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赚不到钱原来只是因为不懂这个知识···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老板多数是销售出身,而不是市场出身?
这个问题看得让人很崩溃,绝大部分人既不懂生意,也不懂社会,更不懂国情。
这个问题描述下:
销售部只是在市场部指令下执行而已。
你可以去华为通信跟辉瑞问问那些做销售总监的,问问他们是不是要听从市场部指挥,看看人骂不死你。
难怪在网上搜商业知识,你根本搜不到什么好的。
改革开放前20年,社会上诞生有钱人最多的领域基本不会有别的,大部分都是两种:
政策扶持型,政府业务型企业。
不要看北上广的BAT,你就看自己身边开豪车的大哥赤佬,看看他们是做什么生意的,基本都是这两种。
这类人中最常见的,俗称包工头,承包商——为啥你们学校食堂越来越难吃,为啥你们学校小卖部的老板开豪车,懂了不?
既然是承包政府业务的,还要啥市场营销?
2G生意都是点对点,就是不同地区部门的招标和国企招标,要啥市场营销?
那为什么这个时候很难靠市场方法业务来创业?
因为成本太高,竞争不过。
健力宝,北冰洋,乐百氏这类企业的老板,都是有营销背景的,不一定在什么市场部打过工天天装B,起码精通营销。
但都在可口百事的进攻下欲仙欲死,节节败退。
再说几个:好迪,风影,蜂花,百雀羚等,广告都曾经做到了大部分电视台,后来买的人也少了。
因为宝洁联合利华什么的进入中国了。
剩下的就是什么三株,太阳神,蚁力神,脑白金这类东西了,这些保健品打擦边球,本身就不安全。
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做市场品牌创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就是央视黄金时段广告。
这个渠道是央视自己招标的,从当年的5000万,一路飙升到好几个亿。
你想创业,怎么创?
一年掏几个亿去央视买广告了,还用得着「创业」吗?
而且就算你掏得起,能掏多久,10年吗?能跟外企竞争吗?
在传媒的时代,渠道是高度集中和垄断的,而且价格极度高昂。
普通人在这个领域创业完全就是找死。
哪怕市场背景营销专业知识丰富的人创业,也不是做市场生意,而是做销售生意。
比如叶茂中,他创业不是自己做一个品牌,去做渠道,去铺货。
而是做咨询,给公司卖自己的营销策划。
当年这类公司统称为「点子大王」。
这么好的点子为啥自己不做?反而是把点子卖给大公司?
不是点子不好,而是没钱,以及渠道堵塞,过于集中垄断,进入不了。
就类似当年古代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自己没法创业只能给李世民打工一个道理。
改开的后10年,以及将来的时代,渠道是分散的,很难再集中,而且渠道费用大大降低。
光是互联网平台就有快10个了,虽然现在也都基本集中到了快抖,但比当年央视便宜多了。
所以最近几年涌出来的新老板很多是市场背景的了。
完美日记和花西子的创始人,都是营销背景出身。
这是行业区别,不是岗位区别。
但即便如此,最近受疫情影响,我作为渠道方,都能明显感觉:
国货企业没钱了,大家都在缩预算,
但外企完全没影响,可以甚至不断扩张预算投广告。
由此可见国货的实力还是很弱小的。
国货崛起,创建中国人自己的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还有很长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end-
更多精彩观点,欢迎点击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