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们,掉进钱眼里了???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飞总聊IT
有个网友很严肃地和我讨论:为什么GPT这样的东西,中国没办法发明出来?为什么大语言模型成功以后,中国企业一堆跟风的?
这两个问题,相关性很明显,其实可以一起讨论。
GPT这个东西,真的牛逼起来,应该是GPT3.5以后的事情 。
按照之前OpenAI发表的论文,在参数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通用的大语言模型的各种能力并不出众,起码和谷歌的BERT这种专业化的模型比起来,有差距。
那么问题来了,OpenAI为什么一直坚持烧钱,一直到成功呢?万一烧钱了,打水漂怎么办?
对,这可能就是问题的本质了。烧钱会不会打水漂,我想存在这种可能性,那么钱要不要烧,见仁见智了。
我在美国的企业和中国的企业都待过,两者的区别也很多,我之前聊过一些。
有一个区别我印象非常深刻。
美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比如微软谷歌之类的,对于那种短期内不赚钱,但是长期看起来可能会很有前途的项目,容忍度相对比较高。
中国的大企业,就我待过的那家的经历来看,每一分钱投进去,巴不得下个月就能给我赚两分钱回来。各个部门的领导,对于一个特定需要投入人力和其他资源的项目的盈利能力,尤其是中短期的盈利能力,那是非常看重的。
如果一件事情做了,中短期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我说的中短期,大概可以以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来看吧,超过一年的,就很可能超出忍耐度了。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公司层面的大佬,甚至一把手背书,以及即便这样依然需要遭受周围人的各种白眼,不解,乃至谴责。王坚博士在阿里巴巴做阿里云的经历,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如果一定要说呢,中国企业们,比美国企业们,对短期盈利的确定性要求更高,更掉到钱眼里是显而易见的。所以GPT这种事情,在中国大概率GPT1做完就被砍了,持续下去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一个目标是确定能赚钱的,那中国企业也是敢下血本去把别人都卷死,只留自己赚钱的。
这例子,早年的有团购时期的百团大战,有共享自行车时期的各种共享自行车乱战。当然,现在,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大模型。
不管大模型是怎么做出来的, 自己训练的,还是拿开源包装的,甚至不管实际上里面到底是真的大模型,还是“人工”智能,总之,自从OpenAI确定了大模型是有前途的,有很高商业价值的,每个公司瞬间就变成了大模型公司。各个都说自己的大模型国内最牛逼,国际媲美GPT3.5 GPT4。卷都能够把同行卷死。
有些事情,确实点到为止就行了。我最近听到的一则和钱有关的消息是关于风险投资的。在国外VC撤资以后,国内的VC们说,我们完全没必要按照国外VC的要求来,风险投资可以变成无风险投资嘛。
什么意思呢?投资协议可以这样来,如果企业成功了,那么投的钱就是股权,如果企业没成功,就有强制赎回条款,按照一个每年的利息,比如10%,在未来的时候把钱赎回。
这样一来,投资人既能享受到企业成功的福利,又不用负担企业失败的风险,风险投资变成无风险投资,既要又要,水平真的很高。
所以,有人说,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对马上能赚钱钱这件事情,比外国企业更迫切,对确定性的将来能赚钱的事情,卷起来更凶狠,而对不确定的能不能赚钱的事情,更喜欢转嫁风险,最好只享受赚钱的利益。
听起来,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那么GPT 3.5和GPT 4大概率无法首先在中国发明。而GPT证明了自己有前途以后,大概中国公司会对确定性的事情不计血本的卷起来,这也就解释了从以前的百团大战,到现在的大模型大战了。
你说,这是一件好事情吗?
文章最后再安利一下我的星球,星球聚焦ChatGPT和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和应用,欢迎有兴趣的人加入一起讨论大语言模型的技术和商业相关的知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