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山洪,命悬野「景区」
文丨罗晓兰 姜婉茹
编辑丨毛翊君
视频剪辑丨姜婉茹
生死4分钟
龙漕沟已经连着三四天没下雨了。8月13日也是个晴天,下午3点半左右,太阳在云层中隐现,天空滴了几滴雨,几个岸边的游客衣服没被打湿,几乎感觉不到。
声音是最先到达的。何平本来在瀑布下踩水,不大的水潭大概聚集了30人左右。他刚抽出脚去岸边扔垃圾,只听“砰”一声巨响,他回头看见巨大的水流瞬间没过2米高的瀑布,水潭一下变得浑浊。他手脚发麻,慌乱地掏出手机打给在下游带孩子的朋友,让路边的商贩通知在那边的管理人员。
刚在水潭里一起玩水的4个年轻人,只剩一个男生站在石头上。另一个男生被冲下200米远,何平的同事冲过去把他救了上来,拉扯中裤子坏了,划出一道伤口。何平也拽住了旁边的一男一女,拉上岸的时候他两个手腕被抓出口子来。
“我没有力气了”,有被救者请求他们帮忙打电话,他的两个女伴都被水冲走了。何平印象里,旁边原本还有一家七八口人,在河道里找了一块大石头,架起阳伞和烧烤炉,这会儿他们也不见了。
这里位于“景区”最上游,何平的另一个同事是体育生,赶忙飞奔下山,通知遇见的游客——“洪水来了!”一路岸上声音杂乱,水里人们的呼救声被洪水淹没了,游泳圈、帐篷、烧烤架,各种吃的用的混在泥水里。不少人被困在石头上,其中有两对父子,但没人有办法施救。
●引发网友关注的被困山洪中的父子。讲述者供图
●另一对躲避洪水的父子。讲述者供图
与此同时,从这往下游方向200米外,正在南岸的碎石路上骑着电瓶车的35岁村民陈勇,已经在拥挤的游客中听见有手机的公放传来,“上面发洪水了”。作为当地人,他深知即使晴空万里,山上也的确可能在下暴雨,会引发山洪。他几步下了车,扶在绿色铁丝网上,伸长脖子,用四川话朝河道大喊:“洪水来了,赶快走!”
河水离他两三米远,他看见有孩子在戏水,大人坐在帐篷下,估计至少有四五十人。但没有人理他,看上去是觉得他在开玩笑。陈勇着急,扯着嗓子,用最大的声音继续喊。十几声后,岸边的游客将信将疑,顿时乱作一团,四处乱窜,也有人跟着喊起来。
人群陆续上岸,不到20秒后,洪水汹涌而至。
在陈勇再往下300米左右,距“景区”口约2公里的位置,27岁的王海鹏正在切西瓜,准备和家人分着吃了回家。突然听见一阵“快跑”的惊呼声,他回过头,看到从上游翻腾下的浑浊污水离自己只有几十米。懵了两秒,他什么东西都没拿,跑到北岸边的死角里。
他姐姐刚去完景区门口的公厕,从对岸过来,要回到他们露营的北岸,蹚进河滩瞬间慌了神,愣着不知往哪里走。王海鹏和家人看到,立马冲过去拉她,一逃到岸边洪水就“哗”地涌过来,姐姐和嫂子一下子哭了。王海鹏看到,有穿泳衣、套救生圈的小朋友原本躺在水里玩,都被冲走了。
在下游,距“景区”口50米左右,刘芸和朋友刚支起露营的天幕,就看见边跑边喊的游客。刘芸以为只是水位上升一点,边收拾东西边想,是不是有人在开玩笑。一两分钟后,洪水真的来了,她手里还握着一根搭天幕的杆子,连尖叫都来不及发出,跟朋友撒腿就跑到了旁边的玉米地上。
整个“景区”并不大,主要游玩水域就这2.5公里,河道蜿蜒,大小不同的白色石头散落在河滩上。亲历者回忆,水面大多只有几米宽,最深处到大腿,清澈见底,在夏日让人感觉冰凉彻骨。
“从我们在上游瀑布发现异常,到下游同事说看见洪水,中间大概间隔4分钟。”3点40分左右,何平跑到山下,距离他打出第一个电话过去了10分多钟。一路下来的他,和一直处在下游的刘芸,都表示“洪水来之前,没看见有工作人员喊劝离。”据媒体报道,也有人遇到社区工作人员或营地客服在拿喇叭喊人。
●上游瀑布下的水潭。图源讲述者视频截图
下山的过程,何平遇到几拨人在往山上走,寻找自己的家人,也有许多人堵在公路上围观洪水,还听见一个当地人带着哭腔说:求求你们了,不要看了,赶快下山。后来有人打119,对方说已经接到报警,正在路上。
「避暑胜地」
几位当地人都觉得,今年龙漕沟尤其火爆。
