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人工智能十问:越来越卷的AI,未来路在何方

人工智能十问:越来越卷的AI,未来路在何方

科技

关注老石谈芯,一起探究芯片本质

微信的推送规则进行了调整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请在文末点击“在看”,“分享”和“

这样就不会错过老石的每一篇推送了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经历了爆火、发展、再到最近的热度逐渐下降,似乎人工智能已经成了大厂才能玩的游戏。


究其原因,就是人工智能的「门槛」越来越高了。


前不久,谷歌AI的代表人物Jeff Dean发表了一个新的工作,但在行业内却引发了一阵不小的风波。究其原因,并不是工作本身有多么出色。这个研究只比最新结果提升了0.03%,但却花费了价值57000多美元的TPU算力,这一下就炸锅了。


很多人说,现在的AI研究已经变成了拼算力、拼资源的代表,普通学者卷不动了。


还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人工智能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它除了下围棋之外还会做什么,它的未来还会如何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我和冯霁博士进行了深入沟通。他是创新工场南京AI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倍漾量化创始人,在AI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经验。通过这次对谈,让我对AI未来的发展和落地有了新的认识。


我把我们的对话进行了整理和采编,以飨读者,希望大家也能从中获益。


注:以下的“我”,指的都是冯霁博士。



1、人工智能创新,遇到天花板?

谷歌最近这个问题的确受到了挺多关注,我觉得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大厂开始逐渐地走向「暴力美学」,也就是用「超大规模的数据」+「超大规模的算力」,暴力探索深度神经网络的天花板。不过,这种方法的边界和极限在哪?


第二,从学术和科研的角度,这种方法是否是AI唯一的出路?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在探索其他的技术路线,比如怎样做到从感知智能往认知智能去做转变、怎样利用比较小的数据量解决人工智能遇到的问题,等等。


第三,对于工业界的实际应用,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大的算力?工业界有大量任务是非语音图像文本相关的,这也是在倒逼着学术界去做一些比较高效的算法。


2、人工智能算法,只有深度神经网络?

90年代之前,「人工智能」的代表技术还是以「符号主义」为主,也就是基于逻辑推理,去做Planning、Searching这样的技术。


2010年之后,迎来了人工智能的一次重要的转变,那就是用神经网络技术去更好地表示这些感知类的任务。但是,目前还有大量的人工智能的「圣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怎样做逻辑推理、怎样做常识、怎样更好地对记忆进行建模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是不是用深度神经网络就够?这可能是目前学术界和工业界更关心的下一个重要的方向。


3、人工智能的未来:感知 vs 认知?

所谓的「感知人工智能」,其实就是最近几年人工智能成功落地的代表性例子,比如图像识别、语音转文字,以及一些文本生成的任务等。


但更重要的是,怎么从这种感知类的任务,转向具有认知能力的任务,尤其是怎么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实现逻辑推理、实现常识,从而真正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针对这个问题,据我所知,学术界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


第一,仍然沿着神经网络这条路,通过不断地堆数据和算力尝试解决问题。


第二,尝试导入符号主义的技术,也就是连接主义+符号主义的结合。


第三,继续提升传统的逻辑推理技术,而这条路线也是最难的。


4、数据:数字时代的石油怎么采?

数据对于人工智能工程来说,重要性已经越来越高了。工业界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以数据为中心」的开发模式。相比之下,之前叫做「以模型为中心」。


传统情况下,工程师更多的时间会花在如何搭建一个模型、如何通过调参来让这个系统的性能更好。但现如今,大家80%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让数据集变得更好、如何让训练集变得更好、如何让训练集更平衡,然后让这个模型在好的数据集上训练,并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随着我们对数据隐私需求的逐渐增长,数据带来的一些负作用以及非技术要求也越来越多了。比如当几家机构做联合建模的时候,出于对数据隐私的保护,数据不能够在机构之间分享。所以像联邦学习这样的技术,就是为了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联合建模。


现在大家已经逐渐地意识到,在具体的工业开发中每家机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数据。现在有了非常便利的软件开源框架,也有了非常高效的硬件实现,工程师就都转而去关注数据了——这是一个Paradigm Shift,也就是范式级别的转变。


我自己孵化的倍漾量化,是以AI技术为核心的对冲基金。在公司内部,每天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大概有25-30TB。因此我们就遭遇到了“内存墙”的问题。


为了应对海量数据对内存带来的压力,我们把数据分成了冷数据、温数据和热数据。


“冷数据”指的是,数据访问的频率不是很高,落库就好。“热数据”是指,我们要做大量的读写任务,而数据一般都比较散,每次读写的量又非常得大。那么如何把热数据很好的进行分布式存储?


