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

公众号新闻

这两天,相信大家不管在线下还是线上,都能感受到别样的氛围。

因为从9月1日开始,2023年的99公益日就已经开始了。

现在,各个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在晒公益小红花的小伙伴们,他们做了慈善的开心和骄傲,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就像电商届的双11,99公益日也成了中国人每年一场的公益狂欢。

此时此刻,大洋彼岸也投来关注的目光。

毕竟,这个现象级的中国互联网公益活动,在外国看来相当新奇。为什么中国能在短短几天内捐款如此多?怎么会有这么多参与者?

于是,海外逐渐形成了对中国公益的研究风潮。

就比如最近,一本书的出版备受国外网友关注。就是这本由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副教授Edison Tse所撰写的《Do Good and Prosper》。

本书总共有8个章节,从时代背景、科技发展、民众情感、互联网公益、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把中国式的互联网公益模式剖析了个遍。

基于对中国国情的研究,作者给出了两个核心观点:

一是,企业将慈善纳入企业战略是有意义的,因为企业与国家经济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

二是,从国家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慈善事业可以被视为国家福利制度的补充。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由中国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案例进行佐证。不得不说,作者在研究中国公益这件事上,真的做足了功课。

本书出版后,美国的洛杉矶邮报、英国的UK Tech News等海外媒体也都进行了跟进报道。

英国知名科技媒体TechRound,还发文探讨元宇宙这个概念,是否能在中国慈善模式中,发挥巨大潜力。

全球知名科技媒体TECH TIMES《科技时报》也在昨天,发文报道了以99公益日为代表的中国慈善的成就。

并以此分析如今的数字慈善是如何依托技术力,诠释“科技向善”这一理念的。

而对于中国的创新模式,诺贝尔学奖得主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也关注到了中国公益的表现,并在今年6月发表观点:中国的现代化科技让小额捐款成燎原之势,这也是中国慈善成功的原因,每年的99公益日就是很好的例子。

从这些海外媒体和学者的反应来看,诞生于中国的互联网公益,对西方国家来说,确实一种全新的模式。
不仅在公益慈善行业,更在商业管理领域,都有值得研究的创新性思考。

其实,也难怪外海媒体对中国公益有如此热切的关注。毕竟这几年,中国的慈善发展迅速。

今年5月在武汉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也披露了一组数据:8年来中国已有累计超过510亿人次参与了互联网慈善,募集善款350亿元

如此庞大的数据足以证明,中国慈善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平。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国际上针对中国慈善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了各方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比如,在9月6日的国际TECH FOR ESG会议上,2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起就中国互联网公益模式展开探讨。

他们试图去还原中国公益的运作模式,找到中国公益的独特之处。

互联网公司入局

成为中国慈善的助力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加入,是中国慈善快速发展的重要节点。
就像联合国全球传播部的Hawa Diall科长,在提到中国模式时所说的:99公益日这种慈善形式,让我们意识到数字平台在慈善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互联网企业所搭建的众多数字平台,把原本传统的慈善线下募捐模式完全改变了。
一直以来,在中国慈善捐赠中,互联网公司都相当活跃。
从往年的《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的数据来看,企业捐赠占比为65%,在总捐赠数额占比位居第一。
在中国慈善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腾讯、阿里等企业的身影。仿佛公益慈善成了一场接力赛,各个大厂你方唱罢我登场。
比如,2007年腾讯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会,并将其年利润按一定比例投入该基金会,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的第一个内部基金会
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在2008年成立了蚂蚁金服公益平台,用于支持公益事业。
而到了2022年,民政部认定的中国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已经有30多个,有超过10亿的中国网民成为公益捐赠人,在互联网平台上为陌生人捐助超过100亿元。
可以说,互联网公益平台,让中国公益遍地开花。

互联网公益的特点:

