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了李太子,不放过李总统
韩国总统尹锡悦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决定。
8月12日,尹锡悦决定了“8·15光复节特赦”的最终名单,用减刑或复权的方式,改变了1693人的命运。
三星集团实际控制人李在镕获赦,尽管他早已假释,不久前才刑满,但特赦让他得以解除5年的从业限制,正式重新执掌三星,而以李在镕为首的财阀掌门人、企业家,是这份特赦名单的重点关照对象,他们掌握着韩国经济的命脉。
与之相对,一直被挂念的前总统、获刑17年的李明博,没有获得特赦,而以他为代表的政治家、高层公职人员都被排除在特赦名单之外。
韩国第17任总统李明博,因涉嫌贪污受贿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于2020年11月2日,正式入狱服刑
特赦是韩国总统的特权,对这一政治决定,尹锡悦及其高官的解释是:此次特赦重点是恢复民生和经济,这1693人是按照“政界人士赦免最少化”的原则敲定的。
尹锡悦上任后的这第一份特赦名单释放了强烈的信号:放过资本家,不放过政治家。
其实,尹锡悦本有意赦免李明博,竞选时他曾许诺此事;上任后也说过“让李明博这位前总统在监狱生活20多年也不太合适吧”。
今年6月,服刑中的李明博因病获准暂停刑罚3个月被视为特赦的积极信号,81岁的他也符合申请中止服刑的年龄要求(70岁)。
2022年6月,李明博因病申请停止服刑,当地检方决定暂停对其执行拘禁3个月
但事实是,这一次,尹锡悦还没有兑现承诺。
总统府官员透露,对赦免李明博的态度转变是考虑到总统低靡的支持率和民众舆论风向。社交媒体上,对李明博们表示“不原谅”“记仇”的声音,确比对李在镕们的更强烈。
相比文在寅本不愿意特赦朴槿惠,却仍在卸任前顶着压力放了她,尹锡悦对特赦李明博的态度显得保守又谨慎。
政治权衡、经济复苏、民意支持率、人道主义,影响着总统特赦名单,但这一次,放过资本家的基调尤其鲜明。
韩国经济的确离不开企业和资本,李在镕才56岁,还可以发光发热;至于81岁、已是风烛残年的李明博,似乎没有人对他寄予期待。
2022年8月,三星集团掌门人李在镕获特赦
日子的确久了,人们渐渐忘了,这位出身寒门的前总统,从政前曾是韩国最年轻的大企业总经理(社长),是超长待机、任职长达27年的职业经理人,是韩国跨国企业“现代集团”最牛的CEO。
跨入政界,李明博可能从总统沦为阶下囚——这一点,李明博在从政之前早有预料,却仍旧飞蛾扑火。
我们将要讲述的,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前半生往事。
棚户区里的穷孩子
赤贫,是李明博的起点。
李明博在日本出生,那是1941年,韩国处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4岁时,韩国解放,他才随家人回到韩国,船只遭遇风浪,积蓄和行李葬身海底。
后来,新的战争爆发,一家四口开始逃难,蜗居到了荒山野岭的棚户区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家里很穷,父亲一度失业,不得不靠捡破烂谋生,李明博从小就跟着母亲做些小买卖。
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家里没东西可吃的时候,母亲就从酒厂捡回扔掉的酒糟来填一家人的肚子,他不得不带着一身酒气上学。被班主任训斥“小小年纪学大人喝酒”时,他没有辩解,因为不想让老师知道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成为总统后,李明博仍保持着骑自行车的爱好,图为世界无车日,李明博骑自行车上班响应号召
读完初中,李明博险些辍学,母亲想让他帮忙挣钱,因为家里只能供得起一个人读书,那个人不是李明博,而是看起来更有希望的二哥。
