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被砍的陶勇:死里逃生后,他又救了60000人
作 者:十一 沈望望(实习生)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那个被砍伤的陶勇医生,回来了。
8月15日,陶勇在微博晒出一张照片,他带着手术帽,专心地在手术台上进行操作。很快,这张照片获赞超10万。
图源:陶勇医生微博
3年前的一个冬日,陶勇正像往常一样出诊,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把菜刀砍向他的后脑勺,然后是脖子,然后是他的左手。
之后,他成了那则轰动全国的暴力伤医事件男主角,这个天才医生开始被大众了解:小镇做题家出身,从顶级学府毕业,当上了博士生导师,在知名大医院工作,人生经历堪称逆袭的完美范本。
可就在那个普通的冬日,天之骄子瞬间“跌落神坛”。凶手的这一砍,砍断了陶勇人生前20年在手术台上的努力;这一刀,也扭转了一个小城青年竭力改变的命运。
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可惜,大家知道培养一个医生的不易,也为陶勇承受的伤痛感到揪心。
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在苦难袭来的日子里,陶勇自己却从未消极沉沦,而是选择抱着一颗赤子之心,重启人生和梦想。他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天下无盲。
这四个字,是一种历经人生大难后,仍然保持着人间至善的神性。无数的普通人被这种至善打动着,同时也被治愈着。
正所谓,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
1980年,陶勇出生于江西省的南城县建昌镇。在这里,很长一段时间内,沙眼都是一个致盲性的眼病。
年少的陶勇就在这个小县城长大,当同龄人都幻想要当武侠剧里的大侠时,陶勇却对医师更感兴趣。
陶勇家乡:江西南城县
在他童年时期,有一次用香砂养胃丸、感冒冲剂、三黄片配制“百毒不侵的神药”,兴冲冲地喂给家里的鸡和文竹喝。
结果文竹喝了以后就死了,陶勇对医药配制的兴趣却更浓厚了。他开始给同学配制药方,挖出几条蚯蚓混合玉米粒,混上白矾反复游说同学喝下,果不其然,同学家长找来,陶勇又挨训了。
母亲说,你若想学医,便要好好学习才能治病救人。从那个时候起,陶勇开始对医学产生了兴趣。
到了十多岁的时候,陶勇亲眼见到医生给母亲治疗沙眼,一根针挑出了许多颗白色的小沙粒。困扰母亲十几年的病痛,被医生轻轻松松地治好了。
少年陶勇,就这样和眼科结下了缘。
所以在高考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大医学部),这个决定却遭到家里人的反对,当时的邮电专业远比医学要吃香。
但当时的陶勇年轻气盛,对父亲说:“您放心,我一定读个博士回来!”
学医之难,众所周知。大学74门功课,陶勇也曾经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沮丧,也因为普通话和英文口语比同学差而自卑。可他清楚,自己学习不是为了所谓的成绩,而是为了真正地治病救人。
医圣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果只把学医当成谋生手段,那这条路走得并不会长远。
即便课程再多,他也会在周末坐几小时公交去郊外的屠宰场,买猪眼带回试验室研究,到后来甚至自己养小猪,哪怕一身猪屎味也不在乎;一有空,他就扎进枯燥无味的学术理论中,与医学知识死磕。
人生难熬的苦,都是向上的路。
从医的路上,除了学习的难,还需跨过许多内心的坎,很多人在中途选择退缩或放弃。
陶勇的一个师妹,在目睹一位大夫被砍伤后,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只要走进医院,就会血压升高、手抖心慌,一整年都不曾恢复。
陶勇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没有那么容易。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2007年,陶勇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星光不负赶路人,陶勇成了他们那一届唯一被保研眼科的学生,跟随的导师是国内眼科顶尖专家。当初的少年离自己的理想又更近了一步。
