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花百万留学,美国‘没书读’加拿大香港能进Top1!”看完过来人踩的坑,我终于懂为啥要多国联申了……
3年疫情,留学风向变化迅猛:
美国缓了,
英国火了,
香港/加拿大爆了。
下图为英美加澳四国的中国留学生6年变化。很明显,美国在经历了2019年的最高峰37.25万后,由于疫情和中美关系的影响,人数逐年下滑,英国却是逐年升温,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与此同时,中国出国留学总数仍保持增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20年中国在海外留学生人数达108.8万,是排名第二的印度的两倍,稳居全球首位),那么另外一个留学圈非常流行的概念就脱颖而出——多国联申。
根据“爸爸真棒”最新国际教育家庭调研,在准备出国留学的家庭中,
超7成家庭选择美国,排名第一;
英国接近6成,位居第二,
此外还有42.1%的家庭同时选择了英美。
此外,美加、英港同申的家庭也超过了20%。
根据上海某顶流国际学校第一手数据:今年毕业生里有至少80%的学生选择多国联申!
过去,我们也曾分享过“左手剑桥右手普林”,“被牛津、哥大、达特茅斯等顶尖大学录取”的学霸故事,但他们都是学霸中的学霸,很多学校N年也只出一人。这两年更多学生选择多国联申则是出于一份无奈和基于现实的考量:
美本藤校+top10录取率低于7%,加州系都不保底了。英国牛剑更是把学术卷到了无人区,真全聚德了怎么办?比如真有学生理工科申请美本全拒,G5未达con,幸好有多伦多大学保底。
自从川普时期以来中美关系一直一言难尽,美国对于敏感专业、特殊院校的限制,再加上枪支安全问题……英国、加拿大、香港就是很好的plan B。
如果想要申请计算机相关专业,美国的伯克利、卡梅是地狱级难度,英国的剑桥、帝国理工是学霸专属,但是到了加拿大、澳洲就相对容易了。
最后也是更现实的问题,比如加拿大本科+硕士基本能拿枫叶卡;英国3年、加拿大4年就能读完本科;香港离家近学费低;澳洲申请难度低还读QS全球20,谁不心动呢?
但与此同时,家长也想要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多国联申?各国申请的时间节点和规划方式有区别吗?哪条路径最容易进名校?甚至会有些担心:英美联申会不会最后变成英美双拒?
而在上周日由唯寻举办英国/美国/中国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亚多国联申专题会上,甚至有中学生抛出了一个她很顾虑的问题:如果同时申请英国和美国,招生官会不会有差异性对待(学生有可能不会来读书),反而成了申请劣势?
话不多说,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牛剑藤导师、剑桥前招生官分享的英/美/澳/加/港五地留学趋势,多国联申策略,以及收获各国顶尖大学录取的牛娃儿们到底做对了哪些事儿。
想了解更多多国联申技巧及案例
👇可以扫码添加小助手咨询👇
还可以领取《2023多国联申白皮书》
UCAS申请人数创历史新高,
“卷”到连曼大计算机都要3A*了?!
英国关键词:热、卷、专业至上
作为英国大学本科申请平台,UCAS的数据反映了英本的热度,除了脱欧导致欧盟申请者人数下滑之外,其他国家申请者是一年更比一年多。
申请人数上升的同时,以牛剑为代表的英国顶尖学校录取率也逐年降低。就拿我们最熟悉的牛津和剑桥来说,近两年录取率从20%下降到了15%。牛津中国学生整体录取率为9%,剑桥为15%。
而比录取率下滑更令人担忧的是,英国大学的门槛要求还更高了。
就拿帝国理工的电子电气工程来说,A Level的要求从2021年的A*AA调整到了今年的A*A*A,和牛剑齐平!
