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不如临时工,还指望他们教出怎样的孩子?
每年开学季,课外辅导班、营养餐与营养奶、午托晚托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三大热点。
今年随着教育双减政策的严格执行,课外辅导班的热度至少在明面上降了下来,但今年营养奶和午托领域,作妖都玩出了新花样。
今天,“学生不订奶要出具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事件登上热搜。
这次事件发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宁县一所小学。根据举报家长提供的截图,是学校老师在班级群里收取“营养奶”费用,涉嫌“强制缴费”。
根据截图显示,这个班有53名学生,有15名学生家长已经交了学生在学校订“营养奶”的费用,还有38名学生家长没有交。
这个截图的文字比较“粗糙”,让全国网友发现了不少槽点。
第一条,就是“戴高帽”,这位老师将“订营养奶”上升为国家工程,政府工程,没有体现“自愿原则”。
第二条,老师强调“家长也希望老师对53名学生一视同仁吧?”这句话明显将“公平对待学生”与“学生家长是否订奶”强行挂钩,让家长感觉“为了孩子遭遇强制消费”。
第三条,就是引发全国热议的“家长不订奶,就要出具县级以上医院开具的不能饮奶诊断证明”。
这位老师发在群里的通知,虽然加入了一些“表情符号”,努力让语句不显得冰冷生硬,但是以上三条“潜台词”,足以让全国网友口诛笔伐。
不过我关注的焦点和绝大多数人不太一样,我更关注驻马店官方在营养奶事件引发全国关注后的“后续处理”。
根据驻马店官方给出的处理结果,这位教师的群内通知是“个人行为”,“表述不当”,接下来要对这位教师进行问责处分。
每年开学,全国各地爆出的营养奶争议事件不止这一件,这些事件的核心矛盾是家长遭遇“强买强卖”,以及质疑背后的“利益输送”和“以次充好”。
在国家层面,让幼儿园孩子和中小学生吃上营养餐,喝上营养奶,确实是“国家工程”。对比我们小时候,90后00后的身高与体格更加强壮,也确实是从小的奶制品摄入就远远超过我们带来的好处。
不过这一国家工程,利民仁政,具体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县城,每一个学校,背后的供应商选择都有“利益的弯弯绕绕”。
不过很显然,能够控制一个学校营养奶供应的利益关系,至少是校长级的关系,如果涉及到“县区集中采购”,那么营养奶的供应商选择,就不是校长或者教育局长能够拍板的了。
学校教师在营养奶的订购中,最多也就是“班级订购量与绩效工资挂钩”的责任。
做到全班“不拉一人的订奶”,被学校视作“老师有没有能力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评判标准。
从老师群内通知的格式,应该判断这是“群发转发”信息,订营养奶不是她一个人能够决定的,她的利益关联也不足以让她个人推动“强制订奶”。
所以,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老师被作为以往类似事件的“临时工”,被推出来替组织,替大领导背锅了。
不仅是这次的“营养奶”事件,上周的“学生趴桌午休,每学期收费200元”热搜,最终的承担者,也是被推到“穷疯的老师”身上。
这些舆论将200元形容为“趴桌费”,让人感觉趴桌本就是无奈又不健康的午休姿势,还要向学校交钱,显然不合理。
实际上,一个学生一学期在学校的天数大概是100天,因为学生在教室午休,老师就得中午在教室加班看护。
100天午休,交200元,所以无休的托管费用是每天2元,这个费用远比学生家长中午接送孩子的成本要低得多。
而且一个班,趴桌午休的学生一般不超过二三十个,一个学期下来,缴费4~5千元。
如果学校真的“一分不占”,全部补贴给中午加班照顾的老师,一个学期五个月,每个月的补贴也不到1000元。
因此无论从老师的补贴收入,还是从学生个人的午休托管费用来算,一天两元真的比较合理。
可是最终,舆论发酵之后,无论是上周的“趴桌午休费”,还是这周的“强制订奶”,最终都是老师承担所有。
明天就是教师节,所有人所有官媒都在创作尊师重教的文案。
可是文案对一个人的教化作用,永远比不上现实的身体力行。
如果一个教师是比临时工还卑微,随时可以退出来背锅的存在,还谈什么尊师重教。
这些被推出来背锅的老师,他们会如何教育他们的学生?教他们勇于反抗,还是随波逐流?这些学生是相信他们听的,还是他们看到的“老师下场”?
当老师可以替代临时工出来背锅,教育又怎么可能雄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