和纯SSD方案相比,现在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傲腾持久内存:它介于内存跟SSD之间,可以将热数据做分布式存储,就能一定程度地减缓“内存墙”的问题。


5、「AI-原生」的IT基础设施,是否会出现?

现在有个很火的概念叫「云原生」,它促进了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重构。而针对人工智能而生的「AI-原生」,也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尤其在过去的10年,计算机的硬件创新其实都是在围绕着人工智能应用而发展的。


举个例子,当前我们对于云端可信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多了。比如AI模型的计算过程是一个公司的核心知识产权,如果把它放到云端或者公有平台上,自然会担心计算过程有被窃取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基于硬件的解决方案?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我们就在使用英特尔芯片上的SGX隐私沙盒,它能够以硬件的方式来保障我们的计算,这个其实是跨机构之间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也就是从需求出发,推动芯片或硬件厂商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6、人工智能硬件,就等于GPU?

这个观点确实就比较片面了。以倍漾量化每天的工作来举例,当我们在做量化交易的时候,如果把数据从CPU拷贝到GPU,再拷贝回来,对于很多量化交易的任务就已经来不及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高性能的、CPU版本的人工智能模型的实现。


再比如,我们有很多任务需要在网卡上直接对数据做分析和处理,而网卡上一般带的是FPGA芯片,它处理的数据如果要传到GPU上就更来不及了。对于这种低时延、又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的场景,我们需要一个异构的架构。


也就是说,不管是FPGA、ASIC,还是CPU、GPU,在不同的场景下,它们都有不同的用武之地。   


关于异构平台的编程,我看到工业界已经有了一些尝试。比如英特尔的oneAPI,我觉得是蛮重要的一个工具。也就是说,oneAPI能让同样一套代码能够自动地适配CPU、FPGA或者其他类型的芯片。这样将会大大地减少工程师的编程难度,也能够让他们专注在算法创新上。


我觉得,这对于推动异构应用非常重要。


7、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还有哪些?

我觉得,可能需要一个更好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现在其实已经从「软件1.0」升级到了「软件2.0」时代。也就是说,从传统规则驱动的复杂软件工程的构建,变成了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构建方法


之前,我们要靠很高的聪明才智写一系列精妙的系统,才能让整个程序能够跑起来。这就类似于机械手表,最好的程序员们都把精力放在构建“齿轮”的运转、以及如何让这个“手表”能够跑起来。


现在,如果这一套运行的规则我不知道该怎么定,那就直接把它撂给大量的数据或者机器学习算法,这个算法会生成一个新的算法,而这个新的算法是我们想去得到的东西。这种方式,有点像去造一个造机器人的机器人。


在软件2.0时代,整个软件工程的开发范式将有一个很大的转变,我们很希望得到一套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核心就是怎样更方便地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软件工程开发。


8、人工智能,未来如何落地?

我觉得大概有两方面。第一,从工业界来看,还是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也就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并综合考虑到很多的非技术因素。比如我看到有一个公司想做小区安防的人脸识别系统,但每个出入口后面要配4个非常昂贵的GPU,这就是典型的没有从需求和成本出发。


第二,学术研究未必要跟风。就像我们在刚开始时说到的那样,对于模型的规模,并不需要相互攀比:你有一个千亿的,我就要搞个万亿的,你有个万亿的我就要搞一个十万亿的。


其实有大量的任务都需要小规模的参数,或者由于成本等限制,只能提供少量的样本。在这种条件下,怎样做创新和突破?这个是学术界应该主动担起的责任。


9、人工智能创业,还是风口吗?