27岁时,陶勇顺利从学校博士毕业,成功地当上了一名眼科医生。10年后,他成为了博士生导师。
在业内,陶勇是公认的天才医生,年少有为是大家对他普遍的评价。
陶勇主攻的葡萄膜炎,是眼科最难的病症之一,也是眼科的冷门领域,病变发展速度快、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和风险极大,所以从事的医生数量也极少。
全国48000名眼科医生,有能力从事这一领域的不过数十位,而专职从事这一领域的只有十数位。
更直观一点地说,在国内,只有两名医生能够进行葡萄膜炎手术,一位是陶勇的导师黎晓新,另一位就是陶勇自己。
受伤前的陶勇医生
而患有葡萄膜炎的病人,占到了眼科就诊人数的1%。对于这1%的人而言,陶勇常常是“最后一线希望”。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陶勇做过15000多台手术;曾经,他创造了一天做86台手术的个人纪录;他治疗过的病人,多达10万名……
在许多人看来,陶勇本可以选择一个更轻松、更赚钱的研究领域,甚至可以去别人眼中“事少钱多”的私立医院,但他没有。
在德国留学时,有教授邀请他留下,也被他拒绝。他只想回到国内的公立医院,给更多普通人看病,再救更多的人。这是当初那个少年对自己的承诺。
正如特鲁多医生所说:“总是帮助,常常安慰,偶尔治愈”。这或许就是对陶勇的最好写照。
有时看到病人经济困难,陶勇便主动帮忙把挂号费退了,又或者主动帮病人垫付检查费用。
一位白内障患者,积蓄只够给一只眼睛做手术。陶勇说,我一次给他做两只吧,不够的我自己给他贴,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瞎。
做更多的事,救更多的人。陶勇就这样在梦想之路上实践着,直到2020年1月20日,命运在那个下午来了一个急转弯。
那天正好是大寒节气,陶勇像往常一样,在朝阳医院七楼的眼科诊室中出诊,突然一名男子拿着菜刀冲出来,砍向陶勇。
两名上前制止的医护人员都被砍伤,还有一位带孩子看病的母亲,为了挡住那把砍向陶勇的刀,胳膊也受了伤。
受伤最严重的是陶勇,他从七楼逃到六楼,期间头部被砍中三刀,颈部中了一刀,差半公分就可能会高位截瘫。还有他的左手前臂,以及手掌的神经、肌肉、血管都被砍断,办公室、走廊里、地上、椅子上……都是一路的血迹。
凶手是陶勇曾经救治的一名患者,生来就是1000度近视,病情极度复杂。他的手术难度,就像把一张卫生纸洒满胶水,捏在一起。一年后,你要再把这个卫生纸打开,而且不能弄破。
陶勇免去了凶手的挂号费和部分治疗费,忍着腰痛帮他做了手术,保住了他的眼睛和视力,但还是遭到了恶意砍杀。
拿陶勇的话说:当时医院人那么多,他还是能精准地把自己砍伤,这难道还不能说明治疗效果吗?
受伤后的陶勇在抢救室呆了7个小时,手术之后被送入ICU观察,两周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当时我的大脑因为水肿,就像一个紧箍咒一样,疼痛难忍。而我的左手就像持续地握着一个冰柱子,冰冷刺骨,根本感觉不到胳膊的存在。”
当他在ICU醒来,整个脑袋都被纱布缠着,双手也被打上了厚重的石膏,但他还是安慰妻子说:“幸好被砍的是我,我年轻,跑得快!”
大家都知道他在故作坚强,在ICU的时候,他会因为伤口而疼到流泪。
漫长的康复期里,也要承受巨大的生理疼痛。他的手有时要用温水泡,按压水肿的部位,有时要一点点地掰关节,把肉、皮、肌腱粘死在一起的地方扒开。
每次训练都伴随着剧烈的痛,一边出血一边练,而这种训练持续了几个月。
一次训练中,向来沉稳克制的陶勇,穿着病号服趴在桌子上,紧闭着双眼,不断地发出呜咽声,难受至极时甚至需要大喊来缓解疼痛。训练一结束,陶勇瞬间就满头大汗,喘着粗气来回踱步。
受伤后的第3个月,因为感知不到温度,只是简单地吃碗馄饨,陶勇的手都被烫出一片巨大的水泡;在受伤的第500天后,他都仍然需要别人帮忙戴口罩。
因为这次事件,陶勇的左手落下永久残疾。一个拿手术刀的眼科医生,失去了拿手术刀的能力。
陶勇在一次演讲中公开自己领了残疾人证
这意味着过去二十年在手术台上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化为乌有;也意味着之前平坦顺遂的人生,被突然间打碎。
在受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陶勇也一直在想,为什么自己救治的患者要来伤害自己,“为什么会是他,可为什么又是我呢”?
