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精准放疗,「扬奇医芯」获得美鸿投资数千万元战略投资|36氪首发
将“无人驾驶技术”植入放疗设备。 |
封面来源|Pexels
36氪获悉,深圳扬奇医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后称“扬奇医芯”)继2023年中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后,2023年10月又获得美鸿投资数千万元战略增资,并与后者达成战略合作。两轮所募集资金将用于推进产品迭代、技术创新,和人才招募。(注:美鸿投资是由美年大健康多位原股东、高管携手行业专家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扬奇医芯成立于2021年9月,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并在上海、杭州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公司致力于成为精准核医疗的先行者,核心创始团队由斯坦福、阿里巴巴等国内外核医学、核物理和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组成。CTO周冠群博士曾分别在中科大、中科院、斯坦福大学、美国SLAC国家直线粒子加速器实验室,从事加速器设计和研发工作。
针对放疗术中的治疗计划粗放、过程不够精准、术中缺乏实时监控、疗程过长等临床痛点,扬奇医芯通过自主研发的光学导航技术为精准放疗赋能。公司产品创新性地引入非接触式的肿瘤成像技术,通过扫描患者体表,获取肿瘤的三维形状和位置信息,且不引入额外辐射剂量,实现高精度定位,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制定放疗计划,确保放疗只照射到肿瘤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与效果。
如何理解其价值?众所周知,放疗是临床对抗肿瘤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医学上广泛应用的放疗仪器只能在术前大致勾勒出肿瘤的位置,放射治疗时容易误伤其他组织器官,远达不到病患治疗的需求;实际上,在治疗过程中,人的体位很难完全重复CT定位的位置,即使通过相应模具进行了固定,也会存在一定偏差;同时,人体内在的器官是运动的,每天的位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到需要照射的肿瘤和邻近的器官;而且,照射的肿瘤和邻近器官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使得最初的计划可能不适合变化后的情况。
为此,基于光学体表成像技术,扬奇医芯提供了一种技术来保证将这些设计好的剂量准确的照射到患者身上,即“光学体表引导放射治疗SGRT”,可以将其理解为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中或治疗后利用各种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相关影像资料,对肿瘤、正常组织器官或患者体表轮廓进行定位,对肿瘤的位置和形状变化进行高帧率和高精度的实时监测,以确保医生在放疗过程中可以及时调整放疗计划,减少如呼吸运动或消瘦等因素导致的肿瘤位置误差,有了它就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追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放疗。
和现有的自适应放疗技术(聚焦放疗计划上的一个更新迭代)相比,扬奇医芯的放疗“自动驾驶”侧重点在于,根据不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肿瘤所发生的变化而自动调整放射治疗方案,类似“呼吸门控”,都是在治疗过程中实现精准性监控,但亦有自己的优势,即不需要在患者身上放置额外的模块去监控他的呼吸运动,而是通过光学的方式(实时获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移动的体表数据)来实现,操作更为简便。
据扬奇医芯创始人透露,基于该技术,公司研发了体表监测产品“奇视”,目前的技术参数符合国家对于光学体表相机的标准,且精度达到了0.2mm,进入注册型检阶段;公司低剂量CT增强产品“轻影”已获得注册证。
从行业需求端来看,全球放疗设备市场一直都被国外几大厂商垄断——瓦里安和医科达占80%多市场,国产化放疗设备以及软件产品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通过“精准放疗”寻求差异化优势成为本土公司的解题思路之一,像联影医疗、东软智睿等都是在这个方向上发力。
目前,市场上的精准放疗辅助设备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入局的公司较少,稍成规模的只有Brainlab、Vision RT、C-RAD、科莱瑞迪、江苏瑞尔等少数几家。扬奇医芯的奇视“相机”采用的光学成像技术,对设备和场地要求不高,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像O型臂、C型臂等)的放疗设备;另外,作为国产品牌,从硬件到软件完全自主研发,不被“卡脖子”,还能保证服务的响应速度。
随着近几年精准放疗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和运用,放疗普及率大幅增加,近几年国内肿瘤放疗市场规模持续扩增,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72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517亿元,CAGR达13.70%。未来预计放疗服务市场将高速增长,2025年将达到人民币888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4%。
结合放疗目前的应用场景,未来扬奇医芯的市场机会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放疗配置证向省级下放,未来放疗设备会迎来一个显著的增量市场,“奇视”相机可以顺势把握这一机会,也进一步推动医疗均质化发展;其次,随着老一代放疗设备的更新,搭载“光学引导设备”也会成为一个显著趋势;最后,公司即将与美年大健康这样的体检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探索更广泛的院外市场。
独家、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36氪旗下精选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