回老家。有年过年回来了,他父母向他要钱,说是要给他弟弟结婚用,结果双方吵起来,接着动手,我这发小举着菜刀追他父亲,围着我们村跑了好几圈。

         

很多人可能会说,像苏母这类母亲,现实中可能也属于比较极端的案例吧。


但其实从农村出来、家中有多个兄弟姐妹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母亲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大多数母亲都是这类。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一部纪录片叫《走进非洲》,里面真实记录了一只母狮子带着七八个小狮子的故事。


这家狮子,已经饿了几天了,好不容易看见一只野牛,想猎捕,结果没成功,其中一只小狮子,还被野牛踩伤,一条腿断了。

         

结果,生物界残酷的一幕出现了,母狮不仅没有花费更多精力保护受伤的小狮子,反而试图抛弃它。


每次这只小狮子过来喝奶,母狮就故意起身走开,或者把小狮子赶走。


小狮子差点饿死,几度走路都走不稳、摇摇晃晃,不得不靠喝水度日。


最后小狮子经过自己努力,多次化险为夷,一次次证明还有生存下去的能力,母狮这才慢慢重新将它纳入自己的护翼之下。

         

         

为什么母狮子会抛弃自己亲生的受伤的孩子?


从生物学角度考虑,主要就是母狮养育孩子的能力有限,它从大家庭的整体利益出发,当无法分配更多的食物和精力照顾所有孩子时,那个最弱的孩子,可能就会抛弃。

         

过去农村的大家庭,经常也是这样的,重男轻女的传统中,如果家里孩子太多,无法全部养育好,那首先牺牲的是女孩,其次会牺牲更没有能力的孩子。


比如,家庭中如果只能供养一个孩子上大学,那学习更差的,就会被要求放弃升学机会,早早去赚钱养家,供养学习好的孩子。

         

人当然不是动物。但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下,父母有时候的确是会在众多孩子中做出取舍的。


在这种情况下,被忽略乃至抛弃的孩子,当然有权去反问,“凭什么忽略和抛弃的是我?”


可越是深处底层,生物学残酷的生存法则就越明显。

         

随着子女长大成人,家庭条件也慢慢变好,很多老去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家庭条件虽然更好了,但女跟自己的隔阂却也无法弥补了。


一部分老人无法理解,不断地诉苦:自己年轻时是怎么含辛茹苦将子女养大的,而如今这些子女没良心了。

         

但他们不明白,人都有自我保护机制的,心理学上叫“失望性情感隔离”。


一个孩子在童年时的委屈、痛苦、成就,没有得到父母的正确回应,反遭一次次打击、冷嘲热讽,他们自然就会给这份亲情建立一个自我保护的壳,以免自己再受伤害。


当然,为了维持表面的体面,遵循习俗规制的要求,这些子女有时候会付出该付的物质、金钱,不过想要让他们付出更多的亲密情感,那就很难了。

         

         

#02 
别不承认不爱孩子

-

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有个新闻,说的是一个年轻的父亲,为了与小三结婚,把亲生的两个孩子扔下楼。


一开始,他伪装是孩子自己不小心掉下来楼的,后来事情败露后,在法庭上,又跟小三自称“有精神病”。

  

 

这当然是极端案例。


过去老是讲“虎毒不食子”,但太多类似的案例已证明,有些父母对孩子,有时候真会产生纯粹厌恶或不喜欢的情绪,不是所有父母都爱孩子。

         

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包括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不愿意去描述父母的这层难以启齿的心理,所以很多关于亲情的叙事都扭曲了。

         

比如,有很多父母,虽然生了孩子,可其实生得极其勉强,从根子上就觉得孩子是沉重的负担,甚至就讨厌自己的孩子,但在传统伦理或法律的束缚下,他们又被迫表现出一副非常爱孩子的模样。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最直接的表现,是某些父母长期压抑自己对孩子的厌恶,压不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酸言酸语,或者莫名的怒火,进而打骂孩子,当然也不愿意付出哪怕一点点的赞美。

         

可为了掩盖父母可能不喜欢孩子这个事实,很多父母自己,包括一些文学作品,都会把“打骂孩子”“冷漠”“酸言酸语”说成是父母为孩子着想,本质是“为了孩子好”。

         

当然我相信大部分父母是爱自己孩子的。


可是,我们必须承认,爱也是需要付出巨大能量的,即使是对孩子的爱,父母也没法做到无时无刻、毫无保留。

      

其实养孩子是非常累的事情,尤其是哺乳期,孩子每两个小时就喝一次奶,几个月乃至半年时间内,父母都可能睡不好觉,整天蓬头垢面,如果再加上白天还要完成繁重的工作,说实话,一听到孩子哭就烦就讨厌,是非常正常的。


         