那是他第一次对从医的初心发生了动摇,对于救死扶伤这件事有了质疑。
但命运往往就是这样不可琢磨,把陶勇推进深渊的,是自己的患者;可把他从深渊中拉出来的,也还是患者。在他受伤后,关心、担忧、鼓励从四面八方涌来。
为他挡下致命一刀的患者家属,在陶勇回到诊室后特意去看望,用自己也满是伤痕的手紧紧握住陶勇的手;还有患者的母亲说,如果可以,愿意把自己的手捐给他;更有患者日夜不停地发消息鼓励他,字字真心,句句动人。
要知道,这些人自己本身就处在深渊中,无时无刻不被贫穷、疾病、不公困扰着。但他们还是把生活的勇气和希望传递给陶勇,把他从深渊中托举出来。
这些都成为了陶勇重新出发的力量,就算是为了患者,也要再次坚定地站起来。他告诉自己,不能因为肉体的打击让精神坍塌,如果精神垮了,那才是真正的完蛋。
尼采说,“凡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强大。”
遭此一劫,陶勇没有向下沉沦,反而更明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说,也许这是一次考验,让我从医生变成患者,真正体会在生死边缘的感受,从而更加理解病人的心态,更坚定从医的使命。
那个少年的医生梦,在此刻绽放得史无前例的热烈。天下无盲这四个字,也经常和陶勇一起出现在各种演讲和访谈中。
“对于碰伤我的石头,我没必要对它拳打脚踢,而是要搬开它,继续前行”。
他在ICU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先把科研项目的后半期完成。因为经历过颅内出血和脑水肿,他怕病情恶化、时日无多,就在受伤仅1个月后在病床上单手打字,完成了学术专著《眼内液检测临床应用》的后记。
两个多月后,他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才有较大的恢复;受伤85天后陶勇正式出院。
在受伤的第114天,他就马不停蹄地回到了诊室,还是在出事的那间。他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当天,许多病人都带着鲜花和果篮在诊室门口等着他。
可就算身体在慢慢恢复,但左手仍然无法手术怎么办?他说,其实治病救人不一定是在手术台上,“即使上不了手术台,我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在这三年里,他把自己70%的时间分配给了科研,如眼内液精准检测技术。到现在,陶勇及其团队研发的这项专利,帮助全国700多家医院的6万多名眼病患者找到了病因。
此外,他还在通过科普等各种途径来帮助病人,他写过书、上过各种节目和讲座,建议医院开展人文关怀的活动,甚至包括在微博上解答各种网友的问题……
他也毫不避讳地回答了关注和“流量”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我很想被人关注,因为我后面要做的事需要一定的关注度”。这件事就是通过公益活动、直播等让大家关注盲童。
曾经的他泡在手术台上,现在的他,则是花很多时间在指导和培养年轻医生上。在他的带动下,朝阳医院眼科33名医生,整体手术量比过去提升了三倍。手术台上,多了更多年轻的“陶勇”。
他曾说自己有点单纯理想主义,如今看来,曲线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何尝不是一种伟大。
前段时间,看到陶勇“回归”手术台,许多网友纷纷表示祝贺。他的右手功能基本正常,一些难度大的手术,他可以和同事一起完成。
“手术刀在我心里从未被放下”。
亲历过人性之恶,他更珍惜人性之善;体会过病痛之苦,他更明白健康的不易;到过死亡边缘,他更理解生之可贵;与命运掰过手腕,他更坚信事在人为。
凡是真正强大的人,都曾独自穿过一片“黑森林”。走过之后,他才能看穿人性,看透人间冷暖,才能真正百炼成钢。最终触底反弹,向死而生。
试着问问我们自己,在我们的一生中,是否也有这样坚定的理想或信仰,能战胜生活中的苦难、打倒内心的恐惧?
我们总会问,人一生的意义是什么?怎样过一生才有价值。陶勇的答案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每个人的人生,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挫折和磨难。你可能正站在谷底仰望太阳,也可能刚从山顶掉下不知何去何从。
但陶勇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或许可以给你一点勇气。只要你不曾放下,无论是哪条路,都有可能抵达心中所想。
[2].《陶勇医生受伤后首发声:我看过太多悲惨的命运,更能承受打击》,南方人物周刊
[6].《目光》,陶勇
好文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