人人都可捐+小额也能捐

像腾讯、阿里等中国互联网企业,由于自身业务特性,能触及几乎所有中国民众。
所以他们设计出的创意性产品,可以让数量庞大的中国人都能参与到慈善活动中。
以很多人每天都在玩的蚂蚁森林为例:
人们通过走路和在线支付等减少碳排放的日常活动,在不知不觉中种下千万棵树苗。2017时有超过2.8亿蚂蚁森林的用户,种下了1314万棵树,募集了3.6亿笔捐款。
99公益日也是如此。
每年的99公益日都会吸引千万人参与。
以去年为例,仅在9月1日-9日这10天内就有5816万人次进行了爱心捐赠,而这其中每笔捐赠平均为57元,每人平均捐赠为122元
可以说,小额捐款是互联网公益的常态。
正是因为小额捐款降低了捐赠的门槛,才会吸引到更多普通人加入其中,然后汇聚成巨大的公益河流。
截至2022年底,中国有超过接近3亿人在腾讯公益平台上捐赠,捐赠总额超过130.53亿
也许是看到了小额捐款的影响力,今年的99公益日甚至还推出了“分分捐”,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场景,用1分钱也能做公益。
就像在国际TECH FOR ESG会议上,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Deserina教授所说:
中国科技公司改变了只有富人才能捐款的观念,即使是微小的个体、微小的行为,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什么中国的一个慈善模式,可以被这么多海外学者研究?
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在于中西方模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虽然,慈善事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已有年头,早已建立了足够成熟的慈善模式。但如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慈善如果想帮助更多的人,必然需要顺应时代的进化。
而中国公益起步较晚,1989年才成立首个中国扶贫基金会,短短30多年里却能快步追上。
显然,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中国就是那个绝佳的研究样本。
通过中西方模式的对比,就能分析差异,或许能找到优化的方向。

捐赠来源:

名人慈善 vs 普通人慈善

国外公益募捐,名人和富豪等是常客。
不仅在宣传上以名人明星为主,就连捐款也是富人捐赠占大头。
比如英国红鼻子每年都邀请当红明星号召募捐。美国Giving Tuesday也常被称为“富人慈善”。像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动辄捐赠数千万美元属于常规操作。
就比如,2020年美国的捐赠总额有4714.4亿美元,而其中近7成的捐款来自仅占美国人口1%的富豪的个人捐款。
中国的公益募捐,每个普通人都是参与者。
以标志性的 "小红花 "公益为例。
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日常走路、回答问题、购物消费等方式收集“小红花”代币,这些代币可兑换成钱捐赠给慈善项目。
2022年99公益日期间,小红花捐赠超过1.82亿朵。一花一梦想的玩法吸引了6000多万人次参与,捐赠小红花超过1亿朵,募款总额超过33亿元

捐赠用途:

国际救援 vs 扶贫民生

海外方面,从Giving USA 2022 年度美国慈善捐赠报告的数据来看,美国的慈善募捐的流向占比较多的为宗教领域(28%)。之后是教育、公共福利、民生等相关的领域。
欧洲的捐款,则多用于特定项目。
从《欧洲慈善行业现状》的报告来看,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分别将74%,61%和43%的慈善捐款用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国内救助需求放在更后面。
中国的慈善,则更多是作为社会发展的补充手段。
就像《Do Good and Prosper》的作者所提到的,我们的慈善往往被赋予乡村振兴、抢险赈灾等重大意义。
比如,2017年的河南洪水救援,腾讯凭借智能手机的共享文档功能,建立了被称为“救生文件”的救援信息平台。
受灾人群可以用把自己的位置和受伤情况,实时共享给平台上的其他用户,方便救援人员定位,让抢险救灾工作更有效率。
再看乡镇经济振兴这边。
过去的扶贫大多依靠捐款,但只能短暂治标,却不能治本。但是,中国的互联网公益加入却能做到治标又治本。
比如,中国东乡是甘肃比较贫穷的地方,但同时这里也有历史悠久的刺绣文化。
虽然这里80%的妇女都会刺绣,但她们常年忙于家务农活,既没有经济来源,也无法发挥刺绣的长项。
于是2019年,腾讯和中国妇基会创立了“天才妈妈”公益项目。
通过技能培训、搭建平台等方式,帮助当地困难女性脱贫致富,也让非遗文化“东乡刺绣”走上国际舞台。
从本质去解决贫困问题,显然,这是又是中国互联网公益打开的新思路。

