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设计”(community design)一词,早在1960年就开始使用,但含义与现在稍有不同。英语中的社区设计可以理解为“community development(社区发展)”,抑或“community empowerment(社区营造)”,不同于过去的建筑乌托邦,多从物质上的生产分配和生产管理进行设计。社区设计在社会性上,强调人的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无形的情绪、活动和行动;在物质空间上,从传统地产、居住行业中对巨物、高技派建筑的崇拜,转向“诗意栖居”、“日常生活”、“绿色生态”等微观建筑设计视野。晚于欧洲社区设计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在少子高龄、无缘社会、原子化社会、中心街区衰退等社会问题中,社区设计引发了新的思考:直面问题的你、我、他是否能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时代的转折和过渡?如何打造“有远见”的community ,促进人们合作以及凝聚力量?于是,阿那亚友谊湾诞生了——物质空间之上,一个具有自生力的社群。从左至右:太阳城、新和谐村、田园城市三大乌托邦 来源于网络
作者|Jiqing
藏于秦皇岛阿那亚北岸的友谊湾距海边900米,与热闹的沙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友谊湾占地13232平方米,紧邻董功设计的[北岸礼堂],包含一座酒店[友谊之家俱乐部酒店mi casa su casal],一栋公寓 [卷宗公寓Juanzong Apartment],一个围合式商业街廊[友谊湾商业街廊Youyi Galleria]和一系列复合文化空间,以及一个场景力十足的亲水景观广场[友谊湾潮汐广场 Youyi Tidal Plaza]。友谊湾由阿那亚、栩栩华生及友谊万岁联合打造,其整体规划和重要建筑由亘建筑事务所完成,同时联合多个学术型独立建筑师事务所和设计工作室,在这里入驻的品牌更关注内容生产,为了共创一个独属于友谊湾的综合性空间。当建筑空间作为容器,个体则作为原材料经过酿造配方,成就了友谊湾的独特魅力。在交互设计、情感设计、理念设计三个层级上,培育“社群”力量,随着时间的积淀,愈加醇厚。
整体规划上,亘建筑引入“城市广场”这一空间模式,巧妙地将场地拆分为一个主要广场与三个功能性、不同尺度的广场群,复合的公共空间系统创造出丰富的场地氛围和使用层级。左:由亘建筑事务所规划设计的友谊湾社区雏形 ©亘建筑事务右:总平面图中展现的友谊湾社区居住尺度 ©友谊万岁左:友谊湾多层级的空间系统应对社区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亘建筑事务所
右:友谊湾的广场与动线 ©亘建筑事务所
友谊之家俱乐部酒店、卷宗公寓、地久廊和北岸礼堂共同围合出社区内最核心的友谊湾潮汐广场。酒店正前方的方形广场是最大的中心广场,便于举行大型活动,一旁的长条形广场则布置轻餐外摆和景观植物,人们可以小憩、交流。酒店和公寓的建筑平面分别呈U形和L形,围合出各自的内部广场。前者为酒店一层和二层的艺术和商业空间提供更加优质的采光和景观;而后者限定出泳池的公共空间,满足业主日常运动及举办私密性活动的需求。卷宗公寓向内围合的三角形休闲广场较为私密,其中的水池调节了场地的小气候,也为公寓提供了一定空间遮挡和围合。三组不同尺度和氛围的广场相互独立又彼此连通,具有不同等级的开放性。卷宗公寓檐下柱廊空间 ©摄影张之洲,友谊万岁供图
mi casa su casa友谊之家俱乐部酒店檐下柱廊空间左 ©WenStudio,友谊万岁供图;右 ©友谊湾建筑对外的界面设置了柱廊空间,在天气好时人们可以坐出来。潮汐广场因为人们的使用才有了生活,因而才有了生命。当强调外部环境,增加外部环境的层次性时,就如同毛细效应般,会人的自发性流动。室内外空间的深度设计促发内部的生活向外延伸,而外部的生活向内渗透。
释放社群情感的Communnity
“憩、学、会友”一体的旅居生活
2.1:旅居“书房”空间
在卷宗公寓的户型设计中,为了满足阿那亚人们对于旅行和生活的激情,以及在旅途中工作的生活方式,亘建筑提出了“创作者空间”的概念。首先,空间既满足生活休息、工作独处也满足沙龙会友。公寓的居住单元设计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客厅作为住宅的核心,充分利用了阿那亚商住用地的性质,将高度提升至4.5米,同时配以8.4米的超大面宽,允许阳光充分进入室内,拉近与室外景观间的距离。在这里,高敞亮的客厅形成了一个多义空间,可以用于待客、举办沙龙和读书工作。建筑户型体量图 ©亘建筑事务所
其次,以不同的空间隔断方式实现了不同功能的联系与阻隔。阳台延续客厅的高度和宽度,满足体验室外环境的渴望;卧室则采用常规的3米层高,具有较强的包裹感,1.5米的高差让客厅和卧室之间存在多种关系的可能,通过微妙的高差设计、空间感受,活动、工作、休息各有品质和调性。<<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1:标准层建筑平面 ©亘建筑事务所
2:卷宗公寓剖面图,清晰可见独特的错层空间户型设计 ©亘建筑事务所
3-4:公寓立面 ©WenStudio,友谊万岁供图
