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朱云来:从金融角度谈养老

朱云来:从金融角度谈养老

公众号新闻
60s要点速读:
1、从个人养老模式考虑,居民收入中部分用于当期消费,剩余部分用于储蓄以备老年消费,测算下来,要使全球养老需求得以平衡,可能需要全球约五分之一的金融资产用于对应养老需求。
2、结合具体经济数据进行测算发现,我国居民如果每年存缴收入余额中的56.9%用于养老,那么在年均2.2%通胀率、5.8%投资回报下,可以支付退休后20年的消费。因此,可以认为我国有望通过个人养老金体系缓解养老压力。
3、金融业可以抓住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机遇,推出专业化、系统化产品,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做好服务。国家也可以考虑推出保护个人养老金账户不受破产清算影响等相关政策,激发居民存缴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
正文:
金融资产管理与养老问题分析框架
资管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投资者和储蓄者是两个大体量的社会存在,双方资金需求的错配通过市场的对接和匹配,形成规模巨大的资管市场。资管市场历经多年发展,建立了深厚的根基,就这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的机遇进行探讨,对于中国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中国的资产能够选择在全世界配置,如果能够开放更多的投资市场来让中国的储蓄和投资获得更好的回报,那么对于中国的发展也是一个机会。
本文虽然标题包含金融资产管理,但文章主要利用数据形成针对养老问题的分析框架和模型。这些分析相对粗浅,但希望能够启发思考,毕竟即使是发达国家,现在也面临类似的养老问题。
全球宏观经济数据与养老问题分析模型
从1960年至2021年,60余年来,全球总产值、消费和投资等数据的增长出现了15个尖峰,平均每四年一个周期,与美国竞选周期时长一致,尚不清楚是否有具体联系。在这60年中,全球价格增长了近9倍,而全球真实量产出增长了8.2倍。
▼图1 全球经济增长时图(1960-2021)
数据来源:Wind,CEIC,联合国(注: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开支)
▼图2 全球经济量价时图
数据来源:Wind,CEIC,联合国
从个人收入和消费数据看,2022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1.3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6万元人民币,人均消费支出约2.4万元人民币。从全球情况看,全球居民人均收入与产值比重基本保持稳定,近年略有下降,消费与收入的比重长期稳定在85%附近,近年尤其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波动较为明显。整体而言,当收入增长时,消费也在以相应比例增长,消费与收入紧密相关。
▼图3 全球居民收入消费时图(2000-2022)
数源:CEIC,日本内阁府,BEA, Eurostat,中国统计局(注:全球居民消费来自世界银行统计,并按中美欧日四大经济体对居民消收比例推算全球居民收入)
逻辑上,居民收入中不被用于消费的部分可能主要是为了解决未来的养老需求。对于个人而言,20多岁至65岁工作时的收入需要维持65岁退休之后的生活支出。
如果考虑个人养老金模型,即个人挣钱、存钱以供养老的模式,那么个人就需要考虑每年存入多少年金才足以满足养老需求。
其中有两个考虑因素:一是未来的消费受到通胀率的影响,如果通胀率高,那么维持同样的生活品质所需的支出会增加;二是如果自行存钱养老,那么年金储蓄每年都会产生一定的收益,每年新投入的年金和投资回报共同构成养老金余额,覆盖个人余生的消费需求。
2022年,全球人口总数接近80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7.8亿,占比已接近10%,14岁以下占比20%多,老龄化问题是全球性问题。
▼图4 全球人口时图(1960-2022)
数据来源:联合国
刚才谈过,全球金融资产一定程度是居民储蓄抗御包括养老在内的未来不确定性形成的。2000年至2022年,全球金融资产由103万亿美元增至487万亿美元。对其收益率进行分析,金融资产大致的平均收益率为5%,当前金融资产总量为接近500万亿美元,那么当年产生的金融收益约25万亿美元。
如果根据全球老年人平均消费水平进行反推,那么要足以满足退休后老年人消费,就需要有5万亿美元左右的资产收益,占金融资产整体收益的20%,对应地说,需要有五分之一的资产用于对应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图5 投资和收益率时图(2000-2022)
数据来源:IMF.以全球权益变动率(即ΔZ/Z)计算股本回报率,及中美欧日等主要国家的贷款债券等利率近似全球债务利率,然后加权平均得出资产的平均收益率。(注:通胀为全球年均CPI。)
个人储蓄养老资产规模测算
根据统计,当前全球养老金的总规模占金融资产比重约为12.5%,而上图根据老年人口实际比例计算,满足已退休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的养老金占比应当为20%。积累这些养老金资产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养老,那么有养老需求的群体就不仅是那些明确已经退休的群体,对于没有退休的工龄人口而言,他们也需要为将来而储蓄,其养老年金及收益也都纳入养老基金,所以养老基金规模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例可能更高。
甚至就整体而言,全球所有人的金融资产规模与全球所有人为自己退休后生活所准备或正消耗的资金会很接近。具体到现实场景中,全球数据平均计算一个人的收入除去消费后,剩下所有的部分都放入年金,才刚好够退休时的消费需求。
这就相当于所有的收入被分为两部分,其中大部分都用于当前生活所需,剩下的结余部分作为养老年金,覆盖未来的退休生活需要。个人会对两阶段进行自我调整,如果意识到未来的生活消费不够,便会减少当前消费,增加支付到养老基金中的资金。
总之,从整体规模上看,20%的金融资产占比基本上能够实现老人退休后的消费平衡。从消费增长和通胀来看,消费的增长略高于通胀,也就是说每年的消费在逐步增加或者说升级,但增加的量并不多,因为如果增加过多过快的话,剩余的资金将不足以维持退休之后的生活,所以个人会对这二者形成一种平衡。
▼图6 全球养老需求覆盖估算(2000-2022)
数据来源:Wind,CEIC,FSB
▼图7 全球养老金占金融资产比重尚低(2000-2022)
数据来源:OECD,FSB
▼图8 全球居民收入消费与经济增长展望(2022-2082)
数据来源:Wind,World Bank,Goldman Sachs,IMF(注:通胀为CPI计算)
