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问四川要电,是时候谈谈转移支付了
刚在超级学妈发了一篇文章《贾浅浅要入作协,鲁迅的棺材板谁去压一压?》,评论区人才济济,欢迎关注和阅读。
今年,全球北半球都遭遇了高温极端天气,进入了烧烤模式。比如四川盆地的重庆北碚(bèi)区,昨天的温度高达45℃,创下了全国新疆以外的极端高温记录。
而接下来的一周,重庆的气温还将居高不下,最高温度持续维持在43度,局部城区还可能突破45度的极值。
其实不只是重庆,整个长江流域今年都出现了极端高温和极端干旱天气,原因是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降雨带整体北移。
最近,原本降雨量偏少的东北和华北降雨量充沛,原本干旱少雨的大西北甚至发生了洪涝灾害,青海大通县爆发了山洪,新疆塔里木河水位已经超过警戒线……
长江流域却遭遇了极端高温和极端干旱。七八月份,原本是鄱阳湖的丰水期,结果直接变成了枯水期(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
高温和干旱,对农业甚至农民的生活打击是致命的。别说农作物旱死了,部分村庄出现了吃水困难,蓝朋友又化身大自然的搬运工,为困难群众送水。
由于缺水,也影响到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最典型的,由于上游来水不足,水电站无水可用,无电可发。原本电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四川出现了供电告急。
四川省的水电占全国的28%,装机容量全国第一。其中白鹤滩水电站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是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仅次于三峡)。
2021年,四川累计发电4329亿度(其中水电3541亿度)。但其实本省只用了3275亿吨,其余的电力(1000多亿度),全部西电东送给了东部沿海省份。
由于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四川水电遭遇了极大困难,四川省采取的措施是对本省19个市的工业用电进行限制。
所以宁德时代的四川工厂断电了,富士康断电了,通威光伏断电了,京东方也断电了。企业遭到了重大损失,省长、市长、区长的年底的GDP成绩单也危险了。
但是必须按下这个暂停键,因为电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必须让电于民。然而电力紧张还是紧张,于是拉闸限电扩展到了商业和公共设施。
于是,四川省的政府机关、公共设施、商场写字楼平均关了一半的灯,下行扶梯全停,空调也调高了不少。据说昨天成都迎来最“黑暗”的一天。
政府也大力鼓励和倡导群众节约用电。很多群众响应政府号召,为了省电到地铁站乘凉,结果被BBC逮到了,说是中国经济面临奔溃,无家可归者急剧增加……
这就是为啥会有“川人从未负国,国人决不负川”的说法,八百年前的南宋如此,八十年前的抗战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电力紧张,首先一边是限制本省的工业企业用电,一边是倡导本省居民勒紧裤腰带节约用电,但是从来没有说本省优先,少给外省一点吧。
所以你看,四川水电告急,没有听说江浙沪拉闸限电吧。可是昨天四川省还是收到了上海经信委的要电函。
蛋总看来,准确的说这不是要电函,因为四川没有减少上海的电力供应。这本质上是走后门函,简单来说就是,上海受特斯拉请托要求四川开后门送电。
给谁开后门呢,给特斯拉的16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本身在四川,受到了本省拉闸限电的影响,无法给特斯拉供货。
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认为上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企业有困难,政府要出面。这才是良好营商环境的体现,这也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密码。
今天早上刚看的新闻,说是2022年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
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1%。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日本、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44.5%、36.3%、26.9%和23.5%,所以拜登脱钩这是脱了个寂寞。
而且吧,上海经信委这个要电函,本身也是平级之间的联系函,属于协商性质,不是上级给下级的文件,不具备强制力。
四川方面收到这个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或配合,或说明情况然后婉拒,都是正常操作。只不过放到网上后,被发酵放大了。
为什么放大了?我认为归根结底是上半年上海抗疫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蛋总总结一下上海年初抗疫的问题是:前期吹,中期捂,后期甩。
前期吹指的是疫情爆发之前,硬生生弄出个所谓精准抗疫的上海模式,看不起甚至嘲笑、批评落后地区的抗疫努力。
中期捂,都外溢100多城市了,上海防疫部门依然视而不见,死活不肯全员核酸,也没有场所码,更没有高风险区。
后期甩,指的是实在是捂不住了,一些人就开始给上海强行辩护,并且拒绝任何批评,说什么上海封不起,说上海是全国转移支付第一大户。
总之,年初的抗疫,上海的一小部分干部和一小部分掌握网络话语权的人,表现得十分优越和傲慢,看不起内地网友,这是舆论发酵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部分傲慢的高端上海人并不代表上海人民。年初的抗疫中,被封控在家、在方舱、在医院的上海普通群众是最大的受害者。
无论是西南的四川,还是东部的上海,都是中华家的亲兄弟。不光灾难面前患难与共,日常也是各有分工、相互帮衬。
这就是为啥我们坚决反对地域黑。纵然沿海地区富裕发达,也不能嫌贫爱富歧视内地。东部沿海地区贡献了巨额转移支付,但这不是对落后地区的施舍,更不能居功自傲。
新中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总的来说是党领导人民做了两件大事。第一是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打下了工业化的底子,第二是改革开放后,迅速融入世界贸易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起点甚至如不印度,人均钢铁产量不到一斤,连一把锄头都做不了。