再看伦敦大学学院的管理专业,从AAA调整到A*AA并且要求数学A*。甚至UCL的冷门专业,例如营养学、体育与健身医学等,都需要AAA,雅思小分7.0,总分7.0了。
最让我惊掉下巴的,还是曼大计算机专业,直接要求A*A*A*,要知道剑桥计算机官网要求,也才A*A*A。
讲到这里,唯寻教育英国留学总监,牛津化学系本硕毕业的Candise老师提醒说:
正如剑桥前招生官Essex博士所言,对于牛剑而言,首先会看学生是否有顶尖的分数,你的学科成绩、语言成绩,此外非常注重学生对于自己申请专业的热爱和理解,因此需要学生做一些竞赛、科研、活动,此外还注重你是否有独立学习的能力。
而在Essex博士看来,中国学生往往笔头功夫很强,能考高分,但是面试交流的能力短板明显。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都和我一样感慨: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牛娃儿才能在英国“卷王赛跑”中脱颖而出,拿到牛剑、G5Offer呢?
Z同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今年他拿到了剑桥、帝国理工、UCL、爱丁堡、华威5所英国名校全录,申请的是中国学生里相当热门的数学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Z同学是从体制内转轨国际课程,因此也有着体制内牛娃儿的特色,数理化很强,考试成绩班级Top,但语言能力不太行,刚到唯寻的时候,雅思才5.5分。正好符合Essex博士所说的中国学生会考试不擅长沟通的问题。
因此,唯寻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语言能力短板,不仅帮助他适应国际课程,也为将来的牛剑面试做准备。
与此同时,光有分数也不行,如何展现你对数学的热爱呢?
一方面是竞赛,唯寻给Z同学规划了包括AMC、SMC、ARML在内的数学赛事,当然Z同学也有很好的成绩;
另一方面Z同学参加了唯寻背景营,做了比特币相关的研究,平时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数学思维方法的书籍。
这样一来,Z同学不仅仅是高分学霸,更是一位热爱数学专业,且能够在面试时和招生官流畅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才能顺利斩获牛剑录取。
英国党的“学者”形象,
竟是美本重灾区?
美国关键词:难、玄、个性化
美国两极分化严重。虽然中国赴美人数持续下滑,但是顶尖美本录取却越来越难。
下图是唯寻橡沐整理的过去3年藤校录取率,2023年虽然相比于去年略有上升,但依旧是历史最低位,八大藤校中哈佛录取率最低,仅3.41%(剑桥是哈佛录取率的四倍还多),康奈尔最高,但也只有7.34%(剑桥是康奈尔录取率的一倍)。
和英国“在内卷路上不断狂奔”不同,美本申请既卷成绩,又非常强调个性化,所以光做加法没有用。
比如下面这位学生,IB分39+/42,托福108+,SAT1500+,还有BBO、AMC、BPhO等一堆奖项,此外还有钢琴、芭蕾等兴趣爱好。
这个看似是个“不说优秀也是不错”的学生,却容易成为美本申请的重灾区。
对学生来说,这一堆奖项和活动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但在美国大学招生官眼里,拥有这样积累的学生是很多的。你独特的兴趣、爱好并没有让他们看到,这是非常吃亏的。
橡沐老师说,这个美本“重灾区”,也是主英双申党最容易出现的“学者”形象。毕竟英国党就是要在某个学科做到专精,比如数学就要至少打通AMC、UKMT,或是做相关的科研、夏校。学生也愿意付出大量的精力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上。
其实,“学者”形象也可以拿到很好的录取,如果你能做到对学术极致的热爱。
C同学来自深圳某知名A Level学校,GPA很高,3.95/4;托福也很好,117分。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学生虽然读A Level课程,但选课上非常文理兼修,还选了leadership相关的课程。
先看他的竞赛,IGEM全球银奖、CCO全球金奖、UKCHO金奖、CCC金奖、BPHO全球银奖,很明显是个生化方向的学生。但是他在学术上做了一件很“极致”的事情,他在SCI独立第一作者发表一篇高分子化学相关的论文,并且截止申请前被引用3次。
此外,他对于学术的热爱不仅仅是打竞赛、搞科研,也是学校生化方向公众号的运营组织者,能够把这份热爱分享给更多人。作为化学社社长,他也会聚集影响身边热爱化学的同学们,建立学习小组,组织线下实验练习。
C同学今年同时拿到了牛津大学和加州伯克利的录取,并且选择了伯克利。原因也很“学术”了,伯克利化学学院规模很小,但却含“诺奖”教授很多,他非常开心能进入自己适合做学术科研的高等学府。
英美卷不动的热门专业,
换个国家进Top1学府!
