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不是刚发了新产品吗,然后他们官网上有个“专家一对一选购”的选项,其中苹果手表的专家,是长这样的:在我看来这就是个正常销售人员,结果网友从中看出了端倪。先是有个网友说这是中国专区特有的“专家”,这眯眯眼+辫子,刻板印象到了极致,要把人看吐了。然后一堆大V转发,表示这绝对是刻意歧视中国人。评论则是一片“试探底线”、“苹果用户都是奴才”等声音。
要不是这几个大V几十年如一日地发微博“爱国”,我真会以为这是在反串带节奏。我就不信你从小到大没见过人留麻花辫的,难道那些人都辱华吗?
更别说这个形象根本不是特意针对中国市场。全世界的苹果商店“苹果手表专家”都是这么个形象。难不成你觉得这是在用他们自己的员工“游街示众”吗?而且,你硬要说,这人的眼睛绝对算不上“眯眯眼”吧。这欧式大双眼皮,只不过因为在笑所以看不出来,我敢说这人如果不笑,眼睛绝对比80%以上的亚洲人大。事实上从这人的长相妆容打扮,加上苹果回复的“这是美国加州的一名女员工”:虽然有一种说法,讲印第安人是上古时期从蒙古那边走白令海峡过去的,也是黄种人。但毫无疑问和中国人没啥关系了,所以针对亚裔也就无从谈起。说了这么多,还是很多人不服,表示你苹果就不能找个好看点的人当模特吗。找个这么丑的人放上去难道不恶心人吗?
如果苹果硬要说这人非常美,代表了“亚洲的美”,那确实该愤怒。他们不是模特,不是明星,更不是形象代言人。他们不负责美,也不负责传递美。也许他们工作认真努力。也许他们认真负责,销售额很高,所以被放到了官网上。你去线下看看各大苹果店的销售人员,大部分也都是长相很普通的人。这是官网上另外两位“苹果一对一选购专家”,我并不觉得他就比上面那位女士好看到哪去。
难道真的必须金发冷白皮大长腿欧式大双眼皮才配出现在官网上吗?一个长相普通的美国苹果员工,因为被误以为是中国人,而被一堆根本不认识的人喷“辱华”。
在一系列节奏后,很多网友表示不承认这是侮辱的就是收了苹果钱在洗地。还表示这都是被“规训地脱敏了”、“太不敏感了”。某大学在高考前发了个给考生加油的文案,找了一群学生,举着牌子组成了一篇文章,然后每张牌子里放大的那个字,合起来就是“我在南京大学等你”
没想到最后一张图被人单独挑出来,硬说这大学是在用美色营销,是“物化女性”,涉嫌“侮辱女性”。
过去只有在很严肃的场合才能听到的大词,现在网络上几乎是随处可见了。环境在变得越来越敏感,这时候你只要稍微有一点跟不上时代,可能就会触碰到什么G点被口诛笔伐。之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有个宿管阿姨,在感恩节这天自费买来了价值不菲的巧克力,想要发给同学,感谢同学们对公寓工作的支持。
然而就是有人不领情,能从中解读出崇洋媚外的意思,在群里警告阿姨:事情出来以后,还有不少人支持这学生,说这是敌我意识形态的问题:打码的是因为他们用了真名还有,2019年火箭队的莫雷发表了辱华言论为大家所不齿,被大家抵制。然后在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中,有位网友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个段子:这段子不是他原创的,而是从网上转载的,我相信不少人也发了这条段子,虽然它并没有多好笑,但看了下面的配图,都知道发段子的人是没有恶意的。然而这位同学,就因为发了这条段子,不得不在公司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面向十多万人道歉:中体体育这个注册资本上千万,营收数亿的大型公司总裁,不得不在评论区向所有人道歉:我知道这件事后一时语塞,竟然不知道用什么话来表达自己。直到后来看到李安的表情包,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我支持他们说的,在中国,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不适合开玩笑,尤其不适合开玩笑支持莫雷,甚至可以说不适合开玩笑支持休斯顿那个火箭队。
——但我完全看不出这条段子中有任何支持休斯顿火箭队的部分。就像那个去百度“火箭吧”发帖说火箭吧终于被天文爱好者拿回来的人一样,这些段子里暗含的意思是“火箭队没啥了不起,我们从小到大在乎的不是NBA里的火箭队,而是宠物小精灵里面的火箭队”。别的我不敢说,但编这个段子的人,表达的绝对不是支持,更像是一种不屑一顾。如果在蔡徐坤当时成为众矢之的,被所有网友围攻的时候,一个人写了这么一个段子:我还是支持坤坤的,毕竟他克服了千辛万苦才走到我们面前,他真的有实力,他的面庞在无数个夜里激励了我无数次,是他的舞姿支撑我到现在。也难怪之前有位博主说我们已经进入到括号时代,也就是你写完一句话不行,必须用括号把自己所有不含有的意思都写出来,否则就会被人带节奏。
那个宿管阿姨不能只发通知说感恩节给大家发巧克力,她应该加个括号:(我只是从网上知道了今天是感恩节,想给同学送东西,没有任何宣传洋节的意思我也不信教,不要举报我。)(我就是朋友圈看到这个梗觉得很有趣复制下来了,绝对没有支持NBA火箭队的意思,我也反对NBA!)还有南大,如果在这张图里女孩举的牌子上加一个括号,可能就不会被人带节奏了:乃至于网上冲浪多了,你也会变得越来越敏感,不由自主地给自己加上很多禁忌,一刻不停地审视自己。然后到了线下听那些不怎么上社交媒体的人聊天,经常会惊得目瞪口呆。
“这也是能说的吗?这个是歧视诶。”
“你这话放微博上要被网暴的吧。”
“还能这么讲吗?也太武断了。”
“这也太冒犯了吧。”
“没有边界感啊喂!”
“天呐,说这个你不要命啦!”
等等等等。也许互联网从来没代表过自由,毕竟你打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要被成千上万人挑刺,还要保证不能触及一些红线。于是大家只能小心翼翼,说的话越来越“正确”,越来越“正确”。本文系授权发布,by 雷斯林,From 雷叔写故事,微信号:raistlin2017。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