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还是“窝”?
近日,有人在某地教育厅网站留言咨询:现在的小学生语文“a o e”中间这个o为啥读ao?当地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回应道:o,单韵母,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为:上下唇拢圆,舌头后缩,舌位半高。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单韵母o可以参考“喔”的发音。
这个回复让不少“80后”“90后”家长感到惊讶:当年学拼音的时候,韵母o读“窝”,现在却要读成“喔”,难道是自己“上了个假学”?
作为拼音教学的权威依据,《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中,为每个韵母注明了相应汉字,o和喔、uo和窝、ou和欧,一一对应,互不相涉。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单韵母o的读音本来没有争议。在拼写“波”“泼”“摸”“佛”时,大家对韵母o的读音也没有疑惑。可是,单单一个韵母o到底读什么,却有“喔”“窝”“欧”几种说法。
韵母o的读音产生“喔”“窝”“欧”的说法,既有语言本身发展变化的因素,也有实际教学中的原因。一方面,《汉语拼音方案》于1958年颁布推行,当时的“喔”只有ō一个读音;最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喔”新增wō的读音,成了多音字。直到今天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喔”仍有ō和wō两读,这或许就是o被读成“窝”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韵母o单独出现的语音场合仅有“哦”“噢”等语气词,相对“a、e、i、u”更不常用,即使是普通话比较标准的教师,也会发出不同音值的o,听起来可能是“喔”,可能是“窝”,甚至可能近似“欧”。此外,受到英语字母读法的影响,也会导致把韵母o读成“欧”的情况发生。
追求韵母o的正确读法,并非小题大做。一位学者曾说,“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知音”就是“知晓字音”的意思。文字、音韵、训诂向来是传统小学的范畴,事关语音的“音韵”一门位列其中,可见重视字音的传统古已有之。弄清韵母o到底读“喔”“窝”或者“欧”,是学习汉语拼音的必经过程,也是读书识字的重要步骤。初入学校的小学生们能否学好、学准汉语拼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自然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
一个字、一个音读什么、怎么读,看似是一件小事,有时也事关重大。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推行65周年。65年来,汉语拼音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前我们关注过,一位退休教师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成年人零基础学拼音识字”课程,让过去没有机会学习的成年人不再遭遇说话让人听不懂的窘迫,也不再受到看不懂路牌、发不出信息的困扰。学习汉语拼音,不仅是学会若干声母韵母的读法,更是借由汉语拼音的帮助,走进更广阔的世界。
不只韵母o的读音引人关注,很多关于读音的话题都自带“热搜”体质。举个例子来说,安徽地名六安,到底读lù还是liù,就曾引发不少讨论。诗词的读音,绵延着悠悠的文韵;地名的读音,回荡着浓浓的乡愁;鸟兽虫鱼、山川草木,每一个与之相关的读音,无不充实着文化的源流。关于正音方音、今音古音、文读白读的一次次热烈讨论,折射出我们对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和正视。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语言发生的种种变化实属正常。若以百年千年计,语音会显示出鲜明的时代印记;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语音相对稳定,适于塑造“我属于什么群体”的归属和认同。当人们诧异“怎么现在孩子学的和我当年学的不一样”时,或许还夹杂着担心自己赶不上时代变化的心情。当然,不少读音的讨论涉及悬而未决的学术争议,或是尚待厘清的认识误区,还需进一步加深研究、做好普及。
唇舌齿喉、开齐合撮,让汉字伴随声音;声韵配合、阴阳上去,让汉语有了特色。汉语拼音的推广,让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在“书同文”的基础上,更逐步实现了“语同音”。读准了字正腔圆的“a、o、e”,方有天南地北一致的书声朗朗,方有五湖四海通畅的沟通桥梁。
这正是:
启蒙识字,汉语拼音有办法。
字正腔圆,走遍天下都不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