如果以2022年为起点,考虑一位23岁年轻人的养老金变动情况,那么可以想象,在未来数十年中,其年金余额先持续上涨,涨到退休时到达顶峰,随后逐年下降。此外,全球居民人均累计存缴金额、累计养老金余额和累计投资回报等数据皆如下图所示。
▼图9 全球个人储蓄养老测算(2022-2072)
数据来源:CEIC
以上为全球平均情况,具体到中国则略有差别。从1978年至2022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从171元增长至36883元,年均增长13%,总计增长了215倍;人均消费支出则从151元增长至24538元,年均增长12%,总计增长了162倍;人均产值从382元增长至85724元,年均增长13.1%,总计增长了224倍;同期居民收入占产值比重从44.8%微降至43%,期间平均值为47.8%;消费占收入比重从88.2%下降至66.5%,期间平均值为78.7%。
▼图10 中国居民收入消费时图(1978-2022)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人均收入与消费为城乡住户调查数据,余指收入减消费之后的余额。
同理,我们测算了中国养老,由于中国储蓄率更高,所以2022年23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的居民,基础假设每年需要等比存缴居余的56.9%,38年累计存缴107万元,在年均2.2%通胀率、5.8%投资回报下可以支付退休后20年(中国预期寿命78岁左右)消费。
▼图11 中国个人储蓄养老测算(1978-2082)
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
如果上述计算基本正确,那么其实可以认为,在给定经济持续发展等宏观经济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个人可以为自己提供养老。
在我国社保实际上现收现付的体系下,当前社保基金尚不宽裕。如果要系统性地改善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可能需要建立一个长远目标,鼓励年轻人从参加工作之初就开始计划养老投资,如此一来便有机会迅速建立起国家养老金的基础。
金融行业的机遇与政策建议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养老基金的管理也提供了很多新的行业机会。养老基金与一般的投资基金有所差别。一般而言,广义的投资基金所追求的是最高回报,但养老年金其实是以匹配未来需求为目标,根据收入水平、收益率和通胀率等数据来折算平均回报,比一般投资基金相对投资管理期限更长。不过,养老基金毕竟涉及14亿人,有众多账户需要进行系统化管理,所以金融界可以抓住机会推出专业化、系统化的产品。
可以考虑设计相关政策鼓励,比如当居民将资金存入养老账户之后,哪怕今后出现个人破产清算,也不需要将这笔资金计入破产清算的范围因为这笔资金是为了保障其未来的基础生存。在破产理论中,也往往允许给被破产对象保留基本的生存条件,如基本的住房和汽车等,养老基金也可以如此。在各类政策促进下,相信很多居民会有存缴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过去一直想推动个人养老账户,但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过上述测算表明,整体上能够通过一个体系框架来做实个人养老账户,而且这对每一位具体参与的人员都有好处。
来源:金融四十人论坛,整理自朱云来于2023年9月24日在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全球资管行业发展与中国机遇”上所做的主题演讲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在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引领金融科技未来:德邦基金、太平洋健康险与万事达卡专家云集 FCon 大会[突发]火山灰云来袭 温哥华机场多航班取消! BC此地进入紧急状态!华裔冒充特工 结果悲剧了……10元以下牙膏消失了?专家:从这角度看,贵的与便宜的区别不大第八章 现代社会的诞生 (4)3.0时代养老金,很顶的女性养老金非他莫属:富德鑫禧年年尊享版招商基金发布养老金融品牌“养老有招” 携手构建养老金管理3.0时代的金融生态圈凯文·凯利:从技术角度重新思考ESG老钱:这完全是人祸,这就是屠杀!【金融行业】做好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研究合集(四)一场做不完的糊涂梦【绿色金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做好绿色金融等大文章——绿色金融月报(2023年10月)养老金洞察|从供给侧角度探索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实现路径(下)俄罗斯能从金正恩那里获得什么?引领金融科技未来:德邦基金、太平洋健康险与万事达卡专家云集FCon大会徐航教授专访:从药理学角度谈VTE抗凝治疗及多学科管理养老危机来袭,澳洲恐征收“养老税”!以后如何养老得靠自己?!世界乳腺癌防治月:从中西结合的角度讨论乳腺癌的发病与防治方法|专访安省注册中医师王锦朱云来:新能源作为新型能源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养老金洞察|从供给侧角度探索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实现路径(上)​招商基金发布养老金融品牌“养老有招” 携手构建养老金管理3.0时代的金融生态圈养老“大家”谈 共话养老新时代----以金融力量助力养老事业发展小说:兰欣与乌茶 26税延养老险试点五年落幕,与个人养老金衔接正式启动从金融委的任务看万科的未来变局已来:中国需要“长牙带刺”的金融监管【金融行业】金融监管总局发文促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监管政策周报量子到经典的涌现:从信息角度理解薛定谔的猫|量子世界地图罢工就涨薪,养老金还能避税?这个国家为何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养老制度?一线•调研┃“以金融力量助力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系列调研之一:中国居家养老现状调查未央播报 | 金融监管总局发文推进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 知网被处以5000万元罚款ICCV 2023 | 金连文团队提出:从数据角度重新审视场景文字识别招商基金发布养老金融品牌“养老有招” 携手构建养老金管理3.0时代的金融生态圈从金融市场看巴以冲突的影响国内首部,破尺度谈性骚扰!一上线全网好评,千万别被下架啊…枯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