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恰如其分的孤独》:成年人的“上瘾性”行为,背后都是孤独

《恰如其分的孤独》:成年人的“上瘾性”行为,背后都是孤独

公众号新闻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瑾山月
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

当我们智慧多了,偏见自然会少。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你有没有很害怕一个人待着?

就拿我自己来说,经常在独处时,陷入一种忙乱又空虚的撕扯中。

为了摆脱孤独,总想做点什么,却又做不出任何有意义的事。

看书看不进去,就通宵打游戏;出门无处可去,就不停地逛商店购物。

平常忙碌没时间,一闲下来就抱着手机,刷十几个小时的短视频。

我明知道这样不对,可就是上瘾般地堕落着,一边沉迷娱乐,一边厌恶自己。

我不止一次思索,人为什么会进入这种“越渴望越厌恶”的死循环?

直到我看了心理学家胡慎之的《恰如其分的孤独》,才恍然大悟:

原来,成年人的上瘾行为,多半与孤独有关。

在书里,胡慎之曾分析说:

强迫性重复行为,背后都是无法处理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若不想在低级趣味上消耗生命,人必须抵达一种“恰如其分的孤独”。

向内体察自我,向外感知他人,不回避独处,也不惧怕孤寂。

到那时,孤独便不再是折磨人的牢笼,而是滋养生命的沃土。



  • 孤独,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流行病。


有人说,孤独,已然是当今社会,最流行的“传染病”。

它顽固地附着在人身上,让大家在痛苦中日渐消沉。

淹没在孤独的深渊里,忧愁化成了海,压力聚成山。

就算你苦苦挣扎,结果也往往是越坠越深。

在书里,作者讲了三个案例,让人读来唏嘘不已。

有个常年独居的小伙子,是个十足的社恐。

除了必要的外出,他所有的时间,都闷在家里。

为了打发无聊,他竟然迷恋上了洗澡。

每天下班后,他都要洗三四个小时。

最夸张的一次,是某个周末,他竟然洗了12个小时。

还有个在异乡打工的女生,为了排解寂寞,痴迷于整形手术。

五年内,她一发不可收拾地做了十几次医美,花光了积蓄不说,还留下了后遗症。

还有个移居到城里的老头,远离熟悉的乡亲后,靠捡废品充实生活。

他把成堆的塑料瓶、垃圾袋搬到家里,每天各种整理,经常累得睡着才停下。

作者说:

这些都是被孤独打败的可怜人,他们向外走不出去,向内找不到自己,只能用极度消的方式,对抗着,宣泄着,最终陷入一种绝望的“自伤陷阱”。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工作上受到排挤,又无人倾诉时,便用暴饮暴食,熬夜刷剧来发泄愤懑;

远离父母亲友,身边无人相伴,便盲目合群,每天张罗不同的聚会酒局;

我们害怕一个人待着,又不得不一个人待着。我们厌恶孤独,却又怎么也摆脱不了它。

弗洛伊德说: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迟早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一个人待久了,烦闷与无聊会在心中产生裂变,迟早像火山爆发一般,寻找到发泄的出口。

若不想被孤独摧毁,就不能与之硬碰硬,而是要巧妙周旋。

说到底,孤独是敌是友,是灾难还是恩赐,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 不想孤独,你需要找到生命合伙人。


在书里,作者还讲了两位女士的故事。

第一位女士,是个50岁的独居老人。

她在生日那天走进咨询室,愁眉苦脸地说:

“这些年,除了营销短信祝我生日快乐,从未收到过一条来自朋友亲人的问候。”

