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无路可退
美东时间10月19日晚上8点,刚刚结束以色列之旅的拜登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就以色列和乌克兰局势发表全国电视讲话。
这是拜登任内第二次在椭圆形办公室发表公开演讲——美国总统通常只在国家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刻,才用这种方式向全国人民发表讲话。
拜登演讲的主旨非常简单,他把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放到了一起,称“普京和哈马斯所代表的威胁不同,但目的都在于彻底摧毁相邻的民主国家”,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美国若不能挺身而出,“必将导致更多混乱、死亡和破坏”。
拜登要求国会为以色列提供“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同时“确保乌克兰能够不间断地捍卫自己”,而这些援助“将为美国几代人的安全带来红利”。
很可惜,与拜登高昂的斗争旋律不同,普通美国民众和共和党方面似乎对于总统的号召并不感冒。
路透社最近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约40%的美国受访者认为应该支持以色列的立场,近50%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该保持中立或不参与其中。
这还是对于所谓的“铁杆”以色列,普通美国人看待乌克兰的立场更加可想而知。
说得稍微难听一点,以美国人的地理水平,大街上随便抓十个问问,九个不知道乌克兰在哪。
至于说共和党,先前特朗普支持的众议院议长候选人乔丹连续三轮闯关投票失败,最终被取消了资格。
看起来是共和党温和派努力阻挡了一位极端保守的众议长上台,避免与民主党彻底掀桌子,可众议长一天选不出来,各种审议预算的会议都无法正常进行,对急需用钱的拜登政府来说也不是件好事。
一些和稀泥的共和党人表示应给予众议院临时议长麦克亨利更大权力,好让他推动一些紧迫的立法进程,避免众议院持续瘫痪。
但这项提议也遭到否决,原因特别有趣,是麦克亨利本人以辞职相威胁,绝不接这口锅。
说白了还是麦卡锡被罢风波的延续——距离11月17日临时拨款案到期的政府关门时间只剩下20多天,麦卡锡搞不定的烂摊子麦克亨利掂量了一下觉得也摆不平。
套用吉姆·乔丹落选后特朗普的一句感慨:
“只有耶稣才能当上众议长。”
有很多共和党人嗅到了权力的味道,他们不想错过一步登天的机会,但考虑到共和党在众议院的微弱优势,这9人中的任何一位想要取得绝对支持都十分困难。
危机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内政争愈发混乱。
面对此番内外形势,拜登在乌克兰和以色列问题上大致制定了如下的目标方案:
1、要坚定不移的支持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已表态);
2、要尽可能地将巴以冲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引发中东大战(已派遣双航母战斗群做威慑);
3、要争取乌克兰在2024年美国大选前取得显著的反攻成果(已要求国会追加1000亿美元预算,其中约600亿是给乌克兰的,即明年乌军军费的大头);
4、要缓解国内民众对于两场战争的疲惫感,争取民意支持(发表慷慨激昂的电视讲话);
5、要摆平共和党,让众议院顺利通过年度预算和各项追加预算(很难);
6、要避免主要竞争对手中国从这两场危机中获益(尽可能展示人道主义的一面,并积极响应阿拉伯国家的诉求)——回顾历史,每次只要中东局势升温,第三世界国家对美国的反弹和不信任感都会加剧,与之相应的则是中国国际形象上升。
中国等多数安理会国家已经在停火决议草案中加上了“谴责哈马斯”的政治表态,但美国仍一票否决,其所谓的“以色列自卫权”说白了就是以军有权利发动一场对加沙地带的大规模进攻。
在目前中美战略竞争、阵营划分愈发明显的情况下,中方将阿拉伯国家作为主要争取对象。
为了将进攻加沙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美国和以色列商量出了这样一个方案。
当地时间20日,也就在拜登刚刚结束对以色列的访问之后,以国防部长加兰特在特拉维夫举行的发布会上系统阐述了在加沙地带的作战计划和预期目标。
