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未成年人违规打游戏,该靠“刷脸”揪出吗?

未成年人违规打游戏,该靠“刷脸”揪出吗?

公众号新闻
全部课程+圈子+何谈系列

多位专家表示,若游戏厂商过度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将有可能对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或隐私造成较强的入侵。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可以通过多重方式实现,“刷脸”不是唯一的路径。在现有的平台技术管控措施之外,更需回归家庭,加强家庭对青少年的监护作用。

本文字数3968,阅读时长约12分钟

文|财经E法 樊朔

编辑郭丽琴

宾馆、银行、车站、图书馆等经营性场所将被限制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详见:宾馆、银行、车站将被限制“刷脸”),但若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要求他们打游戏时“刷脸”,是否就能情有可原?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称“830新规”)。830新规被认为是“史上最严游戏禁令”,规定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在新规落地近两周年时,中国音数协第一副理事长兼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在“游戏再认知论坛”上表示:“‘防沉迷新规’发布后,我国游戏行业积极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已整体构建起目前全球最为先进高效的防沉迷系统。”

除了严格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账号实名认证,一些游戏企业还在游戏中加入了人脸识别功能,防止青少年冒用成年人身份。

但多位专家表示,若游戏厂商过度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将有可能对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或隐私造成较强的入侵。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可以通过多重方式实现,人脸识别不是唯一的路径。

在现有的平台技术管控措施之外,专家认为,要真正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还需加强家庭对青少年的监护作用,因为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责任人。

01

“刷脸”这把双刃剑

“孩子说,他用我的手机给游戏充了几千块钱。我在外地打工,不清楚他充了多少次,也不清楚他用的什么账户,你们可以退钱吗?”

在位于成都的腾讯未成年人保护营地,客服人员每天会接到来自全国的类似电话。“最严游戏禁令”后,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情况仍然引人注目。为什么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先行业的腾讯,仍然会面临一部分无法被前置拦截管控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绕过平台监管打网络游戏是最重要的原因。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负责人李静处理了大量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在线充值的案例。他发现,未成年人会用各种办法绕过防沉迷系统。例如,有的未成年人与奶奶一同生活,由于老人对网络游戏不了解,孩子轻而易举地要来了奶奶的身份证号码。

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部分游戏厂商除了接入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还上线了人脸识别功能。例如,腾讯、网易等游戏厂商会针对实名为成年人的疑似未成年人用户发起人脸识别验证需求,如果拒绝验证或验证失败,均受到防沉迷系统游戏时长和时段限制,当做未成年人账号受到监管。未成年人帐号仅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可以登陆游戏,超过时限将强制下线,同时,游客模式也无法登陆游戏。

然而不少案例显示,有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人脸识别验证,他们会用拍照、验证其他APP等理由让家长帮助通过验证;还有一些家长会主动帮助未成年人通过人脸验证。不仅如此,在网络游戏中运用人脸识别技术仍面临着诸多争议:一旦启用该项技术,未成年人用户的个人信息该如何保护?

学界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由于人脸信息与特定个体的高度相关,通过人脸信息能追踪到个人身份信息,甚至追溯到个人日常的行踪轨迹、亲属关系匹配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同时也对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原则进行了规定,生物识别、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均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8月8日,国家网信办就《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十三条规定,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人脸信息的,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单独同意或者书面同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教育引导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

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邓宏光表示,“最小必要原则”应是游戏厂商个人数据使用的底线,否则每个人的个人信息数据都有可能被滥用。从社会层面来说,个人信息数据滥用比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更严重。“防沉迷有很多路径可以实现,人脸识别不是唯一的路径。”邓宏光说。

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主任、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朱芸阳也认为,法律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并不等于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系统有多个层次,目前游戏企业将‘姓名+身份证号’二要素方法作为基础的身份认证。这一做法是完全合法的。” 

但朱芸阳指出,未成年人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两者在法律规定上有着天然的冲突,若游戏厂商过度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或隐私造成较强的入侵。人脸识别技术在游戏行业的应用,不应仅仅放在未成年人保护的维度去考量,还应从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以及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整体框架上去考虑。

朱芸阳建议,像腾讯这样发现疑难问题或者可疑情况时,才进行人脸识别。这是一个更可行的,能够慢慢降低个人信息保护与未成年人保护之间矛盾的一种路径。

02

家庭更需发挥监护作用

830新规实施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长、消费金额等数据有了较大改变。 

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联合伽马数据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在“830新规”落实后,超过86%的家长对新规的执行效果表示满意。

一方面,75%的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另一方面,2022年,出现未成年人私自充值现象的家庭占比降至15.43%,较2021年有了明显下降。

游戏厂商的数据更为直观。5月17日,腾讯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在本土游戏业务中,未成年人在游戏时长、流水中占比仅 0.4%和 0.7%,两项数据均创有记录以来最低,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96%和90%。财经E法梳理发现,自830新规后,腾讯在财报中披露的国内未成年人在本土市场游戏时长、流水占比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占比在2021年9月大幅下降至0.7%,此后这一数据一直维持在1%以内。

