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童遗体被找到,15天100公里生死漂泊:别把“潦草式带娃”当挡箭牌!
文|砾子
“4岁女童海滩失踪案”,人们一直在期盼一个“奇迹”。
然而在经过15天“大海捞针”般寻找后,还是传来了噩耗:
女孩的遗体漂过硕大的钱塘江入海口,向南漂了近100公里,
最终被冲到了浙江宁波的镇海区的滩涂上…
这里边,每一个数据都让人心惊!
秋天的海水该多刺骨啊,她当时又该多么恐惧啊…
经法医勘查检验,黄元芯死亡时间与其失踪时间基本吻合,
遗体衣着完整,无暴力性损伤,符合溺水死亡特征,排除刑事案件,
漂亮的蓝色小裙子,灿烂无比的笑容,
和最后海滩上孤独的小小的身影放在一起,只觉得心都碎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意外,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痛楚…
自从4岁女孩黄元芯在海滩上突然失踪后,
这起事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回到事发那天——10月4号,正是举国欢庆,畅享假期之季,
黄先生带着4岁半的黄元芯在上海南汇新城海滩边游玩,妈妈和姥姥带着更小的弟弟在岸边休息。
大概下午5点半左右,黄先生想去岸边取手机给女儿拍照,
“你就在这里等我,爸爸拿手机给你拍几张照片”,黄元芯爸爸说他在离开前曾这样叮嘱女儿。
“好的”——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等黄先生十几分钟返回后,
女儿的鞋,还有渔网、小桶都还在那里,只是女儿怎么找也找不到!!
当晚18点40分,黄先生找寻未果,只能报警求助,
警方协调当地水文专家,沿着海边搜索小女孩;消防部队和蓝天救援队也加入了搜寻队伍。
当时,只要有一点线索,大家都不肯放过,
有网友甚至拍下了5点53分,黄元芯独自一人站在海滩上的场景…
很多网友也出谋划策,上传线索,搜救范围越来越大!
可即便如此,始终没有发现女孩的踪迹。
直到在监控中发现她的身影,我们才得知在爸爸消失的那十几分钟发生了什么——
黄元芯一开始在原地乖乖等待,约十分钟后,她独自向水边走去,摔倒之后消失在了傍晚的海浪里。
4岁女孩失踪担心的人很多,但质疑的人也不少:
“你倒是抱着孩子回去拿手机啊。”
“怎么能将4岁的小孩独自留在沙滩上。”
“消失的她,儿童版。你敢把自己的手机放在海滩上吗?”
“爸爸监护不力一点惩罚都没有吗?”
甚至网络上还出现了一些阴谋论的说法,
有人猜测这位父亲可能有了二胎男孩,所以压根不关心女儿死活;
还有人说女童的父亲是“继父”,这已经不是孩子第一次走丢……
这些言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甚至引起了不小的“口水战”。
这些说法早已被警方辟谣,我们也不支持网络定罪的做法!
对于失去孩子的父母而言,这种无端揣测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网络暴力”。
可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这名父亲真的没有失责的地方吗?
据父亲本人回应,他承认“是自己大意,本想着从岸边跑一个来回应该很快”。
结果半路上被割伤了脚,导致返回时间延长…
所以即便事情很残忍,是黄先生的心存侥幸,才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诞生…
这不是一句“他作为爸爸,失去孩子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就可以遮掩过去的。
在这次的女童失踪案,有一种说法非常可笑:
有人认为男性带孩子本来就很粗心大意,甚至在热搜词条上还出现了一个“爸爸带娃主打潦草”的词条。
这些类似的视频也常被大家调侃——“妈见打系列”、”妈妈正在提刀赶来”:
有人像提西瓜一样提小孩,仿佛在考验塑料袋的结实程度;
有人给孩子喂奶能插鼻孔里去,只因为手头忙着刷视频;
有人抱着娃在岸边钓鱼,见到鱼竿滑下去,竟立马把孩子往地下一扔去拉鱼竿…
有人被孩子吵得不耐烦,使劲拍打卧睡婴儿…
还有什么“要命式按头撸串”,
父爱如山,是让娃儿连喘气都费劲的泰山压顶,光看着都让人害怕。
不得不说,我们社会对父亲这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实在是太低了。
如果我们对待此类视频用的是一种打趣的语气,一种“娱乐化的视角”,
那么就会有人将父亲带娃时的潦草、随意、不用心,当作是理所当然!
甚至美其名曰:“爸爸带娃,活着就好!”
