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草小狗”余华,年轻人好爱他
作家余华的最近几次露面,从言行到外形,都透着一股漫不经心的懒散和松弛。
网友将他与一张毛发蓬松的小狗照片比对,送外号曰“潦草小狗”。余华听闻后,去剪了头发,改掉中分,发现还是像小狗,遂恍然大悟,“不是发型的问题,是长得像。”
网上流传的余华和潦草小狗对比图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上,余华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靠书写苦难闻名,却并不用苦大仇深的语法。他描写阴郁和残酷,本人却快活地清醒,如莫言之评价:“清醒的做梦者”。
如今,余华不能再像20年前那样,用故事去揭露现实的荒诞,便不再靠对苦难的消解,而是靠对严肃的消解,俏皮诙谐地传达人文关怀,误打误撞成了网络时代的喜剧人。
近几年,他的每一次公众发言,都在亲力亲为地为“作家”“精英”等文化身份祛魅,比如调笑自己当年第一天去文化馆上班,发现可以迟到,故自喜“来对地方了”;谈起年轻人的躺平,自称“奋斗就是为了躺平,写小说就是为了过上一种不被闹钟吵醒的生活”。读者信不信不重要,他照顾到了多数人的感受,这是一个作家最基本的悲悯和善意。
余华/豆瓣
无论是今年 7 月在香港书展上再提躺平:“如果退休算一种‘躺平’,那我们可以认为,‘躺平’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允许的。”还是直言“上香也是一种上进”,不管是否带有玩笑成分,都是一种对人的自然状态的理解,对基本生存状态的尊重,让年轻人感到被平视。
10月11日,改编自其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的同名电影在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节首映,余华此前在采访里嬉笑道:希望自己的书一直卖版权,一直赚版权费。
多年前,他也坦诚自己靠《活着》活着。作家也有虚荣心,也会庆幸自己偶得的时代偏爱。不说教,不深沉,不矫情,用看似戏谑的语气调侃自己“庸俗”的一面,主动撕下作家严肃深沉的壳,只从“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河边的错误》剧照
这里指的“人”,是作为大多数的普通人,而不是少数精英。
而文学艺术的受众,永远都是大多数普通人。多大程度能共鸣普通人的情感和精神,决定了一个创作者多大可能反映真实世界,并被真实世界所接受。
前不久,歌手李健在音乐会上祝福年轻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生活得简单轻松,不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就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少经历挫折和磨难,不经受挫折和磨难更好。”余华和李健们,已是站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如果用传统的苦难叙事来规劝年轻人,会既显得自己满腹智慧,又能彰显自己不可复制的独特成功经历。
但他们仍然不建议年轻人去走窄门,而是应当照顾自己的感受,懂得利用捷径。即便不被理解为真正的建议,也是一种感情上的照顾与体贴。
余华/豆瓣
如今,中国的市场经济和融入全球化之路都已经走了30余年,来到了一个不上不下的中青年危机时段。在这一阶段,努力仍然是成功及实现梦想的必要充分条件,后者却不再成为前者的保证。一个年轻人或许需要较之他们的祖辈更加努力,才能得到相同的成就,也可能相反。
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抗力增加,个体的容错率降低。这从一些流行词如内卷、躺平等即可看出。
在这个愈发严苛和难以把握的时代,人们转而倾向对柔软和感情的渴望,比如小猫小狗等情感慰藉。年轻人最想要的,或许不是理性的方法论,而是一个感性的拥抱,尤其是来自强者和智者的理解和共情。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END-
编辑 | 李少威
新媒体编辑|吴擎
排版 | 菲菲
南风窗原创访谈节目
《致敬实干家》
人生如远征,致敬实干家。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