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周杰伦上海演唱会在上海体育场开唱。一则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演唱会“点唱环节”(周杰伦点几个台下歌迷一起唱),有一名男歌迷激情跟麦,凭一己之力盖过了周杰伦的声音。“把周杰伦唱到无路可退”随即上了热搜。事实上不仅这位“显眼包”男歌迷,场内和场外的歌迷们都尽情投入在大合唱中。甚至有歌迷结束后海底捞聚餐,又来了一场《七里香》大合唱。前一阵子,伍佰的演唱会也是如此“盛况”。只要伍佰一开口,台下立刻就响起了大合唱,让伍佰无歌可唱。歌手伍佰只能变成了指挥家伍佰,扬起手来指挥歌迷们合唱。演唱会现场变成大合唱丨unsplash
如今大部分的演唱会都会变成大合唱现场。无大合唱,似乎这几百块钱门票就白花了。有人表示,大合唱的魅力,甚至超越了音乐本身,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
合唱是一种“传染病”。当身边有人唱歌时,其他人也会忍不住一起附和,这就像马看到其它奔跑的马就要一起奔跑,狼听到远方的狼嚎就要一起嚎叫一样自然。
这是一种跨越物种的“传染病”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复读智慧、文明及歌曲,这种能力源自我们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是一种神经细胞,让我们像照镜子一样,能轻松学习、模仿他人的行为,并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是人类拥有“代入感”“同理心”“行为复制”的生物基础。而科学研究发现,合唱可以激发人类的镜像神经元,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移情效果”,所以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合唱当中。 正因为合唱可以成为人类情感联结的纽带,在人类漫漫的历史中,合唱行为一直是人们所钟爱的传统。有一种说法认为,在语言诞生之初,人类已经发明了古老的笛子,开始“创作”音乐,在夜里抱团取暖,随着笛声大家一起歌唱。而随着神鬼传说、宗教信仰的出现,合唱行为正式进入了人类的历史,古希腊、古罗马戏剧中,常常有歌队齐唱的部分,各种教会的唱诗班活动更是从中世纪流传至今。著名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的就是一位音乐老师带领孩子们组成“儿童合唱团”的故事,即使不懂西方音乐艺术的观众们,也能在这部影片中感受到音乐对心灵的洗涤。《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遇到值得欢欣鼓舞的事,人们也习惯通过合唱来表达喜悦与兴奋。在2022年世界杯的赛场上,重夺世界杯冠军的阿根廷球迷和球员,也在场上和场下开始了一场大合唱。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还保留着在节日欢庆中合唱山歌、民歌的传统,可见人类社会对合唱这种表达形式的钟爱不约而同。演唱会上的歌迷们,虽然不像合唱团那么专业,歌曲内容也不像宗教诗歌那样充满教化色彩,但当合唱响起的那刻,深藏在我们基因中对合唱的热爱依然会被唤醒。
除了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之外,大合唱的力量还能从生理的角度去解释。
有研究表明,在参加合唱活动排练和表演时,参与者的包容感、联结感以及其他的积极情绪明显加强,此外,内啡肽的分泌也有所增加。
内啡肽作为一种“快乐”激素,能够为我们抑制疼痛、产生快感,作用与多巴胺相似。我们在爱情中感到的心动、快乐等积极情绪,也是由大量分泌的内啡肽带给我们的。如果爱情有代餐,那演唱会一定是其中之一。合唱行为还能降低皮质醇(CORT)的分泌。皮质醇俗称压力荷尔蒙,能帮助人类在压力情况下保持正常的身体机能,但长期分泌可能导致失眠、焦虑等情况,不利于身心健康。皮质醇的分子结构丨图虫创意
研究数据表明,参与合唱的人皮质醇分泌水平有所降低,压力和负面情绪也得到了相应的缓解。所以当你需要用大合唱释放压力时,可不要吝啬你的歌喉,否则效果将大打折扣。医生指挥术前小朋友合唱《孤勇者》
这些科学理论不仅为我们解释大合唱的疗愈效果提供依据,也对音乐老师们改善课堂模式有着启发价值,组织学生们合唱,比起单向的音乐知识传授,更容易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当然了,要讨论人类对大合唱这个环节的喜爱,还离不开“演唱会”这个背景设定。
演唱会现场的“在场”氛围感无可替代。
演唱会不像传统音乐剧场那样严肃,给观众的自由度较高,他们可以欢呼、鼓掌,甚至与歌手“抢麦”,用全场大合唱盖过歌手的声音,这一点给粉丝们塑造了一种与偶像“虚假平等”的感觉。有粉丝认为:“花了钱的演唱会,当然是自己唱歌啦!歌手收了钱不老老实实伴奏、伴舞,还想唱歌,顶多让你起个头。”演唱会成为歌手与歌迷的“视听唱”盛宴 | unsplash
在台上歌手和台下“抢麦”歌迷的带动下,演唱会就成了一场歌手与歌迷们的“视听唱”盛宴。“我多想再见你,哪怕匆匆一眼就别离~”在房东的猫青年演唱会上,粉丝们合唱的《云烟成雨》比早读还要整齐。合唱环节中,观众们的声音能够被歌手和身边的其他观众听见,他们通过歌声倾诉内心,自身的情绪也得到了最大化的表达。粉丝日常会为自己喜欢的歌手消费、打call,形成了以歌手为中心的粉丝生态圈,而仅有在演唱会和音乐节这样的场合中,粉丝们才能亲眼看见自己所心爱的歌手,真切地感受到歌手在“为粉丝服务”。学者分析认为,非亲历者在网络上接收到的内容,即使是官方摄制的录像,都是对方单方面的输出,观众因为无法选择观看(参与)的方式而无法宣泄自己的情绪,导致了参与感和主体价值的缺失。因此,在社交媒介如此发达的今天,去演唱会唱歌依旧是歌迷们热衷的消费方式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506场,观众人数达到550.10万人次,可见观众的消费热情之高。前不久梁静茹在演唱会上意外“翻车”,出现气息不稳、破音、跑调、唱不动等诸多问题。后梁静茹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回应:“翻车了,身体还好,很想跳河,补补身子……谢谢关心,加油练习。”其实梁天后无需跳河、补身子、加油练习,只要给歌迷一个大合唱的机会,说不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参考文献:
[1][美] 塔米姆·安萨利,《人类文明史:什么撬动了世界的沙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Weinstein D,Launay J,Pearce E, et al. Singing and social bonding: changes in connectivity and pain threshold as a function of group size[J].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2016,37(2).[3] Moritz T S,C G N,Roman E, et al. Choir versus Solo Singing: Effects on Mood, and Salivary Oxytocin and Cortisol Concentrations.[J].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2017,11.[4] Empathy in the Classroom: Can Music Bring Us More in Tune with One Another?[J]. Music Educators Journal,2015,101(4).[5]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1全国演出市场数据分析[6] CHRISTOPHERS.Music,Society,Education[M].Middletown:WesleyanUniversity Press,1996[7] 张先悦,张茵.户外音乐节互动仪式共睦态体验形成机制及后续效应——以迷笛音乐节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6(06):837-846.答案如下视频策划
浪潮内容编辑
网易数读内容编辑
点击下方链接,投递你感兴趣的岗位
你已选中了添加链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