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来后海2天,就要Save Houhai了?
去年年末,我们开启了对“流动”现象的观察和探讨,也聊了聊“流动”现象背后当代人“无垠”的生活状态。它后来延展为一个编辑书架在 basecamp 里落成,这是我们四个编辑书架中选书量最多的一个。
盛夏恰逢毕业季,似乎本就是个关于“告别”的季节,但哪怕是早已脱离校园的人们,今年对此也有了许多体会和感悟。人们奔赴的仍是那个未知的未来,但每个出发的人都为此耗费了更大的力气。
我们再次意识到,“流动”是个我们共同需要适应的,很有冲突感的常态。它也促使我们回过头思考 basecamp 作为“大本营”为何存在。
我们想,basecamp 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一直有从这里出发的人。有人把自己交给好奇心和探索欲,顺着蛛丝马迹向前出发。有人在大本营守着营火,孕育珍贵的好奇心。而只要火光在,我们就不会失联。
我们正在学习重新看待这种新常态,不妨也袒露“流动”是如何作用于我们这家小小的社创组织,它或许能帮助我们在这个新常态里找到更自如的自处方式。所以有了这个新栏目“be together, and apart”,分享那些从这里离开、出发探险的伙伴,给大本营寄回的探索记录。
这个栏目的第一期,来自阿德。
你或许在今年母亲节读到过他的故事,关于看见、帮助我们在探讨女性主义议题时常常忽视的我们自己的母亲。
他后来成为了我们的实习生,又在春夏交接之际离开上海去了三亚后海,除去一些阳光沙滩、跑步冲浪的海岛生活,我听阿德讲得最多的就是“在捡垃圾”和“在跟刚认识的朋友一起跑步捡垃圾”。
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游客干的事,千里迢迢去捡垃圾,未免太过于符合 “BottleDream 成员会干的事”的画像了。可当这件事真的成为一个、甚至一群游客在当地 2、3 个月生活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并让所有人都乐在其中时,这一切就变得生动且不一样了起来。
欢迎你打开来自阿德的探索记录
📨
这是我头一次来到后海,前一个月在旅租客栈以义工的方式换取食宿,后一个月住在四人间的青旅,体验所谓大学生的韶华。
但老实说,与其他景区别无差别的主街和海滩上混杂的外放音乐,夜间忽明忽暗的烟花,对酒当歌的自在全都在晨间变成一地垃圾,散落沙滩。给我留下很大的印象落差——印象中后海是一片自然、纯粹的圣地。
“四年前我在海里冲浪的时候,还有虾会跳到板上,现在近海都看不见什么了,我也很少下海了。”
“我们之前在海里可以看到很多珊瑚,现在都被人撬走拿去卖,或者游客自己掰走了。”
“后海以前有一批做冲浪文化的人,但是现在市场竞争很乱,走了很多人。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留在后海了。”
和久居村子里的朋友或者来过后海多次的朋友聊起我对这里的落差,TA 们也有类似的不安:后海再这样开发下去会变成怎么样?毕竟有越来越多人进入后海村,报上低价竞争的冲浪课一窝蜂地下海泡着,留下几张倩影和一地垃圾,就不回头地走了。而海滩,无法持续地承载如此多的游客。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有太多的旅游景区因为过载的游客和无节制的开发,不得不封闭整治的例子。所以吐槽归吐槽,我们更多的还是担忧,如果连这片为数不多的海域都要关闭,那生活会有多么糟糕。
所以,我和一群朋友发起了 Save Houhai 的主题活动,在文化衫写上“请自觉带走沙滩垃圾”标语后沿着村口公路跑步,希望游客进入村口排队停车时可以看见标语对自己的垃圾负责;叫上同来游玩的朋友和义工朋友一起参加游牧虎组织的捡拾活动;带着潜镜、垃圾网和手套划浆板到五米深的海域,练习潜水的同时带走海底残留的垃圾…… 环境保护需要多方协助,社区、公益组织和政府需要出力,身为游客的我们,也可以出力。
它并不是一个有规模的 Campaign,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甚至在村子内也是小范围人参与。但是,在过程中我们切实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在付出行动,这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影响身边人,自觉带走沙滩垃圾。
隔离近三个月,在陌生的地方重建社会关系并不容易。在头三天我不喜欢和任何人说话。不过幸运地是,无论在工作的客栈,常去的酒馆咖啡吧,青旅的四人间甚至是沙滩上,我都能遇到有趣友善的朋友,Ta 们的生活状态也让我看见丰富的生活可能性,和 Ta 们的故事,下周四再和大家分享吧!
记得拉回去看视频!
视频制作 - 阿德
文字编辑 - 阿挺
视觉设计 - 阿力
basecamp 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一直有从这里出发的人。有人把自己交给好奇心和探索欲,顺着蛛丝马迹向前出发。有人在大本营守着营火,孕育珍贵的好奇心。而只要火光在,我们就不会失联。be together, and apart 分享探险小队给大本营寄回的探索记录。
关注 BottleDream community 服务号
不错过空间活动资讯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