加港澳关键词:专业友好,移民友好
如果说,英国和美国是“卷生卷死”的话,那么接下来讲的英加澳绝对就是“不卷也能进世界百强名校”的另一个故事版本了。
下图是各地区大学申请难度对比,其实除了Top20+牛剑之外,其他的学校基本上都是降一个level的难度。
还是以A Level课程举例,如果你是3A*-4A*,可以打以下学校的申请组合拳👇
英国:牛剑+G5+王曼爱华
加拿大:麦吉尔、多伦多、UBC
香港:港大、港科大、港中文
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
如果你是1A*-2A*,那么就不能考虑牛剑,新加坡2所和香港前三所,其余例如加拿大各校,澳洲前6所,香港理工、城大、浸会等都可以加入列表。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家长已经发现,香港和新加坡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反而加拿大和澳洲真的很友好。
唯寻资深升学规划师Catherine老师也分享说:
比如过去5年内港大的经济学专业官网要求是AABB/AAA,实际上2023年拿到港大经济学有条件录取是3A*1B或者2A*2A,至少多了2个A*要求(对了,语言类科目不能算,比如A Level中文A*不能算)!
但不论是加港澳哪个目的地,对于热门专业来说都是相对友好的。
比如下面这位W同学,虽然成绩还不错,数学实考A*,高数、物理、计算机预估A*A*A,但是从语言到竞赛都比较艰难。雅思6.5(UCL要求7分),AMC是二刷才晋级的,这在一堆竞赛的大佬中如何胜出?
卷不过就跑!幸好W同学做了多国联申的方案,英港加同申,最终不仅如愿拿到了G5大学UCL的录取,还有港大数据科学和多伦多计算机专业的“保底”,真的非常羡慕了。
△英港加申请时间
成绩是基石,兴趣和学术深度很重要
顶尖大学招生核心逻辑是一致的
剑桥前招生官:尽早规划,假期尤其不能偷懒
前面讲了各国的特点要求,比如美国更看综合能力均衡且突出的选手,既要文理均衡,又要有明显长板,最好还很能搞事情。
而英国则是更看重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理解,在某个领域的深度钻研。
香港介于英美之间,专业积累很重要,多元化沟通能力、领导力也不能缺少。
但归根结底,它们所需的核心能力层面又是共通的。
比如成绩是基石,只不过可能美国看GPA,英国看A Level有几个A,几门AP5分。再比如兴趣和学术深度很重要,只不过英国和香港更看重专业,美国和加拿大只需要定大方向,本科通识教育转专业很方面。
还比如个人形象,往往是通过课外活动来体现,比如社团、公益等,这里英国相对强调得不多,美国、香港很重要。
而对于9-11年级的学生的规划,Essex博士以下几点建议适用于所有体系的学生:
首先,建议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学术热情,这件事是越早越好。开始可以尽量找相对广的方向,然后再一步步缩小到最感兴趣的范畴。
他分享自己最早其实是对物理感兴趣,但一直纠结物理和数学选哪个专业。高中去了剑桥的开放日,在招生官的建议下选择了数学专业,因为方向更广一些。
但是到了博士阶段,他还是换到了偏向物理领域的应用数学方向。可以说最初的梦想,以及大学的数学基础都没有浪费。
找到兴趣之后,竞赛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还是拿数学来说,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习了新的知识,更是帮助找到对于数学具体分支的兴趣。未来才能在某个细分领域越走越深。
最后,千万不要在假期偷懒。
不论是平时周末,还是寒暑假,尽量要安排得充实一些。可以参加夏校,也可以做专业相关的探索,阅读相关书目,这些都是为申请做积累。
正如牛剑校园里说的那句“Vacation is working at home”,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如何管理好自己校园之外的时间,更是长线规划的奥义。
想了解更多多国联申技巧及案例
👇可以扫码添加小助手咨询👇
还可以领取《2023多国联申白皮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