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白头的吴尊友:一个真正的流行病学家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讣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五届中国民进中央常委吴尊友同志,于2023年10月27日12时5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吴尊友1963年生于安徽省黄山市,1985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1995年 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博士学位。他回国后,从事传染病防控三十多年,在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新冠肺炎和艾滋病等重大 传染病领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发挥了关键技术专家作用。在新冠肺炎防控中,深入武汉、北京新发地、新疆喀什一线抗疫,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查明北京新发地疫情为进口海产品及外包装污染引起,全球首次发现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冷链传播。
在艾滋病防控领域,他的大量工作成功分析研判了吸毒艾滋病流行趋势,研究单阳家庭控制方案,优化了艾滋病诊断与治疗干预研究,成为国家艾滋病防控策略,为维持我国艾滋病低流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冠疫情期间,吴尊友确诊了胰腺癌。但他仍旧奋斗在新冠防治第一线,三年间头发尽数变白。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这样评价吴尊友:“是好同志,真正的流行病学家,是一个学者,我们应该学习他带病工作的革命精神。”
中国抵御艾滋病的一道高墙
三十年来,吴尊友为中国传染病防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他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长期耕耘。
1995年吴尊友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流行病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他一头扎进了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域中。当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呈上升趋势,可是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却行动缓慢。吴尊友决定将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吴尊友以超乎想象的毅力与责任感,在基层做了大量的艾滋病防治工作。1996年在云南省一个边陲县城,为做好制定艾滋病行为干预工作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吴尊友和高危人群多次深入交流,在当时一些较大的娱乐场所展开了行为干预试点项目,为我国艾滋病的防治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他多次组织吸毒者或利用吸毒者自发形成的群体,在他们聚集时给他们上课讲艾滋病知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流程被建立了起来,在南方两省小范围推广,取得成效后又进一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指南。他认为,防止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就是对他周围群众的一种保护。
1996年,他和同事们策划了我国第一个在娱乐场所的行为干预试点;1997年,他首次尝试向社区的吸毒者介绍安全注射方法和发放一次性注射器;1999年,他领衔在全国开展针具交换试点,使危险注射行为下降了50%;他是美沙酮试点国家工作组秘书处主任,在技术上全面负责国家美沙酮试点工作。当时的媒体,把他视为中国艾滋病防治第一人。
吴尊友说,如果我们仅仅将AIDS作为一种责任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不用爱心、不去奉献,就不可能做好AIDS的防治工作,也不可能把AIDS控制住。作为一名流行病学专家,他身体力行地做到了爱心与奉献的信条。
2023年10月27日,一位真正的流行病学家离开了我们。人们尊重他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