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一个小县城,抢了全国90%的领带生意!
作 者:米丽萍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说到嵊(shèng)州,可能很多人没听过。
但说到杭州小笼包,大家都很熟悉。
就像兰州拉面不是来自兰州一样,杭州小笼包也不是来自杭州,而是嵊州。嵊州也是越剧的发源地。
嵊州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东部,由绍兴市代管,拥有悠久历史。李白的诗“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中的剡溪就是嵊州境内的一条小河。
每个嵊州人都会自豪地说,嵊州,是千年剡溪唐诗路,百年越剧诞生地,书圣雕圣归隐地。
嵊州的领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领带、服饰、真丝产业链最为完善、配套最为齐全的地区之一。
嵊州的领带产量占全国90%、世界60%。据说世界每三条领带,就有两条来自嵊州。
现有领带专业生产企业2000多家,2021年上规企业41家,上规企业领带工业总产值25.26亿元,占全市4.65%。年产领带1.1亿条,从业人员3万余人。
中国领带产业的半部兴衰变迁史,都承载在嵊州这座小城里。
上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西服热”开始在内地兴起,年轻人们都跟着时代的潮流,纷纷穿起西装,打起领带,西服产业也变得火热起来。
当时领带产业在嵊州兴起,最早做领带时,制作领带的大多步骤都是由人工完成,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去外贸领带厂学手艺、打工,家庭小作坊也开始变多。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中小型领带企业在嵊州如雨后春笋般冒头,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再加上理念、组织、技术和营销等一系列创新,嵊州的领带产业打开了新局面。
1992年,嵊州中国领带城正式落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服装品牌和领带批发商,当年出口领带6000余万条,成交额13.6亿元,税利1500余万元,生意之火爆可想而知。
后来,嵊州涌现了1000多家领带生产企业,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销领带3亿多条,占全国产量的五分之四、世界的三分之一,全球领带生产加工基地也从意大利等地向嵊州转移。
一直到2007年,嵊州的领带产业一直高速发展,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让嵊州领带产业受到重创。
再加上缺乏原材料市场和基地,嵊州的领带企业长期受制于上游蚕丝供应商。
嵊州领带每年真丝用量达5000吨,其中95%需要从外地采购,一旦价格波动,会给嵊州的领带生产企业带来震荡。
在内忧外患之下,嵊州的领带产业急需转型升级。
为突破困境,嵊州的领带企业有的在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发展了100万亩的蚕桑基地,这意味着,嵊州领带首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基地。
有的企业开始研发工业化养蚕,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养蚕效率,增加蚕丝供应的稳定性,拓展从原材料到加工为一体的领带制造产业链。
工厂化养蚕成功后,200个工人一年的产量,相当于农村10万个农户养的蚕茧产量,而且蚕丝强度、清洁度明显好于传统饲养的蚕丝,质量达到国家标准5A级以上,为下游高档蚕丝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
工厂化养蚕模式不仅颠覆了5000多年传统养蚕模式的技术,将工业化手段植入农业化经营,更是实现了蚕、桑分离,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跨界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全新之路。
目前,嵊州中国领带城集印染、织造、制作于一体,坐拥1000多家领带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领带批发市场。
嵊州年产领带3亿条,出口1.6亿条,产值超100亿元,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量占据全国市场的90%,承包了全世界几乎2/3的领带市场。
作为世界三大领带国之一,中国是全球领带生产、出口最大的国家。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根领带”,经过几十年“快而大”的生产发展,中国领带产业面临着“量大价低”的大瓶颈。
“嵊州的领带企业超过了1000家,蛋糕就这么大,领带行业正在成为一个微利行业”。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解决。
面对外部环境,行业遇冷,唯有抱团取暖。
市领带行业协会率全行业连续8次提价,在国际采购商手中争夺定价话语权。此后4年间,嵊州领带的出口价从2008年的2.2美元涨至2013年初的3.25美元。
在内部,电商对于领带产业来说是最好的创新路之一。
过去,领带城里开满了大大小小的店铺近200家,大家既开店做零售,也开店等厂家上门,同时也在店铺内加工领带,一间小小的店铺,就像是门店、工厂和办公室的结合体。
而现在,领带城不像过去那么热闹了,许多手工活由大型厂家的机器完成,这里的人们仅做一些打结绕圈的工作。线上销售也已占据领带商家的主要部分。
法国时装成衣协会驻华代表皮埃尔·塔乐比表示,领带的最大市场仍在中国,“通过分析大数据,进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可进一步升级领带的品牌市场。”
嵊州大力推进“电商换市”,努力转变营销方式的创新。雅士林、巴贝等领带服饰企业通过举办丝品花型设计大赛、推行电商交易等措施,加大了“嵊州领带”区域名牌推广力度。
2013年下半年,由嵊州领带行业协会牵头,以丹鲁依、天乐、帅丰等企业共同创办的“嵊州市浙东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开园,推进了嵊州经济的跨越发展。
世界各国的领带行业有一个发展规律,从欧洲到美国,再到日本、韩国,各国领带行业的黄金时期只有25-30年。过了这个阶段,90%的领带行业都是因为成本过高、产能过剩而转移到其他地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10年左右,嵊州的领带产业正好发展了二十多年,靠以前的简单加工生产,已经难以再持续发展了。
在历史上,躲过上面那个发展规律的只有两个国家,德国和意大利。
它们领带产业的生存期长达90年,长寿的原因是工艺改良、新产品创新、品牌提升,也就是提升核心竞争力。
为此,很多嵊州领带企业打造自己高效的全自动化缝纫生产线,在面料上,也从以前的单一面料转向多元化的材料。