加兰特表示,战争将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高强度空袭和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目标是击败和摧毁哈马斯;
加兰特说:
“以军即将对加沙地带发动的地面攻势可能会持续数月。这应该是加沙地带的最后一场战争,原因很简单,这之后哈马斯将不复存在。”
第二阶段是治安战,以强度较低的战斗将零星抵抗消除,稳固住加沙地带的社会局面;
第三阶段是建立一个新的“安全政权”,并在战争结束后彻底切断以色列与加沙地带的关系。
有以色列官员进一步解释称:
“一旦战争结束,以色列将在加沙地带建立缓冲区,以防止加沙人接近边境。以色列不会再参与为加沙人提供工作的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切断了脐带。”
参与讨论的美国官员则向外界表示:
“加沙未来可能建立一个由联合国支持并有阿拉伯政府参与的临时政府,目前美以双方的讨论仍处于初期阶段,而且取决于以军的地面攻势是否成功,但不管怎样,计划将尽可能争取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简而言之,以色列要在加沙地带摧毁哈马斯,更迭当地政权后再把供养几百万巴勒斯坦人的包袱扔给联合国或者其他阿拉伯国家,并将加沙与以色列本土彻底隔离开。
或许这样的方案在美国和以色列看来已经比较温和,既没有长期占领加沙地带,又没有驱逐巴勒斯坦人,但我们很难想象阿拉伯国家和伊朗会接受它。
不接受不要紧,美国已经向东地中海部署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和数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
一名不愿具名的美国官员称,美国正通过卡塔尔等渠道向伊朗发出秘密信息,示意美国在必要时使用武力的立场是认真的。
加沙地带与埃及西奈半岛交界处。西奈半岛是人烟稀少的非军事区,无法给加沙的数百万人提供日常物资补给,假如与以色列的联系被切断,加沙就是一块死地。
拜登自2021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先后经历了阿富汗撤军、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三场大规模地缘政治事件。
如果说阿富汗撤军发生在他上任之初、对选举影响不大,那么如今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已直接影响到拜登的2024连任之路。
稍有不慎,就会带来重大减分。
也正因如此,《纽约时报》打出了“拜登的生涯时刻”这一标题。
如果拜登能够顺利摆平这些危机事件,为美国成功塑造出新时期维系霸权的基本模式,会某种程度上留名史册。
而如果拜登政府在一系列的混乱中左支右绌、没有体现出全球霸权的领导力,则将加速美式国际体系的崩溃。
1973年,时任参议员的拜登官方照
回顾拜登的一生,他出生于二战期间,于冷战时期崭露头角,曾与七十年代的以色列总理梅厄相谈甚欢,还跟八十年代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讨论过核武议题,可谓是经历极其丰富。
文章最后,引用拜登本人10月18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段讲话:
我以前讲过一个故事,现在我再讲一次。
五十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参议员,我曾与以色列总理会晤。那是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之前,我在果尔达·梅厄夫人(Golda Meir)的办公室中与她隔着办公桌面对面坐着,当时还有一位后来成为总理的人坐在我旁边。
她不断翻动地图,告诉我局势有多么糟糕、多么可怕。
突然间,她看着我说:“你想照张照片吗?”
我看着她——她从桌前站起来,走到走廊里,走廊的地板是用大理石铺设的;我们一起走了出去,一群摄影师站在我们面前,我们肩并肩站在那里。
她知道我能听见,所以在没有看着我的情况下说道:“拜登参议员,为什么你看起来这么担心?”
我说:“担心?”其实我的意思是怎么能不担心呢。
她没有看我,接着说:“参议员,别担心,我们以色列人有一件秘密武器,我们无路可退。”
今天,我要对所有以色列人说,美国也无路可退。
……
相对于被修饰过的外交或政治用语,回忆是最能够反映人物真实内心世界的。
不难体会,拜登已经将当下视为维系美国霸权以及个人政治生命的关键节点——无路可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