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逝世,艾滋防控获世卫褒奖,最期待淡出公众视野
撰文 | 苏惟楚
10月27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讣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五届中国民进中央常委吴尊友同志,于2023年10月27日12时5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尊重本人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此前,吴尊友罹患胰腺癌一事并未大范围传播,媒体曾在采访时提及外界对他“青丝变白发”的关注,但吴尊友从未予以回应。相比个人,他更愿意谈论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这是他投入30余年的事业。早在21世纪初,吴尊友就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控领域的关键人物,推动艾滋病的检测和治疗,用科学行动消灭艾滋歧视。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吴尊友多次列席国务院联防联控会议,也因此为大众熟知。事实上,他在中国艾滋病毒预防领域建树颇丰,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之下,中国应对艾滋病流行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发生巨大转变,从被病毒牵着鼻子走到主动出击。
因为在艾滋病防控领域的卓越贡献,2022年5月,吴尊友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与纳尔逊·曼德拉健康促进奖,彼时他已确诊胰腺癌。
1980年,17岁的吴尊友考上了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系,报考专业时,他对自己即将投身的领域一无所知,只想着有大学上就可以了。
四十多年后,他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回忆,“到了卫生系学习以后,才觉得这个专业很有意思,特别是流行病学。它是一种方法学,在公共卫生领域里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像最经典的案例——吸烟和肺癌的关系,它(流行病学)通过几种不同的研究设计来看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单一地去看。这就会让人的思维变得活跃,具有挑战性。”
八年后,吴尊友在安徽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进入安徽省防疫站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已经开始陆续出现关于艾滋病毒的研究,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曾毅意识到这种疾病可能会传入中国,并引起严重后果,由此,曾毅开始做知识和技术准备,并于1987年在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分离出我国第一株艾滋病毒株,建立了HIV检测办法。
1988年,进入公卫领域工作的吴尊友也逐渐意识到,艾滋病在未来将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他于1991年赴美学习,主要方向为艾滋病防治,由此开启投入一生的事业。也正是在洛杉矶,吴尊友第一次见到艾滋病感染者,一位给他们上课的30多岁女性。在洛杉矶的时候,与他共事的人群中,50%为艾滋病感染者。
1995年,吴尊友回国,成为曾毅的博士后。在当时,70%-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因为共用针具进行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2007年,吴尊友团队用分子流行病学做了关于中国艾滋病病毒亚型的分析,发现中国吸毒人群传播的艾滋病,来源于1989年在云南某州发现的146例吸毒人群,那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流行疫情。17年后,该州艾滋病感染人数约2万,达到总人口的近2%。
也正因此,1997年,吴尊友成为国内第一个尝试向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的流行病学工作者,让吸毒者即使在深夜也能方便地获得清洁针具。
同时,他也主张推广美沙酮维持疗法,这是针对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成瘾者采取的替代疗法,经过长期的恢复治疗,改变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的高危行为。此前已有多国采用,该做法被认为是在吸毒人群中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当时,推广针具和美沙酮疗法都引起社会争议和讨论,有人质疑,这是一种“纵容”。
面对质疑,吴尊友并未回避,他用“安全带”向媒体打比方,“我们系安全带是为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不是说系安全带是为了纵容司机闯祸。也不是说系了安全带就和我们的交通规则发生冲突了,车子就可以随便闯红灯了,我们就会不管道路建设了。推广清洁针具也一样,不是说我们在纵容吸毒,而是预防,阻止吸毒者的可能的不良后果。”
2007年报告的当年艾滋病感染者病例中,性途径感染的构成比例首次超过血液传播——针具交换和美沙酮诊所被认为在后者的降低中起到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作为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常年在一线进行走访调查,并将自己所学编撰成一本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册子,连环画配着简单的说明。其中一部分宣讲对象便是娱乐场所的服务人员,但这些高危人群对研究人员排斥感很强,对吴尊友带来的连环画初稿不屑一顾。
一次调查中,僵持了两小时后,服务人员闷头吃午饭,被晾在一旁的吴尊友也不客气,抓起她们的包子和水杯,吃了起来。这一个动作让服务人员改变态度,认真听讲解,并告诉他,哪里没看懂,吴尊友一边听一边修改,直到对方听懂。这些服务人员后来也成为吴尊友团队的调查人员,为他们提供信息。
吴尊友曾提及让他有成就感的例子,比如他设计并实施了艾滋病感染者检测、咨询、诊断和治疗的“一站式”服务试点研究,原本这一时间耗费两三个月,而优化程序后,从初筛阳性到上抗病药平均只需十天的时间。新诊断的病人一年内的病死率下降62%,这一措辞经试点后很快成为国家艾滋病防治策略,在全国艾滋病疫情重点地区推广。
对于吴尊友来说,在与艾滋病防控的历程之中,他看到的不只是病毒,还有具体的人。2012年,他入驻微博,表示“把准确、真实的信息传递给读者,是对自己负责,是对读者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此后一年多,他与许多艾滋病感染者密切互动,感染者们向他提及困境,比如被医院拒诊,拿不到药,吴尊友试图提出解决办法。
他也曾在微博做科普讲解,用一些清晰的数字进行解答,比如多少治疗病人产生耐药(2016年为3.5%-4.5%);抗病毒治疗避免了多少人死于艾滋;以及针对艾滋病药品种类少等问题,他做了哪些工作,又面临哪些无奈。
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吴尊友作为艾滋病领域的防控专家,有口皆碑;2020年之后,他面向十几亿公众,作为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和形势的主要沟通者,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也因此被推向风口浪尖。
2022年,吴尊友曾向媒体表示,他期待和新冠一起退出公众视线,“对于疾控人员来说,你工作做得越好,越看不到你的成绩。在临床上的话,你治疗的病人越多,就越有成就感。但你看我们(疾控人员),工作做得越好的时候,病人就越少;病人越少的时候,你就越不被社会看见,invisible(看不见的)。”
而他的微博也停留在了2023年4月2日,他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新冠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这组数据预示着全球新冠大流行趋于结束”。自此,他淡出了公众视野。158天后,他所工作的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讣告。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吴尊友:期待“不被看见”》2022-2-16 《中国慈善家》
3. 《吴尊友:艾滋病人没有什么可怕 和我们正常人一样》 2006-12-01 中国政府网
4. 《卫生部艾滋病中心专家吴尊友:安全带是纵容车祸吗?》2002-11-22 新浪网
5. 《吴尊友:中国艾滋病最初源自146名吸毒者》 2007-11-29 《北京日报》
6. 吴尊友.中国防治艾滋病30年主要成就与挑战[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