从成都回老家当厨师几年,陈勇感到这个夏天餐馆的菜量和出单量都变多了。他以前还能不时抽口烟,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这天下午3点那会儿,他刚从附近工作的餐馆下午班。他从小路往“景区”上游方向走,想去看看家里的树林,担心被露营的人毁坏。马路上堵着车,往常只需一两分钟的路程,这次骑了10分钟电瓶车还没到。
多位村民说,今年天气热,短视频平台又有很多关于龙漕沟的推广,人一下来得多了。马路上经常停满了车子,有的车直接塞到农户门前的坝子上。附近旅馆的床位都满了,想入住得提前预订。往年沟口没什么摊贩,今年多出很多卖矿泉水和游泳圈等小商品的摊子。因为村民几乎都在忙农家乐,这些小贩有不少是外地人。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龙漕沟被称作“风景区”,入围成都市景点种草榜,显示近10万人“想去”。在推荐帖上,这里被描述成“避暑胜地”——水质好,气温低,免门票,离成都车程只有1.5小时,是“耍水好去处”。这些推荐内容最先集中出现在去年,有游客过来打卡,开始抱怨从成都过来堵车。今年6月,滩上人挤着人,有人戏称是“下饺子”。而在2020年,这里只是被标记为“超级冷门”“秘境”。
●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介绍。图源网络
当地人能感知到这里火起来的时间,也就是近两年。一个民宿老板说,游客从五六月开始涌来,七八月到达高峰期,有人当天往返,有的白天玩水,晚上在山上住宿,也有冬天上山看雪的,大多从成都过来。
何平在成都做二手车生意,最近是淡季,几个同事干脆相约团建。有人刷到短视频,很多网红推荐龙漕沟,说是很凉快。刘芸在成都做销售,这段时间太热,她和7个朋友计划自驾去避暑,在社交平台上搜“彭州露营”,可选项不多,龙漕沟是其中一个。博主们已经写明白了全套攻略——露营、玩水、明火烧烤,路线简洁。
王海鹏和家人也是这样被“种草”,这是一家人第一次一起出游,决定做得仓促,原本想去川西,哥哥有些心悸,怕受不了,他们临时改道这里。视频里,水流清澈,游玩的人用盆子泼水打闹,或者支起帐篷打扑克、野餐,王海鹏看着羡慕,觉得这才是“享受生活”。他已经一年多没出门游玩了——工作忙到一个月只有4天假,二胎又去年刚出生。
13日一早,王海鹏一行7人就到了河边。即使是清晨8点半,河滩里已至少有七八十个人。从成都开车,地图搜索“龙漕沟”,跟着导航一路开到“景区”,快到时堵了两三公里的路。没有大门,只有一间公厕,王海鹏也没看到指示牌,假山上是油漆写的“宝山某某景区”。有穿红色马甲的工作人员在门口,让扫场所码。
下了车,他们走进沟南岸的常规道路,大约仅够一车通行的宽度,有一二十个小推车沿路出现,卖烤鱿鱼、凉面和冰粉等。路况时好时坏,有些是碎石路,还有段被压坏的水泥路,坑坑洼洼,越往里走树木茂密。
几位村民说,沟里以前是矿区,2008年地震后,当地发展旅游业,关了矿。后来,农户也搬迁到了离公路更近的山下。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的中年人建房开起了农家乐。
王海鹏他们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可游玩区域的中上游,曾有一个红色马甲工作人员出现过,劝阻他们再往上走,说上面是水源地,不能进入(注:根据几位讲述者描述印证,此处往上是何平所到的瀑布位置,再上去是水源地)。他们找了一会,在道路对面的北岸附近摊开野餐垫,摆上了零食,坐下聊天打牌。附近有人烧烤,飘来阵阵香味。
何平和同事在14点左右到达时,看到停车场车位已经不够了,附近饭店的停车位也用上了,有交警在指挥交通。差不多同时,刘芸和朋友也来了,花了一小时找车位。进“景区”后人山人海,好位置全被占了,他们干脆就在下游找了块相对干涸的碎石水洼地,将就着扎帐篷、架烤炉,想着踩踩水泡泡脚,吃过饭就返程。
