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灵魂出窍
[10:25] 真刚需还是伪需求:智能音箱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14:29] 人工智能的多重角色:
儿童的玩伴,中年的工具,老人的助手
[17:55] 略感智障,人工智能何以成为私人助理?
[23:37] 鼓棒不离手,交互技术与音乐教培如何结合?
[28:22] 当厨电交互化,无人厨房离我们还有多远?
[36:12] 理解力升级后,终端可能会比我们更了解自己
[41:20] 智能音箱增长消停,但人工智能的故事才刚开始
智能化会将我们的生活带向何方?
如何确保智能化的私人管家不会出卖自己?
我们离真正的「万物互联」还有多远?
天猫精灵都在悄悄做什么?
杨轩:有一组数据显示,天猫精灵过去三年已经和 1600 多个品牌合作,有 4.6 亿的可连接设备,这些数字有点惊人。天猫精灵都在悄悄做什么?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彭超:天猫精灵最开始是从音箱切入的,这会让很多人认为天猫精灵是做音箱的。最近几年,我们开始大量地跟其它品牌合作,在产品中嵌入天猫精灵的智能生态,这可能又让很多人认为天猫精灵是做生态的。这种认知不能说是一个错误,而是一个误会。天猫精灵是希望把 AliGenie(精灵交互系统) 作为「灵魂」,因为我们对消费人工智能的形态,有一些自己的观点。
第一,过去几年我们最重要的沉淀就是 AliGenie 。它不仅是面向海量用户的交互系统,也是帮助企业伙伴的智能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海量的用户可以去熟悉智能交互,这是生意的灵魂。我们希望能够在更多的细分场景里,让大家体验到这个灵魂的存在。所以,AliGenie 不会只是音箱,或者说只是阿里生态里的场景。
第二,我们希望在细分的场景中,能够有更多的智能主交互终端。比如,在运动中,跑步机能够了解你的运动需求和运动状态,并且可以根据运动者身体的状况,做到自我纠正和自我调整。在厨房,蒸烤炒都能智能去组合(这些场景都不是通过手机去交互的)。
我们目前合作了 200 多个品类,其中有壁挂洗衣机、智能打印机等新品类,有你能想象到的,也有你想象不到的。AliGenie 的渗透率在某些细分品类赛道已经超过 40% 了;其中,超过 22 个品类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 15%。
如果要描绘 AliGenie 的终极形态,我们其实是希望类似于你口袋里的一个哆啦 A 梦。在任何场景下,都有这么一个存在,它能够满足你的需求,这个是很终极的(目标),也还非常遥远。
杨轩:我看有一些 B 站的 Up 主会调戏人工智能,跟人工智能对话。
彭超:甚至有一段时间,他们会让天猫精灵「放个屁」。其实这些 Up 主也在帮助我们去做产品的提升,让我们知道了消费者更多的需求场景。
人工智能领域在不断诞生什么样的需求场景?平台与厂商如何协作?
杨轩:如果从现在看向未来,人工智能要发展到比较理想的阶段,你觉得还差几步?
彭超:我说下我个人的标准。我觉得投入 2000 人以下去做,这个是属于投资比较小的。有很多企业其实是在减少这方面的投入,不在自己的主航道上,就没必要砸那么多的研发力量在里面。真的要有成果,第一要有持续长周期的投入,第二是要再加大投入的量级。所以大家会去找合作伙伴。
之前,我们的产品价格很低,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价格战。其实我们是想给消费者有一个较低的试错成本去体验。因为相较于阿里整体智能技术近五年的持续大规模投入来说,补贴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来培养用户习惯和交互网络,对于生态伙伴去尝试更多的智能化产品就容易很多。
杨轩:开灯、关灯、开空调、关空调这种基本场景是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人工智能的交互场景。但在乐器和集成灶这样的领域,嵌入人工智交互系统会丰富用户什么体验?
徐卓群:节拍器是乐器爱好者、乐器初学者都会用到的产品。近几年我们想推崇一个状态,就是鼓棒不离手,希望儿童在练习时能更沉浸在乐器的使用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语音指令技术的植入,之后就促成了我们跟天猫精灵的合作。
比如,弹钢琴的人需要翻乐谱,弹着弹着,突然去翻一下乐谱,这件事情就很麻烦。所以现在有了智能钢琴、自动翻谱器等产品。当你弹琴需要换拍时,常规方法是你要去手动按很多个键,但是嵌入智能系统后,你只需要动嘴喊一下,就可以完成语音指令。
语音交互可以为使用者节约很多时间,也可以让学音乐的孩子们更加投入在乐器本身里。如果之前我们说「90 后是互联网原住民」,那么现在的孩子就是「智能化原住民」了。我们希望可以借助天猫精灵的服务和资源,来实现更多智能交互场景。比如,在练习钢琴时,我们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播放歌曲,然后进行演奏,这种交互场景也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
杨轩:一家乐器厂商自己开发出一个足够好的人工智能是有困难的,可以这么说吗?