我小孩刚出生那会,父母刚好不在身边照顾。很长时间里,我和我爱人两个人的情绪都不好。


有一次我忍不住抱怨了一句,我爱人突然情绪崩溃,接着哭得稀里哗啦,说实话那一刻,想死的心都有,然后就是长时间陷入悔恨的情绪,后悔生娃,包括后悔结婚太早。


但后来跟诸多宝妈宝妈交流才知道,正常,太正常了,生过娃的人,几乎没有不崩溃的。

         

其实就算再怎么爱孩子,也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刻,让人产生暴怒乃至想死的心。


事实就是,养育一个孩子带来的愉悦和压力,远远不成比例。养孩子不可能纯粹出于爱,还必须有大量复杂又漫长的道德伦理义务性的情感和物质付出。

         

所以爱是一种能力,包括爱自己的孩子,都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和物质财富支撑的,而不是一句“本能”可以解释。


我们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忽视这点。这就造就了很多压抑的变态父母。

         

社会上,有“好孩子”的标签,也有“好妈妈”“好爸爸”的标签,很多父母就被这种标签给击败了。


不少父母,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有那么一刻非常“恨”自己的孩子,于是纠结、自责,更不愿意对外表达出来,反而通过以“为孩子好”的方式打骂孩子,结果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其实不喜欢孩子,没什么可隐瞒和遮蔽的,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把不喜欢变成实际地残害孩子的行动,才真的可耻。


——生孩子之前,充分考虑清楚,大不了不生,这样反而有利于避免更大的悲剧。


如果不喜欢孩子又不小心生了孩子,充分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心理,通过合理的方式及时释放,再理智地调节,也会更有利于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03

别把孩子当工具,

让他们快乐

-

昨天看了篇文章叫《扫兴的东亚父母,还不完债的孩子》,里面提到一个案例:


一华裔女主播,邀请了自己的妈妈录节目。节目中,女儿跟妈妈说,在美国,自己偏黑的皮肤、较厚的嘴唇,会被认为是“美”的,母亲首先是质疑“是真的吗?”


接着嘲讽性地反问道:“那你还是个美女咯?”女儿自信地点点头,而母亲则微笑着使劲摇头,然后冷笑道:“你从来不是什么美女。”

         

女儿几乎含泪地反问妈妈:“你为什么不相信我在美国是个美女?”


母亲继续打击道:“你一直都是个小黑妞、小丑妞,我们会说你猪拱嘴,像猪嘴一样的感觉”,一边这么说,还一边模仿猪撅嘴的样子,然后自己哈哈大笑。



女儿不断地试图让母亲哪怕稍微软化下自己的观点,可这位母亲最后却继续嘲讽道:“哦,这就是你逃到美国的理由吗?”

         

这个视频,在海外短视频平台流传开了,虽然母女都是笑着对话的,但评论区还是有很多老外表示,不理解一个母亲为什么非要这样伤害女儿。

         

不过这些老外,可能更加没法理解的是,在华人文化圈子里,母亲这样跟女儿说话,从来就没算作什么伤害,反而可能被认为是帮助孩子尽早认清真相、去除幻想的好事。


         

1919年,鲁迅写个一个6000多字的长稿,叫《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说,中国的传统父母面对孩子,总有一种恩典心态。

        

这种恩典心态的核心是:我赋予你生命,你就是我的,我养你,就是为了让你将来孝顺我、报答我。

         

这样一种心态,首先延伸出的一种行为,是把孩子当成自身或家庭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来培养,从而遗忘孩子本身的需求,比如他的快乐,他最大的渴望,他完整的自主的自由的人生。

         

所以很多华人父母养孩子,首要的原则,是尽早去掉孩子身上的童真,尽早让他们明事理、懂世故,了解人世的最残酷的运行规则。


孩子稍有点放松或快乐,或者任何一点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及时给掐灭了。

         

快乐被视为是腐蚀意志力的毒药,享乐更是像邪恶的魔鬼,而不切实际的幻想则简直像害人的妖精。

         

相反,“玉不琢不成器”,严厉地打压、塑造,才能胜任残酷的竞争,才不会在将来残酷的竞争中落败,才不会“丢祖宗的脸”。

         

以前的学堂、私塾,粤语中叫“扑扑斋”。


扑,意思是轻轻的打。所谓“扑扑斋”,就是指老师拿戒尺打学生手掌心的地方。过去的小孩,不听话就挨打,哪怕你是小皇帝,犯错了,也要伸出手心挨打。

         

这种心态、做法,一代代传下来,成为一种文化,内化于每一个父母的内心里。


于是,快乐的童年消失了,赞美消失了,责骂被视为负责任,赞美则更像是一种欺骗、不负责。


我们的文化中,告诉孩子圣诞老公公是骗人的,绝不会被认为是一种错误,反倒会被认为是一种善举。

         

非常严肃认真地告诉女儿“你很丑”,就是为了让女儿别做过多的幻想。因为华人父母相信,幻想有害,自信有罪,认清现实才是对的。何况漂亮能当饭吃吗?