事实上,社交平台上也有些去过的游客写下提醒。有人自述之前待了1小时左右,遇到过涨水——水流一开始很和缓,慢慢涨起来淹到帐篷后,听到有人拿着喇叭喊撤离,他们就迅速离开了,走到高处再回看,发现之前待过的河岸已经全部被淹没。
也有网友自述是当地人,称这段时间龙漕沟所在的龙门山镇正处在汛期,每一条河都有严禁下去戏水的警示牌和围栏,龙漕沟坡度较大,更是危险。她以前提醒过一队带着七八个小孩的游客:前天刚下过暴雨,不要进入河沟。那时游客还问有没有其他河沟可以下去,“觉得开了几个小时的车专门来的,肯定要玩好。”上个月也曾有一次,上游暴雨,下游突然涨水,有人被困,只是没有这次严重。
据公开报道,龙漕沟确实曾于2015、2017年爆发洪水灾害,护堤被冲毁100余米,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过150万元。这一次,8月13日下午,彭州龙门山镇山区出现局部强降雨,引发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
「打开就是种默认」
其实在进来的路上,王海鹏至少看见了两三次警示牌,还有块龙门山镇政府立的大招牌——照片已经褪色,上面是两张山洪爆发前后的龙漕沟对比图,说盛夏时节是山洪易发的高峰期,“珍爱生命,请勿下河”出现了3次,用红色字体标出,有的还加了3个感叹号。
●龙漕沟旁的大招牌。图源网络
当地人陈勇说,在“景区”入口处,还有块牌子,写着“泄洪口,禁止下沟”。离河道近的地方都装了围挡用的绿色铁丝网,悬崖处是铁护栏,只要有河滩都挂着两三块警示牌。多位村民称,龙漕沟不是正规景区,他们基本不去游玩,除非春天摘野菜,这些措施几年前就有了。
去年,当地镇政府发布文章,称龙漕沟属于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尤其是汛期沟内容易暴发“齐头水”(注:指山区夏季局部暴雨后爆发的凶险山洪,声势浩大,一般刚听到河道里传来轰鸣,水头就到眼前)。陈勇记得,沟南岸的水泥路就是被大雨和山洪冲毁的,疫情前村里新修了柏油路,也很快被冲得坑坑洼洼,去年修补后渐渐变成了碎石路。
龙漕沟属于未开发景区,按照彭州市防汛防灾要求,禁止一切人员进入河道内,尤其提醒游客不要前往打卡。今年3月,社区还在包括龙漕沟在内的河段加装下河隔离网1000余米。
8月13日事发那天,看到这些的王海鹏一行人都没多想。铁丝网全被剪开了,在他们进入河滩的地方,至少有一两米宽。他觉得,“打开就是种默认,何况这么多人都在玩。”他之前也没在网上留意过负面信息。我们接触到的多位游客,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走进龙漕沟,有人甚至没看到这些警示。
而中午时,王海鹏他们就听见了“轰隆”一声巨响,地面晃动了一两秒。他看到手机上弹出消息:3.3级地震,震中离龙漕沟只有几公里。都是四川人,想着“大震跑不掉,小震不用跑”,他们继续玩。
事发后,彭州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通报显示:8月13日14时37分,龙门山镇接到气象预报,辖区有对流云团生成,将伴有短时强降雨。接报后,镇政府立即组织镇村(社区)干部、巡逻队员及志愿者等力量对辖区内河道沿线戏水游客进行劝离。
而王海鹏等11人被困在中上游坡下40多平的死角里,一个小时还没等来救援。比起事发前,水位上涨了近1米,裸露的河滩迅速被覆盖。渐渐地,水位又升了10厘米,灰黑色的洪水不断拍过来,卷起白色的泡沫,“轰轰”在耳边炸响。四处都是光秃秃的石头,离地面3米高,他们想借助树木爬上去,发现树枝朽了,一碰就断。山间弥漫着土腥气,王海鹏感到潮湿,身体越来越冷,直发抖。
