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海市长黄菊, 过劳牺牲在任上, 去世八年后骨灰被迁出八宝山?公众号新闻2023-10-25 08:10☝点击上方名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2015年11月,中央做出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决定,将黄菊同志的骨灰迁出八宝山,此人曾经主政上海,一度官至国务院副总理,最后更是在任上劳累过度离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黄菊离世不过八年,骨灰就被迁离八宝山?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1. 本是布衣身1938年9月28日,彼时的上海正处于战火纷飞之中,一个婴儿就这样在一户普通的人家里出生了,他就是黄菊。新生命的降临与时局的动荡不安让黄菊的父母下定了决心,举家搬回老家浙江,以求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虽然黄菊的家境普通,但是他的父母都竭尽全力去支持他读书。他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他往往听一遍就记住了,还能做出独到的理解。他的口才亦十分出众,比他年龄大的孩子也无法在辩论上胜过他,但是黄菊从未因为自己的能力而自得,因为他见证过日寇侵扰下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从小就矢志报国,所以更加潜下心去学习。新中国成立后,黄菊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追求进步的他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不断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1956年,一封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敲响了黄家的家门,全家上下都沸腾了,来道贺的邻居问黄菊选择了什么专业。黄菊回答道,是电机工程,因为他认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选择电机工程专业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黄菊的这种想法并没有停留在空谈上,而是真正地落到了实处。196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到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参加工作,出身布衣的他并未因为自己的学历自视甚高,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进入机器厂以后,黄菊迅速地融入车间,积极向老工人学习经验技术,将实践与学习到知识结合起来,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台可控硅电炉自动配电装置。这可谓是我国在电机制造方面的一次突破,工人的劳动强度被大幅度降低,熔炼钢水的质量与效率也得到了质的飞跃。这只是黄菊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分,他还总结出了小容量的电炉变压器如何在大电流下超功率运行的规律,集成《小电炉变压器超功率运行》一书。相关的技术革新成果进入到了千千万万家工厂里,成为了每一个工人必看的使用手册,实现了他在高考报志愿时立下的目标。黄菊扎根工厂,辛苦耕耘十多年,研发新技术之余,狠抓企业整顿,组织制定管理细则。他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术,也不愿躺在功劳簿上享受安逸。正因如此,当改革开放的浪潮来临时,黄菊没有错失机遇,在许多工厂出现产能下跌改革重组的境况时,黄菊所在的工厂却因新技术新制度扶摇直上。黄菊的努力和贡献被上海市领导看在眼里,组织委派他去国外学习企业管理,学成归来后,出任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副局长的他不负组织信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让上海的工厂与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也因此得到邓公的大力提拔。2. 改革马前卒1980年的5月,黄菊前往上海市石油化工通用机械制造公司担任副经理一职,三年后就一跃成为上海市常委班子中的一员。从工程师到常委,让人忍不住惊叹,他的升迁速度究竟为什么会如此之快。事实上,黄菊看似“飞一样”的升迁速度合情合理合规,一方面,离不开国家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政策,另一方面,他的能力早就已经远超他的岗位,无论是什么工作他都能做到尽善尽美。1979年,党中央针对党员干部的选拔提出了“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更是这项方针政策落实的重中之重。邓公在接见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彭冲时,提出“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这是党的战略任务,也是根本任务。”之所以当时对年轻干部的需求如此迫切,归根究底是工作岗位上的老同志年纪过大,精力有限,思想也逐渐僵化,因此必须在三年内选拔出正值壮年的人才接班,才能让祖国的建设“后继有人”。