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开讲!推开宫门——故宫古建守护人细探600年的建筑智慧
紫禁城,今称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凡四百九十一年间,共有二十四位皇帝曾在此居住、发号施令、主宰中国。紫禁城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多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是欣赏和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营建的典范。
古建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在故宫工作整二十年。硕士一毕业周乾就应聘到故宫,参加了历时三年的太和殿大修工程。周乾曾回忆自己第一次踏入太和殿顶棚时的情景,他说:“顶棚里的积灰有20厘米厚,踩一脚下去,灰尘飘得满棚都是。领导笑着说,‘周乾你很走运,你闻到了三百年的灰。’”正是这次大修,让周乾有了做故宫古建守护人的底气。
伴随着当下的“国宝热”,六百岁的故宫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但是,为大众所熟知的故宫,却并不为大众深知。针对故宫古建筑的研究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那些力学公式和建筑线图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跨越的门槛。非专业者想要深入了解故宫建筑之美,难道只能通过复杂艰涩的论文吗?
为了让更多人领略传统建筑的魅力,全面呈现紫禁城宫殿建筑之美。周乾总结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参与了视频课程《周乾讲故宫古建筑》的录制。这门课程不仅聚焦诸多故宫古建筑秘密,而且运用了史料检索、现场调查、科学论证等多种手段,客观而又详实地揭示了这些秘密的历史、文化与科学内涵。
【上新5折】周乾讲故宫古建筑
🛒 购买课程: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下单
推开宫门
周乾带你细探故宫古建筑的秘密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与大家一起分享故宫古建筑里面的秘密。我会给大家介绍故宫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古代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共十一讲。
第一讲,走进紫禁城。内容源于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讲座,在这堂课中我将解读为什么故宫叫紫禁城,紫禁城是谁设计的,为什么中轴线上的建筑特别重要。作为帝王居住和生活的场所,紫禁城如何体现它的等级,以及同学们非常关注的故宫里面到底有多少间房。
第二讲,太和殿——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这一讲来自我出版的一本书《太和殿》,我将选取其中的部分章节与大家分享。比如太和殿建立在高达8.13米的三层台基之上,这三层台基是须弥座的做法,它有什么文化含义,它对紫禁城古建筑的构造、形式和等级有什么影响等等。
太和殿须弥座及其分层示意图
太和殿地面共有4718块金砖,明间有六根蟠龙金柱,太和殿的宝座采取中国古代最为奢侈豪华的髹金漆技艺,那么金砖、金柱和宝座也是这一讲将分享的内容。除此之外,我还将对太和殿的屋顶进行讲解,因为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十分特别,它使用了推山做法,这种做法使得太和殿立刻变得雄伟而又挺拔。
第三讲,盘点故宫里的有特点的建筑。比如故宫的东六宫有一座建筑,名叫灵沼轩。它是钢结构与砌体结构的混合体,而且它没有完工。我会给大家介绍灵沼轩的前世,灵沼轩与紫禁城消防史的关系,以及灵沼轩有哪些特点被视为东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文化的融合。
这一讲也会说到北京市的地标建筑角楼的建筑特点,包括角楼是怎么建造的,角楼的美学、艺术学有哪些,以及角楼的文化内涵等等。
另外,故宫的文渊阁也会在这一讲中向大家介绍。文渊阁相当于是皇家的书库,是乾隆皇帝藏书的场所。文渊阁从平面布局,到屋顶颜色,再到油饰彩画的纹饰内容等方方面面,都包含着乾隆皇帝防火的这种理念。对于文渊阁的历史文化我也会进行比较详细的解读。