这几年大浪淘沙,很多嵊州的企业也逐渐优胜劣汰,比如以前是100家生产企业,现在剩下一半,但是这50家的产量却能持平之前100家的产出。他们的加工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
之前嵊州几乎所有的领带厂做的都是贴牌加工,如今他们也在筹划通过互联网打造自己的品牌。
目前嵊州具有专业设计人员800多人,具备日产花型2000个及4小时实现从花型设计到成品领带的制作能力。在连续8届全国领带花型设计大赛中,嵊州领带企业设计师获得3个特等奖、一个特别创意奖及11个一等奖。
可以说,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嵊州的企业们和政府都卯足了劲做出改变,提升自己。
一条领带,托起一方产业
在新时代,面对有限的发展空间,嵊州的领带企业们也在寻找“二次创业”。
从领带产业往真丝产业转移,嵊州有天然的优势。真丝家纺、服装、内衣等与领带在技术、设备、设计方面相通,客户重合度也高,转型风险相对较小。
目前,嵊州全市有超过1/3的领带企业,正在向家纺、服装等产业拓展延伸。一些领带生产企业的针织服装占全部产值的比重超过一半。
“巴贝”的家纺、“加佳”的针织、“鑫利达”的内衣、“麦地郎”的丝巾和围巾……这些嵊州知名领带企业,坚守领带主业的同时,也成功开发出第二、第三曲线。
其中,麦地郎研发的两款以“四叶草”为元素的精品领带,被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组选中,作为博览会官方指定礼品送给外宾。
可以说,从1985年生产第一条领带开始,到今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之一。
30多年的发展,嵊州领带托起了一方产业。
嵊州围绕领带产业纵向打通了从原料到终端等各个环节产业链,横向实现了产品多元化、系列化,由领带延伸出来的产品同时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嵊州整个城市向着现代产业集聚地发展。
当然,这整个过程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嵊州市政府在建基地、打品牌、产业延伸、引进人才等全方位予以帮扶,为领带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
2015年,在嵊州城南新区,距离中国领带城不远,一个巨大的建筑群拔地而起,这就是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投资约30亿元。
这是嵊州打造“时尚产业之都”的系列工程之一。定位于“世界领带总汇、中国真丝之都、服务经济平台”,是集交易、展示、技术、科研、批发、电子商务、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休闲观光、办公、信息发布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群。
中心的建立,旨在通过现代物流和产业集群区,取代传统的领带城摊位式交易,提档升级,形成现代化专业市场群与电子商务产业圈联动、领带产业工业化与市场化互动提升的新局面。
同时,为了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嵊州领带的竞争力,在质量检测、交易市场、信息发布、设计交流等方面,嵊州都具备着完备的服务体系。
浙江省嵊州领带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设立有花型资料库。浙江省领带真丝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以及“中国领带在线”和省级领带外贸预警平台、嵊州真丝·领带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公共服务平台,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在2015年,嵊州就先后投入约23亿元用于上游整合、设计研发、技术攻关等项目建设,研发总投入约占集群销售总收入的3.2%。
此外,政府协同企业积极到云南、广西、四川等西部省份建设蚕桑基地,目前已达108万亩,如果全部实现量产,年产蚕丝可达几千万吨,基本可满足嵊州领带企业的生产需求。
在创新和人才建设方面,嵊州政府还出资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用于上游整合创新、科技创新、品牌运作等。
出资4000万元,与清华美院、浙江理工大学、西安美院等院校合作,成立花型设计培训中心和组建嵊州领带学院,培育领带设计、研发和产品创新的专业人才。
连续举办17届“中国领带名城杯”国际丝品花型设计大赛,引领时尚设计潮流,培养优秀设计人才。
同时,在行业参与制订《领带》行业及国家标准,新国标于2021年10月执行实施;参与制订浙江制造《通用领带》标准,该标准于2017年10月实施。
可以说,这是嵊州领带企业与政府的一场双向奔赴。一整套完整的计划实施,为嵊州领带产业的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也让嵊州领带托起了一方产业。
结语
30多年,嵊州把领带的产量做到占全国90%、世界60%。
在这个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嵊州成熟的产业集群模式发展。
就像一碗兰州拉面,拉动了化隆的产业集群。一条领带,也拉动了嵊州的产业集群,绣出了一条国际化的产业链条。
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背后,靠的是不同的产业所支撑。生态越丰富,韧性就越强,只有做到极致的效率,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无法超越的竞争力。
而在产业集群最常见的就是“背篓里的龙虾”现象。
一只龙虾想爬出背篓,呼吸外面的空气,下面的其他龙虾就会把它揪回来。这是最绝望的内卷之地,谁也别想出头。
就像最先走出洞穴看到外面世界的那个人,最后被同伴杀死。
像箱包之都的河北白沟就容易见到令人窒息的降价拼杀。任何一家公司花费几个月开发的新产品,只要一冒头,过不了几天,就会有另外的厂家开始销售同款。
这意味着,没有企业愿意投资和开发新品。而这种情况,在很多自发生长的产业集群中,都很常见。这些陷在背篓里的集群,下一步很容易零落飘散。
而在嵊州中国领带城,所有制造好的领带,都会先接受质量检测,只有达到一定标准,才会出口到国外市场上。
这种方式不仅杜绝了各领带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也提高了嵊州领带在国际市场上的口碑,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所有企业都参与了定价,避免出现低价倾销的现象。
这无疑有利于嵊州打破一个地区领带生产的短期规律,也更利于嵊州的长远发展,是嵊州市政府一种长期主义视野的体现。
目前,嵊州已形成了"小产品大市场、小区域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小政府大服务"的领带产业集群,是世界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和浙江省21世纪最具成长性的十大国际性产业集聚区之一。
只有所有的龙虾都团结起来,才能爬出背篓。
只有集群不陷在“背篓”里,才能走出内卷,走向国际。
好文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