她自称被全世界遗弃,一辈子被寂寞笼罩,越发觉得活着无趣。

她不是不想交朋友,可看见陌生人,就心里打怵,不知道如何是好。

她希望作者指点迷津,而作者却给她讲了另一位女士的故事。

另一个女士莲姐,和她年龄相仿,也是孤苦伶仃,常年独居。

年轻时,莲姐当过洗头妹,做过小买卖,年纪大了后,就在一些剧组当茶水工。

可就是这个莲姐,却是金像奖专业精神奖得主,朋友遍布整个香港娱乐圈。

莲姐也曾孤单过,但自从在剧组找到朋友后,过往的孤寂便烟消云散。

初到剧组,她会热情地和人打招呼,看谁有需要,就主动搭把手。

等熟识了之后,她就时不时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开开玩笑,嬉戏打闹。

渐渐地,喜欢莲姐的人越来越多,而莲姐自己也找到了趣味相投的伙伴。

作者说,摆脱孤独的第一步,是要向外寻找生命合伙人。

这个人可能是朝夕相处的伴侣,可能是相谈甚欢的朋友,可能是一起打拼的同事,也可能是偶遇的陌生人。

而这些人,只有你先主动打开社交的大门,他们才有可能走进你的世界。 

那我们要如何打开这扇门呢?

在书里,作出给出了一个五层次社交模型。

分别是——打招呼、帮小忙、诉说观点、表达感受、分享秘密。

不管偶遇谁,见面问好,便拉近了彼此距离;帮点小忙,便激活了感情的电波。

而后,多与人真诚且深入地交流,你自然能找到那个与你同频共振的人。


就像莲姐那样,别吝啬自己的热情,也别排斥与人交流,更不要害怕人群。

拿出最真的诚意,去寻找、吸引生命里的同类。

而因你到来的盟友,就好像一根救命绳,会将你拉出孤独的深渊。

走入热闹的人群,感受他人的温度,生命中的孤寂终会慢慢消散。


  • 每个成年人,都需要恰如其分的孤独。


微博上,有人问作者:

“胡老师,摆脱孤独,只有社交一条路吗?我尝试过走出去,可不管是家族聚会,还是公司团建,都令我身心俱疲,只想回家躲清静。”

作者说:你这样的人适合独处,比起外界的慰藉,内心的丰盈,更能让你驱散孤寂。

在书里,作者讲过自己的成长经历。

刚参加工作时,父母嘱咐他一定要讨人喜欢,千万不要被人孤立。

于是,他上班时帮人跑腿打杂,下班后又自掏腰包请同事吃饭,就连休息时间,他也像个24小时客服,随叫随到。

可遗憾的是,他越是急着合群,越不被人看重。

同事们只当他是免费劳力和饭票,根本没有人拿他当朋友。

而他自己也被这种盲目社交,拖累到疲惫不堪,自暴自弃。

后来,他下决心改变,做回那个安静内敛的自己。

在单位,他做好本职工作后,再也不会凑堆闲聊;

生活中,他完全屏蔽掉喧闹,一个人安静地生活;

他不再假装有很多朋友,而是坦然地回到自己的世界中。

作者说,当一个人学会了独处,才能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妙。

那种感觉,是内心被滋养的惬意,是灵魂被抚慰的感动,也是与自己相处的幸福。

原来,只要恰如其分地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孤独便不再是洪水猛兽。

为了帮大家抵达独处的最高境界,作者在书里分享了 “三个秘诀”。

1. 森田疗法。

心理学家森田正马,经过大量调研,得出一个结论:

处理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精髓就在8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在人群中感到快乐,就积极走出去;独处时更惬意,就回归自己的小天地。

毕竟,舒服的感觉,从来没有标准,生活也需要找准平衡点。

不必逼自己成为社交达人,也不必刻意成为世外高人。

随心而活,顺其自然,才可抵达真正的自由。

2. 营造安全岛。

有人说: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片孤海,我们在深夜,独自潜入。

若不想被翻滚的海浪冲撞,用作者的话说,我们需要为自己建立一座安全岛。

这座岛,可能是你的书房一角,可能是下班后停车场里的驾驶座,可能是傍晚的某个街角……

当你倦了乏了,受伤了,委屈了,就躲进安全岛,放松身心,疗愈自我。

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苏东坡的雪堂,梭罗的瓦尔登湖,黑塞的林中小屋……

这个地方不需要富丽堂皇,只要能容下我们的身躯,就可以安放住我们的灵魂。


3. 寻找心灵的“flow”。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了藏身的安全岛,最后一步,便是寻找心灵的“flow”。