         

美国的心理学家琳塞·吉布森写过一本书,叫《不成熟的父母》,她说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的。很多人当了父母,但他们要么把坏情绪传递给孩子,对着孩子哭泣、发怒,要么逼着孩子按自己预想的轨道行事,再不然回避对孩子的教育,乃至施暴、虐待孩子,又或者回避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琳塞·吉布森还说,不成熟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必然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而且一定会在成年后以某种方式寻求“补偿”。


比如,小时候缺爱、关心和赞美,长大后找伴侣,就特别容易迷那种嘴甜、会嘘寒问暖的人。


又比如,小时候无法与父母产生有效沟通,长大后就可能会习惯掩藏真实的自我,扮演虚假的角色,以讨好他人。

         

总之,做父母的应该了解一个道理:


你在孩子幼小的心理种下什么因,将来孩子长大了就可能开出什么果。一句无聊的自以为无关紧要的调侃、玩笑,都可能影响他的终生的。

 

我看过一个网友的故事是这样的:


他小时候家里穷,有一次想要做条新裤子,就跟妈妈说,但妈妈都不搭理。


后来他又去问,这位妈妈干脆就怼了他一句,“我自己都没新裤子穿,还给你做”。


他说,妈妈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像一根针一样扎在他心理,成年后,午夜梦回,还会痛苦地想起。


一方面,他感觉自己小时候太不懂事了,不够体谅家里的困难,不够感恩,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妈妈这样说话非常自私,他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谁都会先考虑自己的需求,即使母亲也不例外。

  

         

父母说的一些不经意的话,有时候真就会像钉子一样打入小孩脑袋,进而塑造他的认知、自信和人格。


包括容貌评价这件事,别以为是无所谓的小事,其实非常容易影响孩子自信的,小孩会记一辈子。

         

其实人一生都在通过他人这面“镜子”找寻自己,社会学家称这叫“镜中我”。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镜子,怎么扮演孩子自我认知的镜子,是做父母的一辈子的功课。



 -END-
撰稿:书单君
主编:左页
图片来源:《财阀家的小儿子》《都挺好》《小欢喜》
《家族的形式》《母亲Mother》《18/40》
分来自网络

 精选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佛州4岁双胞胎躲进"最爱玩具箱"睡觉,爸妈隔天发现2人窒息身亡2023地中海邮轮行 (三)斯普利特蔡少芬一家五口蜗居80㎡公寓,孩子睡上下铺:二流的父母拼房子,一流的父母拼……全网怒斥的“四菜一汤”事件:这样的父母,太让人窒息了……发小刘文生 冷明“令人窒息”的洗脑T,暑假最后一波~一家四口出国带18件行李!2娃妈发视频被骂 称"不应占空间"有些数字,太令人震惊了!焦虑的父母忙着内耗,智慧的父母盯着孩子这件事南法高温令人窒息!为何一些地区能逃脱热穹?亚裔妹子4岁被生父抛弃,随妈妈到美国20年,才发现是被妈妈“绑架”来美国的?单身金融女的一天,真实到令人窒息“不小心和合租女室友坦诚相见...”令人窒息的社死现场!江西妈妈发视频曝光14岁女儿,引发众怒"质疑以色列恐遭报复,美政府内部氛围令人窒息"《谈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其一4岁被生父抛弃,她随妈妈到美国20年,才发现是被妈妈“绑架”来美国的?“小个子令人窒息的社死经历!”哈哈评论别太离谱!摆地摊与写博客母亲要求女儿约会够100个男性才能结婚,几年后女儿做到了,网友们争论开了...终于!杰尼斯承认喜多川性侵,40年间上百人受害…细节令人窒息!Chanticleer花园,春天的召唤在加拿大做华人父母太不容易了,亲子矛盾的背后是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热搜上令人窒息的“馒头蘸菜汤”事件,藏着最祸害年轻人的1条毒鸡汤14岁女孩做一桌子饭菜,妈妈一句话被全网骂惨……哭瞎!悉尼这些地区租房压力“令人窒息”!超35%家庭收入都用于付房租!活不起了!全网愤怒:女儿做了四菜一汤反被骂,炸出了多少爱扫兴的中国家长“喝醉后当场给领导一个大逼兜...”哈哈令人窒息的社死现场!江西妈妈发视频曝光14岁女儿,引发众怒: 这样的父母,太让人窒息了!“女儿做四菜一汤反被骂”事件冲上热搜:为什么有的人总爱扫兴?焦虑的父母忙着内耗,智慧的父母都做好了这六件事有远见的父母,从不对孩子说这几句话,而糊涂的父母却逢人就说“睡懒觉公主”事件惹怒全网,令人窒息的细节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悲哀...妈妈偷走女儿中戏录取通知书后失踪,最新后续曝光,令人窒息的亲子关系背后……霞浦好水养好菜,一颗浓缩,海的美味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