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红:巴黎印象之游凡尔赛宫
巴黎印象之游凡尔赛宫
(所有发表于本公众号的刘向红的文章均经作者授权)
九月中旬开始的为期两周的巴黎之旅,从卢浮宫开始,到凡尔赛宫结束。中间开小差五天去了巴塞罗那。
到底是先写卢浮宫还是先写凡尔赛宫呢?犹豫稍许,还是决定现炒现卖先写最后看到的凡尔赛。
其实,卢浮宫也好,凡尔赛也罢,这类举世闻名的宫殿,岂是我等可以去写的?无论是论文学功底,艺术鉴赏力,还是历史知识,都不支持我去写它们。我这里的所谓写,也就是写写我如何去看热闹的罢了。
这次行程,是由大女儿和男朋友一手安排并全程陪同的。我们一再表示一切行动听指挥,女儿自然就自作主张了。最先的安排原本是没有凡尔赛宫的。女儿这是第六次来巴黎了,凡尔赛宫从来都没有上过她的行程安排。先生发现后建议要看,大女儿才把凡尔赛加入巴黎行程的最后一天,并买了四张门票。
去凡尔赛的前一天晚上,女儿却变卦了。说凡尔赛位于郊区,乘公交车去单程需要一个半小时,来回三个小时。在巴黎的最后一天的宝贵时间里,跑这么远去看一个宫殿太浪费时间了。她提议改变计划,在巴黎巿区看几个更有趣的地方。见我和先生看凡尔赛的决心坚如磐石,女儿问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己去,先生满口答应。女儿把去凡尔赛宫的详细乘车路线写好交给先生,并一再叮嘱,如果迷路了,立马向他们报告。
9月29日清早,我们准备就绪来到旅馆的楼下,女儿已经坐在旅馆的咖啡厅在电脑上写东西了。她一直有写作的习惯,我就知道她这么临时改变主意,肯定是有原因的。见到我们,她给了一个十分灿烂的笑脸,我则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了她一个白眼。
平时旅游只要先生在身边我心里就踏实。在巴黎就不同了,我们都不懂法语,只有懂法语的女儿和她细心周到的男朋友在身边,我才感觉踏实。说起法语,女儿的法语水平可能要排在中文的前面了。女儿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中文的读和写对她是有点难度的。而法语的读和写对于她则没有问题。女儿的语言排序是英文—土耳其语—法文/中文。
从我们住的旅馆去凡尔赛要先坐地铁,再转火车RER C
train 往Versailles
Chateau Rive Gauche 方向。从地铁站出来到火车站要走一段七弯八拐的路,好在巴黎的公交车标识非常清楚,我们根据标识,很快就到达了火车站。
巴黎的火车有三条环行线绕着巴黎的城市转,没有终点和起点,可以一直绕下去。那些法语的地名,有些相似度非常大,极容易混淆。果然,一向办事非常仔细的先生也被弄糊涂了,搭错了车。当我们发现的时候,火车已经把我们带到了远远的郊区Versailles
Chantiers 站,我们只好下车寻找可以转乘去凡尔赛的火车。等先生研究清楚的时候,发现我们需要坐的火车并没有标注到达的时间。标牌上有一行带有红色标记的法语,我们不认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把标识牌拍了一张照片发到女儿建的四人旅游群,并嚷嚷着迷路了。先生一看急了,叫我不要乱发信息,以免女儿着急。我说:她这么突然的抛弃她的老爹老娘,我就是要急急她。
女儿到底还是放心不下我们,让男朋友在我们四人的旅游群里随时待命,他很快就告诉我们,标牌上那一行法文字意思是火车晚点了,网上查的结果是要过二十多分钟才到。这下我们放下心来,不一会儿,见标牌上出现了火车到达的时间是24分钟之后。
我们的门票是上午十点半,等我们到达凡尔赛宫前面宽阔的广场时已经十一点半了。跨过广场再穿过一道铁门检票后,到达宫殿前院。诺大的前院排了黑压压几溜长队,我们正不知道应该排哪个队时,刚好有服务人员过来招呼人群,我们上前出示电子票。她说我们来晚了,示意我们排到右边最短的队伍里跟着人群入宫。原来那几溜长队是按门票时间来排队的。
路易十四的青铜塑像
排满了游人的凡尔赛宫前门一角
凡尔赛宫前门及广场
用什么来形容凡尔赛宫呢?用金碧辉煌,雕梁画栋?这类的词显然是太落俗套了,但我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它的极尽奢华和贵气逼人。除了奢华,它还是一座艺术的宫殿。从广场上矗立的路易十四扬鞭策马的青铜塑像,到各种雕塑、绘画,令人眼花缭乱,晕晕乎乎。
镜廊
绘画部分除了房子顶端的宗教绘画,大多是王室集体画像和人物肖像,维妙维肖,逼真细腻,富贵高雅。这些都是当时法国顶尖的艺术家们的作品。以镜廊为代表的各种长廊,作为王室成员和大臣们工作或休闲的场所,也无一不是充满绝世瑰宝的艺术之廊。宫殿艺术的主题就是为路易十四歌功颂德。好大喜功的路易十四建宫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彰显他的功绩和权威。室内以金色、蓝色和红色三种当时贵族们通用的颜色为主调,庄严而华贵。
对于现代社会普通的人来说,这三种颜色无论是用在室内还是室外,太多了都会感觉眩目和压抑的。看着那天花板上满满的鲜艳无比的大型绘画和四壁的厚重装饰,酸葡萄情结比较深的我,竟然有些同情那些住在宫里的人了,他们没有机会感受现代人居家的淡雅简洁和轻松。人类生活本就是经历了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最初的简是因为技术和物质匮乏而简,后来因技术物质丰富而繁。现在是大道至简,回归自然。倘若可以穿越到古代的王室,我也是会选择留在今世的。
