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办主任”:下辈子变个女的,自己生孩子
【留美学子】第3066期
9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下辈子变个女的,自己生孩子”
撰文| 劳骏晶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企业家梁建章,因为生育的问题,感到焦虑。
这位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最喜欢做的事儿是在各种场合聊人口问题。
他出书、写文章、演讲、说脱口秀、演小品,自费拍过一部纪录片《中国人可以多生吗?》,还写人口题材的科幻小说并把它搬上话剧舞台。在携程的战略发布会上,梁建章也要在演讲中穿插着讲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在外界舆论看来,梁建章的种种分析和建言,被简化为“催生”,梁建章也因此被网友戏称为“催生办主 任”。
梁建章并不认可这个名号。“我不是催年轻人生孩子,而是建议国家出台支持年轻人生孩子的政策。人口问题上,我可能是声音最大的一个。”他解释道,“我对年轻人生育的困境是充分理解的。”
然而,年轻人有关生育的具体痛苦与抗拒,撞上了梁建章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和焦虑。犹如火星撞地球,实在很难说到一起去,最后,两边都只好继续各说各的了。
他的生育焦虑
梁建章最新的动作,是一部话剧——《永生之后》。
舞台上,女主角介绍起自己的国家如何鼓励生育,背景是蹦蹦跳跳的孩子们。她用话剧腔热烈地反问:“如果人民内心不认可,政策诱导有用 吗?”
坐在我旁边的男士突然嗤笑了一声,埋下头来抚摸着自己的脑门。这句台词在话剧里显得突兀,太像原作者梁建章自己执意加上的,充满一股苦口婆心的味道。
《永生之后》原本是梁建章在2020年出版的科幻小说。
他设想了人类发明出长生药物后的样子,那将是一个因此而停止繁衍和代际更迭的衰老文明。人类发展出两个区,一个为控制人口而禁止生育的长生区,一个为了生育而放弃长生的生死区。
这两个区完全相反,长生区谨慎、无趣,连车都不敢开;生死区的人一代代在新生更替,充满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创业者也挣到大笔大笔的钱。设定里隐藏着梁建章在人口和经济问题上的核心观点,一个“人口创新力模型”。
他在今年5月发布的新书《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中,也提出了这个自己总结的理论,年轻人和创新的紧密联系:一个国家的创新力=人口数量×人口能力×(内部交流量+外部交流 量)。
梁建章多年热衷人口问题。2007年,创业成功的梁建章辞去携程集团CEO的职务,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读经济学博士,之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人口经济学鼻祖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
回国后,梁建章更孜孜不倦谈论人口问题。花了大量时间处理携程事务性工作以外,他还是能变出那么多时间来写文章、接受采访,讨论人口问题。
为此,梁建章身段柔软。疫情期间,携程也遭遇旅游寒冬,梁建章出现在直播间里,扮演唐伯虎、许仙,穿“女装”。在“催生”时,他穿上中山装、戴上红围巾,模仿起黄宏。小品名字也与之呼应——《不生游击队》。
他在脱口秀节目里自嘲:“我朋友说,你做个企业家,白天扮女装,晚上写文章,到底是图啥?我究竟图啥?我是 too responsible(太负责任)。”
经济学家何帆打趣:他能把所有的经济学问题,都归到一个终极答案——人口。
所有人都看出来他的着急,不少人不太领情。《永生之后》的一条点赞颇多的豆瓣短评写道:一篇科幻小说,字里行间写满了“劝生”,也是非常魔幻的——这其实不是科幻小说,是魔幻小说。
明确又坚定的个人意志
在梁建章的脱口秀里,他笑着说:“下辈子变个女的,自己生孩子,这样对催生就更有说服力了。”
年轻人的确不愿听催生,不愿意生孩子了。
2022年,新生人口只有2016年的一半。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1(反映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数),是正常时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全球倒数,比日本低,只略高于世界最低的韩国。
微博上,有关生育率减少的数字后面,都有一肚子脾气的账号在看笑话。社交网络上洋溢着一种活在当下忽略未来的气氛。孩子,这项针对未来的超长线投资也被当做负担。
斯睿是一个自媒体博主。作为一个三十四岁的年轻男性,他与女友一起出了一期视频,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要小孩。在下定决心之前,他们考虑很多因素:经济压力、培养小孩的巨大责任、女性的职业困境。他们也调研过产后抑郁的问题,看到有母亲在婴儿的哭闹里突然崩溃了。而最重要的,斯睿意识到,“我不喜欢小孩。”
在豆瓣“我宣誓我不生孩子”小组里,上千年轻人向网友、向人民币、向自己的生活等等对象宣誓,决心丁克。抖音里有博主计算独居生活的成本,发现如果不结婚生子,只需要每年工作两个月就能维持生活。
一个29岁的丁克女孩记录下自己每月的开销,最大的花销就是用三百元养猫,她写道:“活在当下,感受当下,不为未来焦虑太多。”这引来上百条回帖共 鸣。
这种情绪下,梁建章表现得像个反派。他是15岁就考上复旦大学的天才,拥有博士学位,同时成功创业、财务自由,是精英中的精英,他本人,距离这些具体的生育困境非常遥远。
梁建章
比起情绪上的共鸣,梁建章对生育困境也用数字和理性来理解,就像理解所有经济问题一样。仿佛刻板印象里的直男,并不会说些体贴情绪的话。
2021年,梁建章组建了公益机构 “育娲人口研究智库”,这是中国唯一致力于人口研究的民间智库。育娲2023年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统计了中国家庭的平均成本: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其中,城镇家庭平均为63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0万元。
“生育成本直接影响生育率,所以中国民众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几乎是世界最低的。”梁建章说。
在生育成本之外,斯睿想得更远。他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过着与自己一样的生活,在一线城市辛苦打拼、为买房而焦虑、要面对生活的种种低谷。斯睿说,他害怕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有一天会问自己:“你为什么把我生出来?”
