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海鲜”还能吃吗?
▲ 这是8月24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 法新 / 图)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宏观模拟的结果表明,核污染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中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
不少专家学者表示,在核污染水排放的早期,应主要考虑它对亚洲沿岸的影响。但在后期,由于北美沿岸海域的污染物浓度,将持续高于大部分东亚沿岸海域,需要重点关注北美沿岸海域的受影响情况。
责任编辑|姚忆江
“我们不希望2023年8月24日成为海洋环境的灾难日。”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8月2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如是说。
话音刚落,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从直播视频中可以看到,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现场,海水呈两种颜色,界限分明。
东京电力公司当天在临时记者会上宣布,24日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根据东电计算,用海水稀释过的核污染水将缓慢流过约1公里的隧道,约1000秒之后抵达大海,排海时间至少持续30年。
当天,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决定即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核污染水流向哪里?
核污染水的去向,是民众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
来自德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计算结果显示,福岛核污染水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实际上,早在2021年,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便对福岛核污染水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并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污染水中主要放射性物质——氚的扩散过程。
实验从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的角度,分别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模型,并实现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计划的长期模拟。
宏观模拟的结果表明,核污染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中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随后,污染物一边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沿着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扩散,另一边通过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转移。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污染物的排放位置是在福岛附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排放后的第1200天(3.3年),污染物将扩散到加拿大和美国的西侧海域,而澳大利亚的北部也出现了一部分污染物,此时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都被污染物覆盖。
可以看出,排放的核污染水主要向东扩散,太平洋西侧的受污染程度似乎要低一些。
从污染物浓度分布图可以看出,在第2800天(7.7年)时,中国东南沿岸海域主要呈现浓度较低的浅粉色,而北美西侧海域已经基本被浓度较高的红色所覆盖。
不少专家学者表示,在核污染水排放的早期,应主要考虑它对亚洲沿岸的影响。但在后期,由于北美沿岸海域的污染物浓度,将持续高于大部分东亚沿岸海域,需要重点关注北美沿岸海域的受影响情况。
中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此前接受采访时说,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不论日本排放废水是采取近岸排放还是远洋公共海域排放,放射性核素都将随洋流在北太平洋海域扩散,中国管辖海域不可避免会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跨界污染影响。
不过,要准确判断和预测核污染物的输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与评价。
核污染水里的意味
对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来自太平洋岛国、菲律宾、印尼、南非、秘鲁、中国、韩国等国际社会的反对声音持续存在。美国国务院却发表声明表示“欢迎”,西方政客基本保持缄默。
值得关注的是,韩国政府不单成立部门“说服”公众排污无害,更有执政党议员亲自示范喝养鱼池水,以说明海水“安全”,证明排放核污染水无害。
香港01新闻报道,2023年6月30日,韩国执政国民力量党多位议员参观首尔海鲜市场。其中女议员金英善在路过一个海鲜摊位时,突然用手舀起池中的水连喝几口,甚至建议同行议员们一起喝。
6月16日,韩国表示启动“国民安心”计划,成立部门以消除民众对福岛核污染水的疑虑。称排放核污染水进大海是‘最现实的处置方案”,韩国政府认同日本的排放计划。
韩国与日本隔海相望。自日本宣布排海计划后,韩国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但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这一问题微妙地转了向。
外界普遍认为,韩国自尹锡悦总统上台后,实质推翻了二战强制劳工要求日方赔偿的法院裁决,对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计划亦由反对转变为支持,是为了改善与韩国的历史宿敌日本的关系,同时也受到美国的影响。
近日,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刚刚结束在美国马里兰州总统度假地戴维营举行的会晤。
“我们需要改善与日本的关系,但同样重要的是保护人民的健康。”韩国民主党议员、国会多数党党鞭朴光根(Park Kwangon)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禁怀疑,尹锡悦总统为了改善与东京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做出了妥协。”
“海鲜”还安全吗?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海鲜食品的安全。不仅是日本当地的海鲜,环太平洋海域有很多优质的渔场,人们担心,如果这些渔场被波及,那么这些海域的海产品将会受影响。
“水晶梨、王林苹果等产地98%都是日本。”香港九龙果菜同业商会理事长张志祥表示,目前福岛周边的水果已禁止不能进口,日本其他地区进口的水果都要经过严格检疫。
同时,香港还规定,凡于8月24日或之后收获、制造、加工或包装的日本进口活生、冷冻、冷藏、干制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产、海盐,以及未经加工或经加工的海藻,如被食安中心抽查,要取得在辐射测试清关程序完成后发出的放行信,否则一律不在香港境内供应。
在澳门地区,也明令禁止进口源自福岛县、千叶县、栃木县、茨城县、群马县、宫城县、新潟县、长野县、埼玉县及东京都共十个都县区的鲜活食品、动物源性食品、海盐及海藻,包括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肉类及其制品、禽蛋等。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魏方欣表示,当核污染水排入海后,海洋生物会立即受到污染,其中同位素会随食物链迁移。
不过,就目前人们所关心的餐桌上的“海鲜问题”,魏方欣认为,民众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担忧,“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1年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后,中国已经对日本进口食品出台较为严格的检测标准。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院教授王悠认为,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海产品是否能食用、如何食用,民众无需过度恐慌,应该听取食品安全权威部门的解读。
此外,为避免可能吃下受污染的海盐,韩国自今年6月起出现“抢盐抢海鲜”热潮,导致盐价飙升。8月24日,中国沿海部分地区居民也出现抢购食用盐现象,部分商超甚至“食盐卖断货”。
对此,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晏瑲表示,中国食用盐与韩国不同,主要来自井盐,不会涉及污染区域,“居民不用过度囤盐”。
“由于距离和时间会降低辐射水平,排海不会对太平洋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但是仍然值得担忧。”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肯·布塞勒表示,储存核污染水的储水罐中,含有不同水平的放射性核素。除了氚之外,还有许多危险的核素,如钌-106、钴-60和锶-90。
“这些同位素会比氚造成更大的生态风险,因为它们更容易融入海洋生物群和海底沉积物中。”肯·布塞勒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