此时,选拔干部逐渐改变了论资排辈的风格,而是要任人唯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全国的年轻干部选拔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上海市委也不愿落后,在全市开展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着重选取企业与科研院所中年富力强的人才。黄菊凭借着卓越的科研能力与出众的企业管理能力,走入上海市委的视野。中央对于上海市委的选拔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黄菊也不负重托,在所有岗位上都能迅速打开局面开展工作。1991年4月,黄菊正式担任上海市市长一职,为了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他殚精竭虑。因为当时上海的问题积重难返,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面对复杂多样的问题,黄菊思虑再三,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审慎分析后,大胆进行破局之举。他深知上海想要发展,最要紧的是注入大笔资金,但是这个资金到底从哪出呢?面对这一问题,黄菊开创性的提出“土地批租”模式,即将国家土地所有权按照一定的使用年限出让给经营单位。起初面对这项大胆的决策,质疑声不绝于耳,上海市卢湾区作为试点率先引入香港公司,棚户区的居民每户都拿到了6万元的补偿并在半年内就得到了妥善安置。如此卓越的成效让上海各区忍不住纷纷效仿,由此上海吸引了大量外企入驻投资,每一个上海人也都因此获益。有了资金,就能够更好地展开工作,黄菊针对上海的长远发展提出了“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的“三、二、一”方针,大刀阔斧地对上海的产业结构及布局进行调整。黄菊上任之初,全上海的GDP总量是756亿元,而他仅仅用了十年,就将全上海的GDP总量提升到了4950亿元,翻了6.55倍。但是黄菊的目光没有局限于经济的发展,他同样关心城市的布局规划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与上海的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被亲切的称为“马路市长”。2007年,黄菊因为劳累过度和病痛的侵扰倒在了任上,他的卓越贡献和为人民服务的品格让他获得了安葬八宝山的荣誉。3. 回归布衣群2015年11月29日,MU5114航班开往上海,黄菊的骨灰被其夫人余慧文珍而重之地捧在怀中。许多前来接机的人挤在机场的廊桥上,他们无不翘首以盼。但是曾经担任黄菊身边机要秘书一职的马弘却给接机的人发消息说,要求他们退离廊桥。黄菊曾经的下属刘云耕听到这一消息当即忍不住眼中热泪,他明白这是贯彻老领导黄菊在世时一贯的“不扰民”的作风。昔日老领导在世时,每次工作接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再见面,却已经是天人永隔了。飞机上的客人陆续离开,在众人的盼望中,余慧文和送灵的工作人员终于带着丈夫的骨灰走出机舱,在简单的握手致意后,他们乘上了去往福寿园的汽车,这是黄菊去世八年后第一次重返故里。黄菊出生于上海,参加工作后在上海从政长达四十年,上海的每一步发展、每一项规划建设,黄菊都如数家珍,他是如此热爱上海这个城市,将自己一生的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上海。只是去世前他已经调任去北京工作,又因为劳累过度病倒离世,所以他的骨灰才会寄放在八宝山。世人将八宝山视为最高荣誉,对黄菊在离世八年后骨灰被迁出产生了种种猜测。世人大多将八宝山视为最高荣誉,对黄菊在离世八年后却骨灰被迁出产生了种种猜测。直到2016年6月,刘云耕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文章纪念黄菊时讲明了缘由,大家才发现原来是黄菊的亲友尊重其遗愿,让他能够安葬在他所深爱的这片热土。黄菊一生为了人民都在呕心沥血,他很少有休息时间,每天都会工作到深夜,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即使他身心俱疲,也依旧坚持工作。黄菊在病中多次参加全国性的重要会议,病重时在医院偶有清醒的时刻,所思所想的也都是工作的进展如何安排。面对自己的身后事,黄菊早在1998年就做出了安排,当时的他读到了《解放日报》中有关遗体捐献的内容后,大受震动,立刻联系上海红十字会进行签约,要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的捐献出去。此前他每年都会捐出自己的工资给慈善事业,遗体捐献让他了解到为人民尽最后一份力的方法。2007年6月2日,黄菊因抢救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离世,离世一周前,黄菊的夫人余慧文按照他的要求,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理解剖志愿书上签了字,黄菊兑现了承诺,但也因此在离世八年后,经其夫人余慧文的请求,才重归上海。“本是布衣身,回归布衣群。”这是黄菊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不同于将葬入八宝山最为自己毕生政治追求的人,黄菊即使在上海从政长达40载,官至国务院副总理,仍初心不改,一介布衣起,回归布衣止,迁出八宝山重归上海这片他奋斗终身的热土,继续见证上海的繁荣发展,对于他来说,才是最大慰藉。🔗突发!美国国会大厦被攻陷!🔗160万大军14300辆坦克备战,总攻在即!🔗巴以战争尚未熄火,中国周边又一国内战爆发!🔗谁敢支援就打谁,百架战机随时出击,双航母战斗群即将就位!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