与其让所有孩子都去上一点学然后半途而废,不如集中资源让最有潜力的孩子读出去,这是穷人家父母的无奈之举。
如果没有贵人相助,李明博这个名字,或许难有家喻户晓的一天。
关键时刻,是李明博最害怕的班主任三登家门,说服母亲让他继续读高中,还给了他免学费的机会。但母亲有额外条件,每天天一亮,李明博就要上街卖水果、后来是卖爆米花,贴补家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少年李明博最难过的一关,是维护自尊心。
夏日一个雨夜,李明博推着卖水果的小推车等在电影院门口,散场后为了多卖几个水果,他推着嘎吱乱叫的推车往人多的地方跑,中途被一辆正在倒车的车撞倒,水果散落一地,沾满了泥还碰坏了。
他听见背后有人抱怨,是那个车主:“你这小家伙,怎么做生意的!把路堵了怎么办?不好好读书……”他向那个西装革履却气势汹汹的男人稀里糊涂地道了歉。那晚,他还没把地上的水果收拾完,街头的灯就灭了,那是狼狈又漆黑的一夜。
那晚,李明博感受到难以压抑的悲伤、愤怒和耻辱感,他没想到在男人的横暴面前,自己无能为力,而自己卖力干活,还要受人欺负。就为这件事,他决心离家出走。
在自传里,李明博说自己很多次都因为憎恶眼前的现实,信誓旦旦地想要逃离,可天一黑,还是不知不觉地回了家,做回那个默默忍受的自己,离家出走的计划一再搁浅,最终以失败告终。
李明博自传《经营未来》
羁绊住他的,是基督徒的母亲日日凌晨呼唤他名字的祈祷,“祝愿我们家明博……”
后来李明博还在女校门前卖起了爆米花,他总为自己的狼狈而难堪:一双黑乎乎的手、一身脏兮兮的校服,还有一张很邋遢的脸,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女学生面前,他害怕女孩子们投来的目光,那让他无地自容。
为了避开她们的视线,他戴起草帽遮掩自己的自卑,维护着少年敏感的自尊心。但母亲呵斥他:卖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这样才有礼貌。只有你看着别人,人家才会买你的东西。
他知道,自己得勇敢摘掉草帽,坦然面对生活。
母亲和超越自卑
母亲是李明博眼中那个最重要、最了不起的人,有人称她是“新女性”,李明博觉得这个词“很好听”。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李明博在运动会上赢得了一张奖状、两支铅笔,这对身子骨瘦弱的他是意外之喜,两支新铅笔对用惯了铅笔头的他是意外之财。
但两支铅笔还没握够,他就弄丢了,失物遍寻不得。
母亲问,不是还有奖状吗?他回:实用的铅笔没了,破奖状有什么用。
母亲这样说:铅笔你迟早是会用完的,可奖状不一样,它会永远留在你身边,会给你力量。不过这次你尽了力,也就足够了。
等李明博年龄更大了些,母亲开始叫他去给非亲非故的村里人帮忙红白喜事,一开始,他以为母亲是让他到别人家里蹭饭,但母亲叮嘱他:只是去给人家帮忙,绝对不能随便吃人家的任何东西,回家的时候也不要带什么东西。
李明博本不愿意去,一个额外的原因是不想穿着哥哥们的破旧衣服,那会让他很狼狈,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去了,第一次上门,对方那个富人家里以为他是来要吃的,连门都没让他进就轰走了他。
几天后,母亲又让他去给人帮忙办喜事,他知道很多人用异样眼光看他,但他只是低头干活。
几位大嫂见他干活卖力,眼神不再冷漠,请他吃东西,让他带东西,他按母亲的意愿拒绝了,“非常感谢您,妈妈是让我来干活的,不是来拿东西的”。
回忆这段往事,李明博说,那天晚上,他奇迹般地改变了对穷富的看法,超越了挥之不去的自卑,突然感到自己也成了一个富人。
青年时代的李明博
“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帮助无权无势的人,可是那天我这个无权无势的穷小子竟然帮助了有钱人!刚进人家大门的时候,我还是个遭人怀疑、不受欢迎的人,没想到出来的时候我俨然已经成了他们家的贵客!”——尽管母亲对他的兴奋反应平淡,只是问他:累了吧?