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通过冒用家长的账号绕过防沉迷系统,这也凸显出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网络游戏管控方面的缺位。

根据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提供的数据,从消费者投诉和媒体曝光情况角度,目前未成年人利用成年人(主要是家长)账号进行游戏大额充值消费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仅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各级消费者委员会受理游戏类投诉23576件,占投诉总量12.91%,同比增长58.08%。 

2022年,国际调研机构Niko Partners发布了一份《中国年轻玩家》报告。该报告指出,自830新规出台后,中国未成年人玩家减少了3900万。未成年人玩家中,71%的玩家每周游戏时间少于3小时,但仍有29%的未成年人玩家游戏时长超过规定的3小时,原因是有82%的家长允许小孩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玩游戏。

在梳理了830新规落地以来的73篇报道所涉案例后,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发现,92.45%的案例中,未成年人冒用了成人身份。其中,78%的案例中,未成年人使用监护人账号进行游戏。

这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缺位。财经E法在腾讯未成年人保护营地走访时发现,客服需要对每一个退款案例的家庭情况进行细致的核实。这些案例有共通之处:老人不懂如何使用电子设备、父母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玩手机的要求能够被经常满足…… 

受访人士也认为,完全依赖技术来保护未成年人不现实,最重要的保护责任还需要回归家庭。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认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家庭。今年7月,孙宏艳披露,自己和团队曾针对中国东中西部及东北部8省(市)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的网络依赖已从2009年的6.7%上升至目前的18.0%。一方面,更容易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缺乏交流,比如住校生;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与家庭养育的方式密切相关。孙宏艳发现,这一部分的未成年人经常感到不被家长尊重、家长经常唠叨,甚至家人各自上网不交流。

朱芸阳表示,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专章以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将未成年人保护分为网络素养、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心理、网络暴力、网络游戏等多个维度。“未成年人也应该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实现“自救”,而家长应该是第一责任人。”朱芸阳指出。 

北京立方(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深圳市律协教育与未保委员会高级顾问、深圳市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法律总监喻志蕴则告诉财经E法,在作为办案人员,或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接受未成年人求助的过程中,自己能明显感受到沉迷网络游戏只是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更多的问题来自于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的不当或缺失。“如果家长本人都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那么要如何去引导和教育孩子?”喻志蕴补充说。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GDPR高级班62讲


每天两块钱,实时获取全球数据合规风险预警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早,VOGUE|最近频繁“刷脸”的王影璐,生活中是什么样?你还认得出吗?澳网友在纽约机场偶遇Andrews,其面容憔悴邋遢!满脸胡渣,晒出照片后网友直呼“认不出”游戏试水成功后,网信办将全网部署未成年人模式,手机厂商成守门员赶海需注意!华人违规捕蟹,被罚上万龙江人社APP已下线,叔叔阿姨待遇资格认证“刷脸”这么办六月驕傲出櫃安省出台新规打击“招聘黑中介”,明年起必须持证上岗!违者罚$5万学校这个“刷脸”通知,看得我脸疼…组织未成年性派对南湾妈妈网上搜索内容曝光被捕时正组织十多名未成年人过夜派对​驻日美军承认“放毒”、法国骚乱上千未成年人被捕、暑期国内机票均价超千元等丨今日天下很多父母不知道:陪孩子打游戏和不允许孩子打游戏,20年后孩子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官方通报“女子陪领导喝酒醉卧街头”:三人违规接受宴请被处理,未发现不正当关系科学家上班带薪打游戏,居然是在帮蚂蚁“打仗”?这动保也太热血了!华人违规捕蟹被罚上万!在美赶海请注意…周末随笔-灾后重建的一天任正非路过实验室,发现一名员工在打游戏:这电脑打游戏卡不卡?员工:研发重地,请您离开德媒:耶伦对华扮“红脸”,他扮“白脸”倒计时1个月,冲刺这项G5藤校双认可赛事的奖项,只靠“刷真题”?【社会】性侵和偷窥未成年人,波尔多一教师被拘中文判例翻译|儿童个人信息的司法保护——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诉某短视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不只APP,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或将有“未成年人模式”!春雨染过的和服我是一个完全不打游戏的人,我是真的很想知道:游戏带给你的成长是什么?网信办:重点整治7方面网上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三名未成年人逼男孩吃屎: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霸凌者保护可怕!尔湾商场洗手间内发生劫案 两劫匪持枪劫持4名未成年人BB鸭 | 苹果公司被罚3万元;华为申请多个AI网络商标;​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抖音暑期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项治理桃夭国道边看冰川得买票,只是“个人违规”?国际学生批澳洲签证系统监管不力!“学习签证被当留澳手段,许多人违规工作”独爱14岁女孩!猫王父母曾为他“狩猎”未成年人双林奇案录第三部之川黔连环案: 第三十三节为了打游戏,高中肄业女生在维基百科编造了百万字俄国历史内容未成年人吸食的本草雾化器,算电子烟吗?未成年人渣背后的成年贱人:在中国个人理性如何撕碎群体理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