我们可以想想看,90年代末期,建个网站都要花2-3万元,因为当时会网络编程技术的人凤毛麟角。但是在今天,可能任何一个高中生,鼠标点一点就能建站。

 

也就是说,网络知识已经在每一个普通程序员的工具包里了。

 

其实,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一样。在2015年左右时,搭一套深度学习框架、还要在GPU上能跑起来,全球可能不超过1000个人。而现在经历了指数级别的增长,很多人都会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概在五年之后,随便一个程序员的工具包里就有更为丰富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它的实现的门槛肯定是在不断降低的。也只有这样,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更为普遍地应用在每一个公司。

 

所以,大厂里的AI Lab是必然会消失的。就像2000年前后,很多公司都有一个Internet Lab,就是把公司所有跟网络有关的事情专门搞一个实验室,由这个实验室向其他的业务部门做技术输出。这是因为会这项技术的人特别少,他们才要做这件事情。

 

AI Lab也是一样的,当AI技术落地的门槛逐渐降低时,大量业务部门的人也拥有类似的技术,那这种AI Lab就必然会消失。我觉得这就是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临时产品,这是个好事情。当大厂没有AI Lab的时候,大概就是人工智能真正遍地开花的年代


10、人工智能,如何普惠大众?

第一,我们还需要摩尔定律的加持。现在还有大量的任务对算力的要求很大,我们必须不断进行硬件的迭代和算法的更新。只有当需要在集群上跑的事情能在手机上跑,AI才可能有大量的落地。


第二,人工智能创新的重点,要从互联网的业务转向一些传统的行业。之前大家的精力都在怎样用人工智能做更好的视觉解决方案,或者更好的推荐系统,或者更好的P图软件。但在实体经济中,其实也有大量产生数据的部门和业务。当这些实体经济数据能够更好地信息化之后,它们所带来的价值才可能远超于目前的虚拟经济。


(注:本文不代表老石任职单位的观点。) 


更多芯片技术解读和资料分享,并与老石一对一交流,欢迎加入知识星球:“老石谈芯-进阶版”,一个关乎技术与观点的互动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真不敢相信还有这样的视频。。。华裔男生怎么从美国“很卷的公校”,申请“很卷的CS专业”,最终脱颖而出录取杜克大学!寒门贵子越来越少,寒门贱人越来越多云从科技募资缩水20亿:估值114亿 人工智能泡沫面临破灭试对海韵的有奖征联一组“未来科技·未来思维”系列讲座预告丨张涛: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智能无人系统人类在这个重要领域的表现比人工智能还好他竟然用人工智能做“梦”EDA封锁,“开源”软件收费……出路在何方?留学生在国外遭遇袭击、尾随...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学会保护自己增8474例!赴华签证政策调整!法国物价越来越高,家庭存款越来越少!房产税压垮业主!明起迎高温打球把鞋底打掉了你觉得独立空间咋算是独立|路在何方 001木头姐:人工智能未来8年会暴涨14倍!用上它工资就会涨更多!調侃保和平在游戏世界里跟NPC谈恋爱?!AGI通用人工智能如何一步步改变我们的未来生活?|GGV投资笔记第一百二十三期盘点世界科技强国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战略部署21世纪人工智能兴起,低龄学生国际路线有哪些选择人工智能会将我们带向何方?理想令人失望,新势力路在何方?多重因素夹击,澳洲房产市场迎来持续动荡!疯涨两年,大量投资者狂赚后离场,未来房市将走向何方?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贝恩公司人工智能产业展望哭!头发越来越少,头皮屑却越来越多!你可能患上了这种“皮炎”为什么我明明想休息,却越活越卷?超声医生缺口15万,为何人工智能难以替代人工“未来科技·未来思维”系列讲座 | 张涛: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智能无人系统神经网络芯片的未来发展,路在何方?“伪日系”的名创优品,明天路在何方?小马宋:越深奥的道理,往往看起来越简单商汤暴跌40%,市值蒸发900亿,未来出路在哪儿?StepN清退大陆用户,链游路在何方?忆故乡诺亚控股回港二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 第三方财富管理路在何方?互联互通时代,物联网云平台服务商路在何方?MIT和哈佛科学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通过 X 射线识别种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