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百万年薪去香港读“一年水硕”,深圳妈大实话:鸡自己给娃换条教育赛道…
刚获得香港入境处两年续签的Linda,她现在的日常生活看起来和寻常的深圳全职妈妈无异--
四岁的小儿子总算进了幼儿园,大儿子上初三,功课紧张,该操心的事情不少,但白天还是有一些私人时间,约朋友喝茶叙旧,爬山逛街锻炼身体的。
作为985高校的本硕毕业生,Linda毕业后,获聘进入某大型国企工作后,辞职出来创业数年,最近几年才开始成为全职妈妈,专心照顾两个儿子。
而Linda的另一个身份是香港浸会大学的硕士,现任香港某保险公司经纪人,拥有香港居留权,如果顺利的话,并且愿意的话,5年后可以申请香港的护照。
如果说Linda作为学霸,年轻时的寒窗苦读,为了自己光明的未来。那么作为一位年近不惑,诸事繁杂的二娃妈妈,一年多的深夜苦读,则是为了两个儿子求学时能多一个选择。
深圳创业女强人,
到香港边读研边当全职妈妈
大儿子曾疑惑地问Linda:
Linda当时觉得很难向读小学的孩子解释,自己为什么每周三天跨境往返过关,去九龙窝打老道的香港浸会大学上学的初衷。没错,就是通过进修,获得香港居留权,将来方便两个孩子选择升学之路。
📆 2019年初
即将升读小学六年级的大儿子,面临小升初只有一年的时间。虽然已经准备参加深圳的点招择校,但因为那年点招的初中不多,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同时自家房子的学位很一般,并不是名校。
一直关注孩子升学的Linda心中感到非常彷徨。和香港朋友聊天时,无意中了解到进修移居香港,并没有想象中难。
首先研究了一下优才的条件,中文专业并不在稀缺人才的列表中,申请通过的希望渺茫。
而浸会大学和公开大学(现已更名都会大学)的中文系,并不需要雅思成绩,学费便宜,和Linda原先的本硕专业比较接近。
于是她连忙请在校学妹为自己拿来母校成绩单,仓促开始申请学校。
📆 2019年5月30日
在浸会大学截止报名的当天,Linda递交了申请。
7月初,Linda如愿收到了浸会和公开大学的Offer,考虑到浸会的排名比较靠前,学费竟然比公开大学还便宜,一年才10万港币。比起金融经济类,动辄二十万的学费来说,实在是物美价廉。
📆 待到秋季入学
Linda按照课程最低要求,选修四门课,并尽量凑在三天内,减少港深往返的次数。
📆 入学后
Linda发现浸会的课程颇为艰深,老师要求高,课业颇为繁重,对论文查重的要求也很高,所以过去研究生阶段写的论文,完全派不上用场。
课程汇报、小组汇报、课程论文……小组合作的同学,大多是20出头的年轻人,节奏非常快,进取心很强,Linda为了不拖后腿,不得不硬着头皮跟上。
Linda在埋头苦干中,几乎忘掉了只想过港上个轻松愉快的学,混一个居留权的“初心”。不禁开始微微后悔,不该拒掉公开大学的Offer。
先不论课业负担的轻重差别,最要紧是同学圈层,公开大学的中文系聚集了一小群同为妈妈的学生,课业相对轻松,偶尔攒一个下午茶局,日子过得充满乐趣。
△都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学费边炒菜边上网课,
不觉已成儿子楷模
📆 2020年初
因为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深港两地都停课、停业,Linda从大龄跨境生,变成了跨境网课生。
返乡过年的保姆,未能如期归来,当时不足两岁的小儿子,需要24小时的照看,而读六年级的大儿子,距离小升初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可想而知,当时在家兼顾家务和课业的Linda,纵有三头六臂,也疲于应付。
Linda选修的网课时间往往就是做饭时间,她只好架一个平板电脑在厨房里,一边炒菜,一边上课。遇到老师提问的时候,慌忙让孩子们保持安静,请丈夫或者大儿子赶紧抱开小儿子。
做作业的时间是深夜,哄睡了小儿子后,Linda再蹑手蹑脚地起床,坐在书桌前挑灯夜战,往往写作到凌晨三四点重。
一边网课,一边照料家庭的Linda,不觉中成为了大儿子的楷模。大儿子不再排斥妈妈额外布置的“小升初”试卷,而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这些额外的习题。
📆 在2020年的小升初点招中
如愿以偿进入了理想初中。在繁重的学业中,儿子逐渐领会到妈妈赴港读研,取得居留权后,为自己将来求学铺路的苦心。
大儿子向妈妈表决心,一定会把英语学好,为将来过港读书做好准备。
Linda已经顺利毕业,并通过入职保险公司,顺利获得续签。而带两个孩子过港读书的时间表,还没有确定下来。Linda说--
她发现香港本地人很少去读研,如果能从港大、中大、科大本科毕业,就能找到非常理想的工作了。
开口闭口“一年水硕”太轻佻
坚定让孩子将来考香港的大学
作为知名985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和香港浸会大学的硕士毕业生,Linda对两地教学水平非常有发言权。