mi casa su casa友谊之家俱乐部酒店的西语意为“你的家就是我的家”。这个以谨选的材料和存续的方法所塑造的小规模酒店其建筑面积3796平方米,拥有37间客房。酒店配备了四种各具不同旅居阅读氛围的客房,以及一个隐藏版的”book in book“房型。在面积不变的前提下,亘建筑将酒店客房设计成一跨半,书房空间面对广场,床的空间稍稍后退,透过转角窗可以看到广场。人们周一到周五住在这里,工作之余在阳台上休息,看看广场上的行人;发发呆,把时间过得慢一些。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户型经过精心组织,为广场空间创造出具有节奏感和秩序感的立面。<<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酒店客房设计 ©友谊湾
2.2:会友的底层公共空间
文化是从底层慢慢长出来的,“长”就意味着不是进驻全球大牌、不是与社区脱节的美术馆、歌剧院,而是从草根文化中慢慢长出来的空间。友谊湾的底层公共空间就是这样一种支持本土、多元文化的容器。在处理底层公共空间时,亘建筑借鉴了美术馆的设计语汇,使用清水混凝土浇筑有线条感的裸顶,结构本身的质感使得空间无论如何布置,都能产生独特的材料质感与安静的室内氛围。底层公共空间设计 左 ©摄影张之洲;中&右 ©摄影Penn,友谊万岁供图
友谊湾的旅居者们进入社区,可以从远处看到的灰色低调的外立面,到组团庭院中看到定制的水泥砖和特殊灰缝的表皮,感受到非工业化的,沉积岩一样粗朴质感,再进入室内,透过柱廊控制后温柔的光线体验平静的内部空间。丰富的体验层次能够帮助人们从外到内逐渐安静下来,感受当下。与大城市忙碌与嘈杂通勤的状态不同,友谊湾的生活通过不同的空间体验和活动规划占据你的一天。<<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友谊湾不同的空间层次 1-3 ©WenStudio,友谊万岁供图;4 ©友谊湾
在友谊湾,没有造型特殊的、令人崇拜的建筑,有的是向内探寻的、聚集社群的空间,节制、精致的物质背后,更多的是对社群精神的关注。支撑社群理念的Community
打造共生共荣的入驻品牌
3.1:重视在地知识和材料研发的主理人品牌
建立了细腻的空间层次后,友谊湾汇集了10个友谊万岁自持品牌和8个生活方式及设计师品牌。“知识型”的探索不仅体现在自持品牌上,入驻的签约品牌亦同样重视在地知识的传承系统和材料研发。卷宗公寓、俱乐部酒店和地久廊三座建筑,都因相同的品牌理念而聚集。友谊之家俱乐部酒店的一层入驻了WallpaperSTORE*、Occhio书房、可美了商店、漂亮商店以及不同主题的快闪店,二层的通高空间则由缇干画廊占据。卷宗公寓除具备主要的居住功能外,其底层形态各异的空间内引入了引入茶饮品牌BASAO PROJECTS、鞋履配饰品牌BING XU、买手店BOTTOM NOTES by hug、云南创意菜酒馆春台、织物品牌诺乐等,与酒店内入驻品牌共同构成友谊湾商业街廊。友谊万岁旗下的一善儿童书店也位于此,特别呈现了由乐高大师Prince Jiang专为友谊湾店定制的“好好说话”乐高机器人,鼓励亲子沟通,为中国家庭提供知识、教养与生活方式服务。<<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从左到右的入驻底商分别为:一善儿童书房、BOTTOM NOTES、BASAO PROJECTS 、BING XU、春台、诺乐 ©摄影Penn,友谊万岁供图
地久廊作为友谊湾的“会客厅”,是卷宗书店(蓝标)的入驻地,结合editor’s casa、Staple: Café、鸽子酒吧,可容纳富有活力的社群互动与生活休闲。地久廊中的卷宗书店(蓝标) ©摄影Penn,友谊万岁供图
地久廊中的editor's casa ©摄影Penn,友谊万岁供图地久廊中Staple:Café & 鸽子酒吧 ©摄影Penn,友谊万岁供图
走进友谊湾,你可以在春台Spring Patio(绿标)探寻云南菌子地图,鸡枞、青头菌、谷熟菌、红牛肝菌、皮条菌、羊肚菌、干巴菌7种野菌让你如同置身云南山间;可以在BASAO PROJECTS 选择适合北方习惯的花茶或高香型茶,如白毫银针、安吉白茶、尼泊尔手揉等;在致力于选择环境友好的面料与染色工艺的Baserange,找到量身定制的亲密衣橱。这些小众的、有调性的、有主理人风格的品牌,提供了一种新的社区运营模式。主理人和社群之间的关系从供求的经典市场性,转为共生的合作性,内容生产经验被灵活移植于物理实体社区,发展出一套独属于友谊湾的社区内容体系。 3.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活动
在如今的转型时代,阿那亚作为地产人也跨出了行业界线,与栩栩华生共同筹备、策划,通过地产与非地产人的碰撞创造出新的生活链接,以文化、文学、当代艺术的加入催化了友谊湾。地产早已经超过了房子本身,成为一种有着精神内涵的媒介。从通过地产人主动服务、非地产选择,到业主、消费者们自主驱动的活动,社区运营层面更多的是底层逻辑的变化和重构。在阿那亚友谊湾,无论你是谁,都成为了社群的一份子。因为对生活质感的追求,每个人都是社群精神的催化剂。人人为己,又为人人。<<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可美了Co-made2023首展开幕活动 ©友谊湾
空间共创
日本社区设计界第一人——山崎亮(Ryo Yamazaki)的《社区设计》一书中曾经提出,在这无法用物质或金钱衡量价值的时代里,我们该追求什么?或许,友谊湾通过社区交互设计、情感设计、理念设计上提交了独特的答案。其超越了社区设计1.0上由专家、建筑师主导构建的社区,也远不止于社区设计2.0,只强调公共建筑,而是往3.0上构建使用者和设计师一同设计生活方式。人们通过空间共创产生情感连接,用活动加强社群认同感,以品牌的运营与维护参与到社群精神构筑,友谊湾追求的是人们新的社群共生与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