发钱,催生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新出生人口创新低。梁建章于是建议多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元。
当时《凤凰周刊》发起过微博投票:生孩子奖励一百万,你觉得应该谁来出这钱?3.6万人中,有2.2万人投给了梁建章,另几千人投给了携程。
今年7月1日,携程还真的出了一笔钱。携程宣布,正式为海内外所有员工设立生育补贴福利——程二代程长礼金”。所有司龄满3年及以上,与携程签订劳动关系的全职员工,在2023年7月1日之后新生育程二代,每个孩子在1周岁至5周岁的生日时,均可获得一份一万元人民币的成长礼金。这项福利将覆盖全体员工,不分性别、不分岗位、不分国家和城市。
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名,有人被携程掏出的真金白银说服,也有评论感慨,这只是为了让你买兰博基尼送了两千元优惠券。
在公司这块实验田里,梁建章做了太多实验。携程员工得到了生育相关的支持,比如混合办公(即3+2,员工可以3天在公司办公、2天居家办公)、孕妇可以免费打车、为女性高管提供辅助生育补助等等。
携程内部做过调研,这笔生育礼金,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带动,比男性高15%。携程员工生育多孩的意愿比例是外部人员的2倍。
但也仅此而已,梁建章对实际产生的效果并没有抱有太多希望。“理论上,每年一万块钱是不够的。按照我们计算,一百万才够。一万块钱可能有微弱的效果,只是走了一小 步。”
梁建章最多的努力是通过写内参、出书、演讲等等方式,给政府提出建议。他的各项政策建议包括了现金和税收补贴、购房补贴、增建托儿所、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推广混合办公、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允许辅助生育技术、引进外籍保姆、推进高考和学制改革等。
核心要义,就是“发钱”。梁建章希望,政府能够拿出GDP的3%—5%来提高生育福利。
小数点之后的孩子
谈及要多少钱才愿意生孩子,斯睿并不愿意松口,“也许至少育儿成本的一半以上吧。”即便如此,他也相信自己不会因此生孩子,甚至难免对催生产生一丝丝不适。
斯睿和他的女友听说过梁建章,他能理解人口学家们的焦虑。宏观来说,他理解“真的要生的,生孩子是在给社会做贡献”。但他也说,“这种宏大的时代下,个体的选择还是依照自己的情况。自己生活都没有过好,也谈不了大爱。”
“催生办主任”梁建章也忍不住解释,自己催生,其实“主要还是催政府能够有实际的办法”。
他本不打算侵入个人领域,对着年轻人的自由意志大肆宣教。但话到嘴边,他又忍不住劝几句。就像话剧《永生之后》里,他要借角色的口,来赞美孩子的可爱一样。话剧结尾,一群孩子站到主角们身边,大家的眼神一起望向远方,一脸向往的样 子。
梁建章越来越焦虑了。人口萎缩的问题在他看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他早早为人口负增长而担心。“这几年,不幸言中,以前说是狼来了,现在狼终于还是来了,即使不是狼,至少灰犀牛肯定是来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年末,全国总人口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这是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是“人口下降元年”。人口总量下降背后是生育率的骤降。
梁建章28岁创办携程旅行网,4年后上市,当时还创下三年里纳斯达克开盘涨幅最高纪录。然而,比起企业家,人口学家的理想实现起来恐怕艰难得多。
做企业,他名利双收;去催生,他成了大众观念里的反派。更重要的是,在之前,他的很多声音、建议,想要发表,也遇到阻力。以前,不让多生,他想出本书,名为《中国人可以多生!》,最终改名《中国人太多了吗?》才得以问世。现在,生育政策放开,这本书再版,也终于可以改回原名。然而现在,网络上的口号变成了“不生不生,幸福一生”。
人口学者黄文政在接受晚点采访时提到:“关注人口问题的很多人最后都 ‘心灰意冷’。”
梁建章承认,他的种种表达争取,产生了效果。但效果,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梁建章的终极理想是让生育率恢复到更替水平。
但他又并不彻底心灰意冷,“相对现在特别糟糕的现状来说,还是能够使得它稍微好一点,或者不那么糟糕一点”。
这个大企业家像一个贫困的人数着兜里的钱那样,精打细算数着生育率小数点后的一点点波动:能恢复到1.3也不错,能维持现状也可以,别落到韩国的0.7,哪怕1.0,也比0.7好得多。
李安颁奖词·为何梁朝伟得金狮奖终身成就奖
精选汇编 ↓↓↓ 百篇尽收眼底
汇编1-15期
汇编1-32期
汇编1-21期
汇编1-35期
汇编1-30期
汇编1-27期
1-30期
喜欢就点“赞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