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 冷门人声毒器---64 Audio老一代万元圈铁入耳Nio简评
CHH ID:fenlu
前言:
写这条耳塞有两个理由,其一是这个品牌和相关产品在chh极少有文章介绍,对于玩hifi入耳较多的烧友来说它还是有自身特色在;其二则是因为最近收了条价格很好的二手Nio,觉得声音非常之“舒适”,听感和大多数万元以上的圈铁很不一样,故分享一篇,抛砖引玉。
品牌简介:
说到64 Audio,就不得不涉及到有些敏感的64。其实这个数字指代的是1964年,这一年被誉为音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发生了著名的“英伦入侵”事件——Beatles首次出现在美国电视荧幕,获得空前成功,促进了音乐文化交融,深刻改变了流行乐和摇滚乐。而创始人Vitaliy Belonozhko(简称“VB”)本身就是职业音乐人,深受披头士影响,故64 Audio取名的原意是出于对那段音乐历史的致敬。
64 Audio原名1964 Ears,成立于2010年7月。最初的想法是创始人兼CEO VB想为妻子Anastasia制作一副入耳式耳机,之后陆续发展,建立了以音乐艺术家和音频工程师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历经十年时间成为世界顶尖的入耳监听器材制造商,Seal、Beyoncé等都是其客户。说到高端IEM,64家是绕不过去的。
独门技术:
64 Audio的高端开山之作是Tia Fourté,也是VB认为“设计最困难的耳机产品” ,因为“它的设计完全不同”。这条5年前就敢卖2万8的顶级入耳,配置“仅仅”是稀松平常的1圈3铁,包含1颗低音动圈、1颗tia中音动铁、1颗tia中高音动铁和1颗tia超高音动铁,和如今各种静电、骨传导单元混用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但通过独有的tia单元专利和APEX技术还是实现了“超高开放度与透明感”的声音。
tia单元专利技术简言之就是把动铁单元直接“开盖”,不是传统的全封闭设计,而是无导管,从而让振膜振动的声音直接进入腔体,这样能消除单元共振;同时采用单出音口设计,提升了声音线条感与一致性,让高音呈现更显平滑、延展性更强。
apex技术则是“气压交换”之意,通过气压交互阀释放耳内封闭的气压,从而有效降低听觉疲劳,也可以提升声场开阔度。Apex分两种规格:M15(-15dB)和M20(-20dB),对应的被动降噪能力有所区别。这个设计对于长时间使用入耳的烧友来说更为实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耐听度。
关于Nio:
Nio其实是一条2020年发售的耳塞,如今看来已经算不上新品,而且上个月64 Audio刚刚发布了Nio的“特别版”(升级版)——Nio Galaxy,售价从普通版Nio的13999涨至14999,面板换成象征浩瀚银河的蓝色鲍鱼壳、机内线升级为镀金/镀银材质、电路改用Mundorf Supreme焊锡连接、优化了动圈和tia超高音单元的输出特性。其他配置与Nio普通版保持一致。
Nio的单元构成为1圈8铁,4路分频。低音依然是1颗动圈单元,动铁部分的配置则相对激进,中音单元足足堆了6颗、标志性的tia超高音单元自然没省、还有1颗负责中高音。频响范围10Hz-20KHz,阻抗6Ω@1kHz、灵敏度105dB/mW,延续了Tia Fourté阻抗极低(10Ω)的特性、但灵敏度降低了不少,相对更吃电流。
apex降噪模块部分,Nio默认的mx模块是-10dB,m15和m20则与Tia Fourté一致,分别是-15dB和-20dB。
线材部分,Nio仅仅标配了一根1.2m的3.5mm单端线,在这个价格里显得十分寒酸,而且据说是64 Audio最入门的线材。因此虽然它的阻抗很低,但实际使用还是建议换一根4.4mm 平衡线,用播放器平衡口推,会有更高的控制力,其音质潜力也能更好地释放。64家的母座插针是2pin 0.78,通用性优良。
主观听感:
音质部分不太想用很“八股”的方式去讲,只想一个它的主要音色特性——宽松。我认为64在设计Nio时与别家做得最不同的地方就是,不刻意强调素质感、更注重长时间聆听的愉悦感。
Nio的定位在主打高端IEM的64Nio算不上高端,撑死只能算中档。要在中间的“肉段”里做出特色,64Nio给出的办法就是保住中频。烧友圈有个说法叫“得中频者得天下”,因为中频覆盖了大多数器乐、声乐的基音和泛音,是主流音乐类型里包含信息量最多的频段。因此能把中频表现好,基本盘就能保住。Nio足足堆了6颗中音单元带来的后果就是,它的中频相对前凸,对比售价12999的索尼旗舰IEM——IER-Z1R时,它的人声听起来会贴脸很多。
但真正达到宽松的关键并非靠前,因为糊脸的人声往往会压缩纵向声场,就像大光圈浅景深拍出的奶油虚化一样,看久了反而容易腻。Nio的纵向表现是非常不错的,人声与器乐的前后位置感很清楚,听live会有恰当的距离感,主音也不会与后面的伴奏乐队产生结像的“黏连”。唯独可惜的是横向声场,Nio确实比Z1R窄,对于大场面的一些编制类器乐有些力不从心。
到了万元级别,入耳的中频密度已经不用担心,无论是Z1R还是Nio都能算高端水准,尤其对付流行人声,绰绰有余。两者的区别更多在于线条感和音色的润度。Z1R的人声是偏向纤细的处理,而Nio的线条感不明显,Z1R是江南的细面、而Nio是果冻条。Z1R的中频相对要干一些,所以平时只能用P6PRO这种R2R解码的机器来配,不然听人声会很干涩,否则部分歌手嗓音的颗粒感特别严重,而Nio的人声就没那么挑前端,用手机连个小尾巴就挺好听,用P6PRO属于锦上添花,能达到“毒”的效果,而Z1R无论如何也毒不起来。
宽松的另一要点在于低频。这里apex模组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标配的mx低频偏少,虽然对中频的掩蔽效应趋近于无,但少了氛围,我认为是对不起价格的。尤其与Z1R的动次打次相比,劣势会有放大。用了m15模组之后Nio的声音才是真实水准,低频的包裹感上来了,就像有了贝斯的托底,衬托着人声会给音乐更好的完整感。换了模组的Nio低频不再残疾,甚至在弹性上比Z1R更舒适,有种独特的蓬松感,所以也能理解为何Nio会在低频部分放置为动圈单元。
Nio的低频表现是慢速的,和明快的Z1R对比同样鲜明。配合P6P高润度R2R的加成,人声与低音节奏融为一体,非常适合慢歌流行曲。略暗的高频是它的主要缺点,虽然用了tia超高音单元,但是延伸感还是不如采用5mm同轴微动圈、比它还早两年出的Z1R,这就造成Nio的器乐音色还原会有欠缺。Nio总体的解析力也不如Z1R,高频的细节不如Z1R清楚,可以说用一些高音/极高音的细节换取了更好的润度。
要总结Nio的风格,我觉得有点像蔡司的手动定焦头。慢慢走、慢慢拍,有动人的色彩,锐度也能跟得上现代的高像素机身,可能在极限性能上达不到跑分标准,素质也不够顶尖,大部分人一耳朵听下来都会觉得不值这价(即使现在tb全新不足1w),但实际用起来非常舒服,久玩不腻。可惜的是,本身高定位带来的高价格和不卷素质、走味道流的调校注定了它的冷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