徐卓群: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公司的负责人之一,我也想给公司带来一些新的尝试。除了内部的自我革命,也希望通过外部的合作,给公司带来更加多的活力。
第一,在产品的开发制造方面,我们可以跟天猫精灵合作,互相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产品开发经验。
第二,我们很看重品牌的塑造。虽然我们在行业内已经做得不错了,员工会觉得我们触达了行业天花板。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引入新的技术和模式,来掀翻这个天花板。
杨轩:要在厨电的产品里嵌入人工智能,亿田是怎么想的?
孙吉:我们企业有一个技术进阶路径。首先,我们要做到厨房油烟的吸净率达到 99%;其次,我们要做到无害,吸进去的是油烟,排出来的是分解净化的空气;最后,要做到无人,智能化是厨房无人化过程中必经的一步。所以跟天猫精灵合作,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突破和结合。
我们的终极目的,是无人厨房。从厨房的发展和变迁过程来说,就是让人从多动手进化到少动手,到后面不动手。如果动动嘴,就能够把厨房的做菜问题解决,也算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杨轩:企业跟天猫精灵合作,磨合起来困难吗?合作过程是什么样的?
孙吉:第一代产品的开发应该是最困难的。两个团队花了 10 个月的时间,才推出了第一款。后来其实是一个版本迭代优化的过程。比如说,我们第一代刚上线的时候,要听懂特殊指令,并不是那么顺利。但到现在,很多复杂指令基本都能听明白了,甚至用户说方言也听得明白。
杨轩:很多硬件厂商其实最开始都想自己打造智能系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逐渐发现,相较于自造系统,和天猫精灵合作才是更优解。
彭超:所有行业其实都是这样的,都想着自己打造。当然,自己做就不会有太多的沟通成本。慢慢做之后就会发现几个问题,第一做不成,第二做不起,第三做的效率和投资回报低。所以,与其自造,不如跟人合作。
孙吉:亿田其实之前也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但一圈走下来之后才发现,硬件厂商就做好硬件厂商该做的事情。因为包括家电、家居建材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企业,根本不具备技术研发的能力,有时候要去突破技术的瓶颈和超越原有的主营业务,我觉得损耗是远远大于收益的。
从智能硬件领域的发展经验看,未来的人工智能会是什么模样?
杨轩:未来三到五年,人工智能可能发展成什么样,可能会打造什么样的场景?
彭超:未来三到五年,我觉得会有以下几个技术角度上的发展。
首先,在交互上,显示技术在视觉上应该会有比较大的进步,会有一些成果出来。这种结构下,信息展示也好,多模态的感知也好,应该会有让大家感觉特别明显的变化。
其次,在传感器上。有些时候我觉得,人自己有一点纠结的。例如不确定是否要开空调,但如果这个时候,天猫精灵看你出汗了,或者用手扇了一下脸,它就会知道你需要开空调了,这种理解力我觉得就到位了。你会发现,其实人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
孙吉:我觉得可能是三到五年之内,消费者会突然觉得,怎么好像人工智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普及到身边了,我觉得这个必然会出现的一个状况。一方面是从日常使用和生活场景普及,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人工智能随着它的触角越来越深,渗透层越来越深,能够快速地达到像电影里一人多职,能全方位地解决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徐卓群:我换一个角度,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角度上,讲一下未来的期望。未来三到五年,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家里也有智能音箱,目前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未来的这些大厂商在以后的合作选品上能不能有一个敞开式的。
比如说,我今天无论是要买一个扫地机器人,还是买一个智能门锁,我不用再去选择是跟天猫精灵匹配,还是跟其他的厂商进行匹配,而是所有的这些硬件设备都可以有一个开放式的态度,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而不是独立的一个生态。我希望在三到五年内,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大的生态。
彭超:对于合作伙伴,我们肯定有很多提升空间。通过转化阿里集团各个技术单元的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去服务不同行业的变化。对此,我们还需任重而道远。
第一,我们对所有的品牌合作伙伴,都开放对等的能力,智能化的能力也要做到对等。
第二,我们应该一起洞察消费者,不要有太多边界,大家都去做共创,因为最终结果是合作伙伴希望多卖货,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伙伴去使用我们的交互系统。只有当我们对用户的洞察是更加深入,才能能够更贴近用户需求,进而才能给大家带来共赢的价值。
关于节目
杨轩:36氪主编、深氪发起人,原《第一财经周刊》主笔。在商业科技领域拥有十多年报道经验,操刀过多篇刷屏深度报道,如《一场丑闻撕裂阿里 | 深氪lite 》、《「西二旗谍战」如何摧毁「硅谷信仰」》等等;连续多年获评最佳调查报道、最佳特写和行业报道奖项。
在这个快速变化、信息爆炸的世界,跟随资深商业编辑杨轩,在「商业WHY酱」,和各行各业的聪明人一起,聊点文字报道中看不到的料,探寻商业背后的关键问题和本质逻辑。
如何订阅
上线平台:苹果播客、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36氪、蜻蜓FM、Spotify、Google Podcasts 等各大音频/播客平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