所以毛主席忧心忡忡地说: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但是短短的几年内,我国就造出了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短短的二十来年,我国就造出了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潜艇,还把人造卫星送上了天。
我国迅速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经济体系,打下了工业化的底子,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集中全国力量办大事。
但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如何把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靠的就是农业集体化,然后通过统购统销获得了工农业剪刀差,实现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
所以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城里人不缺吃不缺喝,农民反而在饿肚子。所以我们解决温饱问题,主要解决的反而是种粮种棉花的农民的温饱问题。
后来国家富裕之后,取消了农业税,又搞起了农业补贴,还在农村大兴基建,大搞精准扶贫,现在又搞乡村振兴战略,其实都是反哺农业。
改革开放后的前三十年,我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奇迹,年均经济增长9.7%,中国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涌现了一群群的繁华大都市。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沿海地区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外有世界市场,对内有14亿人口的国内大市场。
很多30岁以上的朋友,对春运有着梦魇一样的记忆。春运曾经号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累计发送旅客30亿人次。
为什么会有春运,还不是大部分人背井离乡常年在外打工?这些打工者创造的价值以税收的形式留在了沿海城市,而沿海城市则不用负担大部分社会福利。
那个时候,农民工子女上学都困难重重,造就了大批留守儿童。农民工,在打工地没有户口,后来的医疗保险等福利,也都是户籍地负责。
东南部沿海省市,拥有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企事业单位,内陆省份的大学生通过高考,源源不断地给东部沿海城市输送人才。
内陆省市,除了给沿海省市输送人力,也提供大量廉价的资源。内陆省市油气煤炭电力资源丰富,但是利润却被大幅度压缩,有时候甚至亏损也得干。
比如山西是出了名的煤炭大省,然而山西的电荒从2008年几乎都没断过。不是没电厂,而是山西的煤都被拉到了外地,自己的电厂没煤可烧。
国内煤企,受到国内外的双重压力。国际煤价便宜时,兄弟省市捡便宜的买,国内煤炭价格跟着下跌,煤企要自负盈亏、自己想办法。
国际煤炭价格上涨的时候,国内煤企又要承担起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不能让兄弟省市缺煤挨冻,导致了行情好可能亏损。
最近两年煤炭价格行情也好,但是山西并未挣到什么钱,甚至还亏钱,因为要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来保供,确保让兄弟省市不限电、不受冻。
咋说呢?山西煤炭资源丰富,还能给国家奉献个50来年。可是,有些城市的煤已经挖空了,沦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比如东北的鹤岗、抚顺、阜新、盘锦,伊春,辽源,白山、七台河,山东的枣庄,河南的焦作、灵宝、濮阳,安徽的淮北、铜陵……
这时候再说东北衰落,再说投资不过山海关,再说投资不过南宋版图的风凉话,也是充满傲慢和偏见。
除了劳动力、人才和资源,中西部省份也守护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比如河南,守着千里大平原,可很多事就不能干,因为要恪守耕地红线,盖个大学城被喷成了翔。
还有安徽的黄山,要守护浙江的水源(新安江),因此不能发展工业。不过浙江安徽这事儿处理得好,浙江每年拿钱补贴给黄山。
总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跻身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全球第一贸易大国。
中国制造业为什么颇具世界竞争力?靠的就是东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全国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中西部廉价且稳定可靠的粮食、资源和能源,全国14亿人口统一大市场。
在全国一盘棋的魔力下,中国的产业链一骑绝尘,中国制造所向披靡、无坚不摧,西方的工业体系被我们摧残得狼狈不堪。
代价就是东部的衰落,西部的贫穷落后,环境生态的严重恶化。说来你可能不信,东北三分之一的城市是资源枯竭型城市,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东北占了21个。
在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指导下,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但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边还有一句,那就是先富还要带动后富。
先富如何带动后富,转移支付是最重要的财政手段。从东部富裕省市收税,然后去搞精准扶贫,去搞中部崛起,去搞东北振兴,去帮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转型。
国家从富裕地区收到了钱,才更有财力物力去搞科研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才更有财物力去搞生态文明建设,才更有财力物力去建设现代化强军。
转移支付不是施舍,而是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安排,更是东部发达地区对中西部的反哺。所以摘掉有色眼镜吧,中华大家庭拒绝地域歧视!
海澜之家限时特惠三折起,欢迎参与,8月19日22时至8月21日24时止,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或者长按二维码直接选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