王后寝宫
凡尔赛宫本来是路易十三用来狩猎的行宫,到了1661年路易十四的时候,这位囯王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做了很多加建和改造,历时四十年完工。之后路易十五及路易十六又加进了各自喜爱的元素,形成今天的模样。路易十六时代的法国大革命,革命者冲进了凡尔赛宫,革了国王和王后的命。历时107年,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成了当时革命者的政府机关。
不禁联想起被一把火烧掉的阿房宫,绝代辉煌,毁于一旦。凡尔赛宫随后虽也经历过天灾人祸,但它的命运相对来说要好多了。历代的统治者大都是穷奢极欲的,无论种族和国度。这种不顾百姓死活,大肆挥霍的行为,倒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凡尔赛宫的内部结构极繁极奢,它的外观及后院则以它独特,简洁,大气磅礴的风格而著称于世。高高在上的宫殿,喻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凡尔赛宫的背面
宫殿周围没有大树,只有花丛绿草和修剪整齐的小树。左右五彩缤纷的花坛,有明镜般的圆形水池镶嵌其中。正后方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之后是向下延伸的喷泉,石面台阶,绿草,圆形水池和盆栽植物。它们依次排列,完美对称。水池或被绿草环绕或装饰有精美的雕塑。
花坛
最靠近广场后方的台阶左右,有几片对称的绿草地,被栽种修剪成异常别致的形状,酷似中国民间的剪纸图案;两个对称的碧绿圆形水池,画龙点睛似地点缀其间,相映成趣。这恐怕是凡尔赛宫园林区别于其它园林的经典部分。
凡尔赛宫正后方远景
凡尔赛宫正后方一角
远处大片大片的绿草和水池,方方园园,次第排开,整齐对称。两边的人行道旁各有一排雕塑,雕塑后面是树林。两边的树林又被一条条放射状的人行道整齐分割。这些人行道两边都有一排笔直的,修剪得方方正正的树木,像两道绿色围墙把道路与树林隔开。再远处是望不到边的森林和湖泊。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昭示着皇权的繁茂与源远流长。只是历史并没有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发展。
后院正后方远处的草地
我们在后院先是坐小火车,围绕宫殿的外围游了一圈,感受了它巨大无边的园林。再回到后院沿着正后方两边的人行道走了一个来回。沿途有音乐一直在园中轻轻荡漾,不绝于耳。这勾起了我俩的好奇心,音乐到底从何而来?我们顺着声音,探头探脑,寻寻觅觅,总算找到了音乐的源头,原来它出自于若干个大大小小的被挂在树上,藏在林间的音箱。那音乐跌宕起伏,激昂雄浑,应该是交响名曲。或许是莫扎特的交响曲吧,童年的莫扎特曾是路易十五王室的坐上宾。对此纯属瞎猜,没有考证。
坐小火车看到的园林一角
先生说,晚上会有彩色音乐喷泉和表演,问我们是不是应该留下来看完再走。我看看才下午六点来钟,表演和喷泉要天黑下来的时候才会开始,还要等很长时间,第二天又要飞旧金山,只得作罢。
从凡尔赛出来,到达旅馆的附近,正好是巴黎人的晚餐时分,忙碌了一天的我们这时才有了饥饿感。从巴塞罗那回巴黎,唯恐我们错过正宗法国美食的女儿,又带我们去吃了一顿法国餐。点了一大堆东西,对我们来说是最难吃的,不吃吧会饿着,吃吧会吐着,我选择了饿着,女儿却吃得很欢。从此我宣布,不再吃法国餐。女儿终于放弃训练她那冥顽不化的老爹老娘吃法餐的努力,由着我们了。我们没有了和女儿共进法餐的压力,自然是要吃中餐了。在周围考察了一番,选了一家叫烤串的中餐馆,味道没有让我们失望。巴黎的中餐馆还真不比旧金山湾区的差,还便宜了不少。吃过晚餐,感觉一切都心满意足。
从餐馆出来,走在回旅馆的路上,由于刚刚从熙熙攘攘的巴塞罗那回来,感觉夜色中的巴黎比吵吵嚷嚷几乎通宵达旦的巴塞罗那要宁静多了。在暖色柔和的灯光下,我和先生在巴黎的街头悠闲地踱着步,享受着这一天折腾之后到来的静谧。
巴黎街头
先生拉起我的手轻声地唱起了歌。那是我们最近才学到的歌,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我记不全它的词,也跟着那调轻轻地哼了起来。其实它是一首凄美的情歌,此刻的我们,从中领略到的是款款的深情和心灵的永恒。
向红 10/05/2023 于旧金山湾区
刘向红:风雨中的冰岛温泉
刘向红:极光——千呼万唤始出来
刘向红:暴风雪惊魂
刘向红:一天享受冰的四种美法
刘向红:吃在冰岛
刘向红:车陷路旁
刘向红:烟雨草帽山
刘向红:瀑布!瀑布!
刘向红:美景美片无人机
刘向红:捡干柴
刘向红:算命
刘向红:牌迷心窍
刘向红:那些随风飘落的日子
刘向红:新年第一天徒步穿越旧金山
刘向红:情人节周末阿拉米尔瀑布行
刘向红:美国华人执业医生协会东湾活动散记
刘向红:牡丹村的美食和杏花雨
刘向红:加州怒放的野花
刘向红:从走“红地毯“开始的长周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