第四讲,故宫的构造智慧。在网络上,一些人会说故宫的地基是七上八下、十五层地砖,我想说这个说法错得厉害。从力学常识上来讲,建筑的地基与建筑的体量、建筑的工艺密切相关。在这一讲中,我会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故宫古建筑的地基做法,故宫古建筑梁架为什么低矮,梁架为什么采用抬梁式,对这种梁架的构造、截面尺寸,对建筑稳定的影响。同时我也会解读故宫古建筑立柱的柱底平摆浮搁在柱顶石上,立柱本身的升起、侧脚、收分等做法,立柱与梁的榫卯连接,这些无不包含着丰富的古代的建筑智慧。
第五讲,故宫古建筑的材料和技艺。首先从技艺上讲,故宫古建筑的营建包含着多种技艺,俗称为八大作,“作”就是技艺的意思。分别是土作、木作、瓦作、石作、油饰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等。在这一讲我会简单地介绍故宫古建八大作的做法和工艺特点。另外故宫古建筑它离不开一些特殊的材料,比如中药的白矾、桐油、茯苓、生地黄等,课程中我会提到中药如何在故宫古建筑得到应用。故宫古建筑油饰彩画表面有金黄的色彩,那是真的黄金,那么我也会详细解读黄金是怎么贴到彩画的表面的。
第五讲选取故宫营建的部分材料,解读它们在运用中的古代科学机理,它们对故宫建筑金碧辉煌造型色彩是如何来达到这种对美学和艺术学的提升作用。
第六讲,故宫里的建筑部件。故宫中许多宫殿的明间顶棚正中都有藻井,藻井本来的用途是灭火,那么在宫里面还有皇权的寓意。我会解读藻井的文化内涵,轩辕镜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影壁在故宫中也比较丰富,多见于东西六宫之中,它有利于保护建筑使用者的隐私,有利于避免外面的气流直接冲入室内,而且它也有镇物的功能。这一讲中还会对故宫的门钉进行讲解,为什么故宫的门钉大多都是九行九列,亲王王府的门钉是九行七列,郡王是九行五列。为什么门钉的数量是以二递减,在古代春节或者元宵节的前后三天,古代的妇女都会摸门钉,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基于史料的查询,来解读门钉的历史文化的含义。
另外故宫古建筑木柱与墙体相交的部位会有透风,透风是镂空的砖雕,集科学性、美学性于一体。它的科学性在于可以有效地避免木柱糟朽问题,它的美学性在于砖雕本身是由各种精美的、有趣的纹饰组成,包括各种神兽造型。这一讲还会讲到古代的报警系统,比如石别拉、信炮等。
第七讲,主要是介绍我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也是在网上受到大家关注的,故宫古建筑可以抵抗10.1级地震的实验。我会向大家介绍这个实验的来龙去脉,解读故宫古建筑能够抵抗高烈度地震的科学道理。在这一讲里我还会向大家解释,1976年的唐山地震对于故宫的古建筑究竟有没有严重的破坏,在这一讲中,同学们将会对故宫古建筑的抗震性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八讲,故宫的防火智慧。今天我们看到的故宫三大殿比明朝永乐时期初次完工的要小一半,根本原因就是火灾。我会以三大殿为例,讲述紫禁城600多年来沧桑的历史,包括它的防火史。其实紫禁城中形式各异的防火墙,蕴含了十分科学的防火智慧,比如太和殿两侧的防火卡墙,各个院落的宫墙,保和殿两端的长的庑房,每隔30米设有一个厚的隔墙,就是防火隔断,还有硬山屋顶的山墙等等,这些都是防火墙。在这一讲中,我会解读它们科学的防火功能,以及历史文化的内涵。对于故宫古建筑防火用的激桶和水龙,对它们的历史文化特征,它们的使用方法,我也会给大家做简单的讲解。
我来故宫工作20年了,最深的体会是防火是故宫古建筑保护的首要任务,故宫古建筑不怕地震,怕火。所以每一位热爱故宫的人,愿意去守护故宫的人,他进入故宫第一天就要知道如何保护故宫的古建筑,如何有效的去防火。
第九讲,故宫的排水系统。这一讲将围绕地上排水、地面排水、地下排水,以及雨水如何排出紫禁城等话题展开。我将基于史料查询、现场调查、科学分析等手段,来解读故宫精良的、体现卓越的工匠智慧的排水系统,并解释我们如何依照古人的方式对故宫古建筑的排水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十讲,故宫里的生活智慧,包括防暑、御寒等方面。关于古建筑如何防暑的问题,皇帝有没有冰棍吃,有没有空调房,有没有冰箱用。我的回答是,都有。因为古人很聪明,明清时期的故宫有五座冰窖,现存四座,而且部分冰窖对公众开放,成为餐厅。我会一一给大家讲解冰窖的构造组成、隔热原理、冰块的存放取用,以及冰箱、空调房的制冷原理,古代皇帝如何使用等相关内容。在明清时期,多位皇帝曾吟诗作赋,来表达冬日里在故宫生活的惬意心情。关于御寒的智慧,我会认真详细地解读故宫的取暖系统的原理。另外,皇帝洗澡也是一件大事,我会以浴德堂为例,讲解古建筑如何使得热水的供应,皇帝隐私的保护,洗澡时的采光等措施得以实现。
故宫冰窖在2015年被改造成了餐厅,其半地下室增设楼板及支撑楼板的木柱,但是冰窖内部的原始空间并未改变,仍可从中看出墙体及顶棚的材料及建筑做法。
第十一讲,故宫中的风水文化。这一讲将对景山、内金水河的历史文化含义,对紫禁城里面的阴阳、三垣、四象、五行等历史文化内容进行较为细致的解读。
· 相关推荐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