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生活圈,触手可及的烟火气你想要吗?
央视《瞬间中国》节目展示的15分钟生活圈
20世纪80年代,针对城市无序扩张的问题,“新城市主义”理论诞生了,它提倡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以及更加精细,适宜步行或骑行的交通体系。
“15分钟生活圈”,是新城市主义理论的一个升级。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以及疫情等因素,人们开始希望将城市重塑成为一个适合骑行、步行、漫游的地方。
“15分钟生活圈”将建立更加缓慢、本地化的生活方式。更多人想把通勤时间节省下来,用于与附近的人建立更丰富的关系。
就像古人李渔在《闲情偶寄》所描述的“斋头但有隙地,皆可为之”,日常起居的地方应是一方小小的“壶中天地”,五脏俱全。
要以一个一个微小的“15分钟生活圈”为基本单位,考虑到每一个居民的细微需求,逐步补足城市功能的短板。
对于15分钟生活圈的打造,上海可算是全球城市的领跑者。早在2014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世界城市日论坛上,便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本概念。六年多来,上海不断推广和实践“15分钟社区生活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指出,“15 分钟社区生活圈”是在市民慢行15 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内,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休闲及就业创业等基本服务功能,提升各类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服务便利性,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各种需求,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全面构建以人为本、低碳韧性、公平包容的“社区共同体”。
上海光是散落在各条街道里的咖啡店就多达8000多家,妥妥的世界NO.1,上海便利店的密度,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电影《爱情神话》剧照中的上海街道(图源:豆瓣)
城市中原本废弃、闲置的空间也被改造成了“口袋公园”,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质。
法国巴黎的“15分钟生活圈”,勾画了更加宏伟的蓝图,试图在生活圈内达成“职住平衡”。此外巴黎还进行了一些城市更新的有益尝试,比如将一座老建筑改为70套社会性住宅,在复合建筑群中加入办公室、日托设施、诊所、咖啡馆、手工艺工作室等设施,用于满足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一个多世纪前,城市规划师 Ildefons Cerdà负责将西班牙巴塞罗那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他设计了一种网格状的社区布局,各社区由宽阔的林荫大道连接起来。
随着城市密度的增加和车辆的泛滥,汽车开始越来越多地占据社区资源,带来令人难以忍受的噪声和空气污染。
为此,巴塞罗那提出了“超级街区”(Superilla Eixample)的概念,即将几个街区组合在一起,打造更多的广场、娱乐设施、绿地空间等,并禁止车辆进入社区内。孩子们可以在社区内自由玩耍,老人们可以在休闲区晒太阳,居民们也可以随时聚在一起聊天,此举极大地保障了社区内居民的安全,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美国犹他州规划中的“The Point”社区,则摒弃了以机动车为主的街道设计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慢行优先”的原则,为居民提供完善的慢行系统与丰富的出行选择。
世界各国为实现“15分钟生活圈”纷纷开始内卷,出台了很多升级版本的方案,一点一点拼凑出了理想生活的样本。
而早在2020年,雄安新区出台的《雄安新区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指南(2020年)》中就表明,要构建最贴近人民生活的“5分钟生活圈”。即以居民居住区为起点,以18岁以上成人步行5分钟能到达的区域为范围。
雄安还规划了多层次的生活圈:
“15分钟”社区中心:配置公交站、中学、社区服务中心、健身区及养老区等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服务半径约1千米,覆盖范围约3平方千米,每个社区中心建设1个社区服务综合体。
“10分钟”邻里中心:配置小学、社区卫生站等设施,形成10分钟生活圈,服务半径约500米,覆盖范围约1平方千米,启动区共16个。
“5分钟”街坊中心:包含婴幼儿服务设施、幼儿园、居委会、社区活动站及老人服务中心等设施,形成5分钟生活圈,服务半径约300米,启动区共35个。
瑞典则针对“15分钟生活圈”的理念继续发问:如果把15分钟的生活圈分解为数个街道,将会怎样?
于是有了“1分钟城市”的计划。
“1分钟城市”计划被称为“街道运动”(Street Moves),“街道运动”有个宏伟的目标:用十年的时间重新思考和改造瑞典的每一条街道,以期“到2030年,瑞典的每一条街道都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和充满活力的”。计划已经在斯德哥尔摩开展四处试点,还有三个城市即将加入。
“街道运动”关注家门口和周边邻里空间,改造方式是全民共创,通过社区工作坊、走访协商等方式,政府跟居民共同规划街道布局,比如靠近公交站点的街道需要多一些空间来停放自行车,咖啡厅、酒吧、餐厅附近的街道需要增加容纳街边露天座位的空间,以及哪里需要增设儿童娱乐空间和老人健身设施等。
慢慢地,花圃、自行车和滑板车架、娱乐设施、电动车充电桩等被嵌入了街边的空间,街道一点一点地转变为功能丰富的场所。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指出,相比于大城市里宽阔的大马路,能带给人们更多居住幸福感的,其实是那些排满了各种店铺的小马路。散落在城市角落里的迷人烟火气,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
期待更多的“15分钟生活圈”能成为城市丰富的“毛细血管”,支撑起每个人活色生香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