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战胜自己的内心,才是致胜的秘诀
主播 | 杨枪枪
谈起华夏酒文化,我们不禁想起了李白《客中行》里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亦或是王翰《凉州曲》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更有甚者,那便是刘禹锡的“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跨越历史发展的滚滚长河,追溯过往的印记脉络,我们感慨万分。不难发现,中华酒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酒文化始于黄河流域,发源于农业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酒方式、社交礼仪、酿酒方法和酒文化理念。
其实,华夏大地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与生生不息的古代君子品质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意。”这句话体现了中国酒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与君子品质的紧密关联。
在《诗经》中,已经体现了“君子”的概念,而这两个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酒文化的源头。
“君子”作为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是具有高尚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人。
君子要有责任感,担当社会的重任;要有勇气,勇于改变和创新;更要有谦虚、宽容和敬意的心态,对他人表示尊重和关爱。
华夏历史灿烂而辉煌,有无数仁人志士献身家国,是因为他们心底扎根的是那份矢志不渝的君子之道。
他,生而不凡从小备受书香家庭的潜移默化;
他,年少有为志存高远立志报效家国;
他,推崇知行合一推动儒学发展迈向新台阶……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已知晓这位古代“圣人”的身份——王阳明。
鸿鹄之志
小时候,王阳明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
老师见小小孩童竟有如此悟性,笑答:“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
只见这四尺孩童反驳:“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这一句话,就奠定了他以后要走的路。
后世有人这样评价: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那明若一贤,王阳明是也。
与此同时,《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立志一定要高远,王阳明早在孩童的时候就立志做圣贤,的确有圣人的气概。
王阳明的从小励志读书报国的远大志向与贵州习酒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文化理念不可分割。
习酒从1952年至今一代代习酒人坚持匠心匠德,秉承传统古法酿造工艺,始终致力于做精产品、做优质量、做好服务;坚持“崇道、务本、敬商、爱人”的核心价值观,不急功近利,不浮躁、不冒进,认认真真酿酒,踏踏实实做人。
身任天下
王阳明入仕之后,在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时期,扫除了多地的山匪忧患。
其中横水、左溪、桶冈这些地方最为严重,而盘踞在桶冈的山匪势力最为强大,地形也最险要。
王阳明的下属们一致认为应该先打桶冈,解决了主要的山匪,横水和左溪就容易击破了。
对此,王阳明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应该先攻横水和左溪,一来相对容易,损失也小,先声夺人震慑敌人;二来,去掉心腹之患,对桶冈形成包围之势,这样一来就胜券在握了。
除此之外,王阳明还通过“赣南之役”和“猁头之役”两次战役,彻底扫除了危害百姓多年的寇盗,稳定了当地的局势。
当王阳明带领军队经过南康时,百姓沿途顶香迎拜。
所经州、县、隘、所,各立生祠。远乡之民,各肖像于祖堂,“岁时尸祝”,由此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
身肩天下之大任续写了王阳明不平凡的一生。
而作为君品文化的忠实践行者,习酒心怀感恩、兼济天下,把“责任”二字融入企业文化血液,连续17年举办“习酒·我的大学”公益助学活动,累计出资超1.3亿元,帮助超2.1万名学子圆梦大学。
发起设立“习酒·吾老安康”慈善基金,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阳明先生自幼立志做圣人,年少时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从五岁开始背诵《大学》,在读书时又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大事?”并答“天下第一等事乃为圣!”。
他年少时的这种坚定的立志决心为其今后德才兼备的君子品格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一个人最根本的道德基础,是每个人内心最原始的“本真自我”。
其次,阳明先生提出“致良知”之说,认为人要去发现并讲究良知。
人的良知看到善会喜欢,看到恶会憎恨。所以,致良知是一条道德人格的前进路线,体现了人性最纯粹的光芒。
他还主张要将知和行融为一体,不能只停留在知上面,还要进行实践。
良知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完善与提升,知行合一是道德修养的核心,而道德修养只有通过自我实践才能完成。
由此可见,王阳明认为真正的君子不仅讲究“道德”还秉持“才华”,只有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
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努力,就像薪火相传的君子精神一样随着历史的跌宕而赓续,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壮大。
王阳明对心学的独到见解及其历史意义
王阳明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正德元年是阳明先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被贬贵州龙场,也是从这里,阳明先生悟道,心学诞生。
心学认为,人的心灵是万物之源,是道德的根本。
人的心灵具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决定人类行为和命运的核心因素,它主要强调人的内在道德和心灵世界的重要性。
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包括“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知行合一是指知识和行为的统一,即只有通过实践行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致良知是指要通过对内心的反省和修炼,达到人类本性的最高境界。
同时,心学也主张“心外无物”,即认为真正重要的是人的内在精神和道德境界,而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成功。
心学的理论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化和社会发展,并在东亚文化圈广泛传播。
在实践中,王阳明主张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他认为,要做到“心外无物”,首先要摆脱贪欲和私欲的干扰,让自己的内心保持纯净和平静。
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自我意识和内心反省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情感状态。
最终,要通过自我修炼和实践,达到心灵的平衡和安宁。
身威退敌——塑造自我强大的内心
1517年正月初六,王阳明走到吉安府万安这个地方,这个时候正是货运繁忙的季节。
赣江上布满了商船,喧哗不断。后得知此地有数百流寇劫船越货。
而王阳明却保持冷静头脑,呼吁大家都按照他的“锦囊妙计”行事。
最终,他借助浩大的人员数量和宏伟声势,在气势上胜过了蜗居此地的流寇,令其畏惧不已,最终顺利渡过万安。
由此可见,王阳明对心学的见解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落到了实处。临危不惧,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追寻君子的足迹
回眸“圣贤”王阳明的一生,我们从他身上能够挖掘的是那份鸿鹄般的高远志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爱民情怀以及克己结义的崇高自我修养……
君品文化,宛如涓涓细流,将千百年来的君子文化滋润广袤华夏大地,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为什么圣贤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依旧流芳百世?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古代君子的高尚品格永垂不朽,是中华民族文化里灿烂辉煌的结晶,需要我们进一步赓续和传承。
发源于黔北大地赤水河畔的习酒,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智慧精华,从贵州地方特色风情中领略独到韵味,从社会责任与使命中感召蓬勃未来。
君子的足迹一直烙印在我们的心底,那份岁月的沉淀与坚守,我们至今不会忘怀。
知敬畏,懂感恩,行谦让,怀怜悯,纯真而又朴实的习酒君品文化,经得起历史的拷打,抵得住风浪的冲击。
亘古不变的是那份矢志不渝的初心和情怀——对传统古法酿造工艺的默默坚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弘扬。
*广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