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次报告5例女性猴痘病例;“通用”流感疫苗已开始临床试验 | 环球科学要闻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图片来源:pixabay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98.9%病例为男性,92.5%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二是病例中有5例女性,发病前21天内均有异性性接触史,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可能性大,异性伴侣中3例为猴痘感染者、1例近期有出疹史、1例无猴痘相关症状。三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中仅1人发生感染。四是93.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5.3%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体检等发现。五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15日发布公告说,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自2023年6月开始出现本土猴痘疫情以来,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先后报告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
FluMos-v2是由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疫苗研究中心(VRC)的科学家设计的,通过在自组装纳米颗粒支架上将流感疫苗的血凝素(HA)呈递出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4个甲型流感病毒株和2个乙型流感病毒株的抗体。在先前的动物实验中,FluMos-v2产生了强烈的抗体反应。此次临床试验预计将招募24位年龄在18-5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每人将接受两次FluMos-v2肌肉注射,两次注射之间间隔16周。最初,志愿者将被分入低剂量组,每次接种60微克。如果至少有3位志愿者在接受这一剂量的注射后未发现安全问题,则高剂量组(每次接种180微克)也将开始招募。研究者计划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招募12位志愿者。
· 生物学 ·
“β-花”的结构(图片来源:原论文)
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快速比较AlphaFold数据库中蛋白结构相似性并归类的工具,从中鉴定出了超过200万类不同的蛋白质结构“簇”,并发现了一些惊人的蛋白结构联系。例如,一种人类用于识别致病性双链DNA的蛋白AIM2,其结构与来自细菌和古菌的蛋白具有相似性,属同一蛋白结构簇。此前,研究人员通常利用氨基酸序列来比较蛋白质的相似性,但由于这种序列在进化中变化较快,因此在寻找关系较远的蛋白质方面具有局限性。本次新方法鉴定出相关蛋白质的数量是此前方法的10倍。
在另一篇工作中,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AlphaFold数据库中预测准确性最高的5000万个结构,基于序列相似性和结构相似性,分析了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中“功能不明”的蛋白质。他们发现了290种可能的全新蛋白家族,确定了一个新的糖基转移酶家族和一个新的毒素-抗毒素超家族,并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折叠方式——“β-花”(β-flower)。含有这种新折叠方式的蛋白质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远,目前尚不清楚该结构有何功能。
墨子巡天望远镜口径2.5米,采用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系统设计和主镜主动光学矫正技术,可实现3度视场范围内均匀高像质和极低像场畸变成像,配备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具备大视场、高像质、宽波段的特点。同日公布的仙女座星系照片是墨子巡天望远镜通过每次30秒,共计150次的曝光,得到150张照片后叠加而成。这是目前世界上拍摄到的最大视场的仙女座星系高分辨率图像,对于后续天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央视新闻、科技日报)
在这项研究当中,研究人员首先将骨骼干细胞(所有骨头和软骨的起源细胞)从小鼠中分离出来,并分析椎骨的相关基因是否存在其特定的活性模式。他们发现,负责组建不同骨头的骨骼干细胞的基因活性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并随之鉴定出了vSSC。研究人员观察到,转移瘤细胞主要“播种”在vSSC及其子代细胞将会定居的骨髓部位,一旦vSSC被移除,脊椎骨和长骨的肿瘤转移率就变得一样了。最终,研究人员确定,vSSC大量分泌的MFGE8蛋白会使脊椎更容易被肿瘤细胞入侵。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阻断MFGE8蛋白的方法,以降低癌症病人肿瘤转移的风险,并探索脊椎干细胞的特殊性质和脊椎疾病之间的关联。
撰文:黄雨佳、栗子
编辑:王怡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