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检验病菌,“外星生物”被迫“献血”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童年之谜:在水田里、在池塘里,甚至在雨后路边寒酸的小水洼里,你意外看见过几只身型迷你、造型不俗的“怪物”,打眼一看,它们好像重甲蝌蚪:
这是蝌蚪长壳啦?
视频来源:Deeplook
擅长捉虫捕虾的你,自然会不失时机地捞起一条。你仔细观察这只在你手心里攒动不已的小怪兽,猛然发现它居然有三只眼睛,像外星生物!你吓得手一抖,怪兽掉回了水里…
视频来源:YouTube
之后许多年,你都在疑惑当时看到的那只外星装甲蝌蚪到底是什么玩意。终于有一天,你某天刷小视频时,又看见了它独特的身姿。没错,就是它!这副用力过猛的造型你绝对没记错,但记忆似乎同你开了个玩笑:它怎么从小水洼搬家到海边去了?它又是怎么从蝌蚪大小变成脸盆大小了?
好了,气氛烘托到这里就可以了,咱们言归正传:海边那个叫鲎,水洼里的那个像小蝌蚪的叫鲎虫。虽然它们长得像、名字像,但其实没啥关系,如果要说它们最大共同点,可能是,它们都是活化石。
都是恐龙的先辈
虽说“活化石”这个称号早就大批发了,但用在鲎和鲎虫身上,可是一点儿都不过分。
先说鲎,俗名“马蹄蟹”的它们,和蟹、虾、昆虫同属于节肢动物,但自成一个“肢口纲”。早在寒武纪大爆发之后的下一个纪元——距今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鲎的祖先就出现在了海洋里,而且曾经相当威风。
在奥陶纪,称霸海洋的是鹦鹉螺,而称霸海底的就是鲎族。其中“广翅鲎”(又称板足鲎)这一支尤其繁盛,它们长得有点像“加宽版”的蝎子,身体末端有尾刺(但没有蝎子那样的灵活“尾巴”),部分种类还有类似长臂虾一样的螯,遇到猎物就连夹带刺,十分凶悍。
其中一些大型种类,比如五十桨翼鲎(Pentecopterus)和翼肢鲎(Pterygotus)体长可接近2米,是当时的顶级掠食者。
五十桨翼鲎复原图
图片来源:NBCnews
到了距今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随着鱼类在海洋中崛起,笨拙缓慢的鲎族遭遇了空前竞争。张牙舞爪的大型掠食性鲎类消失了,只有少数中小型、与世无争的种类生存下来,并继续发展演化。到了恐龙时代的侏罗纪,终于出现了类似现代鲎的种类。此后它们一直大致保持这种样子,并挺过了恐龙大灭绝幸存至今。
侏罗纪的鲎类化石,外表已经和现代鲎差不多了
图源: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
至于鲎虫,它们祖上倒没这么辉煌,但也十分久远。鲎虫与鲎不是啥亲戚,它们属于节肢动物中的“鳃足纲”。这个家族主要栖于淡水,最早出现于古生代最后一个纪元——二叠纪,仍比恐龙资格老。
我国辽西的“热河生物群”,以中华龙鸟、小盗龙等带羽毛的恐龙化石闻名于世;但水生动物化石里面,总少不了鲎虫的远亲“叶肢介”这个熟面孔。
东方叶肢介化石。它们与鲎虫同属鳃足纲,但不是一个目,有类似贝类一样的两片几丁质硬壳。图源:thefossilforum
如今,全世界只剩4种鲎、15种鲎虫存活,完全沦为了少数群体。但至少鲎虫并不少见,在中国,除了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地区,南北各省几乎都有它们的踪迹。
鲎像螃蟹,鲎虫像虾
鲎和鲎虫的长相,都挺有辨识度。除了一个大一个小,还可以概括为:一个像蟹,一个像虾。
先说鲎,它的身体初看是一个“圆饼”加一根“长刺”,其实分为三部分:圆的那头是头胸部,眼睛、嘴巴、大脑,以及走路和捕食用的附肢都在壳底下;中间是分节的腹部,也有薄片状的足;身后拖着一根尾刺(话说不会有人以为长刺在前吧?我小时候就有这种误解)。
如果把鲎翻过来,看它的腹面,就有点像螃蟹了:最前方是一对用来抓取食物的小螯肢,后面是5对用来行走的步足(比螃蟹多一对)。它的腹面也有6对步足,但演化成薄片状,可以帮助游泳。
步足像一个个小钳子
再说鲎虫,它们的俗名“三眼恐龙虾”已经说明了一切。各种鲎虫体长一般在2~8厘米,跟小河虾差不多;身体也分为头胸部、腹部,以及两条长长的尾须。
像不像鲎的小时候?