熬到16点多,他们终于获救。有个被困者的丈夫和村民赶来,将黑色的遮阳网拧成绳子扔下沟里,挨个拉人上去。王海鹏垫后,还没上到高处时,看到消防人员赶到了,准备救一个从上游被冲到这里河中央的20多岁女孩,她身体朝下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紧紧抱着。
洪水汹涌,消防员过不去。被困游客帮救援者传递和固定绳子,搭建成类似滑轮的东西,大家合力把女孩绑着拉上岸。她膝盖渗出血,大哭起来,说哥哥姐姐都被冲走了。
●王海鹏上岸后,看到消防人员在解救水中被困的女孩。讲述者供图
而在下游,刘芸目睹了那对受到关注的落水父子受困过程。他们一家三口不久前经过她身边往上游去,才走了三五十米就遭遇洪水。因为他们右岸是树林和泥巴地,那位父亲就带着儿子想往较远的左侧上岸通道走,但被前面的十几人堵住了,刚站上一块凸起的石头,洪水就包围了他们。他坐下用后背抵住水流,把五六岁的孩子抱在胸前,坚持了15分钟。刘芸大喊让周围的人救孩子,但没人有能力、有工具。
后来,父亲似乎想把小孩举起来抛上岸,但可能手臂使不上力,孩子落入水中,瞬间被淹没。很快他自己也被冲下石块,顺流急速向下。孩子的母亲在岸边哭得几乎晕厥,要人扶着才能走路,反复说“让我去找他们”。旁边有人安慰她:下游两三百米是比较大的河滩,也许那里水流平缓,会有人救起他们。
「不敢说自己是亲历者」
何平和同事下山后,遇到警察,那里已经围了好几个人等待登记失踪的亲友。山下的交通堵塞,何平他们帮忙把路障拉开,指挥小车靠边走,中间的路给消防车急救车让出来。
王海鹏一行被村民带着走北岸的小路下山,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擦伤,逃跑中王海鹏哥哥姐姐的拖鞋都掉了,光着脚在走,慢慢地一家人走到了队尾。下了山,他们看见只能出不让进了,行人在讨论多少人被冲走,又捞出几具遗体。
他们都没有搭话,默默上了车。回家的路上,救援车鸣笛呼啸而过,让王海鹏心惊。车里很安静,去程时的说说笑笑没了。跟何平和同事同行的5岁女孩哭了一路,他们也很后怕,庆幸有3人及时在上游瀑布发现危险,最后都平安出来。
据通报,截至14日13时,此次突发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现场搜救排查工作已结束,已展开遇难者家属善后工作。据媒体报道,那对被冲走的父子目前已被找到,父亲获救了,但孩子失去了生命体征。
●8月14日,山洪过后,工作人员在龙漕沟修补防护网。图源红星新闻陶轲/视觉中国
事情引发关注后,多个社交平台上已搜索不到龙漕沟相关的旅游推荐,有网友嘲讽游客没有判断力,为人父母不负责任。
一位亲历者在微博上写下经历,称在洪水来之前10分钟跑到了山下,后来听同行的伙伴描述,晚一秒就可能被冲走,她看到现场视频就哭,让大家注意安全。但在评论区,不少网友质疑为什么看到警示牌还非要找死,这让她一次次解释:不知道严重性、没听见有人劝撤离……
还是有回复追着说,“好良言难劝该死鬼,大慈悲不渡自绝人”“活该,下次带全家一起去”……她提起这些,感叹“没人再敢说自己是亲历者”,也不愿再多公开回忆。还有亲历者发短视频后,同样遭遇质问,最后在回应里反复强调是自己的责任,并道歉。
王海鹏没去管这些。回到成都,推开家门,他第一时间拥抱了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1岁多,爱玩水,原本想带着一起去,妻子嫌出门太热,坚持不让去。他一再庆幸最终没带上他们。
晚饭没心情吃,他一闭上眼,脑海里就浮现洪水里的游客。这一天,他目睹了5个被冲走的人,有两个四五十岁的男人,一个年轻女人,还有个妈妈抱着孩子。他们听不到呼救声,落水者的身体在洪水里翻滚,看不清脸,只能看到颜色各异的衣服,转瞬间又被带到下游去。
上了床,一身疲乏睡不着,他出门喝了点酒压压惊,辗转到凌晨三点才浅浅睡去。他和家人都说,“活着就好”。
(文中除陈勇外,其余人物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