孩子因自己的疏忽受伤了,父亲反而有了借口:“男人嘛,本来就干不来这种细致活儿的!”
这种标签无疑加重了对男性育儿的刻板印象,以至于似乎只要爸爸带娃没出事,就是“靠谱”!
笑完骂完,爸爸们更有理了,索性变成撒手掌柜,回归我们熟悉的丧偶式育儿。
“我不擅长”,便是最大的合理性。
这再一次让我意识到,男性在养育职责上的缺位到底有多严重。
因为“没有危险的时候,爸爸最危险”。
2022年,上海宝山区,一位爸爸带着两岁的孩子在公寓大厅玩耍,
这位爸爸一直在低头玩手机,他两岁的孩子独自跑上了电梯,到了4楼。
发现自己来到了陌生地方,孩子开始大哭,
最后顺着过道,向光亮处跑到了4楼天台,掉了下去,当场身亡…
近年来,因为父母的疏忽导致孩子意外死亡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百度上关于“孩子留在车内被热死”的搜索结果高达4710000个!!
一时的侥幸和疏忽大意,可能就会导致大祸。
“潦草式带娃”真的可取吗?最后又由谁来承担这心痛的后果呢?
其实带娃、做家务,从来并不是女性的专属责任,
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说,男性不参与家务和育儿,是因为坐享“男性既得利益”,若没有女性的声讨,他们不可能有自发性的改变。
因为很多人潜意识会认为,男的本不用干这些,干不好更是自然,而女性往往因为不信任和不放心,宁愿自己承担。
很显然,相比妈妈们的付出,爸爸们承担的还远远不够。
2020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开展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表明“女性承担了家庭照料的主要责任”:
0-17 岁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辅导作业和接送,主要由母亲承担的分别占76.1%、67.5%以及 63.6%;
女性平均每天用于照料/辅导/接送孩子和照料老人/病人等家人的时间为 136 分钟,已婚女性平均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为 120 分钟。
正如这些年爸爸带娃综艺的爆火,多少人是当“喜剧”看的。
就像最近很火的一档男性育儿观察综艺《爸爸当家2》,其中的新疆草原上的马杨和马君妍夫妇就是一个“典例”。
妈妈马君妍出门上班前,千叮咛万嘱咐自己丈夫别让儿子马里奥吃太多,会容易积食,
可结果爸爸马杨并没放在心上,一天之内让马里奥吃了五根香蕉、三碗鸡汤泡馕、1个大鸡腿、还有酸奶和苹果,结果半夜两点积食发烧。
马杨急得焦头烂额,无奈之下只得向妻子求助…
更让感到匪夷所思的是,马里奥今年三岁半,而这居然是爸爸马杨第一次照顾生病的儿子!
我们难以想象,这3年来,是妈妈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辛劳,
一边是熬夜照顾孩子的妻子,一边是呼呼大睡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丈夫!
又有很多人跟育儿综艺里的马杨一样,虽有父亲的角色,却并没有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呢?
开心的时候跟孩子玩几分钟,不耐烦了就转身把孩子丢给妈妈。
因为在意识层面,很多男性仍把育儿当成老婆的工作,自己的负担,
田房永子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一书中也提到,女性怀孕后,生活就不得不在AB面之间往返,
但男性的生活还是可以一直停留在A面,保持原状。“偶尔来到B面换个纸尿裤,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爸爸带娃活着就行”、“男人带娃本来就是很敷衍的”,对于男性抚育能力的怀疑,不仅加重了妈妈的育儿负担,其实也阻碍了父子及父女之间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继续默认这种有毒的观念流行,继续容忍不负责任的爸爸躺平摆烂,最后受害的不只是妈妈,还有无辜的孩子们。
回到4岁女孩溺亡这件事本身,如果带着孩子出门导致孩子意外死亡的人是保姆,是同事,甚至是朋友,都免不了面临被追责的后果!
可为什么到了一位父亲身上,却可以被“他作为父亲肯定是最难过的”掩盖了本身的错误。
将4岁女孩独自留在海滩本身便是不当的做法,“家事”观念不能成为监护人监管未成年疏忽的遮羞布。
要改变这样的困境,就需要父亲的行动。
如李安所言,作为父亲和丈夫的尊重,要自己去赚。
用心陪伴,深度参与,多上点心,照看孩子时多留个心眼,
这些事其实并没有多难,并不是做不到,
“潦草带娃”作为挡箭牌或许能蒙蔽自己一时,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不要等到悲剧发生后,才想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付上自己应尽的义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