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开始畅想老年生活……
“
还有八块腹肌呢就退休了,
我要做个风一般的少年,
学个摩托车去吧!
”
当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热烈地讨论起独居、不婚等话题,并且越来越担忧自己的老年生活时,55岁的楚修峰写下的这首三行小诗,让人不禁莞尔,原来老了的生活也可以那么洒脱、那么酷。
“如果用三行诗,来描绘你所畅想的、你曾记录的、你正体验的老年生活,你会怎么形容?”
22岁的呼和浩特大学生万强直抒胸臆地回答,“羡慕爷爷奶奶的生活,不用早起,不用早睡。”其实,老年生活,也可以另有一番滋味。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每个人都可以畅想自己变老之后的样子。
老的是年龄
不是人生
老年,只是人生的某个阶段,不该被贴上“老了就不能做某些事”的标签。毕竟在年龄增长到“6”开头之前,老年人也曾是“赶时髦的年轻人”。
他们是见过大世面的一代。从80年代的舞厅卡拉OK,到如今流行的复古风、千禧风,在老年人眼中,那都是“我们玩剩下的东西”。53岁退休在家的老人汪一舟半是埋怨半是骄傲地写下,“我想骑摩托,我媳妇说不给我买,我就买了个头盔戴着睡觉。”
他们也是经历过时代变革的一代。从90年代的改革开放,到如今的互联网经济,尽管时代发展让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可在老年人眼中,没有什么是不能尝试、不敢尝试的。大学教授张卫国老人就打趣地说起自己的经历:“去健身房锻炼,刚走上跑步机,教练就紧张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老人正在走进健身房
其他老年人则悄悄戴上老花镜琢磨起手机——用视频软件追剧,刷直播跟人唠嗑。崔庆酉虽然已经在工程师这里“毕业”了,但对数字依旧敏感:“跟小朋友争微信步数第一名,我35000步得了第一,他还比我小20岁呢。”看看,连微信运动这种“高难度操作”也是手到擒来。
他们还是在生活中奋力搏击后,懂得自我宽慰与调侃的一代。82岁的北京退休教师戴玉芬奶奶说,“给孩子炖条鱼,去阳台,拿了5次姜。”80岁的王友信爷爷则对自己的体检结果抱有很大的质疑,“今天去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这有点不正常。”
与其说老年人的生活单一,不如说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关注自己
我们总爱关注“这一届年轻人”,却也在不经意间忽略了这批“新生代老人”。他们创造了改革开放的经济蓬勃、体验过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曾经也像如今的我们一样对上一辈人说着“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要过属于我自己的人生”。这样积极开放的观念,同样延续到了他们的老年时代,于是,老了的他们想着“没什么事是大不了的,我们要更加热爱生活”。
人生似乎就是如此。没有经历过却肯定会到来的年老,总让人有些担忧。但当老年人展示出来的生活切面,远比想象中更加丰富多彩时,年轻人便也松了口气,开始畅想自己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30岁的阿何觉得养老虽然遥远,但仍值得期待:“三十年后,希望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小老太。”21岁的湖北女孩权芊依跟好友相约,“好闺蜜,就是老了,坐着轮椅也要一起看帅老头。” 刚大学毕业的钟同学则是认为自己“满头银发的时候,我应该还会打扮精致,拿着荧光拐棍在看演唱会吧!”还有更多年轻人,或向往在养老院的电竞房里打游戏,或向往生活在有智能机器人服务的全自动社区,或为染发不用再漂染而感到高兴——他们的天马行空或许就是未来养老生活的发展方向。
不畏惧老去,是走向美好老年生活的第一步。
在养老社区的生活
就像重新读了一次大学
抛开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不谈,无论年轻还是年老,人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喜欢过热热闹闹、有滋有味的生活。
如今,老年人在养老社区里重新体验起“大学生活”,也重拾学生时代的好胜心:“回春操一节不能落,健步走的时候,才能比老李头多走两圈。”“如果养老院有轮椅比赛,我肯定比刚坐轮椅的老李头,划得快。”今年90岁的退休校长徐振重操旧业,用两首小诗描述了自己有趣的老年集体生活,但也让人有些困惑:“徐校长,您和老李头到底‘什么仇什么怨’啊?”
如果能重回“老年大学”,
你最想完成的心愿是什么?
