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十年后,夫妻双双自杀!背后原因扎心又现实……
“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
“人生要圆满,就要有个孩子”
……
这些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正如前不久,62岁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因为没有生孩子,被网友怼上了热搜。
“你没有儿女,你就是失败。”
这一句话换来的是1万多的点赞。
或许在很多人认知中,拥有一个孩子是生命的必需,于是拼尽全力,都想要一个孩子。
见证一个生命成长,是很美好的事情。
但有时候,故事也并非如此完美。
前不久看过一个故事。
一对40多岁的夫妻,经历了一场绝望。
他们唯一的孩子在车祸中丧生,让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犹如天塌。
从那之后,妻子日日以泪洗面。
但同时,她也萌生了一个念头,想再要一个孩子,来弥补这个家庭的空缺。
在她看来,一个家没有孩子是不完整的。
为此,她不惜和丈夫去医院做试管婴儿。
耗尽所有的金钱,终于迎来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
“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
不要再生了”
我想起之前的大热电影《何以为家》中,主角赞恩说的一句话,或许道出了真相。
“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脸上没有12岁孩童该有的天真,而是冷漠和痛苦。
他们家,8个孩子,10口人,就挤在一个不到三十平的出租房里。
生活已经饿一顿饱一顿,但父母还是一个接着一个生。
超负荷的家庭,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仅12岁的赞恩被迫要扛着重物、打杂工,为了生活,贩卖体力和劳动。
11岁的妹妹才来例假没多久,就被强行送给别人当妻子,交换回来几只鸡作为食物。
电影呈现的悲剧就是,父母自己的生活都过得朝夕不保,却还是自私地把孩子带到世上承受苦难。
只管种树,却不管浇水施肥和修剪,任其跌跌撞撞地长大,瘦弱得不堪一击,是何其的无辜。
生活中,总有人常问:“为什么要生孩子?”
或许是因为喜欢孩子;
是期待爱情的结晶;
是年龄到了,就该要生了;
是为了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又或许是为了挽救破灭的婚姻...
这个问题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无论何种原因,主动权永远都握在父母的手中,孩子从来没有办法选择。
TA是被爱的,还是不被爱的;TA是富足的,还是匮乏的..
成为“合格”的父母
需满足三个维度
从孕育一个孩子,到陪着TA长大成人,这是一个持续“战斗”的过程。
所谓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善,是父母的“三罪”。
说明生孩子所经历的那十级疼痛,只不过是第一步。
接下来的“如何养、如何教”才是最不可或缺的。
因此,在生孩子前,并不是仅仅考虑身体是否具备生育能力就可以,物质、经济条件、心理因素这些都同等重要。
有心理学家提出,想要成为“合格”父母,需满足三个维度:
a、角色
当你选择孕育一个孩子时,你就要做好充当“父母”这个角色的准备。
这个角色意味着——
我们要满足孩子基本物质需求,冷时有衣服穿,饿时有东西吃,渴时有水喝。
有些人要孩子聪明优秀,读高等学府,成为一名公务员,那样才能弥补父母年轻时未完成的理想,才能得到他们的爱。
有些人要孩子听话孝顺,工作嫁人就在本市,不能离自己太远,将来好为自己养老....
不乱生孩子
是父母的基本修养
著名萨提亚亲子专家林文采博士认为,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营养,比如安全感、无条件的接纳、充分的自我价值感。
而给予我们心理营养的,大多是来自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妈妈和爸爸。
如果孩子从小缺失这部分的能量,那么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一个巨大的空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
幸运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
可以说,父母的爱是孩子一生的基础。
所以为人父母前,记得要“想清楚”。
孕育一个孩子是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前提,是你做好准备下决定见证一个生命成长。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那么请怀有对生命的敬畏,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一个新生命的负责。
正如歌手朴树,是娱乐圈出名的“丁克”一族。
在节目中,他曾道出了结婚多年,一直没有要小孩的原因。
“我没有把握把孩子教养成人,尘世很苦,不愿意TA来经历。”
被网友怼“没有孩子,你不是女人”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也回应道:
“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生孩子从来都不是必选题。
如果生,希望有一天你的孩子能因为你的爱,由衷觉得:我能够被生下来,这真的太好了。
推荐阅读:
点击☞女性最晚生二胎是几岁?医生:超过这年龄建议不要生了 点击☞惯子如杀子,十大惯子特征,请家长过目!(条条戳心)
点击☞“女儿被踢出尖子班,我3个月后才知道”:比学渣更让人操心的,叫学酥
点击☞女性最晚生二胎是几岁?医生:超过这年龄建议不要生了 点击☞惯子如杀子,十大惯子特征,请家长过目!(条条戳心) 点击☞“女儿被踢出尖子班,我3个月后才知道”:比学渣更让人操心的,叫学酥
做个合格的父母
长按识别二维码
做个合格的父母
长按识别二维码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