操作方式:

线下捐款 vs 指尖公益

国外线下募捐仍是主流,除了现金直接捐赠外,信用卡和支票也是颇为常用的方式。
即便是线上,手机端捐赠也并不常见,一般都会引导到慈善机构的官网PC端进行捐款。
而在中国,依托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已经实现手机上的“指尖公益”。平时走路、骑车、购物、看书、答题等都能成为做公益的一种方式。
比如之前风靡一时的微信捐步,你每天可以通过运动达到一定步数,然后用步数进行捐赠。只要每天走一走,再打开手机点一点屏幕,就能完成捐赠。
可以看出,在中国慈善中,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力被应用得淋漓尽致。
互动性和趣味性拉满的慈善小活动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背后是区块链、大数据、5G甚至是AI的迅速发展。
而这,可能也是西方慈善体系将会优化的方向。用科技的力量,去拓宽慈善的门槛,触及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解决更多的国家和社会问题。
现在,科技向善(Tech for Good)已是全球共识。
不管是什么国家,运用什么慈善模式,都已经做出了“向善”的选择。
而如何让“科技”这个能力很大程度的发挥作用,是所有国家都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课题。
毕竟,未来科技发展迅猛是可以预见的,而新科技的产生,也必然会让我们摸索出新的方式,从而去实现慈善的初衷——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临床工作中发现了问题,如何形成专利?从阿姆斯特丹到渥太华华人注意:本周六,这些事千万不能做!发一条朋友圈,就可能被重罚!最高2万纽币!大咖齐聚,中外专家共话不典型哮喘诊治新篇章 | ERS 2023网红民宿,真是一场刷屏朋友圈的骗局吗?(附PDF下载)“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谁是网络谣言的幕后推手?最强台风“杜苏芮”致12万人连夜转移:今年最恶心的朋友圈,出炉了!全城断水断电!刷屏朋友圈的北方暴雨,真的需要你的关注!可怕!安省一网友吐槽,Metro的覆盆子中发现了死蝎子世界华人圈刷屏!在美中国公民需进行“海外公民登记”!澳洲会跟进吗?“我用老公手机发了个朋友圈,15分钟后,小三浮出水面”刚刚!华人帮朋友带物品回国,海关发现后竟被判死刑!箱子打开,里面竟是一罐罐奶粉?!还有中国留学生帮了朋友个忙,结果被遣返!这条凌晨发的朋友圈,火了!海外的梦想与海外的咸鱼存180万元才能退休?5领域常见盲点一次看开放注册|两度诺奖得主、院士领衔,19位中外专家4场分会,WRC2023生物正交与点击化学会议火热报名中!孩子有多少词汇量才算在正轨上?看看国外专家老师的观点大温史上最大地产博览会来了!一天扫清所有地产知识盲点,小白变高手!旅行的时候,照片怎样发朋友圈,才能显得有高级感?资深主笔的朋友圈,会藏着“写作密码”吗?发不发朋友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发不发朋友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丨荐号月薪8000的朋友圈 VS 月薪5万的朋友圈,有啥区别?杨洋塌房那天,我妈的初恋男神霸屏朋友圈:62岁不婚不育,他怎么还那么绝?!我把这3张照片发在朋友圈,一分钟全是赞:出门这么穿,全世界独一无二!暴雨致11人遇难!他们的朋友圈,我不敢看...关于强化降压治疗药物的个性化决策,阜外专家总结了这些要点 | 10.8全国高血压日被抓进监狱的华社楷模范议员自己存在的意义?每日原则:不要指望人们能意识到并消除自己的盲点$3买无人认领的包裹,价值几百刀!澳当局:让我看看谁买了“盲盒”?新时代下的公益新探索——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十周年暨公益合作发展论坛举办大家预判为真,《安乐传》广告进行中微信朋友圈,又有新功能!吹爆!我用49.9元打造的哑光肌,震惊朋友圈,1秒控油,这款粉饼好用哭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