老年人喜欢和同龄人交朋友。74岁的谢静奶奶感叹道,“养老院的朋友真是多,每次见我都把脑子里所有名字过一遍,最后还是没对上号。”到了这个年纪,社交确实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烦恼,81岁的“老朱”就抱怨说:“几个老朋友去春游,真的很‘丢人’,一会儿找不到张三,一会找不到李四。”
他们也想跨越代沟、和年轻人多交流交流——40岁的江淑一就接到过老人们的橄榄枝,“养老社区的奶奶们提醒我,明天别洗车,因为她们今天开始腿疼了。” 有时,他们还会跟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小秘密,32岁的王唯懿偷偷告诉我们,“九十岁的奶奶想找个后老伴,还是有一点困难的,她说她接受不了姐弟恋。”有了“老”朋友的年轻人们,也忍不住有了自己的新感悟,33岁的老年社工李梦莹就写下:“每天上班,他们看我是曾经的他们,我看他们是未来的我们。”
在养老社区,老年社工成为和老人走得最近的人
短短的三行诗里,写下的是当代老年人积极向上的养老观,也道出了年轻人对老年生活的想象和期待。而这些有趣的三行诗,均出自大家保险集团联合2023“一带一路”文创大赛发起的“银发三行”诗歌征集活动。这一次的征集活动以“老有意思”为主题,引导大家畅想向往的养老生活,用文字描绘未来的养老画卷。短短五个月内,便收到了超过1600份的应征诗歌。
《银发三行》书籍
在这些或妙趣横生,或深情款款;或描述生活,或畅想未来;或寄托思念,或温暖甜蜜的诗歌中,人们能感受到的是,充实又乐观的养老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养老环境。
只有兼顾了“身心双养”的老年人,才有可能对生活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才有可能对老年生活产生这样丰富的感悟和想象。
养老:
保障健康生活
也要兼顾诗与远方
秋日明媚的阳光,调皮地透过落地玻璃窗,在原木色的地板上“打着滚”,然后在围坐成一圈的老人们脚边停下,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他们。头发花白但表情认真的老人们正陶醉在音乐里,跟随着圆圈中间的老师,一边轻轻舞动身体、一边闭眼享受韵律。这是在大家的家开展的“舞动治疗”活动,也是这里城心医养生活的一部分。
“舞动治疗”活动现场
如何养老,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大家保险集团与尼尔森IQ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养老服务供需洞察白皮书》中显示,除了吃饱穿暖,老人们更希望不寂寞。
虽然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着周到的养老服务。可令人感觉不便的是,很多机构将地点选在了郊区,乍一看感觉环境优美,但时间一长难免会出现医疗保障不足、缺少与社会沟通等等痛点。
一旦远离了自己过往熟悉的生活圈子,远离了带来快乐的家人和朋友,老年人很容易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大家保险集团旗下的专业养老品牌大家的家,就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养老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生活模式,而是要构建起由多种因素交叉的老年生态圈,在城市核心区养老,或许正是大家的家构建这一优质养老生态圈的第一步。
老人对家庭的需求仍旧很强
从空间、家具、动线等方面综合营造适老化的环境入手,再到搭配从医疗到护理再到康复全阶段的呵护,城心医养社区努力将这里变成真正属于老人的“大家的家”。
2019年,住在大家的家·北京友谊城心社区的一位奶奶突发急症,社区医疗中心迅速帮助缓解症状,同时紧急联系急救车和家属,只用了差不多7分钟便把老人送到友谊医院,让老人脱离了危险。这里的康复师还陪伴着江奶奶和李爷爷这对伉俪,度过了“因病无法自由行走,到重新站起来相伴看晚霞”的过程。大家的家努力用城市核心区的养老优势,充分满足老人在感情照护和医疗资源这两方面的核心养老诉求,帮助老人享受桑榆的幸福。
就像人的一生从不是忽然从少年变成老年,大家保险集团也设身处地地考虑到了老年人和子女相处的难点——采用“城心”养老,老年人和子女可以随时见面也保有各自的生活空间,从生活到健康的方方面面都能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这种融合了多方力量的生活方式,离不开养老社区作为支撑的平台和牵头的力量。
除此之外,大家保险集团还通过研究发现,有超一半的老人希望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体验旅居养老。为了满足这一梦想,大家的家在杭州、三亚、长白山、黄山、北戴河等地均布局了旅居疗养社区,让老年人有机会体验不同地域的美景。
让老人感受更多样的生活形态
“衡量一个养老社区的好坏,最简单的标准,就是你自己愿意住进养老社区吗?”大家保险集团董事长何肖锋一语中的,“人老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老去。希望我们做的养老院能够变成社区,我们自己也能够愿意(住)进去。”
养老,不是非得等到老了之后再去想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在此次三行诗歌征集活动中,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成为了最大的挑战。年轻人很少想象自己未来退休后的生活该如何规划,大家保险希望通过这次的三行诗活动引导更多年轻人去关注和思考老年生活。就像29岁的四喜写下,“养老,不必一步到位,但要趁早准备。”34岁的王一清则坦然说,“以前比成绩多少,现在比工资多少,以后比养老金多少。”老年并不遥远,也并不可怕。提早的规划,才能让老年生活有更多的可能。
“
如果轮椅也能无人驾驶,
我准备和老伴,
80岁开始环游世界。
”
我们无法躲避老去的现实,但却可以选择自己变老的样子。只要准备充足,老去亦美好。
#你想象中的老年生活是怎样的?#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韩冰
作者丨Oscar
图片来源丨大家保险、视觉中国、互联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