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敏感营收占比近30%!浙商银行中考揭榜,智慧经营穿越经济周期
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银行的业绩往往与经济运行周期同频共振。在当下经济低迷期,近期披露的银行业财报的共性便是,多数银行面临营收下滑和息差收窄的苦恼。
寻求何种转型路径,如何穿越周期波动,成为银行经营的一大“哲学”问题。想要做到行稳致远,就要克服银行业“随行就市”的本性,即经济上行期如何避免激进扩张,经济下行期又切莫过于保守。
在当前众多银行财报中,“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这一名词在浙商银行的半年报中出现了17次之多。一年前,浙商银行在业内率先提出银行业如何穿越经济周期影响的金融理论,推出“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经营策略,这是该行实证研究后找到的一条转型之路。
从策略落地到精耕细作,至今已有一年时间,浙商银行将其贯穿至战略目标、资产配置、各项业务、风控等多个维度,其经营成效从半年报中已经展现出“破土茁壮成长”的成效。
最直接的体现是,该行的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包括小额分散资产、弱周期行业资产、客户服务总量)对营收占比贡献大幅提升。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实现营收95.16亿,同比增长26.71%,占据营收的比重近三成。更重要的是,弱周期行业贷款不良率仅有0.43%,远低于公司客户贷款不良率1.59%。
“在经济好的时候,银行经营也很好,但不追求最好;在经济较差的时候,经营状况不至于很差;总体是比较平稳的。”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曾对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形容到。
据了解,该行将资产分为不敏感、弱敏感、强敏感三大类。其中,弱敏感资产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和质量,跟经济周期是弱相关,资本消耗较低、风险较小、收益中等,适合以配置为主,以期平稳增长。也就是说,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是为了让银行经营能经得起风险的考验,从而平稳穿越周期、平滑周期对业绩的影响。
浙商银行的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体系经过一年的落地生根,成效终于显现。
从盈利指标看,该行净利润相关指标时隔4年再现两位数增长。8月29日,浙商银行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2.27亿元,同比增长4.68%;归属于股东净利润77.43亿元,同比增长11.03%。
拆解收入结构,最突出的是该行的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对营收贡献大幅提高,即上半年实现营收95.16亿,同比增长26.71%,占据营收的比重达到了29.58%,较年初增加1.05个百分点,较战略提出时(2022年6月末)提升5.24个百分点。
此外,上半年该行的非利息收入亦表现不俗。而大幅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例如大幅提升绿色中收的挂钩比例,也是该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配置机制的重要体现。
具体为,今年1-6月该行非利息净收入92.58亿元,同比增长8.88%,占营业收入的27.86%,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其中,绿色中收16亿,增幅47.6%,增幅显著快于营收增幅,主要来自于债券承销、代理银团、托管和代销业务。
在业务规模方面,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达到2.91万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5万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1.07%和8.40%;总负债2.73万亿元,其中吸收存款余额1.82万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1.27%和8.42%。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45%,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42%,比上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资产“安全垫”继续增厚。
此外,2023年上半年,浙商银行“引战投”取得重大突破,“中央国家资本、地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的三级资本结构加速形成。该行顺利完成A+H股配股工作,资本有效补充,支持了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11.8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18%,分别比上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和0.13个百分点。
至此,从营收结构、业绩增速、资产质量、资产规模等多个角度看,浙商银行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的经营策略成效明显,地基已铸。
根据“风险加权资产、经济增加值、不良率”3个量化指标的分类标准,浙商银行将全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分为三类,分别是小额分散资产、弱周期行业资产和客户服务总量。
其中,客户服务总量是指具有大流量、轻资产、高频触客获客的特点,覆盖零售、私行、小微、公司、金融机构等五大类客户,是五大业务板块的云集之地,是发展综合金融的主战场。
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反映在指标上表现为,经风险调整后的风险加权资产是低消耗的、充裕的;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是可观的、稳进的;不良率指标是较低的、可控的。
浙商银行相关业务人士表示,全行资产摆布坚持大类资产配置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两大原则,通过调资产结构牵引客户结构、收入结构的调整,“抓两头、摆中间”,大幅提升客群数、大幅提升小额分散占比、大幅提升中收占比。
“配置与投机是根本不同的,配置不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上述人士透露,以配置思维搭建结构,全行一盘棋、该有的结构都要有,全行整体的资产结构、各类细分资产的结构、各分行的资产结构,这些资产结构要可取数、可比较,配置要讲究策略。
从半年报的成绩可以看出,该行有序调整业务结构,“方向盘”正在朝上述几大方面转向。
整体看,该行上半年的零售、小贷、供应链金融等小额分散资产增量占贷款增量的65%。
其中,在普惠小微业务方面,截至6月末,该行小企业专营机构211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31.90亿元,较年初增速9.3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88个百分点,占各项贷款比重20.04%,较年初提升0.16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13.08万户,较年初新增1.15万户。
在公司金融方面,该行加大弱周期行业贷款投放,截至6月末服务弱周期行业客户数4827户、贷款余额1604亿元。
在零售板块中,浙商银行的个人、财富、私行业务展现快速发展态势。
具体为,截至6月末,该行个人信贷余额2624.60亿元,较年初增长14.35%;实现信用卡(消费金融)业务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26.90%;代销财富管理产品保有量为1396.47亿元,同比增长115.92亿元,增幅9.05%;私行客户数1.12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9.41%。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浙商银行通过积极布局“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综合化经营战略稳步推进,营收结构改善、资产结构调整有助于推动业绩跨越周期、保持韧性。
在配置思维谋划下,浙商银行新一届领导班子,从大势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观察经济周期,以经济周期所处阶段驱动大类资产配置比例,逐步提升弱敏感资产的营收占比,直至成为“压舱石”。
那么,具体占比多少可成为“压舱石”?对此,浙商银行提出的远景目标是,至2027年末,全行表内总资产5万亿、表外资产2万亿、客户服务总量规模达到10万亿,实现500亿税后利润,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占比达到40%-50%上下,市值突破3000亿,简称“553远景目标”。
对于未来的发展,兴业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浙商银行加大存量不良核销处置力度,同时资源转向‘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新增业务风险较低,拨备覆盖率逐步企稳,不良生成率较前期下降,资产质量进入改善通道,轻装上阵进行时。”
而对于此次中报成绩的表现,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表示:“在外部经济形势复杂、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2023年‘期中成绩单’不只是‘数字’上走在前列,更是高质量发展的表征,有基础夯实在其中,有结构优化在里面,有态势向好在呈现。”
(CIS)
校对:祝甜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