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克强总理
作者:财叔有料
来源:财叔有料(ID:licai668)
▲(左)1968年,李克强送朋友下乡时的合影
(右)李克强在合肥逍遥津公园与朋友合影
▲1973年5月1日,合肥八中高二(六)班在南京中山陵合影留念
李克强的同学说,他平时和同学拍集体照,总喜欢站在后面或者站在最边上,从不张扬。照片中李克强在后排右二。
▲1974年,在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19岁的李克强高中一毕业便到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
因组织能力强,他很快脱颖而出,当上大庙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村民们回忆,当时“黑瘦黑瘦”的李克强,是学生里干活最好的一个。他与村民们“一起种庄稼、流大汗,手上满是茧子”。
1977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恢复招生,83名出身各异、年龄不一的学生通过高考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北京。分高学优、根正苗红,是当时北大法律系选拔学生的标准。
后来,李克强担任北大团委书记。
▲李克强和同学们在北大南门合影
▲1982年,李克强给北大77级同学宋健的毕业留言
1982年1月10日,北京大学法律系77级毕业前夕,李克强曾为班上年龄最小的一位同学写下临别赠言:“纯真而不欠闻达,善良而不失坚强,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又融化于社会之中,这应当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追求。”据同学们回忆, 刚开始,李克强也想出国,也有学业优势。毕业前的两个月,李克强复习了留美资格考试的相关课程,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十拿九稳。但北大党委副书记马石江(后担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看中了他,要他留校担任团委书记,并且锲而不舍地找他谈了十多次话。他的同学陶景洲认为,这个时候,李克强的党性原则就体现得很好,听组织的安排,正如李克强自己所说,“融化于社会之中”。
▲《中国青年》1983年第3期通讯稿,这是他最早的人物报道
▲李克强的硕士论文(上)、博士论文(下)
在北大攻读经济学硕士、博士期间,他的研究方向始终围绕着破解城乡差距。
李克强的硕士论文《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中分析说,10年来,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兴起与发展,使我国走上了独特的工业化道路,促成国民经济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在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李克强开宗明义写道:“迄今为止,世界上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演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因此,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首先必须实行工业化。”
▲导师厉以宁将三位学生的毕业论文整理成一本书
▲2003年8月8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在河南新乡调研,与原阳县桥北乡马庄村与村民亲切交谈
4年多的农村知青生活,“当过农民”的李克强对农村基层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农民更具有身后的感情。
2003年,李克强明确提出“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发展大城市圈和城市群,同时力推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
他曾说:“没有中原城市群这个柱石,河南这个经济大厦就不能显出巍然挺拔;而没有县域经济这一基石,整个河南经济大厦就不稳。”
2004年底,李克强调任辽宁省委书记。当时辽宁正面临最困难时期。李克强走进棚户区,目睹了近千居民共用一个旱厕的场景。他摸着冰冷的土炕,动情地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群众搬出棚户区。”
▲前任总理温家宝引用唐诗“雏凤清于老凤声”,表达了对继任者的信任和祝福。
▲2013年3月15日,人民大会堂。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57岁的李克强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宣誓画面
▲2014年3月27日,李克强总理来到赤峰市铁南区考察棚户区改造工作。
▲时任外交部长王毅、央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等围在李克强身边商谈工作。
很多网友说很喜欢这组照片,当时公布以后也很火。因为和平时正襟危坐的领导人形象相比,严肃紧张活泼的画面都有了,总理还开怀大笑。
这些照片可是“抓拍”来的,完全是瞬间抓取,没有一点摆的痕迹。
2014年12月17日这天的背景是,李克强总理在塞尔维亚出席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议,这一天要与16国领导人分别会晤。
当克强总理送走每一位刚刚结束会谈的领导人匆匆赶回座位时,随行的国务院各部部长旋即围拢到他身旁进行会商。
▲2016年10月12日,李克强来到深圳湾创业广场,参观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相关主题展示,用“爱”的手势为听障创业团队加油。
2015年9月9日至11日,在新领军者年会(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特别致辞中,李克强提到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国务院常务会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中频繁阐释这一关键词。
“‘双创’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全面、可及性强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在这方面,也要靠结构性改革。政府不唱‘独角戏’,鼓励社会资本、外商投资一起干。”
▲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说:“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时,都不太相信。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后,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只要是有利于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事情,我们都愿意积极去做。
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
- END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