母亲信奉“远亲不如近邻”,在做小买卖的市场里,她常常等门市关门后,义务清理市场里的垃圾,以回报周围的好心人让她在这里有立锥之地。
也正是得益于这份热心肠,母亲为李明博考上大学的学费发愁时,一起做买卖的街坊才为李明博凑出了学费,只让他负责每天清晨打扫市场。
少年时期,李明博就看到了世界的不公平:有些人虽然辛辛苦苦地工作,一年到头还是食不果腹;而有些人整天游手好闲,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即便就读名牌大学,李明博每天也还要干很多体力活;名校大学商科毕业,他也没有立马直上青云。
事实上,当他终于有了立足的信心,却发现自己竟看不到希望——他想超越这种境界。
改变命运的一句话
1965年,李明博24岁,这是一个毕业大学生全身心投入、闯荡社会的阶段,他需要一份不同于零工、叫卖的正式工作。
招聘考试环节,李明博屡屡碰壁,以笔试合格、面试失败告终,他感觉有一只无形的手拦住他的去路——大四那年,他组织过学生运动,还为此坐了4个月牢,后获缓刑,这成了他的“前科”。
他又应聘了一家颇具潜力的中小型建筑公司“现代建设”,通过笔试后,他收到了一封信,那不是他心心念念的录用通知书,只写了一行字:人事部长面谈通知。
写信的这位人事部长是他的大学校友,见面时,对方告诉他,笔试成绩很好,但碍于他有参加学生运动的经历,领导知道了肯定不会录用他。
对自己的“前科”,李明博或许有悔,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错的。
大学期间,李明博组织领导反对韩日邦交正常化的示威活动被拘留,图为李明博(正中)在拘留所
当年韩国政府的军事政权为了筹集经济建设资金,推动韩日邦交正常化,这刺激了民众的反日情绪,视其为“屈辱外交”,学生也在韩国组织示威。
青年李明博认为,学生的抗议并不是坏事,他还希望政府不妨利用国内激烈反对声音,避免受制于人,争取更大的谈判成果——但最后,还是他自己尝到了苦果。
但眼前这位人事部长显然想给李明博机会,问他还有没有办法。
李明博当然没有后台,但他也没想坐以待毙——他给当时的总统朴正熙写了一封信,抗议政府动用国家机器妨碍个人生存权利。
几天后,青瓦台民政事务的秘书接待了他,起初对方态度强硬,但也愿意帮助他去国企工作或留学,李明博没有接受。
离开青瓦台之前,李明博的一句话创造了奇迹,他为自己撞开了大门,这句话在他的两本传记里有不同的表述。
其一是:如果国家阻挡了一个人自力更生的道路,那么国家将永远亏欠于他。
另一则是:年轻人要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但如果国家不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的话,这个国家就对这个年轻人犯了罪。
李明博顺利进入二轮招聘面试,现代建设公司的会长郑周永抛给他一个问题:你认为,建设是什么?
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
“我认为建设就是创造。”李明博回答,“建设就像中国道家的观点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一周后,李明博收到了录用通知。
接下来的日子,他和那位向他提问的企业主郑周永、一个像野战军司令般的人,逐渐成为彼此最信任的工作伙伴,现代集团也崛起成为一家韩国最大的企业。
“小伙子,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挑战。”郑周永的这句话,李明博记了很多年。
工薪族的神话
李明博是相信“英雄造时势”的人,对抓住了有利时势的第一代奋斗者来说,他们的确有更多胆识说出这样的话。
他工作的现代建设公司起初虽只是一家中小企业,但发展迅速,很快拿到了在泰国的建设工程项目,包揽了韩国建筑业有史以来的第一项海外工程,当时还只是小职员的李明博被外派泰国,分管财务。
工作中的李明博
因为没有在海外施工的经验,团队很快遇到了麻烦,李明博则遇险,利刃架在了他的脖子。
一群跟着从韩国来的“假工人、真恶霸”醉醺醺地冲进了办公室,盯上了保险柜,他们以利刃棍棒威胁,要李明博交出保险柜钥匙,不知李明博哪来的胆,竟敢拒绝,刀一左一右地架在他的脖子,他觉得自己眼前发黑,生死大概就在一瞬间。
李明博回忆,其实保险柜里没有多少钱,当时即便交出钥匙,也是情有可原,危急之下,他也没想什么虚无的使命感、荣誉感,只是本能地想着“不能屈服他人”,那个保险柜就是他的自尊心,他直接抱紧了保险柜,接着就是一顿外来的拳打脚踢。
关键时刻,警笛响起,歹徒四散逃窜,和警察一起进来的职员看见他抱着保险柜愣愣地坐在地上,对刚刚发生的事情,心下已经了然。
李明博的眼光和能力逐渐显露,他提议公司不要只盯着高速公路、大坝这些大工程大建筑,也盖盖像火柴盒一样的水泥住宅,建设公寓、开发房地产。
