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患癌、肝衰竭、濒临脑死亡,医护携手创造生命奇迹!公众号新闻2023-09-22 10: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的帮助下,她在术后“奇迹般”顺利恢复,如今已平安出院。家人离脑死亡只有一步之遥,只有换肝才能救命,但胜算不到一半。一旦手术失败,就是人财两空;就算手术成功,也可能变成植物人……如果是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就在今年6月,这道选择题出给了吴先生,病床上的妻子因为急性肝衰竭已经陷入深度昏迷,只能靠人工肝、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一堆机器“吊命”,病危通知书签到他手软。“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我也不想放弃,只要她能活下来,傻了、瘫了我都乐意!”幸运的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的帮助下,她在术后“奇迹般”顺利恢复,如今已平安出院。患者送来锦旗化疗引发肝衰竭收到第一张病危通知书吴先生和妻子刘女士生活在粤东一座小城,结婚25年,育有一子,工作稳定、夫妻恩爱,三口之家的日子幸福而平淡。今年年初,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51岁的刘女士体检时查出患有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开始化疗。三个周期的化疗后,刘女士在家中突然晕倒,陷入昏迷。“当时打了120,救护车把她送到我们当地医院,那时我收到了第一张病危通知书,后来不知收到多少次,签名到手软。”吴先生回忆。化疗为何会导致昏迷?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郭志勇教授解释,刘女士的乙肝病史已有30多年,一直没有规律治疗,化疗药物引起她体内的乙肝病毒爆发式复制,进而发生了基于慢性肝病下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当地医院对刘女士进行了积极对症救治,但是情况未见明显好转,不久便出现了深度肝昏迷。奇迹初现5天等到匹配度很高的供肝6月19日,当得知“换肝”或能带给刘女士一线生机,而中山一院何晓顺教授团队世界首创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与传统肝移植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移植效果,吴先生毫不犹豫用救护车将妻子转运到中山一院进行治疗。“她转到我们医院来时,已经处于重度昏迷了,需要持续依靠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且出现了部分脑功能受损表现。经过我们医院神经科的评估,可以说离脑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也就是说,就算救活了,她也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郭志勇表示,同样的内容,医生们在术前谈话中也多次向吴先生提及。刘女士一到中山一院就直接住进了普外科重症病房ICU,持续深度昏迷、间断高热,肝全身皮肤多发淤斑、血压波动大,脑水肿……她随时有死亡可能。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组织了多次多学科会诊,包括肝移植科、重症二科、输血科、麻醉科等,最终专家团队达成共识“肝移植是唯一获救的希望”,必须尽快进行手术。奇迹出现了,住院5天,刘女士就等到了供肝,而且与她的匹配度非常高。而这时,她的身体经过积极的支持,各项指标也达到了手术的最佳时机。供肝“零耽延”工作医学创造第二个奇迹一分一秒也不容耽搁,对于供肝,对于刘女士都是如此。6月24日这天正逢端午节,中山一院平日里熙熙攘攘的手术室门口空无一人,只有吴先生和家人在焦灼地等待。为了不辜负这份“生命的馈赠”,医护人员放弃了休息,坚守岗位,为刘女士实施“无缺血肝脏移植”手术。端午假期,医护人员放弃休息为患者进行手术手术室里、无影灯下,医务人员与死神激战正酣。和其他手术不同的是,手术台旁,一边是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设备,另一边则是人工肝、CRRT、呼吸机等维持刘女士生命机能的设备。保持供肝“鲜活”对于刘女士还有另一重要意义,“‘鲜活’的肝脏一移植进她的体内,就可以立即工作,避免她的昏迷加重”。郭志勇解释,传统肝移植术会出现供肝移植到体内后肝功能发挥迟缓,40%到50%会出现早期肝功能不全,要等到几小时,甚至几天后才能马力全开。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深度昏迷后,刘女士被推出手术室的瞬间,她就已经恢复了些许意识。能够如此快恢复意识,说明供肝“零耽延”开始工作了。丈夫不离不弃爱创造生命的奇迹没想过万一手术失败,会人财两空吗?“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我也不想放弃,只要她能活下来,就算傻了、瘫了我都乐意!”每次医生找他谈话,吴先生的态度一直非常坚决,对妻子用情之深,让医生们都很动容。“其实救活她的是她丈夫。”郭志勇表示。高风险的手术会带给医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家属的理解和信任会让医生更愿意放手一搏。“只要患者不放弃,我们医生就不会放弃。”郭志勇说,看到家属的坚强和勇敢,其实也给了医护们救治的信心。刘女士手术虽然成功,但康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手术后在ICU里又住了9天,由于免疫力过于低下,她在手术后不久又患上带状疱疹,火烧般的疼痛折磨了她整整一个月,甚至比手术带给她的疼痛更难以忍受。不过在丈夫的细心呵护和精心照料下,她再次闯过来了,并于9月11日顺利出院。“其实最辛苦的是病人,最应该感谢的是医护团队、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吴先生扭过头,心疼地看着妻子,眼中满是泪。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器官移植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据悉,“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器官的功能,使器官以更“鲜活”的状态在受捐患者的体内立即“工作”,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器官移植的常见并发症。此外,郭志勇表示,“器官能不能被用于移植,以往要靠经验判断。但哪怕最顶尖的专家,都会有百分之几的误判率,而误判很可能就意味着患者死亡。”如今,无缺血技术为移植器官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方法,也成为研究器官功能的非常好的平台和工具。何晓顺教授团队合影《美国移植杂志》刊文认为该项技术是“器官移植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将其纳入《世界器官移植创新技术应用指南》。目前,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专家团队在世界首创“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支持下已完成首例肝脏、肾脏、心脏、肢体移植手术。未来,“无缺血”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器官隔离治疗、疾病器官药筛等,何晓顺教授提出的“器官医学”理念,将使众多器官衰竭患者尽早在新技术中获益。来源:中山一院责编:田栋梁编辑:赵 静*"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推荐阅读▼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