“flow”是米哈里提出的心理学概念,翻译过来,就是心流。

作者就曾感受到了心流的洗礼。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傍晚,寂静的屋里,半透明的窗帘被风吹得上下翻飞。

作者半躺在沙发上,随手翻看着一本书,不知不觉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

那一刻,时间似乎停了,只感觉一股股轻微的快感流过身心。

沉静的时光中,我们最容易看到时间和自己。

静下心来,专注于此刻,丰富感知,去体味每一秒。

当你杂念全消,气定神闲,自然会与心流不期而遇。
在书里,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这人是个企业家,圈子多,人脉广,知心朋友也不在少数。

他很喜欢人群的热闹,但也会雷打不动地拿出时间独处。

每年暑热过去,秋风渐起之际,他都会背上行囊,一个人出游远方。

他把时间切割成两份,一份给别人,一份给自己。

作者曾疑惑:你这样生活不累吗?

朋友笑笑说:一切都是刚刚好。

是啊,人生最难得的,不正是这份“刚刚好”?

刚刚好的热闹,刚刚好的孤独,不在人群中迷失,更不会在孤独中沉沦。

踩准自己的节奏,无论是向外求,还是向内走,生活的最终目的,都是让我们活得更幸福,更有意义。

点个在看,愿你孤独而不孤单,独处而不寂寞,过上刚刚好的生活。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多次为未成年儿子举办派对,迫使青少年进行性行为,美国女子被控39项罪“父母小时候没得到,有了孩子就要给他”?这些“补偿式育儿”行为,或许你也有过……真正的大格局,背后都是一种成全云南女子街头上演“疯狂性”行为,现场画面流出:永远不要低估人的羞耻心《临江仙 - 消夏》“微信好友3000,却找不到一个能说话的人”:你的孤独,可以这样治愈“原来,这就是孤独”《红楼梦》平儿:成年人的善良,是身不由己,也要不失本心四大名著最深的解读:成年人装傻,是一种难得的能力今日秋分: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恰如其分书: 忘恩负义的难民 The Ungrateful Refugee (2017)世界经典《百年孤独》现在没有哪个进名校的学生是孤军奋战,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早规划非常重要!好照片都是孤独的心智模式:成年后 决定我们情绪和行为的底层思维系统掌控情绪:成年人最了不起的能力侃爷妻子独自回澳洲和好友聚会,好友们力劝其分手,逐渐觉醒?凌晨一点的深圳街头一幕,背后是多少成年人不得不面对的真相疯狂炫富的亚裔少女假死,背后是成年人的贪婪音乐剧《烟雾》 | 在不被理解的孤独中寻求光亮暑假自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懂得闭嘴的妈北京,梦起梦落的地方四川男子公交车猥亵女生长达10分钟,上瘾性行为曝光,评论区骂声一片...《蝲蛄吟唱的地方》:人生,就是孤独地成长被央视批评,榨干成年人的“上瘾行为”:我们正在变成文化穷人逃离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的孤独?上瘾性行为,正在击垮成年人俄罗斯的真正危机《百年孤独》:孤独和死亡,是世间最公平的两件事控制不住的“手贱”行为,看完全网沉默......爷爷被开除党籍,但北极鲶鱼却未伤其分毫《老友记》主演马修去世!最怕孤独终老的“钱德勒”,最后还是孤零零死在了浴缸里!中老年追星堆出千万粉丝网红,背后是无处安放的孤独?wild tales 一只乌鸦、一只鸽子、一只鹿、一条蛇未成年人渣背后的成年贱人:在中国个人理性如何撕碎群体理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