图源:livescience
虽然扁圆的头胸部有些像鲎,但腹部细长灵活得多,如同蝌蚪的尾巴,分叉的尾须也和鲎的“剑尾”天差地别。
“七拼八凑”的一身
图源:Dirk Ercken. fineartamerica
鲎和鲎虫都是“多眼怪”。鲎的眼睛就在壳上,其中偏两侧的位置有一对复眼,有微弱的成像视觉;头胸部前端还有一对单眼,只有感光功能。而鲎虫的一对复眼和一只单眼,都集中在头胸部前端,三只眼的配置让人过目不忘。
二郎神:你也怪会长的嘞
图源:wikimedia
“救命蓝血”与“休眠复生”
在中国和东南亚,鲎传统上被当作一类海味食材。只是鲎的味道并不好吃,容易引起过敏,圆尾鲎还有致命的河豚毒素……所以渔业对它们威胁不大。但到了20世纪,科学家发现,鲎的血液有大用!
与我们人类不同,鲎的血液富含铜离子,因此是蓝色的(龙虾、章鱼等一些海洋无脊椎动物也类似)。这种蓝血一经细菌感染便会凝固,因此用鲎血提取物制成的“鲎试剂”,可以快速检测人体或药物试剂是否已被细菌感染。
如今在国际医学界,大部分注射剂和疫苗(包括新冠疫苗)出厂前进行的毒素检测,都要用到鲎试剂。一升鲎血的售价,可达10万元人民币。
鲎:用生命在“献血”
图源:greenqueen
然而鲎远没有小龙虾那么好养,要获得足够的鲎血,不得不依靠野生鲎。可是鲎生长缓慢、分布有限,如中国鲎需要10~13年才能长成,还依赖特定的滩涂繁殖。本来近几十年的近海污染、滩涂破坏就给了它们重击,再杀鲎取血的话,那还了得?
尽管如今各个产鲎国都规定,只能对活鲎适当取血(50毫升以内)、之后就要放生。但国内外实际操作中,都常有过量取血、放生不当的现象,导致“被迫献血”的鲎很快死亡,或是从此体质衰弱失去繁殖能力。
视频来源:Deeplook
如何减少取血对野生鲎种群的伤害,是今后的迫切问题——毕竟真要是不小心把它们弄灭绝了,以后怎么打疫苗呢?
鲎虫虽没有救助人类的本事,却很擅长给自己“续命”。鲎虫的生命其实很短暂,通常从孵化到死亡只有90天左右,也就能活一个季节。
视频来源:Deeplook
但它们的卵可以“超长待机”,能在干旱、酷热、寒冷等极端环境下休眠并存活数年,最长可达25年!正是这种特殊技能,帮它们挺过了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的三次大灭绝,以及近两百万年来的历次冰期。
希望这些可爱、奇特的活化石不要在某一天沦为仅在化石中出现的生物。
视频来源:YouTube
还有哪些你以为是同一种,其实毫不沾边的生物呢?评论区留言告诉薄雾,说不定就安排上了!
撰文 | 董子凡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未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