不到1年,李明博从科长升到部长;第5年,李明博就成了公司的董事;35岁,他就成了已经是韩国最大企业的现代集团的总经理(社长)。
现代集团如今已是韩国最大企业,图为现代集团首尔总部
屡屡破格晋升,引起了猜疑,“他是不是抓住了郑会长的把柄啊”“不是吧,听说他的后台是朴总统”,关于李明博有后台的流言很多。
成为公司总经理,李明博面对的压力不只是经营和利润上的,军官强按头,要韩国几大汽车公司合并,电力设备公司也一样合并,并要求现代集团公司放弃更有前景的汽车产业,和电力设备公司合并,郑周永无奈授权,让全权负责此事的李明博去给政府盖章。
现场他据理力争,坚持“不可合并论”,认为政府废除合理竞争、培养垄断企业、以期减少重复投资的做法无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但这一抗辩没有换来转机,别无选择的李明博拿出印章放在桌上,让官员自己来盖。正要盖章,另一位高级官员中断了此事,他知道李明博这么做的原因——一旦由他们盖章,由此产生的后果也将由他们承担。
对方让步了。
拒绝盖章的李明博当晚回到公司,在办公室的会长郑周永原本等着他汇报,却盯着他的脸看了好久,他告诉李明博:“你的眼睛出血了。”
李明博照了镜子,眼里的红色液体沾在手帕上是乌紫色的,他说以前以为“血泪”是文学修辞,没想到是真的。
合并计划因此中止,经过工商部更公开的讨论,韩国汽车产业最终没有合并之路,而当时合并的电力设备产业,后患无穷——李明博的坚持,被证明是对的。
井底之蛙的轮回
在现代集团,李明博干了27年。
企业经营上,职业经理人李明博和企业主郑周永合作无间,现代集团一度成为韩国最大的财团,但当已是财阀的郑周永有心建立党派跨入政界,想顺理成章地拉上李明博继续干,裂痕出现了。
当时的李明博还没想参政,身为职业经理人的他担心,一旦郑周永开始寻求权力,将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可能没法避免损害公司利益。
他没能说服郑周永,两人最终分道扬镳,郑周永追求他的新目标,李明博选择了离职,领着合法退职金离开,没有接受任何补偿。
外界以为,李明博离开现代集团是为了从政,但他从政的起点并非从那一刻开始。离开现代的那一天,他自己说:“我目前要考虑的是,参政是否正确。”
李明博在任期间访问传统集市,亲身体验民众生活
青年时期,和李明博一起参加学生运动的同学多进了政界,但他选择了企业,他一心认为应该先发展经济,“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是比政治更重要的任务”,而他在现代集团近30年的时间里,他目睹着:把我们国家推动到目前水平的是经济,而不是政治。
转变是微妙的。
后来李明博以自己的方式跨入政界,是因为他又意识到:“韩国的未来取决于政治。”
李明博在《经营未来》的自传里解释:“政治发展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局势中,韩国30年不变的政治显然无法适应现实需求……要把我从企业经营中积累的经验注入到政治中去。”
五十岁的年纪,李明博跨入政界,后来的故事线,人们相对熟悉,他成了国会议员、首尔市长,2008年入主青瓦台,2013年卸任,之后,他的命运急转直下。
2007年12月19日,李明博与夫人一起庆祝总统选举获胜
2018年2月,李明博因涉嫌受收贿、滥用职权、挪用公款等罪名被批捕,同年10月,他被判处15年监禁、罚款130亿韩圆。2020年10月终审,他最终获刑17年,成了“青瓦台诅咒”的又一个应验者。
当“总统下场凄惨”成为一种规律现象时,对制度的审视就自然而然,分析者们认为,症结之一在财阀——那既是李明博曾经携手同行而后分道扬镳的“现代”郑周永,又是如今获尹锡悦特赦的三星李在镕、乐天辛东彬。
政坛的问题,李明博早有洞察,他的自传里就写:“在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企业已经有能力和世界一流企业竞争,但在政治上却依然像是井底之蛙。”
但看破是一回事,李明博能不能自保,像从前那样基于本能“不愿屈服”,又是另一回事了。
2019年1月16日,李明博现身首尔瑞草区高等法院出席二审公审
回头去看,他写在传记里的自我评价一语成谶。
“我觉得自己经历的失败跟其他人经历的失败不一样,他们经历的失败可能不是天生的,但我认为,我经历的失败好像是命中注定的。我不知道有谁有过这样的人生经历。”
回到开头,韩国的财阀又一次按照惯例获得了特赦,这会启动新的轮回吗?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苏米
排版 | 茜雯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