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宣誓“无条件配合老师”?孩子不是学校的人质
凤凰网原创 这是一种教育能动性、自主性的丧失。而承受最多的,最终还是处于这种压力传导链条下的孩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学季仿佛成了奇葩新闻的富矿了。而最近,令人震惊,也让人不安的一则开学季新闻,可能就是四川南充某幼儿园要求家长“无条件配合老师”的宣誓画面了。
网络上流传的相关视频显示,一家幼儿园的室内悬挂着“新学期家长会”的横幅,台上的幼儿园老师正领着一群学生家长集体宣誓:“我将无条件地配合老师”。画面中还可以看到,台下不少家长不仅跟着宣誓,还同时举起了右手。
后续的回应中,校方表示,相关视频已经删除,并强调类似的宣誓活动很多幼儿园都会举行,该活动的目的也是让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努力照顾、培养、教育好孩子,初衷是好的。网上的视频存在着掐头去尾的情况,“后续会注意措辞”。
是不是很多幼儿园都要求家长这样宣誓,现在还有待求证。至于完整的视频内容到底是什么,其实已不重要。因为那一句“无条件配合老师”的誓言,无论放在怎样的语境下看,都非常不妥。
首先,教师和家长本来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一方要求另一方面宣誓必须“无条件配合”,这就直接扭曲了正常的关系;其次,开学季,让家长对着教师和学校宣誓,仅从形式上看也显得怪异和离谱。
要知道,宣誓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行的活动。正如有网友发出的吐槽:孩子读个书还搞得家长像进了传销组织?
当然,此事在舆论场获得大面积关注,不止是“无条件配合”的措辞及家长握拳宣誓的形式让人产生“不适”,更在于,它所折射的某种教育思维,在眼下有着一定的现实性。
那就是,家长作为与学校和教师平等的教育参与方,在现实中的地位却显得卑微。诸如家长群变马屁群,老师给家长布置五花八门的作业等等,都属于同类症候。
而“无条件配合老师”的宣誓,则是以一种荒诞的形式把家长的姿态给呈现了出来。
更显讽刺的是,正如事后该幼儿园在回应中所强调的,“目的也是让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努力照顾、培养、教育好孩子”,类似的学校对家长的各种有违平等关系的几乎不容置喙的要求乃至PUA,都是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而进行。
比如,要求家长给作业签字,要求家长多交一些班费……仿佛不完全配合,就是对孩子不负责,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
这也是这种明显畸形的家校关系得以维系并不断强化的原因——很多孩子成了事实上的“软肋”乃至“人质”,家长只有“完全配合”的份——哪怕明知道有些要求未必合理。
这样的家校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状态,不应该存在。道理很简单,当家长成了“无条件配合老师”的“工具人”,预示着家长作为教育的最重要参与者,基本上只剩下了“出资人”的角色。
家长对学校教育无法获得该有的监督、有效参与的权利,且不说这种状态不利于保障孩子在学校的合法权益,学校与教师在家长面前的“说一不二”,也与教育本该倡导的多元化,以及该给孩子传递的多种正向的价值观,比如独立思考等,存在明显出入。
如果家长都必须向教师宣誓,孩子在教师那里又将是怎样的地位?这样的教育理念,究竟能够输出怎样的健康教育?
这起事件后,疑似涉事幼儿园教师要求网友删除视频时的各种表达,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人文素养上,都无法让人感受到“师者”该有的修为。
当然,这一现象的出现,未必把责任完全归咎为学校和教师的强势。
一方面,这是社会普遍的教育焦虑带来的连锁反应,或者说是后果之一。因为受教育焦虑的支配,家长本身的“自主性”会被弱化,“无条件配合”乃至“忍气吞声”成为无奈,从而导致家校关系的失衡;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求家长“无条件配合”的惯性,可能也是自身作为某种自上而下的“无条件配合者”的压力,向下继续传导的结果。
教师和家长其实都在承受着某种系统性的压力,都是某个维度上的“无条件配合者”。面对家长向教师宣誓“无条件配合”这滑稽一幕,最值得反思的,是教育失去了该有的想象力。
学校、教师、家长,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参与者,不仅没有达成平等、合作、共育的伙伴关系,而且逐渐沦为了机械的彼此“配合者”。这是一种教育能动性、自主性的丧失。而承受最多的,最终还是处于这种压力传导链条下的孩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