她现在每次听到坊间,尤其某些不懂行情的HR,开口闭口看不起“一年水硕”,就觉得鼠目寸光、坐井观天。
在香港浸会大学读书的一年多时间里,虽然自己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家庭课业都要兼顾,不能像年轻学生那样全力以赴。但毫不夸张滴说,收获比自己当年的三年制研究生课程还要大。
老师要求阅读的资料非常多,需要完成的作业也很多,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等形式,同学间相互切磋激励,大家都不敢懈怠。
尤其是年轻的同学们都在拼尽全力,争取课程拿A,争取毕业证书上的“荣誉毕业”四个字。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课程中收获良多。
Linda说--
不管大儿子高中会不会赴港读书,尚读幼儿园的小儿子,会不会去享受香港免费的中小学公立教育,都还是未知数。
但是将来报考香港大学的方向是确定的。这是离家最近,孩子们不用离家太远,让父母忍受思念之苦的国际化优质教育。
去年,Linda赴港完成最后的面授课程,再一次穿上硕士袍,接收拨穗礼时,心中还是免不了激动。
绝对不是“我投机取巧,混到学历”的侥幸感,而是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我的付出得到应有回报。
同样儿子在深就读初中的梁先生,也委托中介,递交了香港优才的申请。
作为211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当年的学历已不是最重要的筹码--
在金融投资界,超过20年的深耕,梁先生已经是业界翘楚,身为投资公司的高管,身兼所投企业的高管等职务,妥妥进入香港高素质人才的清单,能轻松获得额外的30分。
无意移居香港的梁先生,经过简单衡量,就知道,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犹豫,先把申请资料递交上去,把握住时机最要紧。
作为严父,梁先生最初希望儿子像自己当年那样,学海无涯苦作舟,用寒窗苦读来证明自己,然后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是依靠父母铺就的垫脚石,去寻求升学的捷径。
但一直负责照顾儿子的梁太太却不这么认为,她切身体会到未来要面对的中考、高考的压力,已经远非自己当年可比。
梁太太的一顿摆事实讲道理,形如当头棒喝,让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梁先生,了解了现在的升学压力。赶紧找从事中介行业的朋友,接收优才评分的评估。
并得知委托申请的费用,其实只需要几万元人民币,如果不成功,还能退还大部分的申请费用。
用了半个小时考虑时间,梁先生认可梁太太的想法,其实不需要犹豫,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不妨准备好资料,试着申请一下。也许对儿子将来的出路,会大有裨益。
对教育规划,非常有心得的梁太太,又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从公立体系的中考、高考,视野跨过浅浅的海湾,延伸到了大湾区另一座核心城市香港,开始研究香港的DSE课程、A Levle课程、IB课程,了解香港的中学排名和教学特色。
如今在各教育交流群里,梁太太已经结识了一批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们。
「 写在后面的小贴士 」
带孩子去香港读书,享受免费优质的公立教育,和全球最顶尖的国际教育,尤其是冠绝全球的IB课程,究竟要花多少钱?
如果告诉你,最低消费三五万人民币足矣,是不是显得过于儿戏?
下面是在香港读书一家人大概需要的费用,如果选择公立校一般是36万左右,如果国际校的话大概是60万左右。
公立学费 :书本学杂费6千
直资学费 :大约8万
国际学校学费 :大约18万
房租 :15万至30万
日常开销 :20万
寄宿家庭 :约1万/月
对于大多数高知中产家庭来说,这些开销都构不成负担,最大的负担是心理,是否有勇气走出这一小步。
为了孩子择校,而选择进修移居,这条路也开始越来越窄。
因为这两年大批内地应届本科毕业生加入竞争,妈妈们拿到香港高校研究生Offer的几率有所降低,不少专业要求高分雅思,放下书本多年的学霸妈妈们,不得不继续扎进学海。
本期福利
带孩子低龄留学,👇👇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香港教育群”,和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抱团。提前了解关于香港学校、DSE、签证、当地文化的一手信息。
👈滑动看最新活动预告👉
9月12周二晚19:30
听改革后托福出题新思路
9月13周三晚20:30
听英高美高的各自优势
9月15周五晚20:00
顶级编程导师解密爬藤新赛道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